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0 毫秒
1.
鲍宗豪 《科学发展》2009,(12):68-82
城市是一种历史文化现象,是一个民族赓续绵延的记忆载体,每个时代都在城市建设中留下了自己的痕迹。文化作为一个城市的气质、风骨和灵魂,本质上反映的是城市精神文化的特质。对都市文化的研究,广义上可从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不同的维度展开,但更需要研究都市的精神文化。本文对都市精神文化的研究置于全球化的视野下,比较研究纽约、伦敦、巴黎等不同全球城市精神文化的特点,进而揭示全球城市精神文化的共同本质与深层价值意蕴,提出上海建设全球城市的"文化自觉"意识和取向。  相似文献   

2.
边庆良  肖煜  张萌 《城市》2012,(11):65-68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方针以来,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注重城市文化品位的建设。文化设施作为宣传地方文化、民族文化、都市文化的关键场所,越来越引起地方领导的重视,文化设施建设的步伐也在不断的加快。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深圳等一些特大城市,为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相继建成了一批大型标志性文化设  相似文献   

3.
摩天楼的出现与人类历史发展的都市化进程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并且它在城市的选址与垂直生长都对城市空间发展与土地利用影响深远。随着19世纪美国都市化进程加快,大批摩天楼的快速建造引发了严重的都市环境问题。文章讨论了从19世纪90年代的纽约至20世纪30年代上海公共租界出台的高度控制法规对摩天楼设计的影响,包括控制法规的出台过程、具体细则以及对摩天楼设计的高度、体量及形态上的影响,在历史的比较中发现上海公共租界在城市建设法规制订过程中向西方的学习,以及在实践中的努力尝试。  相似文献   

4.
在上海加快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来深入思考上海文化的发展坐标与定位问题。在国际大都市文化建设的趋势中,我们同样要在传承城市的历史传统中、把握城市的文化个性中、在与国际大都市的参照比较中,来思考上海文化发展的坐标与定位。  相似文献   

5.
国家档案局副局长段东升近日在上海证实,这一“城市记忆工程”,已有北京、天津、上海、大连、青岛等十多座城市的档案部门参与,旨在抢救并保存城市发展历程中的各种文化载体。  相似文献   

6.
略论都市旅游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秋昊  赵媛 《城市》2003,(2):34-36
一、都市旅游的定义都市旅游是在近现代一些旅游业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发展起来的。它们大都是以都市风貌、风光、风物、风情为特色的旅游,如巴黎、伦敦各具特色的博物馆、历史文物及建筑享誉世界。近年来旅游业发展较快的新加坡,以其花园式的城市环境、风景各异的人造景观主题公园以及完善的现代化接待设施,使其原本较为贫乏的旅游资源创造了旅游业发展的奇迹。弹丸之地的香港,依靠贸易旅游、购物美食旅游及相应的优质服务,使香港旅游业在近20年间得到了空前的繁荣。目前我国都市旅游发展较快的城市以深圳、上海、北京、广州等地为代表。它…  相似文献   

7.
陈国强 《社会学》2007,(1):14-17
语言是社会资本的一个表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城市的文化结构。上海新市民的出现,给上海文化结构带来了变动的契机。普通话以其表达的准确全面、全民性、普及性受到了新市民的广泛推崇,上海话作为“身份象征”依然在起着重要作用,方言是新市民永远不会忘怀的自己心灵的归宿。新市民与上海市民之间的语言文化正日益处于交织与融合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8.
刘川 《现代妇女》2010,(8):110-113
随着中国现代化都市的崛起,城市小说获得长足的发展。这其中,王安忆独领风骚。作为上海的“代言人”,她笔下的城市景观极具王氏个性。如果将这一个性与另外一个关注城市的小说家卡尔维诺对照,我们发现,东西方不同的城市想象有了奇异的交汇或反照。这对于理解以王安『乙为代表的城市写作也颇具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孤独是现代性都市体验的主要表现,同时也是解读村上春树作品的一个关键词。孤独作为村上笔下都市主人公最本质的生存状态与最强烈的内在体验,其产生与大都市的生存环境以及货币文化对现代城市生活和个体生存的影响密切相关。村上作品中现代性的孤独体验和审美相融合,主人公在自我欣赏与满足中内心的孤独得以释放安置,这为我们现代性都市生存提供了一条审美救赎之途。  相似文献   

10.
高静丽 《现代妇女》2014,(1):189-189
张小娴作为20世纪90年代香港最受欢迎的言情小说家,以其简单动人的都市爱情故事打动了我们。本篇论文通过对女作家张小娴作品的具体内容、人物形象、独具特色的艺术手法和作品风格进行了深层的解读。  相似文献   

11.
扩大上海文化消费包括文化消费规模的扩大和文化消费结构的优化两方面,这对上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内需、提高人口素质、社会稳定和增强城市软实力均具有重要意义。扩大上海文化消费,关键在于树立都市文化消费品牌,发展文化消费价值链或集聚带,提升文化内涵和形象;重点是抓好"三网融合",大力推进信息服务的基础设施和大众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创新机制,培育原创文化,吸引文化人才,建立文化高地;推进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长恨歌》中,王安忆以其细腻的笔端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关于上海的故事,一个关于上海女人王琦瑶的故事。主人公王琦瑶和上海这座大都市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无论是上海这座城市的日常生活图景还是上海这座城市的历史和精神,我们都能从王琦瑶的身上看到。  相似文献   

13.
柳长兴 《城市观察》2013,27(5):187-192
城市记忆是存在于人类意识中的关于城市和城市生活内化的意象,展现了以往人们的生活情境和城市的历史文化,体现了个人和群体对于城市的热爱,同时也体现了城市存在的意义。笔者首先对城市记忆的定义进行了界定,其次阐述了与城市记忆相关的概念,描述了城市记忆的重要作用、城市记忆丧失的原因,最后对城市记忆进行了社会心理分析,以求对这一问题作出初步的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一座国际大都市.不能只靠钢筋水泥浇成的高楼大厦支撑.更要靠城市文化支点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严格地说.文化总量、整体文化质量与上海的城市地位还不完全匹配……我们没有理由去遗弃这段灿烂的文明。认识了以后.理解了以后.你就知道今天上海这座城市在经济上腾飞是必然的……现在上海人和文化界都非常地亢奋.大家都感到这座城市的面貌要巨变.相比起来.九十年代以来只能算是大变……  相似文献   

15.
上海作为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城市,面临的城市问题也是富有挑战性的。随着上海城市功能的转型,中心城区工业用地逐步退出,或保留转向都市产业和创意产业,或整体拆除重建,不断改变着城市的空间结构。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梳理了上海中心城区工业用地多元化的退出路径,从政府、市场、社会三个层面分析工业用地退出机制。  相似文献   

16.
据报载,上世纪70、80年代留下无数老上海人爱情印记的“情人墙”,有望在今天重返外滩。果真如此,或许是上海的一大幸事,不仅年轻人可以重温父辈的浪漫情境,而且也可能为这个城市增添一点新的文化元素。像这种具有浓郁海派味道的文化元素,时下已是非常难得了。如今,一些游客到了上海往往不无遗憾,不知道海派文化的特色究竟在哪  相似文献   

17.
当前,上海正处在建设文化大都市的关键时期。杨浦是上海重要的文教城区,处于工业杨浦向知识杨浦和文化杨浦转型的重要阶段。发展杨浦文化大格局,对于助推上海文化大都市建设具有不可或缺的现实意义。应充分发挥杨浦在文教方面的优势条件,对五角场城市副中心定位进行重新梳理,在历史与未来文化交汇中寻绎发展路径;结合杨浦滨江开发战略,重绘"一圈一带三轴"文化空间;重点打造五角场市民中心、大学节、出版高地、教育服务高地、滨江文化产业园区等重大会务活动和项目,充分展示杨浦在上海都市文化建设方面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歌为心生,一个城市,一个时代的时代风貌和文化特征,可以通过那个时代的歌曲明确的表达出来。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中国的流行音乐首先在上海产生,从黎锦晖开创上海流行音乐开始,流行音乐在上海一发不可收拾,直至发展成一场音乐的盛宴。流行歌曲首先在上海诞生绝对不是偶然的,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整个流行音乐发展的过程也体现了上海这座古老的城市的变迁。  相似文献   

19.
翻检历史的记忆,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人们生活在一个票证的世界里:粮票、油票、布票、棉花票、鸡蛋票……同时,都市里的中国人只穿灰、黑、蓝和军绿等四种颜色的衣服,乡村里的中国人则几乎被包围在一个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之中。在那个年代,中国人最主要的文化消遣只有语录歌、样板戏、忠字舞和革命连环画。这种生活世界就是我们今天所谓的“计划经济模式”。而比起那个年代,当代中国人无疑进入了一个五彩斑斓、产品过剩、充满机会和诱惑的世界。单纯从文化市场来看,眼花缭乱的进口大片、风格迥异的音乐、五花八门的书籍、没完没了的电视节…  相似文献   

20.
毕桂霞,南京人,白皙的皮肤、水灵的眼睛、乌黑的直发、曼妙的身材,过去她也曾在单位走过猫步,当过业余模特,穿起旗袍来,举手投足间更有种古典气韵. 因为凸显出了东方女性之美,典雅而端庄,旗袍几乎成了特定环境和特定场合下东方女性的特有服饰.年轻时,人们都说毕桂霞是天生穿旗袍的料.一件旗袍上身,知性与优雅、精致和妩媚展现得淋漓尽致.为此,她穿旗袍的大幅艺术照,还被店家当成了广告挂在橱窗里.从此她就爱上了穿旗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