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民主政治建设的人民性原则是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 ,人们大多从体制的角度探讨。本文从宪法角度 ,从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的层面 ,阐述了民主政治建设的人民性原则的法律地位及其现实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网络投票、网络竞选是西方国家网络民主发展的范式特征,当前,中国网络民主呈现出与其不同的范式。在功能上,中国网络民主更凸显强烈的民意表达功能;在作用上,起到维护权利和进行社会监督的重要作用;在态势上,呈现“官民”良性互动的发展趋势;在形式上,民主参与以讨论和提供建议为主,以协商民主为主要形式;在发展水平上,网络民主的发展依然处于初步阶段,面临着数字鸿沟、分散化与失序化以及非理性化与娱乐化等诸多条件的制约。  相似文献   

3.
市民社会的发育与西方民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代西方民主直接建立在市民社会发育的基础上。中世纪中期商业与城市复兴启动了市民社会发育的进程:个体人的独立与解放造就了现代民主的主体;角色及其功能上分化了的社会组织是现代民主在个体与国家间的中介手段;城市的管理经验直接启发了现代民主政治的框架─—民族国家的形成。从西方民主与市民社会的历史关系来看,它带有其特殊性。因此任何国家的民主建设都要视国情而论。  相似文献   

4.
资本主义民主是西方国家民主形态的主要呈现形式。西式民主以民主基本原理为基础,以资本主义社会为实践场域,在理论建设中表现出权力零和博弈的属性;在价值取向上坚持资本至上的原则;在实践运行中视民主选举为唯一形式;在民主治理上因资本与政权的利益勾连造成效能低下。相比之下,中国式全过程人民民主立足于党的领航力量,坚持民主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守正创新中升华民主理论;在人民至上中巩固民主主体;以科学有效的制度依托健全民主实践运行;以治国理政的方式转化治理机制,实现高质量民主治理。全过程人民民主系统性化解了资本主义民主的弊端,展现了民主制度的优越性和创新性,为人类民主新形态的塑造提供了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5.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习近平总书记基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对民主政治发展的新阐述和新表达。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发展具有深厚的理论逻辑、丰富的历史逻辑和严密的现实逻辑,是三者的辩证统一。在理论逻辑上,全过程人民民主继承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和中华传统民本思想,批判西方民主制度;在历史逻辑上,全过程人民民主经过了延安时期的初步探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逐步形成、改革开放后的不断完善和新时代以来的深入发展;在实践逻辑上,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要求,也是应对西方敌对势力和我国人民民主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坚持人民至上,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民主政治是一种思想理念与国家制度形态.西方民主政治泛指西方的国家制度形态,它继承了西方古代奴隶制民主政治的精华,在反神教斗争中逐步形成.由于西方各国的国情不同,又形成了诸种民主政治模式和原则,其目的都是为了表达和维护统治者的利益和意志.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民主问题备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争论的焦点基本围绕在东西方民主的差异和孰优孰劣上。面对西方民主意识形态的入侵和渗透,应该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去伪存真,破除对其迷信;谨防西方“自由、人权、平等”民主意识的演变。通过对中西方民主问题的辩证分析,充分说明民主模式遵循的是最适合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民主的形式应具有多样性而不是排他性等结论。中国特色民主之路是一条立足于具体国情,具有可持续性的发展道路,其发展历程值得各民主国家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西方民主正在世界范围大行其道,但西方民主并非完美,其实与完美完全无关。民主是一种社会制度,没有也不可能有普适性。民主的存在是有条件和范围的,强行推广某一民主理念,只能带来无尽的灾难。经济滑坡、国家分裂;恐怖主义、民族分离主义,种族偏见与民族歧视,人的全面异化,贫富差距急剧增大,拜金主义等等严重政治、社会问题与一味鼓吹西方的所谓民主、自由、人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谓西方民主的美好只是幻影,西方民主只是西方国家用来掩盖其疯狂攫取利益的工具。认识西方民主的欺骗性,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事关民族独立与国家发展的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9.
寓言与民主     
民主问题是当前的热点问题,中国民主问题屡遭西方国家的指责。民主是一种社会制度,没有普适的民主。我们需要借鉴西方民主发展的成果,但民主建设只能走自己的道路。在此将通过三则寓言,对什么是民主、专制做出阐释,对民主建设提供有益的思索。无论正确与否,这种探索都是有意义的,这本身就体现了民主。  相似文献   

10.
"稳定型民主"是对向民主转型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普遍陷入"民主乱象"做出的回应。影响民主稳定的因素主要来自内部的客观条件的不成熟和主观上民主化策略和方式的失当;西方国家推行输出民主战略是影响民主稳定的外部因素。建设中国特色的"稳定型民主"需要在坚持正确的民主发展观、解决贫富差距过大、完善国家现代政治制度、建立和谐的公民社会、培养健康的政治文化等方面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11.
∶西方资产阶级革命虽然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 ,但是并没有消除腐败现象。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长期治腐过程中走的是民主治腐、依法治腐的途径。它们治腐的特点是民主政治制度治腐、法制建设治腐、人民群众治腐等  相似文献   

12.
民主是一种理想也是一种观念,在实际运作过程中表现为程序意义上的制度运行方式。民主曾经在反对王权专制主义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随着自由民主国家构建的完成,民主失去了自身的明确性,反而经常产生“多数人的暴政”行为。最终,现代西方国家探索出了一条宪政民主之路,保证民主在制度框架中得以良性运行。  相似文献   

13.
中亚和中东欧在冷战时期同样奉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实行同样的意识形态,都与前苏联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冷战结束后同时开启民主化之路,都受到前苏联、俄罗斯、欧盟和美国等外部力量的影响,但结果却存在很大差异。中东欧已经基本实现了民主化,而中亚尚处于民主化的缓慢发展阶段。本文从中亚和中东欧民主化进程国际比较的视角,探讨民主化的初始条件、目标模式、外部环境等因素对民主化进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地方自治思想最初由西方传教士输入中国,主要在其所创办的刊物和介绍西方的中文著作中对地方议会制度和地方普选官吏情形进行介绍。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士大夫开始在自己编著的外国历史、地理和风土人情的书籍中对西方地方自治进行介绍与传播,内容主要涉及地方议会的形成、构成和组织活动的原则,以及地方官吏民主选举和乡官设置。19世纪60至90年代,游历、出使或随使西方的知识分子置身于实地,耳闻目睹了西方地方自治制度的情形后,明确而具体地将西方自治的信息告知国人。晚清外国地方自治思想的输入过程,不仅暗示着中国由强至弱的深刻原因以及富强目标所面临的制度困境,而且也为中国政治改革提供了一种制度蓝本和途径。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后期,协商民主成为西方民主理论的一种新转向,代表西方民主的最新发展。我国协商民主在民主价值、目标追求和政治文化背景上与西方有本质区别,但西方协商民主所强调的公平、公开、包容、理性、协商等原则和理念,则与我国协商民主的政治诉求相契合。以此为切入点,采用历史研究法和比较分析法,在协商民主视阈下探讨我国政治民主发展所需要的现代政治人格的塑造问题。以西方协商民主与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政治诉求的趋同为着眼点,力陈现代政治人格所具有的特点,提出从制度、文化、社会以及公民自身等方面着手塑造现代政治人格,以促进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参政资源是民主党派履行参政党职能的根本前提。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资源内容丰富,构成复杂,是一个包含基础性资源、运行性资源和保障性资源等在内的综合性系统。民主党派进行参政议政过程也是其不断消耗自身资源的过程,积极加强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的建设,必须促进其参政议政资源体系的优化,在做到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前提下,积极加强参政理论建设,培育参政人才,完善参政议政的各项法律制度,积极借鉴西方政治文明中的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17.
1840年西方列强进入中国之后,国内一批开眼看世界的时代弄潮儿,为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将民主、法制作为理想与追求。毛泽东作为其中突出的代表,他的思想中也有着浓厚而深刻的民主思想。从中国现代化的视阈背景出发,从国家政权的夺取、巩固与维持,民主制度设计,民主实践形式等三个角度与层次来把握毛泽东的民主观。  相似文献   

18.
在新的世情和国情下,各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如何加强自身的参政能力建设,逐步提高自身的参政水平,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当前,各民主党派在理论建设、参政职能发挥上面临许多困境,因此,有必要在新的历史时期,准确理解和把握民主党派参政能力建设的新特点,从巩固和完善参政党的参政主体地位、加强参政党的政党性职能建设等方面,来加强我国民主党派的参政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