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张华 《社会福利》2012,(4):55-56
之一:儿重福利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完善在法律体系建设方面:英国的儿童福利法律体系非常健全,是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最大的影响来自教会。英国是全世界最早针对儿童权益进行立法的现代国家,涉及儿童福利与儿童保护的法律名目繁多,体系也较为完备。早在16世纪,  相似文献   

2.
《求是学刊》2017,(2):100-106
残疾儿童、家庭贫困儿童、家庭监护缺失及监护不当儿童构成困境儿童群体。当前,我国困境儿童的发展权在从法律权利向现实权利转变的过程中遇到了"保障性"障碍,儿童福利制度的不完善突显出来。与成人群体社会福利目标主要体现为生存权的保障不同,儿童社会福利救助是与其发展权积极相关的,对于儿童而言,发展权是建立在生存权基础之上的,由受教育权和参与权保障的基本权利。加强困境儿童社会保障工作,完善困境儿童的社会救助体系是当前实现困境儿童权益保护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3.
冀未来  赵然 《社会福利》2006,(10):13-15
随着我国对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工作的日益加强和高度重视,流浪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开始受到社会的关注。形成儿童流浪的原因很多,但家庭问题则是形成儿童流浪的主要原因。儿童的早期家庭教育在人的一  相似文献   

4.
健全的儿童福利法律体系 英国是全世界最早针对儿童权益进行立法的现代国家,其涉及儿童福利与儿童保护的法律体系十分完备。  相似文献   

5.
在日常生活中,当村民权利受到损害时,他们积极主张自己的权利吗;他们积极地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吗;妨碍他们实现权利的阻力是什么;法律对于他们而言是维护权益最有效的工具吗———本文即以村民权利受到侵害时,是否、以及如何通过法律来维护和实现权利为主线,立足于权利实现的视角,对村民权利保护问题进行了细致观察与经验研究。  相似文献   

6.
立足社会发展实际推进儿童福利转型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儿童福利工作需要在做好孤儿相关工作的基础上,不断拓展保障对象、完善保障内容、夯实制度基石、建立服务体系,积极推动儿童福利制度向适度普惠型转变,这是落实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维护儿童基本权益、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是着眼国家未来长远发展、储备优秀人力资源的迫切需要,也是完善我国社会福利制度体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内在要求。要准确把握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的基本内涵。这就是:立足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儿童  相似文献   

7.
张瑞萍 《社科纵横》2008,23(8):75-76
环境侵权是现代社会特有的权益侵害现象.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环境侵权现象不断增多,环境侵权与救济也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本文介绍了环境侵权救济实现的理论基础,环境侵权救济在理论和实践上实现的障碍,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相应制度,完善我国环境侵权救济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8.
随着非婚同居的增多,同居关系中的女性权益保护问题逐渐呈现在法律面前。同居女性所遭受的权益侵害主要表现为五种样态:身体伤害广泛存在、精神损害难以避免、家务劳动价值忽略、财产权益保护缺失、权益救济途径不畅。由于《婚姻法》的保护性规定无法适用于非婚同居关系,而财产法的调整机制也难以发挥效用,现有的法律条文过于笼统和简化,又缺乏诸如婚约制度等替代性救济机制,同居女性所遭受的权益侵害没有得到有效的法律救济。法律的基本功能在于体现和规制现实生活,相关立法应该从五个方面来完善对同居女性的权益保护:扩大反家庭暴力法的适用范围,完善损害赔偿的相关规定,肯定家务劳动的价值,明确同居财产的归属,疏通司法救济的渠道。  相似文献   

9.
职青云 《社科纵横》2007,22(8):48-49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被征用的土地将越来越多,而我国目前征地制度存在很多问题:法律规定不完备,征地规模过大,侵害失地农民权益等等。改革征地制度、保护耕地、维护失地农民的权益,已经成为深化农村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国际贸易与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兼论劳动法的修改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全球化的国际环境下,在国际商贸的交往过程中,有的贸易组织采取非法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把保护劳动者权益的措施和标准用于阻碍贸易自由发展的手段。反对国际贸易壁垒并非意味着反对保护劳动者的权益,我国《劳动法》的修改和完善应当参照国际劳工标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如何使之得到补偿,是劳动法应当明确的重要内容。法律的实施和执行需要外力的监督。  相似文献   

11.
孙丽华 《学术交流》2003,(12):29-31
国有企业改制后,维护职工权益的法律从保障社会安定出发,起到了维护职工利益的作用,但并没有很好地发挥法应有价值和作用,为此要从建立统一规范的合同承接制度;运用社会保障体系均衡社会各方利益和完善司法程序上实现法律对中小企业职工利益保护。  相似文献   

12.
农民工权益保护问题关系着城市中数量庞大的农民工群体的利益,也关系着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农民工的权益受到多方面的侵害,也有多方面的力量在努力改善农民工的权益状况,但是目前农民工权益保护在机制上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限制着其功能的发挥,这就需要创新一种机制。社会工作重视人的不同需要,重视系统地整合资源,在这一视角下,保护农民工权益,首先应建立起一种整合的机制以解决农民工群体的现实性问题,有针对性地满足农民工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田素格 《社科纵横》2012,(3):216+261
随着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在高职院校的普及,高校学生进行实践学习的时间逐渐增加,但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情形也不断涌现,高校也随之处于风口浪尖上。文章通过对实习生权益受损类型及原因分析,做一些完善校方法律责任制度建议的尝试,以化解学校管理面临的巨大压力,维护学校及实习生的基本利益,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相似文献   

14.
李玥 《社科纵横》2007,24(4):42-43
对刑事被害人,虽然中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救济方式,但是在司法实践中,仍然有许多被害人及其近亲属的合法权益很难得到保障,无辜的受害人却常常连犯罪中遭受的损失都“找”不回来,要自己忍受身体的残疾、心灵的创伤和经济上的困境。因此,如何保障被害人的诉讼权利是刑事诉讼法所要着重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正如有的学者所讲“被害人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的关系是对立的,双方的诉讼权利保障构成了刑事诉讼中人权保障的基本内容,忽视双方中的任何一方都是片面的、不适当的”。如果对被害人的权益问题处理不当,就可能引出新的社会矛盾,甚至于新的报复性犯罪。因此有必要从健全我国诉讼法律制度出发,重视完善我国被害人权利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5.
一、我国特殊儿童法律保护 的基本原则 由于年龄原因,少年儿童在生理、心理上的发育都不成熟,辨别是非、区分良莠的能力很差,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正有待于形成,因而很容易受到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的侵害。由于他们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很差,当他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不同侵害时,往往意识不到,甚至错误地认为本该如此。即使  相似文献   

16.
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与农民工的劳动权益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决“三农”问题,必须走现代大农业之路,进而也必须推动农村富余劳动人口向城镇的转移;实现这种转移,必须在城镇切实实现农民工劳动权益的保障。这就必须完善法律救济机制,使农民工的劳动权利由“应然权利”变为“实然权利”;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险制度,消除农民工在城镇工作的后顾之忧;支持农民工组建工会,以自身的组织力量来维护劳动权益。  相似文献   

17.
黄彤 《社科纵横》2009,24(11):59-62
为了寻求非婚生子女权益保护的完善机制,众多学者将目光投向外国,设立非婚生子女认领制度便是呼声甚高的举措之一。但我国与外国有着不同的背景、基础,尤其是富有个性的户籍管理制度,认领制度的设立无法达到预期价值,非婚生子女应有权利难以得到肯定。鉴于非婚生子女现有权利与应有权利的差距,笔者建议重视认领制度,以便非婚生子女的现有权利与应有权利趋于一致,真正达到与婚生子女的同权。  相似文献   

18.
在华跨国转包体系中农民工权益保护途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玫 《学术交流》2006,(11):83-86
在华跨国转包体系中,农民工权益的受损突出体现在工资、工时、健康和社会保障等方面。这其中,承包商不认真执行生产守则,农民工权利意识淡薄,地方政府官员们在考虑当地经济利益时,经常会牺牲农民工利益等,是造成在华跨国转包体系中农民工权益受损的主要原因。积极探索在华跨国转包体系中农民工权益保护的途径,应将企业社会责任、跨国公司生产守则纳入我国劳动法制轨道;充分发挥工会的积极作用;尽快分类分层建立健全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使地方政策成为保护农民工权益的武器。  相似文献   

19.
建立儿童救助与福利保障相衔接的“大儿童福利”格局,就是要把儿童权益保护、儿童紧急援助等工作与社会福利制度相衔接,建立、健全和形成一整套较为完备的相互交叉、相互支持、相互协调的儿童救助、保护和安置机制,让需要得到保障的儿童得到相关机构的庇护,确保管理部门按职权做出裁定后,由相关的福利机构进行妥善安置。  相似文献   

20.
论旅游者合法权益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海英 《学术交流》2007,22(8):60-62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成为拉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部门。然而与此同时,由于旅游立法的滞后,旅游行业管理的混乱以及旅游产品的特殊性等诸多原因的存在,使在旅游活动中旅游者的合法权益经常受到侵害,且问题越来越严重,已成为阻碍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一大顽疾。有鉴于此,我国应当从完善旅游相关立法,加强旅游行政监管力度,建立和完善旅游行业自律机制等方面来加强对旅游者合法权益的法律保护,以促进我国旅游市场的健康和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