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当下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少数传统文化受到汉族文化影响较大,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丢失,例如在文字和习俗方面,少数民族汉化问题较为严重,原有的文化缺失传承,这对于民族文化发展来说,显得十分不利.本文对这一问题的分析,注重从傣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层面入手,分析了傣族传统文化如何进行保护,并就其意义进行了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2.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对我国优秀文化的一种传承,体现了我们对优秀文化的尊重和爱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具体要求。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傣族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留下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将简要介绍傣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做好傣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静态保护和活态传承工作应该采取的措施和对策,以期为傣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一点建议和启示。  相似文献   

3.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对我国优秀文化的一种传承,体现了我们对优秀文化的尊重和爱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具体要求.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傣族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留下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将简要介绍傣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做好傣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静态保护和活态传承工作应该采取的措施和对策,以期为傣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一点建议和启示.  相似文献   

4.
非物质文化遗产最为重要的传承载体是语言,语言技艺则是传承人最为重要的技艺,口头文学的传承与语言文化环境密切相关;应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纳入地方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之中,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来保护少数民族语言,通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来延伸和丰富少数民族语言的社会教育;语言应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单独项目.  相似文献   

5.
少数民族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一直都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重点,进入21世纪以来,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国政府积极组织和实施了一系列保护措施,取得了世界瞩目的不菲成效。而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中的重要一环,对于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时代的变迁,千百年来积淀下来的这些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严峻挑战和市场经济的猛烈冲击.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问题日益受到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传承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作者和传承者,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至关重要的核心因素,传承人的培养工作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息息相关.然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主体共同参与.本文在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协同创新培养的必要性与意义的基础上,认为应从增强传承人传承意愿、提升传承人传承能力、优化传承的外部环境三方面通过多方协同合作,创新传承人培养模式;并据此提出了模式实施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培养提供若干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7.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中,传承人是极为重要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的载体和传递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有着各种各样的身份差异,在社会上有着多样化的流动。这种流动是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一种交流碰撞,深深影响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的流动会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带来各种影响,要对传承人的流动进行适当的指引,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增加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投资,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支持和培养,留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保护好我们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8.
传统手工艺品在我国民间具有悠久的历史,它以精湛的技艺、丰富的门类及传世佳作发展至今,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殿堂的瑰宝。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手工艺品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许多困境,解决手工艺品实物的流失及手工技艺的失传问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西兰卡普织锦是土家族一种原始而古老的工艺技艺,它即集中体现了中国少数民族织锦工艺体系的基本特征,又具有其鲜明的个性特点。在文化变迁的背景下,西兰卡普织锦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时代的考验。在介绍土家族西兰卡普的基础上,对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定位以及现在所面临的发展困境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保护措施,为保护传统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湘西州尝试用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模式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形成了具有湘西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模式和实践经验。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仍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需要我们树立正确的保护理念,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处理好传承与发展的关系,营造多元化传承的环境,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科学的可持续的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10.
柯尔克孜族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游牧民族,其所拥有的传承文化是具有明显民族特征和古文化特征的。因此归属于柯尔克孜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同样具有绝对的价值属性。文章以研究柯尔克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问题为主要目标,以国内柯尔克孜族的发展现状为准,对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交流体系进行了详细探究。希望文章所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案可为相关少数民族文化维护者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手工艺汝阳刘毛笔为例,运用文化艺术人类学理论,分析传统手工艺汝阳刘制笔工艺的文化价值,采用田野考察法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现代思想和观念,对汝阳刘毛笔传统手工艺产业的现状及战略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探索出一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并给出有效传承和品牌振兴的策略,以实现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对于这些灿烂的民族文化应当落实相关传承与保护工作。花腰傣傣家小调是傣族重要的民族文化遗产之一,一直以来许多学者以及社会人士都致力于对该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中。本文就花腰傣傣家小调传承与保护中所遇问题进行分析,希望引起相关人士关注,积极配合,保护与传承这一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然而,正如电影《百鸟朝凤》所呈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实际保护与传承过程中面临许多困难。只有切实提高民众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兼顾历史传统与现代创新,静态保护和动态传承并举,非物质文化遗产才可能在与现代文明交流和对接的过程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角度阐述了土族婚礼传承的相关问题,主要对土族婚礼的传承内容、方式和传承人进行了阐释,并就其传承过程中的问题和变迁,以及保护土族婚礼文化传承的核心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试图为土族婚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一些学理性的思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加强和旅游业的大发展,呼伦贝尔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旅游开发已初见成效;受历史文化、自然条件和地理地域等方面影响,呼伦贝尔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与开发存在着理论研究不足、政策法规不健全、传承后继乏人以及开发利用不尽合理等问题;考察分析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与发展的症结因素策,以期更好地促进呼伦贝尔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与合理开发。  相似文献   

16.
本文的内容包括综合性成果中的鄂伦春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鄂伦春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题研究和相关鄂伦春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的理论问题.在综合性成果方面,当前国内学术界对鄂伦春族的综合性著作多部,包括历史、文化、社会等多方面研究,有大量关于鄂伦春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方面的内容.在专题研究方面,包括不同类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比较研究、调查报告、传承与弘扬研究等.在理论问题研究方面,主要研究要保护、传承和弘扬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各民族非物质遗产保护、传承要有利于对中华文化的认同,重视地域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鄂伦春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问题等.  相似文献   

17.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问题已经受到全国各地的广泛关注。在国家对文化产业大力发展的背景下,对于当前山东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传承和创新发展。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数字化技术的成熟,为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本文在梳理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利用当前最尖端的数字化技术,把原有具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把新媒体技术引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深层次,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现代化反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传播。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流域位于中国东北,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传统音乐、舞蹈、绘画、雕刻和手工艺等。在现代化进程中,这些文化遗产面临传承和发展的挑战。因此,文章采用信息视觉化方法,以更生动、清晰的方式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视觉化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比较这些文化元素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促进了年轻一代对传统技艺和知识的学习和传承。此外,信息视觉化还可用于记录、教育和宣传,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学校和社区,提高人们的意识和兴趣,推动传承工作。最终,这项研究有助于保护和传承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传统,维护地域文化的多样性,促进文化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造就了人类丰富多样的生存形式,构成了人类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故在现代化进程中,保护与传承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显得相当重要,因为它是支撑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以辽宁省北票地区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为例,探讨与研究我国保护与传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所面临的困局及其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20.
湘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极为丰富,但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信息化程度的加深,现代文明和主流文化的强势渗透以及人们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的变迁,湘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生态环境正在恶化,加之现有的保护措施与传承机制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致使许多弥足珍贵的土家族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逐渐濒危和消亡,因此,必须在遵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努力寻求湘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行之有效的途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