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对外直接投资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效应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04—2016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通过空间杜宾计量模型(SDM)实证研究了对外直接投资(OFDI)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效应影响。结果显示:各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项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绿色技术进步和绿色效率变化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OFDI逆向技术溢出能够显著的促进本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并且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FDI技术溢出对绿色技术进步具有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进口技术溢出和自主研发能够显著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和绿色技术进步的提升;环境规制强度对我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非线性影响。  相似文献   

2.
高科技产业集群内蕴含着丰富的创业机会,而集群网络的结构特征是否对集群层面的企业家精神发挥水平具有影响?为回答这个问题,本文利用1998-2005年美国信息技术、通信设备制造和生物医药三大高科技产业集群的数据,对高科技产业集群的网络结构特征与集群企业家精神发展水平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集群网络的集聚系数对新企业创立具有正向影响;集群网络的平均路径距离与企业家创业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基于2012—2020年中国30个省份高端制造业面板数据,应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高端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并分析其空间相关性。在此基础上,引入数字经济发展指标,应用空间杜宾模型探究数字经济发展对高端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高端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整体上升态势显著,呈“东-中-西”依次递减状态,空间上具有正相关性;数字经济发展对高端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存在明显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进一步通过门槛面板模型实证得出,数字经济发展对高端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的门槛效应具有区域异质性,全国及东部地区显示为线性特征,中部地区表现为“N”型影响特征,西部地区则为“U”型影响特征。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的工业机器人应用数据和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层面PM2.5排放浓度数据,利用2SLS、空间计量模型等多种计量方法,实证检验了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城市空气污染治理的影响.研究发现,工业机器人应用显著降低了中国城市空气污染水平,这一效应在金融发展程度较高、财政支持较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较高以及智慧城市试点城市中表现更加明显,且在地理区位特征上呈现出显著的异质性.同时,上述影响主要通过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和科技水平提升的机制实现.基于SAR与SDM模型的空间溢出效应分析,也发现城市工业机器人应用的减污效应具有双向空间溢出效应,因此空气污染的地理相关性使其减污效应被低估.  相似文献   

5.
李梅  柳士昌 《管理世界》2012,(1):21-32,66
本文利用2003~2009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采用广义矩估计方法实证检验了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积极的逆向溢出效应发生在发达的东部地区。在此基础上,本文利用门槛回归模型进一步检验了影响对外投资对全要素生产率和纯粹技术进步逆向溢出的各吸收能力因素的门槛特征,并从R&D强度、人力资本、经济发展、技术差距、金融发展和对外开放程度6个方面测算了引发积极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门槛水平。  相似文献   

6.
运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制造业智能化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制造业智能化显著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协同集聚在其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而且制造业智能化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7.
研发溢出、区域创新集群的空间计量经济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空间自相关 Moran 指数与集群分析的空间计量经济学空间误差模型和空间滞后模型,对2000—2002年中国大陆31个省域的创新集群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空间计量经济分析.结果发现:我国省域创新在空间分布上存在异质性和依赖性,表现为比较明显的区域创新集群现象,形成这种创新集群的原因主要归因于企业的研究与开发贡献,大学的学术研究还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知识溢出,同时大学与企业研发的结合也没有对区域创新集群产生明显贡献.  相似文献   

8.
坚持或者放弃创业是新生创业者面临的重要且艰难的抉择。已有研究主要基于理性决策的假设分析个体特征、创业活动以及创业环境对坚持或者放弃创业的影响。与已有研究不同,本文认为新生创业者的坚持不是完全理性的决策,其中存在承诺升级现象。研究基于前景理论(框架效应和反射效应)分析了坚持创业中的承诺升级,识别了可能的影响因素:前期投入时间、前期投入资金、创业计划的规范性、技术创业和心理预算,并利用面向中国新生创业者的动态跟踪调查数据(Chinese Panel Study of Entrepreneurial Dynamics,CPSED)进行了实证检验。针对两类样本(所有273个样本、没有盈利的182个样本)的实证研究取得了一致的结论 :前期投入的时间越多,新生创业者越倾向于坚持创业;前期是否投入资金以及创业计划的规范性对是否坚持创业的影响不显著;存在心理预算负向影响新生创业者的坚持;与非技术创业者相比较,技术创业者更倾向于坚持创业。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我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998-2010年的相关数据,从空间距离的角度分析了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在不同省域之间的空间分布特征,运用空间统计的方法着重考察了科学基金的空间相关性,并对基金申请和资助活动空间分布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申请活动已经表现出显著的空间集聚效应,资助活动尚未呈现出显著的空间集聚效应.但如果基础研究活动以现有的速度持续向东部沿海省份集聚,我国基础研究在2015年左右将从现有的非均衡多点式分布模式改变成非均衡单点式分布模式.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中国1999~200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从空间相关性和空间异质性两个角度实证分析了中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民增收的空间特征。研究发现,各种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对本省份和邻省份的农民收入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这说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不同省份之间随着农村人力资本的提高,各种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对农民纯收入的边际作用逐渐下降并呈现出收敛特征,对农民工资性收入的边际作用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特征并最终收敛。不同省份之间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各种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对农民工资性收入的边际作用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倒S型特征并最终发散。  相似文献   

11.
In this paper we describe three distinct but interrelated processes — spillover and catch up, brokering and bottom up — that link globalization to entrepreneurship in emerging economies. We then outline an ambitious research agenda concerning entrepreneurship in the emerging economy context. Is most of such entrepreneurship Kirznerian or Schumpeterian? How do brokering processes work in this context? What informal and formal institutions will emerge to govern entrepreneurship? Does entrepreneurship at the base of the pyramid represent just another MNE-inspired spillover, or will the severe constraints lead to truly revolutionary innovations in business models, governance arrangements and social relations? Most fundamentally, will the entrepreneurial processes in emerging economies conform to or transform the organization of entrepreneurship as we know it?  相似文献   

12.
郭润萍 《管理科学》2016,29(3):13-23
创业能力对于新企业创造和维持竞争优势具有重要意义,相关研究受到创业领域学者们的广泛关注。然而创业能力的实证研究主要集中于创业者个体层面创业能力的前因和结果分析,组织层面的创业能力的实证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仍有待运用有效的理论揭示新企业如何构建组织层面创业能力的内在机理和路径。作为新兴的创业理论,手段导向理论有助于面临高不确定性的新企业在创业过程中持续进行迭代式学习,而组织学习理论认为,知识获取作为组织学习的核心环节有助于组织创业能力的构建。因此,手段导向可能通过知识获取提升新企业创业能力。然而,少有学者关注此方面研究。 运用手段导向理论和组织学习理论,深入剖析手段导向各维度对创业能力的积极影响,检验知识获取在手段导向与创业能力关系间的中介作用。采取大样本问卷调查,收集215家中国新企业数据,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因子分析等方法进行实证检验。 研究结果表明,手段导向的4个维度均对创业能力具有积极影响,试验、可承受损失和先前承诺3个维度通过知识获取提升新企业创业能力,但是知识获取在柔性与新企业创业能力关系间的中介作用不显著。 研究结论对于丰富和拓展组织层面创业能力相关研究和推动手段导向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新企业如何在高不确定性和强资源约束下构建组织创业能力提供必要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创业导向对探索式创新的影响决定创业企业在不确定商业生态环境中的市场机会捕捉能力和价值创造效果。虽然已有研究部分证实了创业导向与探索式创新的相互作用,但面对创业企业生存环境不确定性更高、资源约束更明显的事实,创业企业如何借助合理的战略决策和高效的资源使用行为帮助自身实现由生存到发展的过渡显得尤为重要,鲜有研究对此类问题予以深入探讨。         基于战略创业理论、创新管理理论和资源基础观理论,以创业导向为解释变量,以探索式创新为被解释变量,引入战略灵活性和创业拼凑两个可能影响导向与产出关系的关键要素,探讨创业导向对探索式创新的直接影响,以及战略灵活性和创业拼凑可能起到的特殊中介作用。借鉴并改进已有研究的成熟量表形成问卷,选取深圳的创业企业为调研对象,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发放问卷,基于最终获得的283份有效问卷,采用结构方程和双中介模型的研究方法,全面检验创业导向、战略灵活性、创业拼凑与探索式创新之间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创业导向、战略灵活性和创业拼凑均对探索式创新产生促进作用;创业导向与战略灵活性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也对创业拼凑产生积极影响;战略灵活性与创业拼凑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创业拼凑在创业导向与探索式创新之间和战略灵活性与探索式创新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由战略灵活性和创业拼凑形成的中介链部分中介了创业导向与探索式创新之间的关系。         研究结论从导向-策略-行为-产出的研究框架拓展了战略创业理论的研究内容,揭示了创业导向、战略灵活性、创业拼凑与探索式创新之间的关系机理,为创业企业理解战略灵活性和创业拼凑的影响、充分实践和发挥创业导向的创新精神、促进探索式创新活动的持续开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4.
刘华军  杨骞 《管理科学》2014,27(5):133-144
运用DDF模型和ML生产率指数,对中国分省资源环境约束下的区域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采用Theil指数测算资源环境约束下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地区差异并按照多种空间尺度进行区域分解;构建空间面板数据模型,采用广义空间面板自回归最小二乘法对资源环境约束下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2010年之前,资源环境约束下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空间差异总体上呈下降态势,地区内而非地区间差距是造成总体空间差异的主要来源。空间计量模型回归估计结果表明,资源环境约束下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经济发展水平、贸易开放和科技创新水平对资源环境约束下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要素禀赋结构等结构因素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和环境规制水平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在统计上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金融集聚从资本支持、资源效率配置、技术创新等方面提升绿色发展效率的贡献日益凸显,而这种影响的空间效应有多强、范围有多大以及时空过程有何规律性,都亟待深入研究。本文基于空间距离衰减与中间机制两大假说,利用中国2003-2014年27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综合采用空间面板杜宾模型(SPDM)与面板门槛模型(PTR)实证考察金融集聚对绿色发展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其衰减边界,并对导致二者之间产生非线性关系的中间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①金融集聚对绿色发展效率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且这种空间溢出表现出明显的空间衰减特征,在300公里以内为负向空间外溢的密集区域,400-600公里则为正向空间溢出的密集区域。②在金融集聚、城市规模与对外开放水平三种机制调节下,金融集聚对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呈现"梯度式"增强的特征,而在经济发展水平机制的介入过程中,金融集聚对绿色发展效率的促进作用却是一个"先减后增"的过程。值得注意的是,现阶段这种促进作用十分有限。上述结论在多种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  相似文献   

16.
周冬梅  陈雪琳  杨俊  鲁若愚 《管理世界》2020,(1):206-225,243
创业实践因新兴技术驱动的经济社会环境变革而发生了重大变化,涌现出了不少组织和战略理论甚至是创业研究也难以回答的新现象和新问题,这些现象和问题在中国情境下表现得非常突出,但并没有引起学者们的足够重视。基于此,本文采用扎根理论的编码设计,开展2008~2018年间发表的1842篇国际顶级创业研究文献的统计分析,在描述和评价研究主题发展态势和进展基础上,归纳出以创业前因、创业实施、创业结果与创业情境为体系的创业研究主题框架,进一步提出未来研究趋势和中国情境下开展创业研究的建议。研究结果对于推动我国创业研究的深化发展并开展具有国际学术影响力的高水平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7.
At the heart of the entrepreneurial process in creative industries are entrepreneurial creativity and opportunity recognition, which influence entrepreneurs’ ability to create new ventures or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position of an existing business. Recent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 has suggested that resource availability represents a double-edged sword, simultaneously facilitating and impeding new venture outcomes, while little research has explored how entrepreneurial creativity, opportunity recognition, and resource availability jointly affect entrepreneurial career success. To address the theoretical gap,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moderating role of resource availability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trepreneurial creativity, opportunity recognition and career success of creative entrepreneurs.To reflect the career success perceived by business founders in creative industries, five indicators of entrepreneurial success are examined, including career achievement, social reputation, entrepreneurial happiness, capability enhancement, and financial satisfaction. Hierarchical regression analysis empirically examines a sample of 296 entrepreneurs in creative industries. Results suggest that entrepreneurial creativity and opportunity recognition are positively related to entrepreneurial career success. We also find that resource availability generally strengthens the effect of entrepreneurial creativity and opportunity recognition on entrepreneur-perceived career success. Neverthele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pportunity recognition and financial satisfaction is found to be weakened by entrepreneurs’ resource availability. Integrating the theory of entrepreneurial effectuation and resource dependence theory, our findings indicate that entrepreneurial bricolage is crucial for creative entrepreneurship.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provides a link between social capital and the entrepreneurial activity of university scientists in the life sciences. The two main hypotheses are that social capital promotes scientist entrepreneurship and transnational social capital is conducive to scientist entrepreneurship. These hypotheses are tested using a large data base of US scientists in the life sciences. The empirical results support the two main hypotheses. Social capital in general, and transnational social capital in particular, are found to enhance scientist entrepreneurship in the life sciences.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社会个体与群体行为互动的视角研究个体的创业活动决策机理,分析认为,个体因受到周围创业者冒险拼搏精神的影响而进行创业,或者通过与周围创业者交往的社会学习得到与创业相关的技术或者经验从而自身也投入创业,二者均使得创业活动具有同群效应。进一步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截面数据进行检验的结果显示:(1)个体的创业活动存在显著同群效应,即邻里的创业活动对个体产生了明显的示范作用,带动其投入到创业活动中;(2)信息时代因电视、互联网等媒体传播应用对于传统物理意义上的同群效应存在一定程度的替代。文章采用了工具变量法解决了关联效应和反射性问题对同群效应的估计带来的影响,以确保同群效应的有效识别。上述发现说明,尽管创业活动是市场参与个体的自由选择行为,但各种途径的宣传,包括社区宣传和各种媒体宣传对于推动大众创业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This study introduces entrepreneurial openness as a construct that helps understanding the impact of entrepreneur's personality on small firm's performance. We draw from the entrepreneurship and positive psychology literature to conceptualize entrepreneurial openness as an individual-level positive personal cognitive strength that has three subdimensions: engaging in learning, searching for novelty, and seeking feedback. We validated the construct's structure in three consecutive studies: Study 1 provided initial empirical evidence in support of the proposed scale with a pilot sample of Slovenian business owners; Study 2 assessed the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scale with a cross-cultural study in Canada, Slovenia, and USA; and Study 3 tested the scale for its impact on business performance and job satisfaction. Findings from our empirical studies demonstrate the utility of entrepreneurial openness in explaining firm's performance by showing strong reliability, appropriate dimensionality, convergent, discriminant, and nomological valid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