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社会转型包括经济转型、政治转型和文化转型,三者相互作用、依次推进、螺旋上升。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最新一轮的社会转型,它意味着经济上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政治上由人治社会转向法治社会,文化上由封闭状态转向开放状态。社会转型期存在诸多道德问题,"道德滑坡"和"道德爬坡"都是道德转型和重建的必然表现。瞻望未来,我国伦理道德的发展趋向将显示出三个特征:发展模式将是民族开放型的,发展速度将是渐进型的,发展途径将是综合创新型的。  相似文献   

2.
论社会道德心理及其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道德心理是社会成员对社会道德规范的反映 ,是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 ,随社会物质生活方式的变化而变化。我国社会自改革开放以来处于急剧转型时期 ,国民的社会心理也因此而发生急剧转型。正确认识道德心理发展规律和当代我国社会道德心理的发展和转型问题 ,对构建新型伦理道德体系 ,调控国民社会道德心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清末民初时论围绕道德之于社会国家关系作了一定探讨。19世纪末,时论由最初对道德之于平天下重要性的关注发展到注重其对于国家政治的实际意义。降及20世纪初,它强调道德具有促进政治变革的积极价值,而道德之于挽救社会危机的作用仍受到时人青睐。迨至民国,道德对于民国政治的合理价值更受到时人推崇,关注程度有增无减,思想内涵异彩纷呈。如此历史推演,使道德概念形式虽未发生改变,但随其内涵增减而呈新陈代谢之势,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传统道德与社会国家关系的近代转换。  相似文献   

4.
无疑,经济转型是我国目前面临的重大课题,但与经济转型相比,新的道德体系的重建是目前更严峻、更迫切的问题。随着中国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传统的伦理道德体系因难以适应新的生活方式而逐渐解体,新的道德体系并不会随新型社会形式的建立而自动完成,这导致我们整个社会道德水准大幅度下滑。重建新的伦理道德体系,既需要我们到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中去摸索与发现,同时也需要我们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提出各种  相似文献   

5.
经济特区的实践也是文化与道德的探索。中国当代伦理道德的重建要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实现由家庭关系出发演绎社会伦理到由个体出发演绎社会伦理的基点的转变,确立个体作为责任主体和道德主体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从道德关系重释角度研究科技道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加强科技道德建设,促进科技时代道德体系的发展和完善,就必须重释道德关系。重释道德关系的前提是转换道德价值观,给自然界及其他对象物赋予道德价值;重释道德关系的内核是拓展道德关系的主体,把自然和操作对象纳入道德关系主体的范围;最后,要加强评价方式的可操作性并注重评价的社会历史性,通过完善道德评价方式给道德关系的重释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7.
对江苏地区538名公务员、482名进城务工者以及苏州市450名企业家和450名传媒从业者进行的伦理关系与道德话语(即四大群体两大主题)的调查表明:目前我国伦理关系和道德话语处于由传统到现代的结构转型中,表现出转型所特有的多元、多样与多变状况及发展规律;新时期我国伦理关系建构的主流趋势是公私分域的伦理秩序以及"新五伦"及其德性的培育;当前我国道德话语呈现出主体分层、主题散落、载体转型和影响因子此消彼涨四大特征。如何构建新时期我国和谐伦理关系与道德话语,建议:一是加强领导干部和党政机关道德影响力的考量指数研究;二是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新型伦理关系建构中的指导作用;三是加强传媒伦理道德建设,搭建道德话语沟通的公共平台;四是将民生道德作为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或组织制订社会政策的指导原则;五是组成各级伦理委员会并赋予它实际的权力。  相似文献   

8.
从生态个体的维度探究道德效用,旨在确认道德对个体生存、自由与幸福的效用,引导行为主体自发地进行道德实践。首先基于道德效用相关概念的微观分析,道德效用包含着道德行为使受益者受益的思想内涵。其次从生存、自由与幸福这三个生态个体逐步递进的追求展开对道德效用的探微,具体表现为道德效用是利他的,意味着道德主体的行为使他人成为获益者,随着道德效用在时间与空间层面的推演发展,回馈效应又会使道德主体自身受益,最终演化为道德效用也是利己的,这是道德共同体的有效构建。最后站在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这一新的历史起点上,道德效用的社会生态蕴意突显了生态个体与社会生态系统和谐共存的伦理智慧,其注重以人为本、利他与利己均衡发展以及培育公共品格的伦理思想可以提升伦理道德体系话语的亲和力和感召力,使道德主体选择正确的行为方式去把握生态个体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论少数民族传统道德及其在当今的重建与调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从劳动伦理道德、婚姻家庭伦理道德、社会伦理道德及宗教伦理道德四个方面,对少数民族传统道德的主要内容进行了归纳论述.文章指出,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必须对民族传统道德进行重建与调适,通过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道德中的合理因素,批判否定其守旧落后的观念,建立起与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新的道德规范体系,促进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行政垄断不仅是个法律问题和行政责任问题,而且还是一个伦理道德问题,是一种道德现象,可以而且应该对它作道德的批判和道德的调控.它是一种在合法条件下的不公正行政,其道德实质就是在利益关系调控和选择上的错位和公正伦理原则的沦丧.行政垄断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对社会政治、文化、道德等方面的建设与发展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危害,因而对行政垄断的道德调控是法律调控的必要补充.  相似文献   

11.
在信息伦理中,保持人的主体独特性、自由性是首要问题。技术哲学内在转向的代表性思想道德物化理论可为信息伦理研究提供“主体性”和“内在视角”两个主要启示。道德物化理论主体性研究为信息伦理本体研究提供解释学路径,技术伴随观点为信息伦理实践研究提供内在视角。但道德物化存在的“技治主义”风险、可能引起的对“去道德化”的质疑等,本质上是实践落点并未获得一致性结果所导致。文章提出道德价值作为信息伦理道德物化研究落点。道德价值满足道德物化研究的两个基本条件,同时贯穿于道德行为全过程。信息伦理需要构建一种道德价值,以阐述信息道德与信息交互之间的和谐关系。根据信息伦理规范范畴、道德目的层次以及对应主体道德行为能力,文章采用道德价值推断法对道德价值进行推导,以ChatGPT为例建构了信息伦理道德价值系统。  相似文献   

12.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 ,必须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优秀的传统美德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 ,提供了丰富而深厚的文化道德基础和内容 ,它突出地体现在社会道德、职业道德 ,以及家庭伦理道德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必须采取科学的态度和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13.
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经营道德体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经营道德是社会文化和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市场经济中所遵从的道德规范 ,必然与其所处的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国企业在构建现代企业经营道德体系时 ,应以传统儒家伦理为基石和渊源 ,将其精华部分与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有机结合 ,形成有中国特色的、植根于中国文化土壤中的现代企业经营道德体系。  相似文献   

14.
道德评价 ,是人们依据一定的社会生活准则通过社会舆论、个体的自省活动 ,对人们的某种行为进行善恶评价。通过它 ,道德理论得以发挥其社会效能 ;同时道德实践信息的反馈 ,又可进一步丰富发展理论 ,增强其科学性和实用性。当代大学生并不生活在与世隔绝的象牙塔中 ,他们也承受新旧道德的冲突。在道德价值整合度高的社会环境中 ,人们对荣辱、善恶、美丑、雅俗等的认识 ,是清楚明了的。而如今是一个道德转型时代 ,大学生受到双重或多重标准的影响 ,似乎无论哪一种标准都有一定的“合法性” ,可任何一种标准的背后 ,又都可找到反向标准 ,它同样…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文学和道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时期的社会现实把文学和道德的关系问题推到了我们面前。在社会转型时期,不管是新生的,还是腐朽的,都非常突出地表现在伦理道德领域。而在文学与社会的关系中,道德正是作为最恒常、最根本、最普遍、最贴近的中介而存在的。以往只专注文学的独特性而轻视其相关性的研究状况是应该检讨的。在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和中西美学的交汇中,文学的道德性问题是应该提出,也必须提出的  相似文献   

16.
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评价体系,既应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动实践和现实需要,也应从中国社会的演进历史和中华文化的深厚传统中汲取思想资源和哲学智慧。传统社会的中华民族坚持多元主义道德文化理念,建构了由儒家、道家、佛家等要素复合而成的多元性道德评价体系。这是一个具有中国特征、中国特色、中国特质的道德评价体系,它将儒家、道家、佛家等的道德价值观都视为合理的道德价值标准,将它们应用于不同语境,对人们对待工作、业绩等方面的道德态度进行评价,从而形成了中国传统道德评价的多元格局。多元性道德评价体系在中国传统社会是中华民族道德生活的价值航标,在当今中国社会仍然能够对中华民族的道德生活发挥不容忽视的价值指引作用。中国传统道德评价体系依然是当代中华民族塑造道德人格的强大力量和弘扬道德正能量的重要手段,并且能够为当代中华民族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评价体系提供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论道德传统     
高扬传统道德而贬抑道德传统认知误区的消除亟待道德传统研究的推进。道德传统亦称伦理道德文化传统,它是以道德生态为存在境遇,由道德价值、道德规范、道德理念等构成的具有历史特殊性、多元综合性、开放变迁性、生态合理性的变体链。以理性存在者所处当下为界点,分别前溯后展,可把流变中的同一个道德传统分成两段,即"被建构的道德传统"和"建构的道德传统"。"被建构的道德传统"具有既定、先在性,是活着的历史的产物;而"建构的道德传统"是"被建构的道德传统"的自然延续,具有开放性;二者经由道德承续实现彼此沟通。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对中国古代儒家伦理道德中的"礼仪"含义、社会作用的分析及其历史流变的考察,结合中国道德转型的时代背景,阐述礼仪教育在当代社会转型时期对社会成员核心价值的确认与推广及其在社会信仰体系构建过程中价值升华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共产主义道德是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和道德建设相对接的价值原则。从共产主义道德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其道德的本质契合、功能契合及原则契合角度出发,探寻并厘清共产主义道德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适应性,从理论高度以及当代适应性说明共产主义道德的历史性和现实性,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提供理论依托和现实证明。共产主义道德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道德,其本质契合表现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学术理论和社会实践关系、历史传承和未来发展尺度的一致性上;功能契合表现在共产主义道德从实际出发解决道德问题,体现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原则契合表现在其具体的道德原则具有当代适应性。  相似文献   

20.
论道德规律     
本文认为,一切社会的道德莫不循由如下规律而发展变化。“变化律”:共同道德是超社会的,它的变化不是决定于社会的变化,而是决定于人们道德意识的变化;特定道德相反。“推行律”:一个社会实行何种共同道德,是偶然的、自由的、可以选择的,它不取决于社会发展,而取决于统治者的意志;特定道德相反。“效用律”:任何类型的共同道德对社会发展是促进还是延缓均与社会发展无关,而完全决定于其自身性质;特定道德则相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