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随着社会进步与发展,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如何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就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的重点。笔者通过多年教学实践认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是个动态过程,思政课教师抓住“知、情、意、行”几个重要环节,才能达到良好的德育效果。  相似文献   

2.
在新时代的宏大背景下,“三个意味着”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使命、“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新定位、“关键在党”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保证、“德育为先、德学兼修”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向、“四有好老师”与“四个引路人”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师表,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涵。同时,新时代这一特定历史时期也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职能职责转移弱化、心理问题处置泛化、教师言传身教异化、辅导员队伍低龄化和专业课程育人虚化等五个问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可尝试从把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职能定位、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建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等方面构建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理路。  相似文献   

3.
关于德育导师制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力求把创新思想贯穿其中,在实践中把“导师制”引入德育。本文对高校“德育导师制”的含义、可能性和必然性、指导思想、内容、方法和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网络时代的到来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高校德育工作者首先要消除认识上的“四大误区”,研究面临着的“两大课题”,引导大学生“触网”、“爱网”、“织网”和“跳网”,从而做好新时期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5.
树立现代大学德育理念 ,就是要在大学生德育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两者间划上“不等于”符号。 2 1世纪高校德育面临着一系列新问题、新情况、新课题 ,作为教育工作者 ,应当全方位树立现代大学德育理念 ,并从“以人为本”、“教人做人”、“开发创新潜力”、“强化为人德性”、“激励德才兼备”等几方面进行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6.
高校德育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及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发展起着主导作用。面对当前高校德育对大学生影响程度的现状,必须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育者对德育的认识,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增强德育实效。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关爱留守儿童社会实践的德育实效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创造性地开展德育工作对于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中,作者从对德育内涵和其实效性研究入手,着重分析了大学生关爱留守儿童社会实践活动的德育实效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提高90后大学生德育水平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8.
高校德育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及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发展起着主导作用.面对当前高校德育对大学生影响程度的现状,必须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育者对德育的认识,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增强德育实效.  相似文献   

9.
马丁·布伯通过“我—你”、“之间”、“对话”等概念的建构和“关系本体论”的建立,弥合了近代主体性哲学中“我”与“他者”的裂痕。“我—你”、“之间”、“对话”恰恰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层面反映了布伯教育思想的三重向度,对构建当代“以人为本”的对话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切实把握大学生的心理、思想现状,用正确的思想和行为规范引导大学生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价值思想体系,培养出适应改革需求和社会发展的“四有”新人,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和社会进步。因此,针对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不断完善高校的德育体系,探索切实可循的途径,改进现行的德育方法,实现德育工作的目标,是值得当前高校德育工作者深思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马丁·布伯认为人在世存在的本质关系是“我-你”对话关系;艺术审美活动是人与世界对话关系的本质体现,艺术审美活动中审美主体间的关系是“我-你”对话关系;马丁·布伯的宗教对话美学思想对巴赫金和伽达默尔的美学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农业高校德育环境的主要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阐述了区域经济因素、农业高校特殊的校情因素对农业高校德育环境的影响,提出了优化农业高校德育环境的基本措施:从治理校园及周边环境入手,不断优化育人环境;切实加强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筑牢德育阵地;加强专业思想教育,不断增强大学生“学农爱农”的理想信念;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优化心理环境;不断优化校园内部环境,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学术动态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推出“德育专刊” 1991年第4期的《北京教育学院学报》推出了“德育专刊”。读专刊共13篇文章,不仅对德育工作的理论与实践作了宏观探讨,还对一些学科和课程中的政治思想教育问题进行了研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指导意义。北京课题组的《加强在职教师政治思想培训问题的研究》一文,是国家教委下达的该课题的阶段研究成果,全文约计1万字,分为“对中小学师资队伍现状的认识”、“加强中小学教师政治思想培训的意义”、“加强教师政治思想培训工作的指导思  相似文献   

14.
德育教学要真正适应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的需要,适应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提高德育教师素质是个关键问题。大学生心里构想的德育教师最近,我们为了获取德育教学的反馈信息,以便及时改进教学,特采用“心理换位法”,出了一道题目:“校长拟聘请你担任我校某班的德育主讲教师,请你谈谈教学打算”,在中文、化学、外语、体育等系七个班进行调查。350名学生一改过去旁观评论  相似文献   

15.
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中,作为后现代主义的社会文化思潮,不可避免地会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影响。作为高校德育,必须在合理地吸收和借鉴后现代主义思想合理元素的基础上,有机地促使德育内容由单纯地注重道德知识传授向关注情境与情感效应转变,使德育目标由"完人教育"转向关注个性发展,变德育途径由单方说教为互动式道德对话。  相似文献   

16.
大学德育主要是通过德育课和教师的言传身教两种方式进行的,这就要求所有大学教师,不管是文科教师,还是理工科教师,都应重视并实践教书育人。正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所要求的“教师要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要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素质,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生”。一、教师在大学德育中的作用—教学中育人大学教师在大学德育中起着主导作用。这是由大学生的特点与教师本身的特点决定的。…  相似文献   

17.
劳动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的德育载体 ,学校应把有偿劳动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 ,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义利观”和热爱劳动、乐于劳动的优良品格。  相似文献   

18.
在马克思交往实践观的指导下,文章将“交往”引入德育研究的视阈中,认为高校德育是提升大学生生命质量的精神交往,借鉴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尝试提出了高校交往德育模式,并着重阐述了模式运行的四个原则:主体间性原则;情境性原则;平等对话原则;互动交融原则。  相似文献   

19.
赵紫阳同志在十三大报告中提出要“建立社会协商对话制度。”这个指示不仅为政治体制改革确定了重要内容,而且也标志着新时期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大转变。开展大学生对话,正是贯彻落实这一指示的生动体现,是高校深化教育改革过程中探索出来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为推动学生对话活动的深入开展,有必要就大学生对话的意义和原则进行再认识,以增强开展对话的自觉性,把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相似文献   

20.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主流是好的 ,但是他们多用经济眼光和自身利益看待政治问题。高校德育工作者应以平等观、参与观、“二点”观、环境育人观、网络观、实践观、市场观等“七观”来树立新世纪学生德育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