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论创作动机     
当心理学的方法引入文学创作论的领域,探究创作动帆的文章便一直在频频问世。然而,名人笔下的创作动机,其内涵与外延实际上均不尽相同。立足于创作论的本论,我们认为创作动机有“外部动机”与“内部动机’之别。但我们的这种区分不同于韦勒克等人所提出来的文学的“外部”与“内部”之分,而是以作家能动地反映客观生活的具体创作活动作为界分两种动机的标准。因此,我们这里的创作外部动机,指的是作家心理尚未有具体创作目标、尚未进入具体创作活动、却已指向一般创作的需求与动力,创作的内部动机,则是指由具体作用为目标的、激励作家为这一目标进行具体创作实践的需求与动力。本文将对二者的提出、以及它们的产生与特性作出描绘与阐释。  相似文献   

2.
吴敬梓是那种一生只创作一部长篇小说就赫然名垂中国文学史的清代小说家。面对《儒林外史》,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心理动力引发并激励他历尽十多个寒署精心结撰了这部洋洋洒洒四十万言的长篇小说呢?一个幽微深邃的答案隐匿在作者心中,那就是作者的创作动机. 现代心理学告诉我们,“动机,这是满足与某些需要有关活动的动力”,“它是限于给予行为能量,并指引行为的因素”。可见,动机是一种以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为前提,推动人们进行实践活动的心理驱力。而创作动机,正是在创作过程中,引起作家的艺术构思,  相似文献   

3.
人们研究问题,往往首先对其概念进行界说,但创作动机这一概念却是不易界说的。虽然对这个问题已经有了很多方面的认识,如,弗洛伊德认为,创作动机是性欲的升华;阿德勒认为是自卑感的补偿;而萨特又认为是一种自我完善,等等。这些认识都各有道理,但是,一旦把它们同艺术创作实际联系起来就无一例外地令人感到是那么地片面和不完整。它们都不能说是对创作动机最高意义上的归纳和概括。  相似文献   

4.
人们从事任何一种活动,总是由于他有某种愿望和基于这种愿望而形成的特定活动动机。文艺创作自然也不例外。凡真正的文艺家,都经常会有一种想写想画,想抓住对象表达感受的强烈愿望袭上心头,这就成为他进入创作过程和创造境界的主观动机。从心理结构的层面分析的角度看,创作的愿望和动机是文艺家以审美情感为主要驱动力的  相似文献   

5.
王粤钦 《理论界》2007,(2):203-204
创作动机是作家、艺术家从事具体创作活动的目的,也是其从事具体创作活动的缘由,它给整个创作过程以重要的影响。本文从网络文学的产生、创作内容、写作技巧,以及网络文学的生存现状、研究成果几个方面探讨分析,认为纯粹的诉说欲望应该是网络文学创作最单纯、最原始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明清历史演义作家编撰历史演义的思想动机 ,主要包括传播历史知识、教化民众、抒愤寄志及娱乐游戏等 ,它们往往以杂糅交结的状态呈现在不同作品中。只有把握了演义作家的这些创作思想动机 ,才可由此入手深入地探讨历史演义作家的创作实践及其艺术得失 ,从中汲取有益的艺术经验或教训  相似文献   

7.
论创作动机的激活发生蔡毅“为的是什么啊──假如不把人类身上的疮痍指给人类看;假如不把隐伏在万人心中的意愿揭示出来;假如不把较美的思想教给人们;假如不告诉绝望在今天的人还有明天……为的什么啊?”这是著名诗人艾青在谈写诗的目的和动机时发出的疑问,它的答案...  相似文献   

8.
论欧梅唱和诗的创作动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大顺 《学术论坛》2004,(1):142-145
"以韵相挑,示才过人"的竞争心理和相互学习、相互追慕的崇拜心理,决定了欧阳修与梅尧臣唱和诗在题材内容、形式技巧上创新求奇的创作动机。欧梅唱和双方的互动效应和运行机制成为宋诗新质生成的重要内驱力,导引着宋诗向重议论、讲才学、散文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动机是个体心理活动的动力,它可以由多种因素引起。笔者以为,学生的期望是引起动机的因素之一,并进一步指出,期望引起动机是以个体的情绪为中介而实现的。作者希望通过量化的分析和研究,初步揭示三者的微妙关系,从而为激发动机提供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10.
行为来源于动机。道德行为作为反映人们社会属性的特殊行为,自然离不开人的各种性质和程度不同的动机作用。在作用于道德行为的诸动机因素中,自尊动机是普遍存存的,它的作用是重要的,但易被人们所忽视。 自尊动机是普遍存在于一定社会条件下的心理要求,主要表现为一种实现尊重需要的心理反应:其一,自尊动机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必须以文明社会确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前提。人与社会隔绝不会产生自尊动机;短暂的独自活动,自尊动机会趋于减弱。  相似文献   

11.
创造性人才的动力系统由心理素质和思想素质共同构成 ,为个体进行创造活动提供强大精神动力。需要是创造动机的源泉 ,理想和信念是动机圈的核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发挥自身优势 ,通过满足大学生的合理需要 ,调动其积极因素 ;引导大学生将个人需要与社会发展需要紧密结合起来 ,追求高层次需要 ;进行理想信念教育 ,帮助大学生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强大的精神支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通过构建动力系统 ,在创造性人才培养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石岩  马得华 《齐鲁学刊》2007,(4):143-146
时代的发展、严峻的国际竞争环境、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要求中国必须走建设创新型国家之路,而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基础和条件以及中央一贯的科学政策为我们的创新提供了可能。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营造创新的环境,法治提供了有利于创新的法律环境。我们需要根据法治理念架构适合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3.
创新教育应重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大学生成才的原因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在倡导创新教育的今天,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力已越来越大.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高校师生应重视这些因素对培养创新人才的作用,并积极通过各种途径来培育这些因素的生长.  相似文献   

14.
中古译经之于金银变化母题确立是根本性的。一系列引人入胜的动物性意象,很契合母题表现和拓展需要;佛经故事还展示了人与金银的双向辩证关系,人对于金银获取不是一厢情愿的,这启示人们:金银财宝关系人的命运,不能简单看待,可能"正相"中会出现种种"异相",将获取财宝看成是祸福双重的,但务实的中国接受生发者炮制大量幸运故事,仍执着地期求通过人为努力发迹变泰。渊深积厚的丧葬文化和埋藏风习,与该母题神秘传续和繁盛双向促进。  相似文献   

15.
发展创新文化是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经济增长模式转变的需要。创新文化建设成功与否,关系到民族进步、国家兴旺、党的生机,因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诠释一部作品离不开作家的创作意图,<歧路灯自序>为我们提供了解读李绿园小说观的众多依据之一.本文从作者的创作意图、时代与个人经历、文本以及读者等几个方面来解读李绿园"教化至上"的小说观的成因.  相似文献   

17.
法治是制约公共权力最有效的手段,这是具有自我纠错能力的执政党对“文化大革命”所造成灾难的原因进行反思后得出的结论。公共权力法治化的动因包括历史发展的潮流、执政党的倡导和政府的推进以及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观念的变迁,但主要动力是党和政府的推动。单一的政府推进型法治带有天然的局限性,但政府推进型法治是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历史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亚企业家:社会经济发展动力新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马克思理论认为工人阶级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熊彼特创新理论认为企业家的“创造性破坏”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作者经过研究发现亚企业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作者试图把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熊彼特的创新理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企业家制度安排,探讨亚企业家的生成机制,这种生成机制激励着人类不断向上进取,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的才能,从而推动社会经济向前进步。亚企业家概念的提出是对江泽民同志十六大报告中关于扩大中等收入阶层比例的论述的诠释,而扩大中等收入阶层比例是实现社会共同富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心理账户与薪酬激励效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变薪酬的预期参照点,可以改变人们对同一结果的认知评价,从而达到不同的激励效果;人们在规避惩罚时更易激发出高水平的努力;低金额奖酬时人们倾向于选择物品,而高金额奖酬时人们倾向于选择现金.这些研究结论对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有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李魁 《兰州学刊》2007,(11):45-47,51
创意产业的兴起和发展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潮流之一.我国也在自主创新的口号下,将发展创意产业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创意产业在国外已取得重大发展,但在我国由于其属于新兴产业,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应从培养创新精神与创新文化、促使创意产业集聚、加快创意产业化、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等几个方面着力,以加快创意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