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宁凯惠 《学术研究》2023,(12):81-88
宪法精神对宪法系统具有总摄、统领作用。在宪法精神的研究上主要存在规范、制度、功能三个向度,也有多种不同的界说和阐释。尽管不乏真知灼见,但总体上、根本上说,尚未真正把握宪法精神的本质和揭示宪法精神的精髓。宪法精神具有全过程性、全面性、超稳定性、根本性的特征。宪法精神是关于公民与国家基本关系的最高认知理念和根本价值观念的统一,它是由主权精神、权力制约精神、法治精神、人权精神等四个基本精神要素按照特定结构组成的一个认知和价值的理念观念整体。我国的宪法精神与伟大建党精神、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宪法价值具有密切的联系,彼此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国政治社会的结构转型与十八届四中全会的依法治国共同要求聚焦宪法实施。需要实施的宪法是具体的现行“八二宪法”,这是一部结构大体优良的共和宪法,其实施与演进的历史已经证明了其生命力和可欲性。宪法实施需要克制革命激进主义倾向,守护宪法根本精神与结构,张扬其中的共和政治理性与公民价值内涵,从宪法权威、制度机制、可诉性路径、人大制度基础和公民参与诸方面切入,赋予其更强的自我维护能力和限制权力、保护权利的宪制功能。  相似文献   

3.
法治和德治是一个传统的话题 ,但现代宪法提升了其内涵 ,使之与民主、自由、公正等价值目标相联系。宪法也界定了法治与德治的差异 ,依法治国的宏观性、强制性、程序性、表象性的特点和以德治国的微观性、引导性、无序性、深刻性的特点 ,决定了依法治国是基本的治国方略 ,以德治国则是对依法治国的补充和升华  相似文献   

4.
公共政策的最终目标是维护人性的尊严与捍卫民主的价值。一般的说,公共政策过程要同时满足"民主"和"效率"两个相互矛盾的要求,而实现公共政策民主价值的途径则需要将其过程置于宪政的架构之内。从宪政发展的历史来看,西方国家宪政的历史较长,理论也较为成熟,其公共政策的宪政精神的核心是基于多元民主的"控权"与"保障权利"。相比之下,中国实行的社会主义宪政制度的历史则较短,内涵也存在差异。鉴于此,如何理解公共政策与宪法的逻辑关系成为构建宪政精神的关键理论前提。而培育政策制定主体对宪法权威的信仰和忠诚,则是构建当代中国公共政策的宪政精神首先应该遵循的基本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5.
张虎 《江西社会科学》2000,(Z1):150-152
宪法的基本原则是指贯穿于宪法规范始终,对宪法的制定和施行起着指导作用的基本准则。它体现了宪法的价值要求和基本精神,突出地反映了宪法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6.
修宪程序,是指宪法生效后,发现宪法内容与社会现实不相适用,对宪法条文进行重订、增加、调整和删除等活动应该遵循的程序。修宪程序具有外在价值与内在价值。修宪程序外在价值体现在保障人权和制约权力,内在价值包括自由、公正、民主、效率和理性。修宪程序的完善,包括完善提案与议决程序,增设公告与批准程序,明确公布机关,丰富公众参与修宪的方式、增强公众参与力度。  相似文献   

7.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一个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依宪治国是民主政治的核心问题,是政治文明的标志。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是依法治国的基础性资源,宪法、宪政、宪政精神的不断发展与深入是依法治国的价值源泉。宪法的生命力和活力来源于良好的宪法秩序、忠实于宪法的理念和社会整体的宪法精神。  相似文献   

8.
公共精神是公务员精神的精髓,公务员公共精神的培育与完善是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诉求。公务员公共精神的养成,引领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公务员公共精神养成的基本价值向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一心为公”是公务员公共精神的根本要求,“公平正义”是公务员公共精神的基本准则,“廉洁奉公”是公务员公共精神的前提条件,“公共服务”是公务员公共精神的基本内涵。公务员公共精神的养成路径,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统一。  相似文献   

9.
审视应然性——一种宪法逻辑学的视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运用宪法逻辑学的方法 ,从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三个角度探讨了“应然性”的内涵 ,指出在价值论意义上的“应该”的逻辑形式表现为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两个价值区域。作为确定性的“应该”表现为以认识论为基础而产生的“不得不”和“不应该”。“不得不”作为一种能力判断是被传统的法哲学所遗忘的范畴 ,它可以避免“假设”理论给应然性所造成的过度不确定性 ,因此 ,应当将“不得不”作为考察具有最低限度确定性的“应该”的逻辑准则。“不应该”是超越各种文化内涵之上的普遍主义准则。作者基于对应然性的逻辑分析 ,指出应然的宪法和宪法的应然性属于两个不同的价值范畴 ,并由此区分了“前宪法现象”与“宪法现象”在构建宪法价值体系中的不同功能 ,强调现代宪法的价值核心是一种“法治法”。  相似文献   

10.
稳定的宪法与妥协的宪法--以美国宪法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国宪法的长期稳定与内嵌其中的妥协精神和制度分不开。美国宪法是谈判与妥协的产物。这种妥协是以利益对抗为存在前提,以尊重规则为生成条件的。妥协内涵着自我反省意识和协商对话精神,因此在某种视角下妥协是一种美德。宪政中的妥协精神和妥协机制是现代社会协调各方面利益、解决各种政治矛盾和冲突,实现人权保障目的的重要前提和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