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8 毫秒
1.
本文指出应以客观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评价“三个代表”的历史地位。认为“历史地位”的含义有两个方面 ,一是它在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中的地位 ,二是它在党的全部思想和工作中的地位 ,并据此对“三个代表”的历史地位作出如下表述 :毛泽东、邓小平建党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党的建设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 ;新世纪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根本指针。文章的侧重点是阐述“三个代表”的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2.
<正> “小人”价值观在孔子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很有研究的必要。本文拟从经济、伦理和政治等方面对这个问题加以探讨,以就教于学术界诸前辈与同好。(一)“小人”——生产生活资料的手段《逸周书·文传篇引夏箴》说:小人无兼年之食,遇天饥,妻子非其有也”。这是关于从事农业的“小人”的经济地位的较早记载。我国自春秋以来即有士、农、工、商的职业分工,《国语·齐语》及《管子·小匡》等典籍均并称士、农、工、商为“四民”。但此时的“士”在经济地位上属于统治阶级的最下一个等级,不属于“小人”范畴;而农、工、商则  相似文献   

3.
自董仲舒“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以来 ,儒家政治伦理作为儒家学说的一个重要组织部分 ,确立了在中华文明史上的霸主地位。就董仲舒政治伦理思想来说 ,以“天”为依据的政治观是其理论基础 ;“大一统”是其政治伦理思想的核心 ;中和政治论则是其政治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 ;“天不变道亦不变”是政治伦理发展观 ;“更化”的政治伦理改革措施使儒家的一尊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强化  相似文献   

4.
刘敏  张巍 《浙江社会科学》2006,108(1):102-107
本文以“全面性弱势”来描述农民弱势地位的表现状况,指出他们的弱势地位绝非仅限于经济上的贫困,而在更大程度上表现为政治参与的“结构性缺席”、公民权利的缺失、发展机会的匮乏和文化贫困等;以“结构性弱势”来概括农民弱势地位的成因,并结合建国后的现代化历程分析了这种弱势地位形成的历史和现实原因。消除农民的弱势地位,从长远来看,其根本保证是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从近期来看,其现实选择是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化和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的逐步消除。  相似文献   

5.
将个体“努力”自致因素与“拼爹”先赋因素作为解释我国社会地位代际流动的双驱机制。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的路径模型估计结果显示,个体“努力”对其社会地位获得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既包括直接提升作用,也包括增加上大学、创业、体制内就业等机会的中介路径;相比之下,“努力”的作用还低于父辈地位的影响,但“努力”作用的边际回报更高;进一步将样本分为“60前”、“60后”、“70后”、“80后”四个世代,或上中下三个社会层级,各组间系数变化及其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努力”的作用在趋于上升,父辈地位的作用则在减弱,且“努力”对社会底层家庭的作用更大。通过加入更多控制变量、更换解释变量、使用工具变量等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上述结果得到了支撑。由此反映我国社会结构提供了努力者向上流动的渠道,折射出社会流动性的上升走势。  相似文献   

6.
也谈庄周故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庄子作为思想家,虽屈居同派老子之下,世人列称“老庄”,然其文“汪洋恣肆”,为词章之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则超先秦诸子之上。他和老子都是楚人,并且可说是邻里相望的同乡;他们那个学派,简直可说是“楚学”,甚或曰“涡颖之学”。这派学说,西汉初期曾在社会上居于统治地位。其“清静无为”、“无为而无所不为”的  相似文献   

7.
我国古典小说理论的奠基人李贽,把《水浒》称为“天下之至文”把作者称为“传神写照妙手”。“至文”一语,力排“儒者每薄之”的传统偏见,给古典小说以应有的崇高地位;而“传神写照”一语,则是精确地道出了我国古典小说艺术在人物描写上的一个主要特点,为确定其“至文”地位提供了有力的根据,实即总结了我国古典小说艺术一条根本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冯友兰的觉解与人生关系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觉解”是冯友兰人生论思想的基石。冯友兰认为:“觉解”是人生的显著特性,规定了人在宇宙中的重要地位;“觉解”程度决定人生境界的高低;“觉解”还是一种人生修养方法。  相似文献   

9.
传统观点认为,黄道周的学术思想宗崇朱熹.本文从黄道周对朱熹道统说质疑和批判的视角,对此提出驳议.黄道周将汉儒纳入道统谱系,否定了朱熹道统说中的真空阶段;通过对理学家人性论的质疑,削弱了宋儒在道统中的地位;通过对“四书”作为“道”之文本载体的质疑,瓦解了朱熹道统说的基础.黄道周主张以“仁”代“心”,从易学角度推算出客观的道统之“统”,坚持以“六经”为道统之“道”的载体,凸显了自家之学在道统中的合理地位.  相似文献   

10.
从国际法的承认理论与实践论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宏云 《江汉论坛》2003,1(6):112-114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台湾这一法律地位获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承认。台独分子认为国际法上承认理论之“宣告说”支持台湾的所谓国家属性。本文认为国家承认理论之“构成说”与“宣告说”的分歧主要是理论上的,国际社会的承认实践并没有证明“宣告说”是“被广泛接受的”理论;在台湾的法律地位问题上,应当适用“构成说”,而不是“宣告说”。  相似文献   

11.
<正> 列宁指出:“不提高人民教师的地位,就谈不上任何文化”, “应当把我国人民教师提高到从未有过的,在资产阶级社会里没有也不可能有的崇高的地位。这是用不着证明的真  相似文献   

12.
<正> 经历了“四人帮”封建法西斯文化专制主义的十年浩劫以后,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更加深入人心了。特别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双百”方针大放光彩,给我国的科学文化事业带来了生机。但在前进中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怎样通过全面贯彻党的“双百”方针,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的领导地位。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领导地位早已确立,这是毫无疑义的。但是,由于“四人帮”大搞现代迷信,任意歪曲马克思主义,长期  相似文献   

13.
两汉时期,在意识形态领域,发生了一件对后来封建社会具有重大影响的大事,这就是春秋战国时期还属“百家”之一的儒家,坐上了“独尊”的位置;儒家的主要代表作《诗》、《书》、《礼》、《易》、《春秋》,被尊奉为“经典”了。据《汉书·儿宽传》载:武帝时,“以宽为掾,举侍御史,见上,语经学,上说(悦)之”,可见随着“经”的成立,“经学”也就出现了。这种变革不是偶然的。经典作家指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①西汉时期“经”的成立和“经学”的出现,恰恰说明了,取得了社会统治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哲学教学中,对于矛盾的同一性在对立统一规律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是被忽视,就是被贬低和曲解;特别是这十年来,林彪、“四人帮”更是钻了这个空子。他们把同一性变成了融合矛盾、调和矛盾的同义语:如果你要用矛盾的同一性来分析对敌斗争,那就是搞阶级调和;如果你要用矛盾的同一性来认识人民内部矛盾,那就是中庸之道;如果你要用矛盾的同一性来研究计划经济,那就是搞消极平衡;等等。一句话,把同一性从对立统一中一笔勾销,剩下来的就是“对着干”、“斗、斗、斗”!对“四人帮”肆无忌惮地贬低、抹煞同一性在矛盾中的地位和作用,在理论上很有清算的必要。我们应该为同一性恢复名誉,“落实政策”;应该十分重视同一性在矛盾中地位和作用的研究。同一性在矛盾中的地位和作用到底是什么呢?我们想从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谈  相似文献   

15.
智能机器人法律地位的确定与否,是解决人工智能兴起的信息技术革命与人类身份认同焦虑的关键问题.现阶段,智能机器人不具备人类的生化系统、自主意识和理性,因此无法独立担责,不可赋予其类似于自然人的法律主体地位;又因为智能机器人难以拥有独立的财产,亦无法像法人一样被拟制为法律主体.所以,智能机器人法律主体地位与“人类中心主义”“智能机器工具论”的伦理共识相矛盾,应在法律上将智能机器人界定为“客体”“工具”来进行准确定位和有效规制.  相似文献   

16.
《尚书·盘庚》是研究殷商史的珍贵资料之一。其内容不仅囊括了盘庚迁都于殷的前后经过,而且也涉及到其他方面。特别是关于“众”的十二处记述,深刻全面的探索这十二处记述的“众”,会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商代“众”(包括“众人”)的身份和地位。本文拟就对《盘庚》篇中“众”的浅析,谈谈商代“众”的身份和地位。 关于商代“众”的身份和地位,学术界长期以来一直持不同的看法,相互间分歧很大。王宇信同志在《建国以来甲骨文研究》一书的第五章第二节中对彼此间的认识曾予  相似文献   

17.
一《文心雕龙·序志》中讲到:“盖《文心》之作也,本乎道,师乎圣,体乎经,酌乎纬,变乎骚:文之枢纽,亦云极矣。”马宏山同志对这里的“极矣”二字颇感兴趣。他在有关文章中反复强调“极矣的地位”、“极矣的价值”,多达六次。什么是“极矣”呢?是什么“地位”、什么“价值”呢?鄙见不敏,幸有马论原文: 刘勰认为“文之枢纽”在《文心雕龙》之中居于“极矣”的地位。……“文之枢纽”既居于“纲领”之中的“极矣”的地位,那么它在“纲领”之中所起的就一定是“提纲挈领”的作用。(《也谈》) “文之枢纽”的五个项目的每一个项目,都是有其“极矣”的价值的,而不是只有“原道”和“宗经”两个项目才有“极矣”的价值,所以每一个项目都是有其各自的分量,不可或缺的,……(《再论》)  相似文献   

18.
青海地名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多康藏区:此区指现在的青海、甘南、川西北、甘孜和昌都地区。青海、甘南、川西北在藏语中称为“安多”,现在一般称为“安多藏区”,简称“多”,安多之“多”藏语即“地位衡要交通便利”之意;安多之语源是——青海巴颜喀拉山之东有“阿钦雪  相似文献   

19.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在对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阶级结构的研究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概念和阶级划分的标准问题进行了批判性的探讨。其中,希腊共产党人、法国“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和政治学家尼科斯·普兰查斯(Nicos Poulantzas)从“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中的“多元决定论”出发,提出不仅要从“经济方面”来确定人们的阶级地位,而且强调要从“政治关系”和“意识形态”这种“多元结构方面”来决定人们的阶级地位。那么,政治和意识形态能否作为决定阶级地位的重要因素?普兰查斯是怎样提出并论证其观点的?我们应如何评价它?由此而涉及到对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基本估价等问题,在此作一番探索性的评析,以求教正。  相似文献   

20.
林肯是资产阶级革命中的英雄人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林肯在南北战争中处于什么地位? 在美国南北战争中,林肯是处于中心地位的历史人物。正是林肯自己起草并公布了“解放宣言”,后来又加以重申并坚定地付诸实践,实现了向“以革命方式”进行战争的伟大转变;在南北战争的整个进程中,他根据形势的发展,代表资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愿望,撤换了“妥协派在军队中的支柱”——政府军总司令麦克米伦;他妥善处理了“特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