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王景龙 《老年人》2008,(9):50-50
问:我父母去世后.给我们兄弟二人留下老屋一栋。我弟弟在外地工作.老屋多年来一直由我管理。因年久失修,在未征得弟弟同意的情况下,我自作主张将老屋大修了一次。没想到当我要求弟弟也承担一点修缮费用时,却遭到了弟弟的拒绝.他怪我没经他同意就对老屋进行维修。请问:我对老屋进行修缮也要征得弟弟的同意吗?  相似文献   

2.
1.我就去有人写信给一个地主向他借驴。地主正在陪客,他最忌讳别人说记不识字,使假装打开信看一看,说道:“知道了,一会儿我就去。”2。无法投递某君寄信给坐牢的朋友,不久,信被退回,信封上加上几个小字:“此人已越狱,地址不详、”3.出生地点八事部经理正埋首处理一迭求职信,突然故不住大2起来,他的助手过去看了,也忍不住笑了起来。原来来信者在“出生地走”一栏里填的是“妇产村里院”。4.写信问地址爸爸:“孩子,给你王叔去封信,问候问候二”站于;“好的,爸爸。但我不知道三叔家的地址。”’爸爸:“笨蛋,去一封信问…  相似文献   

3.
正怀上第二个孩子后,我们把女儿送到她姥姥家住了半年,但儿子一满月我就接她回来了。家人也担心她被冷落,平时还特别照顾她。6岁的女儿,当着我们的面对弟弟可好了,但只要父母不在身边,她就欺负弟弟:把他掐得大哭、骂他是"害人精"。为何女儿心里如此不平衡?怎样才让她觉得自己被重视,从而真正爱弟弟并宽容他?  相似文献   

4.
陶绍教 《老年世界》2014,(24):23-23
弟弟来电,说邻居黄某砌新房地基时偷占了他三个多平方米土地,两家随之争吵起来。我赶回乡下处理此事,发现黄某认为我弟弟的房前屋后宽敞,悄悄侵占些不易发现,被发现后,因地基已打好,更改不易。了解实情的我反过来想想,黄某做法虽不妥,若非要他退还,本不宽敞的房屋面积会变得更窄小,且弟弟要回那点地作用也不大.于是与弟弟商量作个退步,弟弟听从了我的意见。  相似文献   

5.
亲人     
李晓 《老人世界》2014,(6):27-27
你流着的血,从哪里来?当你想到生命源泉时,你就会想到,这一生陪伴着你的亲人们。我想起一些亲人,他们在我心里,已渐渐陌生,如多年老照片,在记忆里成为黑白。我的几个姑姑,都已过了六十岁,在岁月里佝偻,淡出了我的视线。我偶尔良心觉醒,买点儿水果啥的去看望她们,她们双眼放光,拉住我的手,示意我坐下来,好好陪她们聊一聊。有一次,年过七句的大姑拉着我的手说:“侄儿啊,到我这个年纪了,见一面,也就少一面,说不定哪天眼睛一闭,你就再也见不上我了。”那天,大姑把腊猪脚在炉子里咕嘟咕嘟都炖得烂熟了,朋友在电话里喊我喝酒,我就直奔朋友那儿去了。  相似文献   

6.
对联亲情浓     
我刚读大学时,很喜欢对对联,于是便订了一份《民间对联故事》杂志。放假时带回家,父亲看见了,竟爱不释手,渐渐也成了一个“对联迷”。 父亲退休后,更加喜欢对联。那时的通讯并不发达,父亲常常给我写信。信中,他总要出些对联让我应对,而且联语中蕴含着对我的期望和关怀。比如,他有一次出的上联是“勤勤恳恳学,后进可  相似文献   

7.
红薯地     
旗王 《老年世界》2014,(21):13-13
孩提时代,总有一些难以启齿的糗事,现在想起来,虽是少不更事的懵懂之举,却也令人汗颜。10岁那年,我随下放到农村的父母居住在小山沟里的两间小房子里,白天父母和社员们一起下地劳动挣工分,我和弟弟就在房子周围那片并不算大的田埂里疯玩,去得最多的地方,便是离我们家最近的邻居李大爷家的那块红薯地,原因很简单,红薯地里有红薯吃。  相似文献   

8.
又一个清明到了,这是父亲走后第四个清明,母亲走后第二个清明。昨天,弟弟来电,说他们清明那天到父母坟上烧纸祭奠了,还代我给父母烧了纸。这让我陡升伤感。关山迢迢,我不能前往,在父母坟前亲自磕头跪拜,焚香烧纸,心中很不是滋味。虽然那天晚上我也到马路边上,为父母烧了纸,也难以免俗地寄了些纸钱,但心里还是惭愧着,这里毕竟不是家乡,  相似文献   

9.
马德 《金色年华》2007,(8):20-20
好像好多次了,我都收到来自山西某镇煤矿的信件。我不知道写信的是谁,因为他给我的信件从来不留姓名。我也不知道他为什么给我写信,因为在他的信中除了谈煤矿的生活,很少涉及我。然而可以推测到的是,他该是我的一个读者朋友,因为他在信中提到去镇上唯一的书报亭买杂志的细节。  相似文献   

10.
父亲的稻田     
雷茂盛 《老年世界》2011,(20):25-25
弟弟外出打工,家里就只剩父亲一人了。父亲本来极力劝阻.弟弟留下,经营那些田地,但老人终于没能留住儿子。深夜里,父亲深深吸了一口烟,随后是长长的叹息。他也知道,现在的年轻人,是留不住的。想自己年轻的时候,有什么能比土地更能留住人的呢。父亲抚摸了一下身边的大黄狗,黄狗汪地叫了一声,老父亲的眼睛里有了点点泪花。  相似文献   

11.
正一年前,郭娅黑着脸与夏姝交涉:"我弟弟因为你死了,我父母也因此病倒在床,你必须给我们家补偿。我欠你的31万元一笔勾销,从此咱们两不相欠。"丈夫的惨死让夏姝歇斯底里:"你太无耻了!你让我失去了丈夫!你弟弟尸骨未寒,你就欺负弟媳,你还是人吗?"两人撕扯起来,脸上都挂了彩。  相似文献   

12.
夏学军 《老年世界》2014,(20):19-19
自从我在城里立业成家以后,总想着把老家的父母接过来一起住。我考上大学后,老家只有父母了,想想二老每天辛辛苦苦地侍弄田地,无人陪在身旁的孤单我心里就难过。为此和老公商量着,想在小区里再买一套约五十平方米的小户型给父母住。我不想让别人说我自己住到了城里就不管父母了,我要把我的孝心落到实处。我俩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经过反复比较、斟酌,相中了一套房:离我的家比较近,面积合适,楼层低,装修齐全,干净,阳光充足!然后迫不及待地给父母打电话。  相似文献   

13.
前几天,编辑部招聘。初试结束后,开始通知入围者来参加面试。一位姓柯的女孩,笔试成绩相当出色,很自然便先给她打了个传呼。有电话回来:“请问,是肖小姐吗?”声音很美、语气流畅而亲切,可不知怎么,我心里却瞬时涌起一股莫名的不快。虽然也按计划给她下达了通知,却很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话语里,客气、礼貌依旧,却多了些机械与刻板,少了点生气与热情。放下电话沉吟良久,自己不免哑然失笑:原来是这个小冒失鬼一句“小姐”的称谓造成的。是啊,时代发展到今天,“小姐”已是一个最最时髦、最最大众化的称谓了,自己再怎样落伍,…  相似文献   

14.
换种活法     
换种活法文/陈村我曾劝一位给我写信的读者去刊登征婚启事,她被说动了。可是,她问:你为什么不去?我说,我写的文字都有稿费,想到写完不仅不给钱,还要付钱,心里一别扭就罢了。她知道我在胡说,就不再追问。我想到了那句老话:“换种活法。”不换是累了,换就不累吗...  相似文献   

15.
我老家在广西山区的一座小县城里一开始,我是为了帮父母供我的两个弟弟上大学才出来做“三陪”的──没办法,我父母两个人都在我老家的一间半死不活的小工厂做工,后来又都下了岗,我的两个弟弟好不容易先后考上了大学,总不能因为家里拿不出多少钱,就不让他们上吧:不过现在嘛,我对自己干这行已经习惯了,人得做熟行才有得钱赚嘛。嗨,什么初恋呀爱情的我不懂,也不想懂。我的BP机和手机是我19岁那年在广州,一个从妈妈桑手里买了给我“开罐头”(破身)权的马来西亚老板送的;我在东莞的一套房子,是一个深圳的什么局长包了我一年我…  相似文献   

16.
日前,本刊编辑部收到了一封承载着思念战友之情的信.写信的人是一位八句高龄的老同志——陈启丰,他家住江苏省海门市。陈启丰在信中追忆了自己的战友孟繁元。孟繁元来自山东,1948年冬入伍,在第二野战军兵工二团里,担任陈启丰的通讯员。他们一起参加了淮海战役、挺进大西南,在4年的并肩战斗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相似文献   

17.
也许你给人写了信,却迟迟收不到回信;也许你是个不复写信的人,却时常收到别人的来信。怎么办?了从不喜爱写信的人手上得到回信,人们往往采用了许多煞费苦心的手法。不久以前,一家学生报纸刊登出一条广告:“一个慈爱的老婆婆希望同一个身高6英尺,长着一双棕色眼睛的孩子通信;回信寄给名字编写是J.D.B的人.”──署名,“他的母亲。”安德鲁·卡内基也曾经以100美元为赌注,说他能诱使一个不爱交际的侄子给他写信。他寄给侄子一封家信,在信尾写到;“又及:我在信里封入了一张5美元的钞票。”实际上他并没装入这笔钱。很快,他…  相似文献   

18.
说谎的代价     
第一次去对家家,受到热情的招待.晚饭,伯母炒了好几个菜,摆了一桌,其中有一个案是炒牛肉片。我虽然特别爱吃牛肉,但由于是第一次登门,所以就有些不太好意思佳牛肉片上用或.伯母在旁一个劲地劝:吃吧2吃吧!利客气,牛肉是新鲜的。越是这样,我越不好意思吃那牛肉,专拣些毛菜吃。伯母看我还是不大吃牛肉,就好家一下子明白了似的说,你是不吃牛肉吧?看我这老太太,事前也没问问。我一听,略一迟疑,,J里琢磨;如果说自己以前林愿意吃牛肉,而现在却不吃,那不指明了是说人家做的不好吃喝?又不好在截了当地说自己是由于头一次来…  相似文献   

19.
在41岁生日那天,作家R收到了一封厚厚的信,是个陌生女人的笔迹,第一句就是:“你,从来也没有认识过我的你啊!”  相似文献   

20.
龙全友 《老年人》2005,(11):30-31
55岁的万志成,是湖南省桃源县沙坪镇万家村人。由于父母早逝,家庭贫困,他耽误了婚事,直到30岁时,托人做媒,才与邻村朱玉珍相恋订婚。为了筹措结婚的钱,他不得不背井离乡,南下广东打工。虽然远在异乡,但因为深深爱着朱玉珍,万志成隔三岔五地就给她写信报平安。1981年7月,他高兴地给未婚妻写信说,打工赚了差不多1万元钱,干到年底还有奖金,能把婚礼办得体面了。信上还说先寄5000元回家,嘱咐未婚妻准备结婚用品。朱玉珍接到信后,憧憬着新婚的美好,也十分兴奋。她回信说:我一定准备好,等着你回来举行婚礼。”然而,就在他们憧憬新婚喜悦的时候,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