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在湘鄂边陲的大山深处,有一个美丽的白族村寨,那里漫山遍野的森林,枝繁叶茂;连片成块的茶园,青翠欲滴;纵横交错的公路,直达农户;白族特色的民房,新颖漂亮;村民悠闲的日子,幸福快乐……这就是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鹤峰县铁炉白族乡细杉村。凡是到过这里的人,都会被眼前白族村寨的秀美风光所吸引。在人们的视野里,细杉村就像神话中的人间仙境,让人惊叹,让人赞美。  相似文献   

2.
走进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鹤峰县铁炉白族乡细杉村,山上树木枝繁叶茂,山下茶园葱葱郁郁;公路绕山进组,硬化到户;民房依山而建,彰显特色;村民丰衣足食,生活安逸……生态家园建设使这个湘鄂边区的白族山寨处处焕发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3.
她的选择是当好"村计划生育委员";她的快乐是为山村育龄妇女服好务;她的心愿是帮扶白族姐妹都能尽快富起来。她就是生活在湘鄂边陲的鹤峰县铁炉白族乡泉峪村的白族"金花"黎小燕。今年29岁的黎小燕,面目清秀、身材匀称,是村里唯一有大专文化的共产党员。她从2005年被村民们选上村计划生育委员后,在计划生育工作岗位上一干就是8年。8年来,黎小燕把全部的身心都献给了村计划生育工作,被  相似文献   

4.
正4月12日,一年一度的"三月街"文化艺术节在张家界市桑植县芙蓉桥白族乡新建的白族文化广场隆重举行。这一富有当地白族特色的文化盛会,让藏在武陵山脉腹地的这个白族乡村热闹非凡。"三月街"亦称"观音市""观音街",是白族传统的盛大节日,也是白族传统的民间物资交流和文娱活动的盛会,流行于云南大理等地。"三月街"为何能在远离云南大理千里之外的张家界芙蓉桥乡继续盛行呢?不禁令走访的我们产生了好奇。张家界既有"奇峰三千、秀水八百"的绝世美景,让人神往;又有"芙蓉白族来路远,苍山脚下有家园"  相似文献   

5.
我们白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境内,约107万人,散居在省内外的还有50多万。白族所在的地方,有数以千计的庙宇,其中包括原始宗教信仰演变而来的“本主”庙,还有佛教、道教及行业供奉的师祖庙等,可以说“有村必有庙,有庙必有会”。白族的庙会其盛况通贯古今,早已闻名四方。其中大型庙会就有以下四项,都是几万人到几十万人的盛大集会。先说说朝山会。每年春节一过,各县市的白族乡亲便扶老携幼,走几十、几百里路去朝山。一路放歌白族调子,抒发情怀。最后在山顶的庙中聚会、朝拜,观看壮观的日出景象。  相似文献   

6.
正马合口白族乡位于桑植县东北部,东接官地坪镇,北抵淋溪河白族乡,南临麦地坪白族乡,西连芙蓉桥白族乡。全乡总面积79.18平方公里,耕地8899.9亩,其中稻田5254.6亩,旱地3645.3亩。全乡辖16个行政村,109个村民小组,总户数2702户,总人口11238人,其中白族9234人,白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2.1%。梭子丘村是马合口白族乡的一个行政村。村不大,国土面积2100亩,人口不多,580人的典型小山村。但可别看它村小人少,就是这么一个小山村,却是有名的歌舞之村。每到黄昏,从山上地里劳作归来的乡亲们会来到一个地方,随着音乐的响起,舞起霸王鞭,跳起仗鼓舞。寒冷天气,跳出一身热气  相似文献   

7.
正麦地坪白族乡位于桑植县西北部,境内山多林密。它东与芙蓉桥白族乡相连,南与马合口白族乡接壤,北与走马坪白族乡接界,西与官地坪镇连界,境内属低山丘陵地貌,是典型的山多人少边远乡。全乡总面积50.4平方公里,耕地6950亩,其中稻田2920亩,旱地4030亩;辖8个村,53个村民小组;1453户,总人口5108人,其中白族4904人,占96%。"一翻菊山垭,全身累散架。背个猪崽去赶场,回家买碗稀饭扒!"——菊山垭是桑植县城到麦地坪白族乡的必经之路,它形象地说出了偏远、贫困、落后是麦地坪白族乡过去的最大特点。自成立白族乡以来,该乡在桑植县委、政府的领导下,把基础设施建设当重头戏来抓,通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全乡基础设施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青年男女通过唱情歌言情示爱以结百年之好,是白族的一种古老民风。有首白族民歌,可为“歌为媒”作证:“唱起调子好表心,小曲越唱情越深:情歌就是连心锁,不用媒人也成亲。” 虽然情歌有着如此魅力,可演唱时要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首先有情人在家中是绝对不能唱情歌的,否则会被人耻笑并受到谴责;另外,遇到雨雪天气在村边、野外露天地里无法约会对歌,如此一来,那一对对热恋得如胶似漆、不唱情歌表白心迹就像失了魂一样的恋人咋办?好在,白族先民早就发明了一套以物言情的物语,堪称是青年男女在家中传情达意时,可以放心运用的一首首既无字迹亦无声音的情歌。  相似文献   

9.
<正>行走在桑植的白族村寨,时时可以听到或激昂高亢, 或宛转悠扬的民歌破空而来。这一首首民歌凝聚着白族人民的智慧和情思,饱含着他们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岁月在流逝,山河在变迁,惟有桑植白族人的歌声还在传承着生生不息的文明…… 沉淀在民歌中的历史 白族是一个古老的高原民族,这个活跃在云贵高原的民族,在秦及西汉就有文字记载。湖南桑植的白族,是宋  相似文献   

10.
正走马坪白族乡是张家界市桑植县7个白族民族乡之一。这里有白族、土家族、苗族、回族、黎族、侗族、瑶族、满族、壮族等9个少数民族,共8347人,占总人口的98.5%;白族和土家族人口最多,白族6644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79.6%,土家族1562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18.7%。"走马坪,坪走马,舞龙除火(神)来化煞,薅草锣鼓大又大!"一句俗语,道出了走马坪白族乡特有的民俗文化。昔日的走马坪白族乡,是一条上四川、下洞庭的古盐之道。当年的骡马铃铛似乎还回荡在如今的山山寨寨,它也因络绎不绝的商人、小贩选择在此处给骡马添草、稍息而得名走马坪。  相似文献   

11.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鹤峰县铁炉白族乡地处鄂西南边陲,是湖北省惟一的一个白族乡。由于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一直制约着铁炉白族乡经济发展。在铁炉白族乡的12个行政村中,泉峪村就属鹤峰县24个不通公路的行政村之一。该村基础设施落后,无  相似文献   

12.
旅游业开发对于中国民族地区传统文化资源而言是民族文化得以传承与发展的有效手段,符合民族文化变迁规律,更是带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以一个千年古村——诺邓白族村的发展为例,在保护诺邓白族村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瑰丽的自然景观中,探索诺邓白族传统文化保护区旅游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3.
《民族论坛》2013,(5):20-20
正桑植县是贺龙元帅的故乡,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县。桑植白族是宋末元初从云南大理迁徙而来,现已有12万多人。"白族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为进一步研究、发掘、保护、传承和弘扬白族文化,早在1991年,桑植县就成立了"云南白族学学会桑植分会"。2009年4月23日重新成立了"桑植县白族学会",选举组成了第一届理事会,现任会长王银花。桑植县白族学会是本民族有志于弘扬白族文化的专家学者,以及本  相似文献   

14.
邓道理  王军  曾光明 《民族论坛》2009,(4):F0003-F0003
<正>千年赶一街,一街赶千年。农历三月初三(3月29日)是白族人民的传统民族节日,湖南首个白族"三月街"文化节活动在张家界市桑植县芙蓉桥白族乡举行。此届文化节芙蓉桥白族三月街主要有三项活动:一是祭祀游神。本主教是白族特有的一个宗教习俗,芙蓉桥白族奉王鹏凯、钟迁一、谷均万三位先祖为本主,把他们的神像供  相似文献   

15.
<正>张家界白族人在婚礼活动中,沿袭一种“告祖”习俗。所谓“告祖”指白族人在结婚前一个晚上,邀集七八个能说会道专门侍候婚礼仪式的礼生(又称儒生)和一班围鼓唢呐手,在堂屋里举行一场祭祖先  相似文献   

16.
民族内部不同支系对所属民族的认同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通过对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白族支系那马人的语言、艺术形式等的调查来呈现那马人的族群认同。那马人并非不认同于白族这一民族身份,他们只是根据不同的场合情境选择突出白族身份还是那马人身份。那马人不断强调与大理白族之间的差异是其摆脱和改变群体利益边缘化的一种策略。  相似文献   

17.
大理金圭寺村白族羊毛毡技艺历史悠久,在现代化生产冲击下,缺乏市场竞争力,出现传承危机.文化旅游兴起,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和乡村文化成为旅游热点,羊毛毡技艺有了一定程度复苏.为适应旅游文化市场需要,羊毛毡产业改进工艺技术,增加羊毛毡工艺品种类,转变经营管理理念,开拓体验市场,加强产业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为大理白族羊毛毡技艺探寻出一条传承、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8.
一栋栋崭新的民房依山而建,一条条盘山公路通往农家小院,一块块碧绿的茶园、果园在山凸上一一展现……2012年元旦前夕,笔者走进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鹤峰县铁炉白族乡泉峪村,与随行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黎克望站  相似文献   

19.
十月十五日,麦地坪赶庙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谷俊德 《民族论坛》2003,(11):16-16
农历十月十五日,到麦地坪赶庙会,成为金秋十月张家界白族人最乐意的去处。麦地坪是桑植的一个白族乡,庙会这天,家家户户杀猪宰鸭,用白族人的豪爽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到处人山人海,笑语欢歌,买卖繁忙。麦地坪庙会,也叫“本主会”,是白族纪念本主(即祖先)的一种祭祀活动。据《桑植县志》载:桑植白族始于云南大理。1271年,蒙古大汗对南宋大举进攻,忽必烈派大将兀良合台就地征募了一支二万余人的“寸白军”,不久“寸白军”遭到解散,不少军士流落长江两岸,湖南白族始祖谷均万、钟迁一、王鹏凯等人来到桑植,开荒斩草。三位祖先以狮子岩、錾子岩、…  相似文献   

20.
白族天文历法研究李晓岑一、白族天文历法的产生与发展白族是我国西南边疆文化水平较高的少数民族之一,共有100多万人,80%以上聚居在云南省西部以洱海为中心的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地区的古文化遗址,包括天文历法遗迹所反映的文化面貌,应和白族先民有或多或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