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公共财政与和谐社会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新命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大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与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一脉相承,互相影响,构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各种“和谐导向型”改革必须体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和谐导向型”对公共财政改革也具有若干原则要求。“和谐财政”是“和谐导向型”改革对公共财政改革的具体体现,它通过体制和谐、政策和谐与运行和谐这三方面的建设来实现。  相似文献   

2.
和谐社会的建设以和谐文化为基础,和谐文化以和谐精神为灵魂,而和谐伦理精神是和谐精神的价值内核。市民社会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起基础性作用,市民社会是现代性的伦理实体,塑造了现代人的交往方式和存在方式,也孕育了现代社会特有的伦理精神,市民社会伦理精神是构建和谐社会中“价值理想”、“秩序伦理”、“政治伦理”和“交往伦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精神资源。  相似文献   

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大力培养和谐审美观。笔者调查表明:其一,在32 504个调查对象中,55%有时考虑美,33%总是考虑美,12%不太考虑美;其二,中国公民总体趋向于以善良为美,而以和谐为美排第四位,构建和谐社会任重而道远;其三,当前中国公民多以个人兴趣为出发点进行审美判断,占被调查人数的43.6%,25.5%选择“依据大众流行和时尚,”30.9%选择”依据理想化的标准或境界”进行审美判断;其四,中国公民的审美实践活动以欣赏自然美和艺术美为主。为此,笔者得出以下结论:一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并未制约人们的审美需求,不能因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而忽视人们的审美倾向,从物质产品生产与消费、精神产品的创造,从社会组织与运行状态角度、人与自然等角度看和谐社会的构建时都必须考虑人们的审美心理倾向且应进一步激发与引导中国公民的审美需求;二是和谐社会的构建既要尊重公民的个性因素,也应加强中国公民传统文化的教育和“和谐”本质的教育,还应加强公民对待社会的审美心态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高校是整个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校园,关键在于加强党的领导;要坚持科学治校,推进和谐发展;要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相似文献   

5.
关于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兴旺之际,党中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号召。“民主与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目标指明了我们的奋斗方向。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提倡社会和谐”是“他们关于未来社会的积极主张”。爱因斯坦早已指出:“学生离开校园时是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一个专家。”中华民族更具有追求和谐的优良传统和风俗习惯。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高等教育正面…  相似文献   

6.
“和谐”是社会实践最基本的“人和”环境的客观需要;也是形成“和谐文化”并指导人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的根本前提;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一个社会的和谐在本质上体现为一种和谐的文化精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需要以“和谐文化”为基础构建和谐社会。“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7.
论“和谐”思想对大学生成才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的主体应该是和谐的人,培养和谐的人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高校是培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生力军的重要阵地。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挖掘“和谐”思想,大力倡导“和谐”理念和精神,培养大学生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和谐社会建设是当今社会主义建设的主题。大学的和谐校园建设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应有之义,在和谐社会建设中起到了“辐射源”与“示范”作用。而思想政治教育在和谐校园建设中的作用特别突出。对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校园意义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伦理的内涵与和谐的构建是道德建设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对伦理内涵的正确理解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伦理是对人伦之理、关系之真、道德之善,和谐之美、规范之据、人性之本的理性认识。生活的实践、社会的和谐、利益的实现需要理论的证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和谐伦理的支持,构建和谐伦理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文章主要围绕“和谐”进行论述,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和内在要求两个方面阐述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能够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和措施进一步细化落实,有助于构建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构建和谐新农村要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载体解决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不和谐因素,从而实现农村的和谐稳定,进而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网络信息传播与和谐社会概念的基础上,论述网络信息传播与和谐社会的关系,提出了“网上和谐大连”的概念,从网络信息传播的角度提出建设和谐大连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
论述了和谐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柱,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认为和谐文化内在地包含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建设和谐文化要求实现上述两种文化的融合。提出了几条促进两种文化融合,建设和谐文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将建设和谐社会定为主题,表明我党已经把建设和谐社会的重点从思想意识形态层面的论证转移到制度建设层面。社会主义公有制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基本制度前提,当前和谐社会的建设必须落实到具体制度的创新建设上,否则,既不能推动和谐社会理念的落实,更不能保障和谐社会已有的建设成果,因此,合乎公平正义的制度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4.
建设和谐校园的构想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和谐社会”这个新概念,并将和谐社会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四位一体”的目标。建设“和谐校园”对社会和高校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设和谐校园应以内和外顺、同舟共济、政通人和、稳定有序为主要特征,实现学校教育各个子系统或要素全面、协调、自由、充分发展,良性互动,整体优化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5.
加强道德建设,推进和谐社会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社会”的实质是社会诸关系和要素的融洽整合与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在于,合理有序地规范和协调社会诸要素的关系。道德资源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伦理支撑意义和积极价值。和谐社会本身所蕴涵的道德性特征为道德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大力加强道德建设,充分发挥道德资源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中国正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国必须应对因经济高速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复杂问题。鉴于此。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文章对贝尔“后工业社会理论”的产生背景与内容进行了论述,目的是对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对《礼记》的研究,揭示了儒家和谐社会的构成、结构、系统与功能。指出儒家伦理美的最高理想即"天下之肥"—天下和谐,"小康"—"大同"社会即其"天下和谐"的社会模式,《礼记》是打开儒家和谐社会构成—结构—系统及其功能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18.
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和现实需要,中国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和"和谐世界 "的新理念.构建"和谐社会"针对中国的内政建设,其实质是理解与包容;而构建"和谐 世界"则是中国在外交方面所提出的创新性思想,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构建"和谐社会" 和"和谐世界"是当今中国内政外交政策的主轴和最强音,也是中国兴国济世的优方良策.  相似文献   

19.
构建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和要求。而高等教育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本文从和谐社会构建的视角出发,深入阐述和谐社会建设与成人高等教育的互动关系,在此基础上,从目标、课程、方法、师资与评价等方面探究构建和谐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