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邬焜关于信息本体论的学说早已指明,所有物体的现存结构都是载负信息的物形编码形式,信息场———信息的同化和异化———信息体,这就是信息自在运动的逻辑。在感觉发生时,主客体之间存在着某种能量场的中介联系是一个基本的事实,我们的身体感觉是一种宏观感觉现象,而我们主司感觉的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却只能是通过神经电脉冲的微观活动过程来实现。这样,在我们对宏观事物的感知和神经系统的微观电脉冲活动之间便应当有一个从宏观到微观的转换过程,而这个转换过程只能由宏观事物所生发出来的微观能量场来作中介。主体是人,不能把主体看作是纯粹的主观性存在。主客体有中介的相互作用必然引起相互的改变。人的认识必然依赖外部信息对主体感官的作用,无论这种外部信息是主动作用于人的感官的,还是通过人的干预和开发之后才作用于人的感官的。物质和信息都各自拥有各自的质和量,当代信息科学和信息哲学提出了信息质的划分和信息量的计算方法,这并不意味着就取消了物质的质和量,就架空和取消了物质。认识的种系发生和个体认识结构的建构都必须以信息凝结为中介,这正是当代生命科学和认知科学所揭示的科学事实。用信息过程解释实践,并不等于用信息代替实践,正如用物质过程解释实践,并不等于用物质代替实践一样。  相似文献   

2.
邬焜先生“信息进化论”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邬焜先生在"信息本体论"、"信息认识论"的基础上,推导出"信息进化论"。行文的基本特点是:一是重复了以往的逻辑错误,使"实在"的物质成为没有实际认知内容的空壳,将"不实在"的"客观信息(自在信息、第三者)"定为人类认知的对象;二是用"第三者(粒子场)"代替物质本体,认定具有客观第一性地位的"客观信息(自在信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可以在中介粒子场(第三者)里演化,信息具有质和量,或者说成为"变相的物质",物质本体演化失去了可被认知和描述的内容(信息);三是夸大"信息生产和信息生产力"的作用,其实有悖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事实。  相似文献   

3.
物质·能量·信息统一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信息与物质、能量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信息即物质系统的序,包括静态结构序(结构)和动态演化序(程序);信息对物质、能量有存在形式上的依附性、物理功能上的主导性和相互转化上的守恒性;质能守恒应扩展为质能信守恒,赵光速普遍存在,人类的时空观和世界观面临新的革命。  相似文献   

4.
无论是系统概念还是事物概念,都既可以描述物质现象,也可以描述信息现象。"客体"和"主体"是信息认识论中的基本概念,在信息本体论关于信息自在活动的理论中不会涉及"客体"和"主体"这对范畴。不能因为信息以物质(质量或能量)为载体,信息就成了"变相的物质","质量和能量"与"质和量"这两组概念是完全不同的。通过中介的相互作用的理论并不排除事物内部的相互作用,并且,在事物内部的相互作用中同样有中介场的传递。如果没有中介场的活动,事物之间、事物内部的组分之间则必然会是相互隔绝的,它们不可能发生相互作用,也不可能有什么演化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社会上的“信息热”卷入新闻领域以来,如何扩大新闻信息量,成了新闻改革的重要议题,有关这方面的论著日趋增多,而新闻信息质则尚未引起普遍关注。任何事物有质和量两个方面,它们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所以笔者欲就新闻信息质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剖析申农和维纳推导信息量公式的过程入手,考察了通讯信息量的实质,以及申农和维纳信息量公式的负号之差的意义。本文的基本观点是:申农信息测度的是信源发送消息的不确定性,维纳信息测度的是信息引起信宿状态改变的程度。正是这种测量的相对系统的不同,造成了二人信息量公式的负号之差;人们通常感知的外界信息,仅仅是两个方面的信息状态的差异度:一个是所观察的对象和它所处环境的信息差异度,另一个是这个差异度和观察者的感受能力之间的信息差异度。由此出发,就可以引出通讯信息测度所依据的两个相对性原则:①信息具有依赖于它所处信息集的相对性②信息还依赖于信宿对该信息的了解程度。依据这两条原则,申农和维纳分别从信源到信宿和从信宿到信源这样两个相反的角度和方向推出了自己的信息量公式。申农和维纳这种推导方向的差别,在某种程度上反映着哲学本体论和认识论方法的区别,而这种推导结果绝对量的一致,则正好反映着哲学本体论和认识论的统一;通讯信息量还只是一种实用相对信息量,它具有静态系统规定性的特征,如果我们将信源和信宿的动态特征的量引入通讯信息量公式,那么我们就能够推导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哲学相对信息量,它具有动态系统规定性的特征;热力学中的熵公式和申农信息量公式是完全一致的,熵是相对信息量在热力学体系中的一个特例,而相对信息量则是熵的概念的推广。那些建立在熵和信息对立的基础上的,关于“混乱度”和“混乱度的消除”、“无序和有序”的对立的观点,都统统不能作为熵和信息的本质的、科学的解说。  相似文献   

7.
信息自本世纪四十年代被人们所认识以来,它便以惊人的速度向各个学科渗透,掀起席卷世界的信息革命。信息的发现和飞速发展不仅加速了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且也给哲学提出了重要的研究课题。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说道:“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任何一种唯物论,如果不承认这一点,在今天就不能存在下去。”(《控制论》第133页)当然这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也适用,承认不承认信息,能不能对信息给予科学的说明,确实是涉及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死存亡的大问题,我们不能不用很大的力气和下很大的功夫去研究它。  相似文献   

8.
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力,随着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生产力要素的内涵不断充实,生产力要素的构成不断扩延。生产力要素的构成及构成生产力的每一个要素的内涵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由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扩充为生产力的发展要素,当今时代,科学技术已成为生产力的第一要素。一、生产力的基本要素生产力是标志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实际能力的哲学范畴。生产力的构成,就内容来看,它是参与社会生产与再生产过程的一切物质的、技术的要素总和,它的基本要素是以生产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生产力的质和量具体体现在这三个基本要素之中.  相似文献   

9.
一、信息贮存的特点可贮存性是信息的特征之一,这一特征与信息的其他特征是相互联系的.信息能被贮存,主要由于它具有可提取性和可转换性.信息虽只能依附于某种物质而存在,并且只有具备一定能量的物质才能对它进行传播;但它又是相对独立的,可以从其所依附的物质载体提取出来,并可改变其物质载体,转换为另一种类型来传播或贮存.  相似文献   

10.
作为人类信息传播形式之一的广告,它的起源问题,只能从人类传播活动的起源中去探寻.在原始社会中人类传播活动原来是混沌一体的,只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广告才逐渐地分化独立出来,成为一种独具个性的信息传播形式.语言的产生不仅有效地完善了信息传播的手段,而且凭借人类智慧所创造的物质成果,也拓展了信息传播的渠道,丰富了传播的内容和形式.当原始人群有意识地运用这些手段"以某事公告于众"时,最初始意义上的"广告",就在混沌一体的原始传播活动中萌生了.广告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文明以及技术媒介的进步而一道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是人类几千年文明的站晶,是对世界和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和把握,怍为科学的世界观,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是它自身具有的品质,这一品质不仅揭示出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的内在品洛,而且具有深刻的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生产力是由劳动者以生产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这三个基本要素所构成的。劳动者又称为“人”的因素,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简称为“物”的因素,科学技术渗透和凝聚在“人”和“物”中,对生产力发展起重大作用。在现代化生产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一、科学技术可以转化成为一种现实的生产力 科学是人类知识的结晶,而技术则是科学知识在生产中的一种应用。它是一种知识形态的生产力,它渗透到生产力诸要素中,从而转化成为一种现实的生产力。 第一,通过学习教育和训练的途径,转变劳动者的智力和技能。劳动者的劳动包括体力  相似文献   

13.
文学创作有两种视角,全知视角和第一人称视角,前者是绝对的,后者是相对的。两者可以分别对应认识论的绝对主义与相对主义。从相对主义的立场看,绝对主义所宣称的客观规律不过是诸多阐释方案中的一种。相对主义不需要为自身辩护,只需要论证绝对主义的基本假设不成立即可。相对主义可以悬置本体论问题,从认识论的角度提出质疑。即使存在一种绝对的唯一的规律(阐释方案),问题在于,它是如何被人类所认知的?这要求预设一种全知全能的认知主体。只要否定这种特殊认知主体的存在,承认每一个个人和人群,都只有相对的认知能力,则相对主义就是一种自然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一、知识经济对传统知识观念的冲击物质、能量、信息是人类可资利用的三项战略资源:物质可以被加工成为材料,能量可以被转换成为动力,信息则可以被提炼成为知识和智慧。古代人类主要只能利用物质一种资源,近代人类主要能够利用物质和能量两种资源,现代人类正在学会综合利用物质、能量和信息三种资源。这种历史性进步,分别导致了古代人力工具、近代动力工具和现代智能工具的出现,推动着古代农业社会生产力向近现代社会生产力再向后现代社会生产力的转化和飞跃。这是人类社会生产力演进的基本规律。它预示着我们正在进人与前现代的传统…  相似文献   

15.
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开始进入信息文明发展阶段.前三种文明形态主要是以物质活动来衡量人类文明进化,而后一种文明形态主要是以信息活动来衡量人类文明进化,与前三种文明形态质的区别,不仅在技术系统的考察上存在物质与信息之别,而且在观念系统上发生了质的飞跃,即人类进入了生态文明发展阶段.可以这样说,从技术系统来看,人类由工业文明进入了信息文明;从社会系统来看,人类由区域化文明进入了全球化文明;从观念系统来看,人类由物质文明向生态文明迈进. 与文明进化相随的"人类生存之科学"的生态学的兴起和发展,一方面,揭示了人类生态系统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从渔猎文明时期的基本相适应,到工业文明时期的冲突以致产生生态危机问题;另一方面,揭示了科技迅猛发展带来的生活生产方式的改变加剧了人与自然的矛盾,由此引发哲学发展的"生态哲学"转向,文化发展的"生态文化"转向.源于自然科学技术的生态观全面渗透和扩展到人文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和方面.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任何质都表现为一定的量,没有量也就没有质。认识事物的质非常重要,这是区别事物的依据;认识事物的量也相当重要,它使我们更清晰准确地反映和把握客观事物。因为"数"的概念,有可算性、可比性、区分性、等级性、序列性。  相似文献   

17.
信息,它以无形的巨大能量在一定条件下决定着人类文明社会发展的形式和速度,决定着一切经济活动的成败和兴衰,决定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质和量。近代社会实践表明,任何国家、任何领导集团、任何经济部门、科研单位、工商贸易界,如若离开准确及时而又有一定数量的信息,那么,他们的一切决策都是主观的、盲目的、甚至是失败的。与信息紧密相关的信息生产力,它能呼唤人类向生产的广度和深度进军,创造出更丰富多采的社会财富,从而改变社会的面貌和世界的格局,改变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改变世  相似文献   

18.
科学文化乃是人类掌握世界的态度中区别于宗教态度和经验态度的方式,是人类以人的方式掌握世界的文化态度。科学文化在根本上规定着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水平,规定着人类与外部世界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范围、程度和方式,从而也在根本上规定着人的发展。忽视和否定科学文化对于人的发展的积极意义,甚至把它看作是压抑人的文化,这不仅是错误的,而且是十分有害的。  相似文献   

19.
从信息世界看哲学的发展及其根本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般人类知识的发展过程中孕育着科学和哲学发展的全新方式:哲学的科学化和科学的哲学化。科学与哲学具有某种内在融合的统一性关系,它们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某种动态循环的反馈环路,从而导致它们的发展总是相互规定和促进、相互融合和转化,并相伴而行。我们同时面对着两种独断论:一种是自然主义的独断论,一种是意识哲学的独断论。这两种独断论的形成源于传统哲学对存在领域的二元对立的分割方式:存在=物质+精神。当代信息科学和信息哲学的发展在物质和精神两大世界之间揭示了自在信息世界的存在,并在信息活动高级形态的意义上重新阐释了精神世界的本质,这就可以把物质到精神、精神到物质的活动描述为一个有中介的过程,从而合理地消解物质和精神的二元对立的割裂,并由此实现人类哲学的根本转向。  相似文献   

20.
科学文化乃是人类掌握世界的态度中区别于宗教态度和经验态度的方式,是人类以人的方式掌握世界的文化态度。科学文化在根本上规定着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水平,规定着人类与外部世界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范围、程度和方式,从而也在根本上规定着人的发展。忽视和否定科学文化对于人的发展的积极意义,甚至把它看作是压抑人的文化,这不仅是错误的,而且是十分有害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