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德裕夫人刘氏考封野对于刘氏身份向来有妻、妾两种意见,分歧的原因是李德裕在《唐茅山燕洞宫大洞炼师彭城刘氏墓志铭并序》中虽然提到他与刘氏共同生活并且生子育女,但对刘氏的身份没有作出明确交待。刘氏是哪一年、多大岁数时嫁给李德裕的,《墓志》中没有直接说明,...  相似文献   

2.
论李德裕与会昌灭佛之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德裕是晚唐武宗时期著名政治家,担任首席率相,会昌五年发生的灭佛事件是晚唐政治生活的一件大事,以往史论认为李德裕在会昌灭佛事件上一手策划和具体执行了这次行动。作者根据史料,认为李德裕并本策划会昌灭佛,在灭你行动上也是有保留地参与了一些杆动。  相似文献   

3.
在李德裕的整个文学创作中,最有现实意义和最能体现其思想的当首推他的杂论《穷愁志》。据李德裕《穷愁志序》云:“《穷愁志》凡三卷,篇论四十九首。”自己亲手撰序,由此可知《穷愁志》一书是他亲手编订的,共三卷,有杂论四十九篇,其中收录了颇能反映李德裕文学观的《文章论》一文。郭绍虞先生编《中国历代文  相似文献   

4.
杜牧与牛李党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一杜牧与李德裕在一系列重大的社会政治问题上,观点完全相同,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待外敌入侵方面。西南之吐蕃,西北之回纥,是唐朝边境的两大隐患。德裕在文宗大和五年(831)收复吐蕃所侵占之维州,即表现出他维护国家统一的雄心大志;武宗  相似文献   

5.
李栖筠本人在唐代的知名度并不高,但其子李吉甫,其孙李德裕,却是唐代鼎鼎大名的人物,这个河北赞皇大族在唐代中后期的政治舞台上曾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学术界对李吉甫、李德裕都有一定的研究,但对李栖筠的研究则明显薄弱.这其中的原因,固然与李栖筠的学术成就及政治建树不及乃子乃孙外,但更与正史中有关于他的材料的严重不足有关.也正因为如此,学术界对李栖筠的专题研究实在是廖廖无几,滁了上世纪四十年代陈寅恪先生曾写过一篇《论李栖筠自赵徒卫事》的专题论文外,再无其他深究李栖筠其人其事的学术论著,这多少有些让人觉得遗憾.  相似文献   

6.
《社会科学》第二期上唐振常同志的《“四人帮”与青红帮》一文从几个方面有力地论证了:“‘四人帮’与青红帮有着血缘纽带的关系”,读后很受启发。但文章援古喻今的某些史料,却用得不甚准确,下断也有值得商酌之处,其将晚唐杰出的政治家李德裕以附“四人帮”就是不很妥当的一例。 文章说:“唐朝牛李党争中李党之魁李德裕,是个搞朋党的老手,而自称不树党。他对文宗说:‘臣以为正人如松柏,特立不倚,邪人如藤萝,非附他物不能自起’……李德裕无意间一语道破了封建社会朋党的实质。谈古证今,结论是‘四人帮’及其帮派体系下,人与人的关系,就是搞的这种人身依附关系。”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邓小平的政治发展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新时期的政治发展思想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点。他以政治稳 定和民主政治作为中国政治发展的两大目标,认为优化政治结构是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 为此必须建立一个适应市场机制的政治调控体系并加强法制建设,规范政府行为;而中国 政治发展的内在运行机制必须适合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才能推动民主政治的真 正发展,经济基础、政治制度和民主政治教育则是政治发展的基础性工程。  相似文献   

8.
吴作栋原来只是一个技术精英,70年代中期开始步入政坛,后来被李光耀选为接班人。作为第二代政治领袖,吴作栋一方面继承了他的前任李光耀的许多传统做法,另一方面,他又有所革新。吴认为,他的政治哲学与前任不同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给政策注入人情味。  相似文献   

9.
评阎锡山的“社会主义”思想李茂盛阎锡山虽是一个地方军阀,但他勤于学习,有政治头脑,善于察看内外政治风向,研究各种社会思潮,甚至为了反对马克思主义而研究马克思主义。所以在他的一套理论中,也夹杂有许多“社会主义”思想,这些思想反映在他的政治、军事、经济各...  相似文献   

10.
张之洞在出任两广总督期间,关心和重视海南的文教事业,通过客观分析海南的文教形势,他采取了一些有利于文教事业发展的措施:兴办义学,奏请增设科举名额,访查李德裕遗物及后裔、整修苏东坡遗址,捐资建立祠堂等。虽然这些措施最终未能持续实行,但是它们具有近代开发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到什么时候都得讲政治”──论邓小平关于讲政治的思想高健生讲政治,是邓小平一贯坚持和反复强调的基本思想,也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一、讲政治是新时期改革开放的基本要求邓小平关于讲政治的思想,首先在于他正确地揭示了讲政治在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12.
王佐是海南历史上的一代名贤,但后世对其研究却十分薄弱。我们需要在对其作品做具体细致研究的基础上,放在整个海南文化、文学史上,与其他历史人物进行比较,才能作出合乎事实的评价。王佐有关唐宋贬谪海南人士的吟咏,代表着其咏史诗的水平,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海南士人的某种心态。《海外四逐客四首》最具感染力;《读宋史》《崖州裴氏盛德堂》则是通过历史著作和历史遗迹的感发,扩大所涉及的历史人物,表现其"宋史情结";对李德裕的态度有别于"四名臣";对苏轼虽持有异议,但诗中所表现的完全是一片景仰之情;卢多逊、丁谓则成了其笔下的反面角色。他擅长于将人物放在政治大事中进行歌咏,将人的命运与政治得失紧密结合起来做出深沉思考。  相似文献   

13.
李德裕虽出身门荫,但其主政时并非刻意排斥进士,更多的是对进士科的积弊进行整肃,从而规范其作为仕途经济的功效。而其政敌实际上却大有助长积弊之嫌。因此,将进士科作为泾渭党争的标准不免有些牵强,所谓“李德裕反对进士科”之说更有失于偏颇之嫌。  相似文献   

14.
杨度(1874~1931)是我国近代史上一个颇具传奇性的政治人物,他年轻时曾满怀爱国热情投身政治运动,他是君主立宪制的坚定拥护者,是袁世凯复辟帝制时筹安会的重要组织者,但是在晚年,他终于走上了正确的革命道路,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而一个人的思想的形成与转变一定是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虽然杨度的一生思想转变如此巨大,但这种转变绝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历史和思想根源的。  相似文献   

15.
位于洛阳龙门西南的平泉朝游是洛阳八景之一,此地在唐代中晚期存在一处包括宰相李德裕平泉山庄在内的别墅群。平泉又被称为灵泉,大概是来源于《穆天子传》所描述的昆仑仙境中泉水的名称。平泉别墅群至少包括六处达官贵人的园林式别墅,是以李德裕、白居易为代表的唐代中期文人们所反复咏唱的景胜佳绝之地,在中国乃至东亚园林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16.
公共家庭:贝尔政治哲学的主要议程朱士群一个人或一个社会,能够同时在经济上主张社会主义,在政治上相倍自由主义,在文化上奉行保守主义吗?美国当代思想家丹尼尔·贝尔宣称,自己就是这么一个集三者于一身的人,后工业社会就应是这么一个三位一体的社会.他认为,经济...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现代政治史上,胡适是个特殊的政治人物,一个学者型的政客。他一再表示“不谈政治”,可是终生都没有离开过政治;他始终以超党派人士自居,但是在中国现代政党政治的大潮中,他的政治立场却是明确的;他几度下决心要关起门搞学问,但总是经不起现实的刺激,而一再投进政治漩涡。总之,他终生都对政治有着浓厚的兴趣。不过,胡适对政治的这种兴趣又有其特殊之处,从而使他成为一个相当复杂的政治人物。对此,他自己有过一个值得重视的表白:“除了一任四年的战时中国驻美大使之外,我甚少参预实际政治。但是在我成年以后的生命里,我对政治始终采取了我自己所说的不感兴趣的兴趣。我认为这种兴趣是一个知识分子对社会应有的责任。” 应当如何理解胡适的这个表白呢?如果从胡适的一生来看,他这里所说的对政治那种所谓“不感兴趣的兴趣”,实质是一个学者对政治的特殊兴趣。具体来说,他想尽量摆脱现实的政治活动干扰,从一个学者的角度去研究政治、关心政治。由此,也就形成了胡适一套特有的政治哲学,而这个政治哲学的基础,则是在他全部思想中根深蒂固的自由主义。  相似文献   

18.
盛世才评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盛世才是位新疆近代史上颇有争议的历史人物,因为盛世才不仅是个历史人物,还首先是个政治人物,他的言行离不开政治,因而就应受到政治的检验。政治立场不同的人,对他的评价当然随之而异。我认为,不同政治立场的人来评论同一个政治人物,其分歧会永远存在,也正因为分...  相似文献   

19.
汤显祖:在政治与艺术之间周明初(杭州大学中文系)汤显祖的人生历程,以万历二十六年(1598)弃官归隐为界,可以明显地分为前后两期。前四十九年,他像大多数士人一样热心于政治和社会服务,把主要精力花在仕途经济上,在官场中他跌爬翻滚了十五六年,终于仍是一个...  相似文献   

20.
政治德性与道德德性能否区分,是孟德斯鸠思想中的一个难题。在1757年版《论法的精神》中,孟德斯鸠补写了一个“著者说明”来强调该区分的重要性。但是,在围绕政体问题的具体论述中,这种区分并不清晰,似乎只是他回应批评的一种修辞策略。然而,如果跳出政体论的局限,从更一般的道德哲学来看,政治德性与道德德性的区分在孟德斯鸠那里是可以成立的。他认为,随着现代商业社会的兴起,政治德性的地位进一步被削弱,而道德德性的内容也发生了转化。在政治德性与道德德性区分的背后,孟德斯鸠提出了一些新的道德原则,从而在西方德性思想从古代到现代的转换中,扮演了承前启后的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