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饮食民俗是物质生活民俗之一。由于受经济、政治、地域和气候、宗教信仰和语言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的饮食民俗形成了特有的民族风格。除了饮食的次数、主食与副食搭配以外,中国饮食民俗结构中的饮食过程、饮食俗信和禁忌有着自己的鲜明个性。中国的饮食民俗主要分为日常食俗、节日食俗和宗教食俗三大类。  相似文献   

2.
论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饮食与文化密切相关;不同的民族缔造了不同的饮食文化,所以饮食文化具有浓郁的民族性和多样性的特点。中国与英美等西方国家对饮食的观点和态度、饮食内容以及饮食特点等方面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笔者着重分析了中国与英美等西方国家在饮食观念、宴会礼仪、饮食内容等方面的跨文化差异,揭示了导致饮食文化差异的深层次的原因,并阐明了随着跨文化交际的发展,中西饮食文化的交流、互补和兼容的因素也会增多。  相似文献   

3.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最近出版了姚伟均先生的博士论文《中国传统饮食礼俗研究》(以下称《研究》)一书。北京师大黎虎教授在序中称:“此书是第一部全面、系统阐述中国古代饮食礼俗的著作,书中揭示了从远古迄明清时期中国饮食礼俗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嬗变,涉及民间饮食、宫廷饮食、佛道饮食等,展现了社会各阶层和群体的饮食方式、饮食风尚、饮食礼仪,系统地勾勒出中国古代饮食礼俗的面貌和演变轨迹。”读《研究》一书,让人受益菲浅、启示良多,该书确系研究中国社会生活史的一部力作。当前,史学研究正处于一种新旧课题的转换时期,《研究》一书…  相似文献   

4.
南北朝时期荆楚地区的饮食习俗具有鲜明的时代和区域特色,《荆楚岁时记》一书对其节日饮食习俗给予了全方位描述。利用饮食人类学的视角与饮食习俗的象征意义,将南朝荆楚地区的节日饮食习俗分为象征食物、象征饮食器具和象征饮食行为三方面,探析节日饮食与维持人类基本需求、宗教信仰的关系,以及节日饮食习俗的变迁与馈赠行为。该时期荆楚地区的节日饮食习俗拥有神圣性、严肃性和有节律的特点,以及具有满足人们对营养的需求,表达畏敬之情,维持社会交往和整合社会功能等多重涵义。时下人们感到节日民俗渐淡,正是这些丰富的文化内涵缺失所导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明清时期丰富的饮食护理知识散见于各种文献中,从饮食卫生规范、饮食调理、饮食宜忌、食养食疗4个方面探讨了明清时期的饮食护理成就,其对现代饮食卫生保健亦具有深远的影响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诗经》包含大量有关饮食的诗篇,客观而真实地反映了春秋时期人的饮食观念和饮食文化。主要有追求美的饮食,娱乐身心;讲究阴阳平衡,以饮食益生;饮食思礼,以亲和人际关系,是中华健康饮食的源头。  相似文献   

7.
目的 本研究是为了评估在合并营养不良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进行饮食干预所带来的影响,从而指导临床医师工作.方法 针对8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合并营养不良的患者进行了随机非双盲实验.研究组受到了饮食方面的忠告和饮食强化指导,而对照组仅接收到了饮食忠告传单.在饮食干预前后分别测定他们的营养状况、肺功能等调查.结果 研究组比对照组每天摄入了更多的热量和蛋白质.研究组在饮食干预期后体重及其他营养指标、呼吸功能中的FVC和间接反映骨骼肌质量改善的优势手握力较对照组增加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实验期间,个体化饮食干预可给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合并营养不良的患者带来益处,使他们的体重增加、营养状态改善,肺功能和骨骼肌强度有一定提高,最终使生命质量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8.
李渔与袁枚都对饮食有独到的见解,两者的饮食观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和相异性.相似性表现在都重视饮食的清洁卫生、强调文明饮食、强调“自取自食”、反对铺张浪费;相异之处表现为李渔更祟尚自然,袁枚则提出饮食要保持自身特色,反对落人俗套,总体而言,袁枚比李渔更讲究饮食,其饮食观也比李渔的更系统和完善.研究两人的饮食观有利于发展现代社会饮食文化.  相似文献   

9.
汪曾祺的饮食散文在他的散文创作中占有较大比例,滋味丰富,趣味性、审美性、人文性三者共存。饮食散文并不仅仅停留于纯粹味觉的感官体验,而是蕴含了丰富的文学意蕴和文化价值,体现为自得其乐的人生哲学、乡思乡愁的情感抒发以及饮食之道与文学观之间互通有无。汪曾祺的饮食散文,一方面勾连了“饮食入文”的文学传统,一方面又开拓了当代散文的写作路径,意蕴深厚,值得细品。  相似文献   

10.
李渔与袁枚都对饮食有独到的见解 ,两者的饮食观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和相异性。相似性表现在 :都重视饮食的清洁卫生、强调文明饮食、强调“自取自食”、反对铺张浪费 ;相异之处表现为 :李渔更祟尚自然 ,袁枚则提出饮食要保持自身特色 ,反对落入俗套 ,总体而言 ,袁枚比李渔更讲究饮食 ,其饮食观也比李渔的更系统和完善。研究两人的饮食观有利于发展现代社会饮食文化。  相似文献   

11.
民以食为天。饮食是一种生活,研究人的历史一定要关注人的生活、饮食及与之密切相关的健康问题,这是人们生活品质的重要指标,也是藉以对一个时代作评价的重要视角。研究宋代百姓日常生活主要包括餐制、饮食方式、饮食礼仪等内容,它是社会饮食习俗的一部分。在展现宋代城市居民的饮食生活、阐述公众的饮食礼仪和规范的同时,结合相关典籍史料,探讨宋代城市的公众饮食制度的缘起、内容和特征。  相似文献   

12.
饮食与运动方式的改变是糖尿病防治的重要方法,但糖尿病患者对饮食与运动治疗的依从性差.文章从评价、建议、认同、支持和计划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提高糖尿病饮食与运动治疗依从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如今,人们对食品安全、健康饮食越来越关心,而怎样才能真正做到健康饮食,各种观点甚至是相互矛盾的说法,常常见诸于不同的媒体。对普通百姓来说,面对纷繁的信息,不少人感到无所适从。近年来,诸如提倡低脂肪饮食,多吃富含纤维素食物和多喝水,似乎成了新的健康饮食宝典。最近,英国罗杰·科德教授撰文揭穿时下流行的有关健康饮食的七大谎言。  相似文献   

14.
《黄帝内经》与中国传统饮食营养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黄帝内经》阐述了饮食营养的重要意义 ,强调“治未病”的预防思想及饮食营养在预防医学中的重要地位。在膳食结构上 ,提出了“谷养、果助、畜益、菜充”的全面平衡膳食模式 ;在消化生理上 ,提出了“脾胃学说” ;在食物性能上 ,提出了“气味学说” ;在饮食养生上 ,提出了“调和阴阳”、“谨和五味”、“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等基本法则 ;在疾病的治疗上 ,提出了“食疗学说” ;在疾病恢复期的饮食营养上 ,提出了“食复学说” ;在养生食疗上 ,提出了“食忌学说”等。所有这些论述都为中国传统饮食营养学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清代以降,随着晋商的兴盛,晋商对饮食及饮食交际日益讲究,创造出丰富多样的主食和菜品,并把烹饪技艺推陈出新,提升了当地的饮食水平,对晋中民众的饮食生活产生了很大的示范性,其影响久远,传承至今。  相似文献   

16.
饮食作为人类极其重要的生命活动与价值活动,不仅是维持人类生命、增进营养与健康的自然欲求,还包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伦理意蕴。从伦理维度看主要包含文化价值传承、个体生命价值、人际伦理意义、社会文明风尚和生态文明承载五个方面。从这五个维度对饮食伦理进行研究,有助于全面探讨中外饮食文化,建构新的饮食伦理文明,对民众正确饮食观念、文明饮食行为与合理饮食方式的形成提供切实的价值指引与行为规范,从而提升国人的饮食道德素养,促进饮食伦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深入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限盐饮食的知识、信念、行为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目的抽样选取石家庄市两所三级甲等医院心血管内科1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访谈提纲,进行面对面半结构式访谈,采用Colaizzi七步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和归纳,提炼主题。结果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限盐饮食的知识、信念、行为及影响因素可以归纳为5个主题,即限盐饮食的详细内容和具体执行方案缺乏认知;限盐饮食态度积极且坚定;限盐饮食认知和行为不一致;医护人员的饮食建议很大程度上影响患者遵循限盐饮食;照顾者和自身饮食习惯的影响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患者执行低盐饮食。结论医护人员的健康宣教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获得限盐饮食知识的主要途径,但患者对详细内容和具体执行方案缺乏认知,限盐饮食行为欠缺,医护人员、患者和照顾者的饮食习惯是影响患者采取限盐饮食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唐人以饮食量大、食物巨大、饮食方式和环境竞豪。饮酒也在于全民性及酒食合欢氛围的刻意营构。饮茶也喜豪饮。所谓“量”体现了以武勇竞豪的一种身体性、生物性的替代表现;以饮食方式的粗率豪放,表现的是特定的开放时代那些更加人性化、情感化的内容。这也是对于刻意文饰自己的饮食方式不满,有意与南朝社会崇尚柔弱的流俗表现不同,从而适应和张扬了唐代尚粗豪的时代风习和个体情性。  相似文献   

19.
通过解析《诗经》燕饮诗,再参考《礼记》等典籍,我们可以了解周代燕礼饮食的基本面貌饮食品类、饮食的制作、饮食的摆设规则、饮食礼仪及饮食的顺序.《诗经》燕饮诗是周代燕礼饮食文化的活化石,在展现周代燕礼饮食面貌方面,其价值远远超过了《仪礼·燕礼》《礼记·燕义》.因此,应该充分肯定《诗经》燕饮诗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20.
汉赋中对于饮食的描写较为丰富,其中涉及了食材、食材的选取、烹饪方式、食物种类与搭配以及不同场合的饮食礼节等诸多内容,尤其汉赋中的酒除了"君子以为礼,庶民以为欢"的功用外,更开启了以酒浇愁的文学先声。这些记载可以简单分为三个部分,重大国家仪式中的饮食,各类宴会中的饮食以及平民日常饮食。通过对汉赋作品的深入解读,可以较为全面地窥探汉朝饮食及其饮食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