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京年鉴》编辑部朱晓京《年鉴如何体现科学发展观》一文,从年鉴的框架设置、年鉴的内容和年鉴的组稿与装帧形式等3个方面,论述了年鉴如何在编纂实践中体现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2.
前两部分论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以及对我国年鉴事业发展的基本估价,第三部分围绕科学发展观与年鉴框架的设置,以人为本与年鉴编写目的,和谐社会建设与年鉴内容,区域协调发展与年鉴特色,建设创新型社会与年鉴发展思路,建立节约型社会与年鉴编辑出版等6个方面,提出了如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改进年鉴编纂工作,提高年鉴编写质量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由《苏州年鉴》编纂委员会编纂、古吴轩出版社出版的《苏州年鉴》(2006)正式出版发行,并配有光盘。《苏州年鉴》(2006)是《苏州年鉴》自1983年创刊后的第23本年鉴。它全面、系统、翔实地记载了2005年度苏州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率先达到全面小康指标的发展历程及各行各业取得  相似文献   

4.
武汉年鉴社《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武汉年鉴〉编纂工作》一文,较为详细地介绍了《武汉年鉴》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年鉴编纂工作,在持续提高《武汉年鉴》编纂出版质量方面所作的探索。一是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加大年鉴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的反映力度。二是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不断加大年鉴创新力度。三是坚持目标管理,不断加大责任编辑的组编稿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5.
国庆前夕,由《苏州年鉴》编纂委员会编纂、古吴轩出版社出版的《苏州年鉴》(2005)正式出版发行,与之相应配套的光盘版也同时发行。《苏州年鉴》(2005)是1983年创刊后的第22本年鉴,也是《苏州年鉴》编纂出版史上当年编辑、当年出版发行时间最早的一版年鉴。它全面、系统、翔实地记载了2004年度全市人民在苏州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两个率先”奠定坚实基础的发展情况及各行各业取得的新进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年鉴编纂事业起步时间相对较晚,但发展迅速。改革开放后国民经济发生了跨越式发展,年鉴编纂事业也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随着各个行业的快速成熟,专业性年鉴编纂事业蓬勃发展。因为专业性年鉴的编纂工作要求具备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的编辑经验,国内专业性年鉴的编纂正处在初步发展阶段,系统的理论知识不够成熟,  相似文献   

7.
科学的年鉴观是科学发展观的自然延伸,是对狭隘的年鉴观念的扬弃,对传统年鉴理念的提升,是以年鉴的内在质量为核心,以年鉴事业的发展繁荣为目标,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的发展观。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年鉴观,应从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和年鉴工作的现状、实际出发,重新审视年鉴的性质、地位和作用,重新定位年鉴编纂、年鉴工作、年鉴事业发展的内涵,不仅要在编纂策划上贯穿科学发展的思路,在工作推进上体现科学发展的规律,而且要在事业发展上适应科学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占月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深刻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一科学论断,同样指导年鉴的编纂工作。在编纂年鉴实践中,我们应当全面、系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和基本要求,把思想和行动真正统一到科学发展上来。实践好科学发展观成为我们今后不断提高年鉴编纂质量,最大化地体现年鉴的社会效益,强化年鉴的使用功能的努力方向。同时,实现年鉴又好又快的发展,就要求年鉴编纂质量不断提高,年鉴的出版周期逐渐加快。  相似文献   

9.
质量是精神和物质产品赖以生存的基础,自然,追求高标准、高质量也是年鉴编纂工作永恒的主题。多年来,我国年鉴界的理论和实务工作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年鉴质量观、年鉴质量管理及其相关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总结了许多精辟的理论,提供了大量有益的经验,这对我国的年鉴,尤其是对许多尚处于初创阶段、且编辑专业化程度不高的年鉴质量的持续改进,是极具指导意义的。总体上说,我国年鉴界已基本确立了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并积极总结、引进和创立相关的理论,推动年鉴质量标准体系及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以指导和规范年鉴编纂的实际工作,从而促进了年鉴编纂出版整体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中央电视台研究室叶少刚、王东晖《试论电视年鉴》一文,根据《中国中央电视台年鉴》的编纂实践,从电视年鉴的界定和内涵、电视年鉴的属性及特点、电视年鉴的栏目及内容、电视年鉴的编纂及要求等方面,分析与探讨了电视年鉴的特点与规律、功能与作用。  相似文献   

11.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如何以这一科学的发展观指导年鉴编纂工作,对提高年鉴质量、增强年鉴的服务功能、体现年鉴时代特色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年鉴编纂入门与创新》许家康著。作者以20余年的年鉴工作经验为基础,又经过对年鉴编辑出版规律长期潜心研究,撰成此书。本书着意搭建年鉴编纂的理论框架,系统介绍年鉴编纂的方法以及编辑人员的组织管理与年鉴工作的创新。本书荣获第五届全国年鉴学术论著评比著作特等奖。  相似文献   

13.
《年鉴信息与研究》2009,(1):F0004-F0004
许家康著。作者以20余年的年鉴工作经验为基础,又经过对年鉴编辑出版规律长期潜心研究,撰成此书。本书着意搭建年鉴编纂的理论框架,系统介绍年鉴编纂的方法以及编辑人员的组织管理与年鉴工作的创新。本书荣获第五届全国年鉴学术论著评比著作特等奖。  相似文献   

14.
多年来,扬州市年鉴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开拓进取,以打造精品为己任,年鉴事业呈现出充满活力、科学发展的良好局面。到2008年,全市共有年鉴21种,其中地方综合年鉴8种、专业年鉴9种、企事业年鉴4种,市及各县(市、区)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实现了“满堂红”。2000年,在江苏省第三次地方志系统优秀成果评选中,《扬州年鉴》获特别荣誉奖。  相似文献   

15.
一文认为,如何创造品牌年鉴,是新形势下促进年鉴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并结合《大连年鉴》的工作实践,着重介绍了在努力提高年鉴编纂质量,创造年鉴品牌方面所进行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浅议专业年鉴的编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年鉴社铁艳《浅议专业年鉴的编纂》一文,紧密结合《黄河年鉴》10年的编纂实践,就明确年鉴定位,调整框架结构,精心选择条目,稳定撰稿队伍和强化编校质量等问题,记述了黄河年鉴社在不断提高专业年鉴质量方面所进行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镇江年鉴》努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志奋力中游突围,以跨入全国年鉴第一方阵为目标,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年鉴工作全局,记录历史,服务社会,传承文明,资政育人,年鉴事业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04年以来,《镇江年鉴》分别获得中国年鉴奖、中国地方志年鉴特等奖、全国年鉴编纂出版质量评比综合一等奖;在2005年至2008年的全国年鉴编校质量检查评比中,获得两个特等奖、两个一等奖。《镇江年鉴》驶上了平稳发展、持续发展的健康轨道。  相似文献   

18.
原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光范《树立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把年鉴事业推向前进》一文强调指出,坚持科学发展观,是年鉴事业创新发展的基本保证,要抓好创新,努力提高年鉴的文化品味,要注重实用性,努力增加年鉴的有效信息容量,要注重实效性,缩短编纂周期,提高年鉴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高邮年鉴》《高邮年鉴》是由中共高邮市委员会、高邮市人民政府主办,高邮市地方志年鉴编纂委员会编纂,高邮市地方志办公室编辑出版的地方综合年鉴,创刊于1987年,每年编纂出版一卷,至2008年已连续出版20卷。该年鉴全面记述了高邮市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新成就、新经验、新典型。先后创设“体制改革”、“趣闻轶事”等常设篇目和“第四届中国邮文化节”等年度特设篇目,彰显了时代特色、地方特色、年度特点和自身特色,曾经获得全国年鉴综合评比第一届、  相似文献   

20.
《高邮年鉴》创刊于1987年,至2008年已编纂出版20卷本,总字数达1244.8万字。《高邮年鉴》编辑部按照“体例规范,特色明显,不断创新,严格编校”的要求,采取多项有效措施,狠抓质量不放松,使年鉴编纂质量一直稳居于全国同行先进行列,先后获全国地方年鉴评比综合一等奖、全国年鉴校对质量优秀奖、首届中国地方志年鉴评比特等奖,尤其是在近两年的全国年鉴编校质量检查评比中,连续获第三、第四届特等奖。从《高邮年鉴》编辑部的做法中,可以总结出提高年鉴编纂质量的一些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