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无论在康德还是胡塞尔的先验哲学中,先验自我都是一个重要的概念;而按海德格尔的观点进行分析,实际生活体验较之则更为源始,它才是真正的事情本身,并且它才是为先验自我奠基的.  相似文献   

2.
在转向先验现象学之后,胡塞尔的自我理论经历了从非自我论的立场到先验一元主体的转变,并由此带来“唯我论”的问题.通过对胡塞尔在自我、他我以及“共同世界”的构造进路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对自我、他人以及世界的“科学”的哲学理解的最终目标是对世界存在的意义澄清,因此先验现象学就不应背负“唯我论”的指责.  相似文献   

3.
唯识学是佛教认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哲学认识论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唯识学八识中的第七识末那识,产生了佛教所谓的自我,以及对自我的执着。康德哲学认识论体系中的先验自我的主要作用,是由自我的统一性而推及世界的统一性。在康德看来,正因为有了完整的我,我们面前如同碎片一样的世界,才能得以稳定与完整。因此,末那识与先验自我之间,既有着不同,也存在着很多相似性。  相似文献   

4.
谢林的《先验唯心论体系》把全部哲学表述为意识的发展 ,涵盖了从原始自我直观到理智直观、从理论哲学到实践哲学、从自然合目的论到艺术哲学发展的全过程 ,最后到达自然和精神的绝对同一性。谢林开创的这种思想和方法对黑格尔具有重要的范式作用 ,极大地推动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本文通过解读这部著作 ,充分肯定了谢林同一哲学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把康德哲学的对象理论看成是一个能动地自我建构的过程 ,系统地揭示了这个自我建构过程所内蕴的矛盾 ,致力于开掘其中的先验主体性。本文认为 ,对康德哲学空间化的理解使得扬弃其对象理论成为不可能之事 ,必须回到源始生成性并上升到意义理论的高度 ,才能真正超越康德哲学的对象理论  相似文献   

6.
先验演绎是康德全部理性批判工作的凝聚核心,康德正是在先验演绎论证中确立了其理论哲学、乃至包括实践哲学在内的整个批判学说的基本理论框架。因此,研究先验演绎对理解康德哲学具有决定性意义。本文针对并批判地评述了当代西方康德专家关于先验演绎的某些重要研究,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利用康德关于“一般直观”与“特定形式的直观”这一重要区分,通过梳理先验演绎文本,建构了康德的演绎证明结构,并着重论证了这一结构所具有的综合性质  相似文献   

7.
继笛卡儿以"我思故我在"揭开近代西方主体性哲学转向的帷幕以来,康德既在批判笛卡儿的基础上实现了自我学的先验转向,又以此为基础回应了休谟的无自我论的挑战。早期胡塞尔曾站在休谟的立场上批判了康德的先验自我,可随着从描述心理学向先验现象学的转向,胡塞尔又从休谟的立场回到了康德的先验自我的立场,并最终再次通过后期发生现象学的转向对"现象学自我"的构造性分析,既在新的台阶上承继了康德,又在更深层次上回应了休谟的怀疑论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在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中,"自我意识"一向被认为是理解康德认识论的意识"分为"经验的自我意识"和"先验的自我意识",先验自我意识既是使经验知识成为可能的超验综合统一性,又是只能应用于人类经验的纯粹知性能力的一种表现.区分先验自我与经验自我、对象意识与经验对象,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这将促使我们更为深入地思考康德哲学在认识论和形而上学上的重要意义和地位.  相似文献   

9.
对先验哲学,康德深思熟虑地作出了两大结论:一是先验哲学从理论到道德实践,都使"理性感到满足",且有不可遏止的趋势——人类未来的哲学将是先验哲学的新辉煌,其根源全是从"人类心灵机能—先验原理"二重奏中演奏出来;二是先验哲学由于植根于"人类心灵机能—先验原理"的深刻融合上,其根基与人类共存亡,所以"永远没有必要进行任何观点的更改、修订、或者体系形式的改变","在未来的一切年代里都是人类最高目的所不可缺少的"。康德的这种通透旷古与未来之自信,给学人们研究先验哲学大开了眼界。  相似文献   

10.
张东辉博士的专著《费希特的法权哲学》是国内第一部介绍费希特法权哲学的学术著作.该书将费希特法权思想主要划分为青年时期、耶拿时期和柏林时期三个阶段进行论述,给我们综合了解和深入研究费希特哲学提供了一次非常好的尝试.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萨特的早期文献为依据,探讨了萨特思想得以形成的基础和过程.年青萨特通过研读胡塞尔的现象学,澄清了胡塞尔现象学与康德哲学在主体课题上的重要分野;进而又通过对胡塞尔的超越论的自我思想的批判,推进了早期胡塞尔的非观念论现象学的进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他的非自我论的意识概念,从而为他后来的存在主义思想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自从康德以来,哲学家们经常使用先验论证来回答怀疑论者提出的各种挑战,而这种论证在当代分析哲学的各个领域中已经被广泛地使用。这种类型的论证并没有成功地回答怀疑论的挑战,但同时,它为我们理解人类知识的本质和限度作出了有意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在西方传统哲学的知识论前提下,自我被看作先验实体,越来越成为逻辑概念的代名词。巴赫金指出传统的理论哲学使自我脱离了活生生的现实,自我应该是参与性应分的实现,是语言交往和对话的存在。这体现了西方哲学人类学化的倾向,以及20世纪西方文化精神的深刻改变。  相似文献   

14.
怀疑论构成胡塞尔先验现象学研究的重要的引发动机。通过现象学还原的实行,现象学从根本上超越了自然态度,实现了向先验主体性的回溯,并在其中考察一切客观性的根源。藉此胡塞尔就以现象学的先验主观主义克服了怀疑论的主观主义,同时也终结了整个近代哲学中先验主义与客观主义之间的旷日持久的斗争。最终,通过进一步对先验意识领域实行本质还原,先验现象学作为一门关于先验意识的普遍本质科学而确立自身。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哲学是一个"重"人的哲学,但它自身并没有发展出现代意义的"自我"观念,究其原因,关键就在于中国传统哲学的一元思维模式,没有能够以自然为镜来反照"自我",与之相对应,西方则走的是一条以自然为镜的发现"自我"之路。  相似文献   

16.
西方人本主义教育思潮评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论述了西方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发展的历史,并对以自我为特征的西方哲学和教育思想进行分析,评述其合理与不合理的方面,以及人本主义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7.
理解康德先验哲学之关键,不是去追踪“先验”如何“来源于经验”,而是剖析“先验”如何“独立于经验”。这是康德自己在《未来形而上学导论》中划出的大界限。前者,不是先验哲学研究的对象;后者,才是其研究的真正对象(领域)。以此标尺去衡量当下国内的康德研究,多未进入“独立于经验”领域内之研究,而是从外围方面着力于如何“来自经验”的唯物主义解说、追踪其久远之历史根源等等;或是缺乏“经验-先验”之间的严格界限意识。而我们应遵循之出发点是:“超过康德可能有新哲学,掠过康德只能有坏哲学”。  相似文献   

18.
胡塞尔哲学的根本任务在于:坚持理性的前提下,如何建立一种非西方传统的本体论的哲学,并进而确保这种哲学的明证性。"在理性的前提下",在胡塞尔这里体现为以"逻辑研究"为核心人物;正是通过对现象学逻辑——超越逻辑的构建,胡塞尔完成了对西方传统本体论哲学的超越,具体地说,就是对西方哲学史、逻辑学史中,以公理为绝对起点,以公理体系为演绎规范的方法的超越。这种超越论的逻辑——超越论的现象学的建立,排除了以往哲学体系中的非法设定,达到了绝对的明证性;同时对于经验——自然科学的研究方式中,那种将人和自然本身的无限丰富性抽象为一种单一性的做法进行了批判,还原了以生活世界为最终根基,具有无限敞开的丰富性的真理领域。以胡塞尔逻辑学的方法来分析当今的技术、资本全球化的大背景,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国内学术界论述审美判断力与目的论判断力的内在关系以及自然的合目的性原理的形成问题时,常常从其哲学体系出发,把目的论判断力作为审美判断力的“衍生物”,把自然的合目的性原理看作由审美判断力提供的。这是一种未经历史分析的独断。通过康德美学先验转向的历史分析,可以说明康德是如何通过目的论的研究为审美判断力寻找到了先验的原理———目的性原理,从而澄清学术界对于康德美学中目的论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无数自传作者在撰写自传的同时,也在怀疑自传,自传作家对待自传的态度是极其暧昧的,其原因是书写自传时与自我的分裂相关。英国女作家维吉尼亚.伍尔夫一生都被自我所纠缠,对自我不停地探索和拷问,她的所有作品都可看作是自传。维吉尼亚.伍尔夫一直小心地将私人的自我、社会的自我、文学的自我隔离开来,并努力地在作品中抹去传记的痕迹。这种分裂的自我斗争一直在她的日记、通信集和小说、自传体随笔中不断地出现。正是因为自我的分裂,使其认为自传的不可能。然而这种对自传可能性的质疑,并未影响其对自传的高度评价,她认为自传属于真正的文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