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5 毫秒
1.
"新闻策划"研究的学理审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传播学的视野出发,对"新闻策划"概念的内涵及其演变作了全面梳理,进而深入分析了"新闻策划"实践的合理范畴与分类。传媒定位策划、版面 栏目策划、新闻报道策划和新闻事件策划等策划行为的准确统称应是"新闻传播策划",新闻传播策划属于新闻业务管理,因而其研究属于媒介经营管理学范畴。  相似文献   

2.
随着门户网站的快速发展,新闻跟帖已经成为网民针对各种事件发表意见的重要平台,在反映舆情民意上起着重要作用。近两年,雾霾成为人们的热议话题,通过研究腾讯和网易新闻专题栏目中有关雾霾的三个小专题中的新闻跟帖,分析了网民跟帖的特点。采用内容分析法和文本分析法对所抽取的样本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分析,研究发现当编辑倾向于维护名人时,网民会更多地选择对抗式或协商式解读;当编辑凸显事件危害或批判权威时,大部分网民会选择接受式解读,网民跟帖呈现出了对抗权威的特点。此外,网络文化的发展也促使网民通过戏谑的方式进行情感表达。  相似文献   

3.
《东岳论丛》2021,(2):128-141
为进一步理解社交网络环境下新闻媒体的“社会性”问题,通过对媒体社会网络的实证分析,揭示新闻媒体的社会关系和互动机制如何影响热点新闻事件的传播过程。结合“互定向”概念与“扩散”理论,以700余家新闻媒体的微博文本及其关系为研究对象,以热点新闻事件为例,考察媒体属性(如“定位”)以及网络结构(即“互定向”关系)对其报道特定新闻事件的预测效果。研究发现,不同的媒体角色或定位显著影响其对时政、社会和突发事件类新闻的关注;在控制媒体属性变量不变的条件下,媒体的感染性或敏感性,以及结构凝聚性和结构对等性等变量对社会和突发新闻事件扩散产生显著且正向影响,但并没有对政治新闻事件产生同样效果。该结论有助于改进对社交媒体中新闻报道的社会影响及规约的认识,提升新闻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4.
一、DV自拍新闻的定义及其热播的现状  所谓DV自拍新闻(以下简称DV新闻) ,就是指区别于电视台专业记者所拍摄的新闻,是由观众用手中的DV(DV是数码视频摄像机———DigitalVideo的缩写)将发生在身边、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拍摄下来,再送电视台编辑播发的新闻。细心的观众可能会发现,不知从何时起,这种纯粹出自于观众之手的DV新闻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地电视台的新闻栏目中。例如:北京电视台的“晚间新闻报道”、“特别关注”等名牌栏目都曾发出过征集广告,征集受众用自己的DV拍摄的突发事件新闻故事。北京电视台的“北京您早”栏目更是…  相似文献   

5.
肖朝利 《兰州学刊》2003,(5):205-205
随着新闻改革的不断深入 ,尤其是在新闻媒体向市场化进程中 ,社会新闻迎来“黄金时代” ,社会新闻的内涵和外延发生了巨大变化 ,社会新闻不再局限于生活小事、奇闻异事 ,更注重突出反映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活动、社会事件 ,报道范围更广 ,深度更深 ,题材更丰富 ,形式更多彩。一些好的社会新闻题材 ,往往是可遇而不可求 ,现在的读者已不满足于获悉简单的社会新闻事实 ,而希望能全方位地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及相关背景事件 ,必须在其他方面深入挖掘 ,从新闻事件的演变过程及其规律等多个角度和层面切入 ,挖掘出既具有本地特色又不同常…  相似文献   

6.
白红义 《南京社会科学》2024,(3):100-108+122
新闻生产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事件驱动的活动,有些事件不仅在政治、社会和文化变迁中留下了深刻印记,也会成为影响新闻业发展的“关键事件”。通过重访“关键事件”这一新闻学概念的提出以及在现有研究中的使用情况,本文尝试发展一种以关键事件为方法论的研究策略,并称之为“事件新闻学”,意在强化事件在新闻学中的理论意涵。一方面,深化对事件性质的理解,跳出危机事件的窠臼,探讨更多面向的事件类型;另一方面,创新对事件研究的方法和路径,在过程、结构、关系等多个维度中考量事件。“事件”是一个很好的透视新闻业变迁的视角,把它作为一种新闻学研究的方法论还需更好地把握关键事件的内涵、定位、类型,并且探索适配的理论工具和研究方法,使得关键事件这一思维方式能更好地应用于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7.
刘超 《重庆社会科学》2010,(10):125-125
《重庆社会科学》从2010年第1期开始推出“寻踪”栏目,每期一个主题,这是区别于众多中规中矩的学术期刊的一抹亮色,已经成为本人拿到每期刊物后最迫切先睹为快的一个板块。该栏目定位鲜明,或文化事件,或争议人物,或焦点新闻,无一不是社会争议、公众聚焦的热点问题。而且栏目紧扣“寻踪”主题,寻历史之踪,寻文化之踪,寻社会之踪,梳理事件的来龙去脉,回放争论的各种声音.展示博弈的多种情势,引领社会的文化趋向。栏目策划上尤见功力,  相似文献   

8.
《世界新闻报》窃听事件,再次暴露了西方新闻自由的虚伪性,体现了西方新闻传媒社会责任的严重缺失。这一事件,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新闻专业主义、新闻客观公正原则、新闻自律等系列问题。同时,也启示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遵循新闻传播规律,推动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对民生新闻现状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莹 《理论界》2008,(8):212-213
民生新闻作为多家电视台竞相推出的主打栏目,近年来发展势头非常迅猛,不过在高收视率、高市场份额的背后,民生新闻暴露出的同质化竞争激烈、片面追求负面效应等问题也不容忽视。如何扬长避短,走特色化道路是民生新闻栏目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小水知音》是民生新闻栏目《生活导报》的一个子栏目,它是以主持人水音的名字嵌入命名的,栏目形式脱胎于较早前的记者现场报道,却有了新的含义与外延,可以统称为参与性现场报道。从新闻分类的角度看,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缩短了观众与事件发生的时间距离,使观众产生了与事件进展的同步感,时效性更强,价值更大。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现场报道的是,《小水知音》的功能从简单的现场客观报道扩展到了沟通协调,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1.
以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为背景,从十七大人学思想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角度出发,联系高等学校工作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人际关系学、教育管理学等知识,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上研究人学视域下的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探索新时期人的发展及其实现方法,为解决人的发展状态问题提供理论引导。  相似文献   

12.
Mr.Liang Tao recently wrote an article the attitude,position and methods of Guoxue(国学)study:Comments on Mr.Liu Zehua's 'Guoxue view' of Royal power doctrine ,which was published in the Guoxue edition of Guangming Daily,December 7,2009.As Liang's article involved the question how to think about the current Guoxue hot,  相似文献   

13.
Longitudinal social network data on adolescents in seven schools are analyzed to reach a new understanding about how the personal and interpersonal social dimensions of adolescent religion intertwine together in small school settings. We primarily address two issues relevant to the sociology of religion and sociology in general: (1) social selection as a source of religious homophily and (2) friend socialization of religion. Analysis results are consistent with Collins’ interaction ritual chain theory, which stresses the social dimensions of religion, since network-religion autocorrelations are relatively substantial in magnitude and both selection and socialization mechanisms play key roles in generating them. Results suggest that socialization plays a stronger role than social selection in four of six religious outcomes, and that more religious youth are more cliquish. Implications for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social context of religion, religious homophily, and the ways we model religious influence, as well as limitations and consider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4.
“诗中有画”是中国古代诗学的经典批评术语,围绕着它,生发出了诗画转化说、诗画相异说和诗画一致说。究其本意,苏轼所认为的“诗中有画”,是指诗歌要像绘画一样具有相似写意风格,并且这种艺术风格是由绘画主导产生。围绕着“诗中有画”的争论,反映了不同时代对诗歌形与神关系的不同看法,是一种话语运作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社会正义问题是当代政治家和理论家们谈论的热门话题。“正义”一词在西方政治文明的语境中产生,纵观现代以来西方社会正义理论的嬗变,可以透视出什么才是真正的社会正义。西方制度现代化过程中提出的社会正义理念具有普适性,但需要新的哲学论证基础。东亚诸国的强盛说明,从东西方文明契合的方式下谈社会正义问题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6.
微博,即微型博客,是一类新兴起开放互联网社交服务和交流方式,其最大特点是便捷性和原创性。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微博潮词不断涌现,许多社会热点事件通过微博迅速传播。搞好微博热点事件和微博潮词英译对于网络文化建设和社会具有一定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学术话语中模糊限制语的人际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延君 《文史哲》2005,3(6):100-106
模糊限制语在学术话语中的使用频率非常高,这与学术话语本身的语类特征有密切关系。传统的语言理论强调学术话语的科学客观性特征,认为其主要目的是向话语社团交流最新的科研成果或信息,因此,学术话语的互动性人际特征一直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交际理论的观点认为学术话语是一种交际方式,作者的写作目的是表述或证明自己的观点并征得话语社团的认可,强调学术交流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社会互动过程。近年来,模糊限制语作为交际策略在学术话语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模糊限制语概念的不断发展,其研究视角也由单纯的语义探讨发展至语用策略和语篇建构领域。  相似文献   

18.
吉登斯结构化理论不仅是一种社会学理论,而且是一种历史观。吉登斯从人类实践活动的理论向度出发,对于社会的构成、社会的类型和社会的变迁做出了新的分析和说明,从而实现了当代西方社会历史观的重建。虽然吉登斯历史观受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巨大影响,批判吸取了当代社会科学发展的诸多理论成果,并且做出了许多富于启发性和独创性的见解,但是,吉登斯误解了马克思唯物史观的理论体系,否认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性和规律性,其历史观本质上是一种唯心史观。  相似文献   

19.
效率和公平问题,中外经济学界存在多种不同的意见。我国经济学界的有关讨论和争论,往往是与党中央作为指导性意见的提法相交织。理解党中央关于效率与公平提法的改变,认同“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的新思路,用科学的理论与社会主义的实践相结合的思路研究新情况和新问题,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大学应当加大经典精读的教学力度,矫正通史课程重宏观的弊端。经典精读就是在意义追问中学会思考并批判性地审视前贤之观念,追问经文蕴含的圣贤精神、民族特性和普世价值,从而使学生有依据地思考历史文化问题,以此形成理性思辨的能力,养成问题意识和纯正阅读品味。经典中圣贤独立特行蕴含的人文精神可以转化为学生修身的思想源泉,精读经典可以涵养学生品格,培育人文精神。经典中哲人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带有终极性,是我们今日解决人生问题的宝贵借鉴。经典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经典之观念阐释随着时代思潮在不断演进,精读经典是了解一个民族文化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