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日德两国政要“二战史观”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战后日德两国政要的“二战史观”迥然不同:一个对侵略战争性质和罪行坦率承认、真诚反省,一个遮遮掩掩、图谋翻案;一个编撰合格的历史教科书对下一代进行正确的“二战史观”教育,一个篡改历史教科书不让下一代了解历史真相;一个主动向受害国受害民族支付巨额赔款,一个百般抵赖、拒不赔偿。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两国的文化底蕴不同、两国的宗教信仰不同、两国反省战争的群众基础不同、盟国对两国的战后处理结果和受害国对两国的态度不同、近代以降两国的侵略战争历史和两国政要的个人经历不同等诸多因素所致  相似文献   

2.
德日对侵略战争历史不同态度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和日本同为二战的发动者,但在战后两国对其侵略历史的态度却截然不同,德国深刻反省羸得了欧洲及世界人民的谅解,重新融入欧洲;日本则不断否认甚至美化其发动的侵略战争。究其原因,两国不同的历史文化基础及由此形成的民族心理是其根由之一,而战后国际社会对德日军国主义和纳粹势力的改造措施、程度以及两国战后所处国际关系环境的不同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在对待二战的态度上 ,德国和日本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二战后的德国 ,能够从历史的本来面目出发 ,以明智和严肃负责的态度对待那场罪恶的侵略战争 ,认真反省德国在战争中的责任 ,向受害国家和民众诚恳道歉 ,希望能得到饶恕 ,并把这段不光彩的历史编入教科书 ,教育广大青少年和后人。在政治上 ,德国政府对国内法西斯思潮保持警惕和高压政策 ,并用法律手段对法西斯势力、新纳粹分子的活动严厉打击。在经济上 ,德国陆续向苏联、法国等战争受害国支付战争赔偿 ,数额高达 6 0 0多亿美元。在道义上 ,二战后的德国历届政府都从不回避二战应承担的…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日本文学研究,对战后日本文学的战争反思主题目前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战后日本文学对侵略战争进行了深刻揭露与批判;另一种观点认为,战后日本文学对侵略战争缺少反省和批判。实际上,战后日本文学的战争反思主题呈现出了复杂性、矛盾性的特点,其中既有对侵略战争的揭露与批判,表现了战争的残酷与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表达了憎恨核武器、呼唤和平等积极思想意义,也存在着宣扬"日本受害论"和"反对战败"等需要清醒认识和给予批判的思想因素。中国学者是在不同的角度看到了矛盾的不同方面。战后日本文学的这种"矛盾性"的观点是日本作家自身的"矛盾性"和民族主义立场所决定的,也是战后日本社会发展的"矛盾性"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5.
德国和日本同为二战轴心国,战后,它们对于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却表现出完全不同的历史态度。一个认真反省,吸取教训,取信于世;一个百般歪曲,不思悔改,欺骗世人。这是由德、日两国不同的历史和认识所造成的结果,由此形成了迥然不同的国际形象。  相似文献   

6.
分析德、日两国对待战争问题上不同态度的原因;指出战后60年来,德、日两国对待战争采取了不同的态度.德国正视历史的荣与辱,正视纳粹时期的历史,使它赢得了邻国的尊敬并成为欧盟的重要成员;而日本右翼则极力否认、粉饰侵略历史,伤害了中国和亚洲有关国家人民的感情.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日本右翼势力三番五次地在历史教科书问题上挑起事端。他们任意歪曲历史,美化侵略战争,严重伤害亚洲各受害国人民的感情。日本右冀势力在历史问题上死不悔改的态度和变本加厉的动向,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和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日本右翼势力否认明治维新后对华战争侵略性质,推卸战争责任的谬论进行评论,揭示排斥侵略战争观点的“自由主义史观”之严重后果;展现日本进步人士主张追究侵略战争责任,深刻反省、赎罪和赔偿的正义行动。作者指出,为中日两国友好合作关系在21世纪长期稳定的发展,日本政府应该用真实的历史教育年轻一代,树立唯物主义史观。  相似文献   

9.
德日两国在反省侵略战争历史上存在差异 ,从文化角度而言 ,德国的罪感文化和日本的耻感文化 ;德国的世界公民倾向和日本的狭隘民族意识 ;德国真理观的至上性和日本真理观的薄弱 ;德国骑士精神的文化传承和日本武士道精神的政治影响 ;德国君主制的开明世俗和日本天皇制的保守迷信是两国反省侵略战争历史出现差异的文化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10.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距今已有半个多世纪了,世界各国人民、政界、舆论界和史学界对人类历史上这一场空前的浩劫已有定论.然而半个多世纪以来,同为战争元凶的日本和德国在认罪态度上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本文试从战后日本和德国所处的国际环境、政治局势、地缘等外在因素的不同来探讨导致两国认罪态度差异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已经结束50多年了,战争的罪魁祸首也早已受到了应有的惩罚。中国政府和人民十分珍惜和重视发展中日睦邻友好关系,对待历史问题,一贯主张认真总结历史教训,“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可是,只要对战后日本有关侵华战争的言行作一粗略考察就会发现,50多年来,日本政府一直没有对那段历史进行过认真的清算和总结;右翼势力从未停止过为侵略战争翻案的活动,他们蓄意歪曲历史事实,否认战争暴行,美化战争罪犯,推卸战争责任,军国主义言行一直在日本朝野“反省”那场战争中形成一股较强的逆流。这种情况不得不引起中国政府和人民的极大关注与警惕。  相似文献   

12.
1592年日本统治者丰臣秀吉出兵朝鲜,且兵锋直指中国.明政府应朝鲜请求出兵救援,经过七年时断时续的战争,中朝联军最终取得了胜利.作为古代东亚历史上的一件大事,这场战争对东亚国际关系产生了巨大影响:中朝两国人民并肩战斗,结下了深厚的战斗情意,源远流长的两国关系更为密切与巩固;壬辰战争后,明政府对日本一直持不信任的态度,多次拒绝其恢复邦交和贸易的要求,中日两国丧失了恢复邦交的最佳时机;战争大大恶化了朝日关系,虽然战后两国最终恢复了邦交,但战争的阴影一直影响着两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3.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告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神圣的抗日战争取得了伟大胜利,到今天已经整整50周年了。 50年来,世界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长期遭受西方和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中国,已经从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落后国家变成独立自主、初步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国家。许多曾经同样遭受过日本和其他帝国主义侵略和奴役的亚洲国家,也都先后摆脱了殖民统治,获得了民族独立。日本也对它发动侵略战争进行了反省,在战后的宪法上确定了永远放弃战争的条文。经过双方政府和人民的努力,中日两国已经实现了邦交正常化,中日友好已经稳步地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历史是不能忘记的。回顾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和亚洲其他各国的历史,可以看到这个战争不仅给中国和亚洲其他各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而且也使日本人民深受其害,  相似文献   

14.
2001年4月,日本文部省审定通过了严重歪曲历史、美化侵略的历史教科书,其性质与后果十分严重.作者在分析战后日本三次修改历史教科书过程和史实的基础上,认为历史教科书审定属国家政府行为.教科书修订原因种种,日本政府默认、纵容和支持教科书"改恶"是其重要原因之一.比较战后日本政府与德国政府对历史教科书的态度,确证日本政府对此应负的责任.  相似文献   

15.
战争赔偿是加害国应尽的义务和责任,是受害国的当然权利。中华民族因1931,1945年日本的侵华战争,遭受了空前巨大的灾难,然而却没有得到应有的赔偿。其原因何在?文章在梳理抗战损失调查与战后索赔历史经纬的基础上,分析索赔未果的原因与责任,透视赔偿遗留问题产生的影响,理性看待与之相连的当今中日关系。  相似文献   

16.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已整整50年了。经历7习p场劫难的人们怎能忘记战争给他们肉体的痛苦和精神上的折磨呢?战后,德国在有关二战纪念日时总是回忆往事,表示悔悟。从勃兰特总理在波兰犹太受害者纪念碑前的下跪,到赫尔左克总统对受纳粹残害者的真诚忏悔,表现了德国政治家总是勇于正视历史、吸取教训的良好风貌。然而,日本的态度令人遗憾,他们总是回避现实,如文部省多次修改历史教科书,政府官员参拜“靖国神社”,少数右翼势力甚至关口否认过去那惨绝人表的侵略罪行。两个同是法西斯国家,同样被同盟国战败,为什么它们两国对待战败历史…  相似文献   

17.
东京大审判是战后针对日本甲级战犯而进行的一次重要的军事审判。由于东京法庭的法官来自不同的国家 ,加上各国对战争的感受程度及适用的法律体系不同 ,审判中出现了尖锐的反对意见 ,其中印度法官帕尔的反对意见尤为典型。他将其狭隘的民族主义与日本帝国主义及其侵略战争混为一谈 ,竭力为日本帝国主义辩护 ,为日本战犯开脱罪责。其意见虽未被采纳 ,但却留下了长期而严重的负面影响 ,是当今日本蠢蠢欲动的右翼势力复活、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 ,也算是日本至今不承认、反省其侵略战争罪行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战争赔偿是侵略国对被侵略国的一种补偿,它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有关战争责任的法律和政治问题,日本因发动侵略战争对受害国作出赔偿是天经地义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饱受侵略战争蹂躏的中国和中国人民却没有得到日本应有和及时的战争赔偿.随着国际国内一系列因素的变化,中国放弃了对日战争赔偿要求.  相似文献   

19.
德国问题是当代国际关系中诸多矛盾的集结点之一,而四大国(苏、美、英、法)对德国统一态度的变化又是德国问题的关键环节,此种变化既影响德国战后历史的发展道路,又影响到战后东西方关系的发展进程。如今德国已经重新统一,它标志着战后德国分裂的历史已经结束。战后德国是怎样被分裂成两个国家的?四大国在其中起了什么样的作用?后来四大国在德国统一问题上的态度又有过哪些变化等等,这些就是本文试予探讨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波茨坦公告》是盟国处理战后日本问题的纲领性文件,是铲除日本军国主义和对战后日本实行民主改造的基本依据。东京审判是落实《波茨坦公告》的重大举措,是对国际法,特别是对有关战争法规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但东京审判也存在和遗留一些问题。最大的问题是在美国的庇护下没有追究日本裕仁天皇的战争责任,这给日本战后正确认识历史、反省战争罪行增加了很大阻力,实际等于放松了对日本战败责任问题的进一步追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