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阅读与作文》2009,(4):14-15
骆驼生活在干旱的沙漠里,不喝水也能行走很长的时间。人们曾经以为骆驼的驼峰里储存着水,实际上驼峰里是大堆的脂肪。当食物和水都很难找到时,这些脂肪可以帮助它们生存。  相似文献   

2.
其实,树木并不是被动的、没有任何活动能力的生物。所有的植物都可以和其同伴“交流”,它们也懂得如何在既定的环境中保护自己。被认出来了所有的植物都有与生俱来的记忆。这就意味着,如果曾有一种害虫对它们的生存构成过威胁,那么,下次它们就会“认出”这种虫子,并且以释放少量电荷的形式表现出来。研究者将一个电表(电流测量仪)和一棵植物连接起来。观察发现,出现的虫子的种类不同,植物所发出的电流强度也不同。所以不要轻易折它的枝叶,它很可能认出你。丢叶保树植物有很强的环境适应能力,从松树、柏树、杉树那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比较明…  相似文献   

3.
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第一大沙漠,气候炎热干燥。然而,令现代人迷惑不解的是,在这极端干旱缺水、土地龟裂、植物稀少的沙漠,竟然曾经有过高度繁荣昌盛的远古文明。沙漠上许多绮丽多姿的大型壁画,就是这远古文明的结晶。今天,人们不仅对这些壁画的绘制年代难以考证,而且对壁画中那些奇形怪状的形象也茫然无知,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谜。  相似文献   

4.
《阅读与作文》2011,(7):16-16
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第一大沙漠,气候炎热干燥,然而,令现代人迷惑不解的是:在这极端干旱缺水、土地龟裂、植物稀少的旷地,竟然曾经有过繁荣昌盛的远古文明。沙漠山上许多绮丽多姿的大型壁画,就是这远古文明的结晶。1850年,德国探险家巴尔斯来到撒哈拉沙漠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5.
地球经过近40亿年的进化,生存着几千万种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在内的生物。家养的、野生的各种形形色色的物种构成了物种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就是指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所有生物和它们所拥有的基因,以及由它们及其环境构成的生态系统,形成的千姿百态的生物世界。生物多样性又包括三个层次,即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多样性。 一、我国生物多样性现状  相似文献   

6.
非洲撒哈拉大沙漠中的植物,因为长期干旱少雨,纷纷退化叶片、保存水分,以适应环境生存下来,至于开花,更是难得一见。可那里有一种叫齿子草的植物却与众不同,它不但枝繁  相似文献   

7.
种子的远征     
植物自诞生之日起,便凭借着超强的适应力,使它们的足迹踏遍高山、平原、沙漠,甚至登陆到了南极,而延续生命的关键在于种子的传播、大自然的恩赐和植物妈妈自身的努力。  相似文献   

8.
《阅读与作文》2009,(5):64-64
日常生活中。云是很常见的,云在自然界中作用极多,而沙漠白天热晚上冷则关系到其中的两种作用:一种是通过反射来削弱阳光对地面的辐射,另一种是通过逆辐射向地面传递热量。也就是给地面保温。沙漠地区极其干旱,蒸发出来的水汽不多,因此沙漠上空云特别少。在白天,阳光毫无阻挡地烤炙沙漠,且沙子的比热容较大,导致气温急剧升高,因此沙漠白天热;  相似文献   

9.
就在几天前,看到一则新的美容护肤品的广告,说是从民间称为"九死还魂草"的植物中提取出了精华,可以保湿美容,俨然要引领新一波的美容潮流。广告上印着的是卷柏,也就是传说中的九死还魂草。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在干旱季节它们能抛弃体内70%以上的水分,一旦雨水降临,就立马恢复绿意和生机,就像变戏法一样。虽然,这种植物抗干旱的功夫了得,但是它却不是什么与尘世隔绝的仙草,在很多山头上都有它们的身影。人们要从它们那获得什么维持肌肤水嫩的秘方,就找错地方了。  相似文献   

10.
《阅读与作文》2011,(5):64-64
日常生活中,云是很常见的,云在自然界中作用极多,而沙漠白天热晚上冷则关系到其中的两种作用:一种是通过反射来削弱阳光对地面的辐射,另一种是通过逆辐射向地面传递热量,也就是给地面保温。沙漠地区极其干旱,蒸发出来的水汽不多,因此沙漠上空云特别少。在白天,阳光毫无阻挡地烤炙沙漠,且沙子的比热容较大,  相似文献   

11.
沙漠     
沙漠是一个非常干燥的地方。那里很少下雨。沙漠也是一个非常炎热的地方。只有几种植物能够生长在沙漠里。只有几种动物能够在那里生存。这些植物和动物不需要很多的水也能生存。而且他们不会在意那里的炎热。你能在沙漠中生活吗?为什么能或为什么不能呢?A desert is a very dry place.It does not rain there very much. A desert is very hot,too. Only a few plants can grow in a desert.Only a few animals can live there. Those plants and animals don't need much water to live.And they don't mind when it is hot. Coul…  相似文献   

12.
长乐花为多年生宿根植物,可种子繁育,可扦插和分株移栽。耐干旱、低温、瘠薄、盐碱、风蚀。根系深度可达3m以上,须根稠密盘结,可在严酷干旱环境中生长,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生长速度快,二年可长高达2.8m以上,且枝  相似文献   

13.
利用太阳能的海蛤蝓这个小家伙生活在美国大西洋海岸。在享受海藻这一美食时,他们会吸收叶绿素并“偷盗”一些植物基因。这项本领允许它们在只有阳光的情况下生存整整一年时间。  相似文献   

14.
《阅读与作文》2014,(7):34-35
众所周知,一般只有动物才具有视觉、嗅觉、味觉、听觉和触觉等感官功能,然而,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曼纳植物生物科学中心的科学家丹尼尔·查莫维茨在其新书《植物知道些什么》中披露,尽管大多数人从来都没将植物看做是一种具有感觉的生物,因为它们没有眼睛、鼻子、嘴巴、耳朵和皮肤,但事实上,大多数植物也像人类一样,拥有视觉、嗅觉、味觉、听觉和触觉,并且这些感官功能对它们的生存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与科学技术的不断完善,沙漠治理技术趋向于探寻更加经济、高效与可持续的方法.土壤改良剂作为一种有效的手段已广泛应用于沙漠环境治理尤其是沙质土壤质量的提升.沙质土壤施用土壤改良剂可有效改善其理化性质,使之更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发育;可提高植物固沙效率、降低投入成本.本文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治沙技术,综述了沙漠治理中沙质土壤的改良方法,重点阐述了土壤改良剂在沙质土壤改良中的作用机理、有效性及其在沙漠治理中的应用状况,并对其未来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生活在沙漠中的动物,水的摄取,可以说是它们生存的第一需要。当众多动物都在为能喝上一口水而想尽办法、疲于奔命时,有一种动物却从不为喝水操心、烦恼,它们就是棘蜥。棘蜥,别称“魔蜥”,身披刺状鳞甲,长相狰狞,体长20厘米左右,是澳大利亚特有的一种沙漠蜥蜴类动物。棘蜥之所以被冠以“魔蜥”之别称,除了外表令人恐怖外,还有两个更为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正在新疆和内蒙古沙漠地带有一种梭梭树,被人们赞誉为征服沙漠的先锋。梭梭树一般高3米~8米,干形扭曲,叶子呈灰褐色。在烈日炎炎的沙漠,生存环境相当恶劣,能够存活的植物极少,当梭梭树以顽强挺立的姿态,出现在人们视线中时,无边无际的沙漠顿时增添了生命的活力。赞叹之余,人们往往也会十分好奇:在这寸草难生的地方,为何唯有梭梭树得以繁殖,它是如何征服沙漠的?  相似文献   

18.
非洲捕鱼记     
在人们印象中,非洲是一片干旱少雨、遍地黄沙的荒凉之地。它有着全世界最大的流动性沙漠——撒哈拉沙漠。令人惊奇的是,与大漠为邻的西非小国毛里塔尼亚,却因鱼类资源异常丰富而远近闻名。中国小伙张剑在这片神奇土地上的经历,令人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19.
环境与发展是人类生存的一个复合系统 ,二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人类在环境中求得生存 ,在生存中求发展 ,环境为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前提 ,发展是人类追求的目标 ,但必须利用环境 ,同时又改造着环境。它们如两大系统间的能量交换 ,在交换中影响着对方 ,从而改变着现实世界的基本面貌。赤峰是一个缩影 ,今日的赤峰就是历史上赤峰的环境与发展交错作用而产生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阅读与作文》2013,(Z2):35
星期天,我在家欣赏爸爸养的仙人掌。突然,我发现仙人掌、仙人球、仙人鞭等仙人科植物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茎肉质地厚实,呈绿色,茎上尖刺密布。我问爸爸:"为什么仙人掌会长成这个样子呢?"爸爸说:"因为仙人科植物原产于拉丁美洲,是在干旱缺水的沙漠中逐渐进化而生存下来的,所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