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Jackson算法构建了知识网络的计算实验模型.该知识网络模型具备典型社会网络的五大特征.通过仿真试验探讨了单个虚拟的知识网络中具有不同属性的知识结点其知识水平演化的规律,两个具有不同知识水平的虚拟网络间建立知识合作联系的不同机制对落后网络和先进网络间知识扩散程度的不同影响,以及落后网络的网络密度和连接权重对网络间知识扩散程度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2.
刑法上如何实现对网络虚拟财产的规制,理论上有不同的观点.司法实践在涉及虚拟财产犯罪行为的性质认定上也有不同.网络空间和现实世界交互视角下,虚拟财产应当是指存在于网络空间的虚拟世界中,可以和现实社会中的财产进行类比的网络物品.法律关注虚拟财产的实质在于探讨这些网络物品在现实社会中是否具有值得保护的财产属性.虚拟财产体现网络用户和服务商之间相关协议下的债权债务关系,本质上属于债权型财产,在刑法上可以归入财产性利益的范畴.在虚拟财产的刑法规制上,应当协调财产犯罪和计算机犯罪之间的竞合关系.  相似文献   

3.
虚拟财产具有传统财产的一般特征,符合刑法意义上财物的概念,因此非法获取虚拟财产达到情节严重程度的能够构成侵犯财产罪.非法获取虚拟财产并非只能构成侵犯财产罪,应当根据不同的行为类型讨论分析其侵犯的不同法益以进行定罪量刑.对不同类型的虚拟财产应当根据不同的价值认定方法认定价值,未独立于网络服务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不属于虚拟财产.  相似文献   

4.
网络角色存在于网络虚拟空间,是网络行为研究的关键所在,对网络空间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网络角色就是运用以虚拟技术为基础的网络手段,不同程度地隐藏自已真实身份而按照自己的构想来扮演的角色.网络角色具有虚拟真实性、角色选定的自主性、时空分延性等特征,从需求维度、人格维度、自我认同维度分析了网络角色的心理动因.  相似文献   

5.
论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属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网络逐渐融入到了社会普通民众的生活当中,网络虚拟财产也进入了我们的视野.但是,对于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属性问题,尚未形成统一认识,<物权法>第五条仅仅规定了:"物权的种类和内容,由法律规定."笔者不赞同将网络虚拟财产认定为知识产权,也不支持将网络虚拟财产认定为债权,而认为应将网络虚拟财产作为"物"来看待.  相似文献   

6.
校园虚拟学习圈是基于网络构建的一种大学生虚拟学习共同体,其主体要素、对象性要素、工具性要素、协调要素和谐统一,共同构成校园虚拟学习圈的生态环境.构建校园虚拟学习圈生态环境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要遵循有利于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适于大学生虚拟学习力提升原则、促进网络学习环境虚实和谐互动的原则.本文建议从技术环境、虚拟文化环境、虚拟信息环境、网络制度环境等四个维度着手,促进系统内各种维度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对网络虚拟财产保护是很有必要性的,即网络虚拟财产具有价值性,来源于玩家的劳动,实际上存在着市场交易,与现实财产的兑换比例已经形成.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属性问题有物权说和债权说,各有各的弊端,准用用益物权的规则可以解决网络虚拟财产纠纷.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教育中,实验教学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如何构建网络虚拟实验室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本文介绍了虚拟现实技术和网络虚拟实验,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构建网络虚拟化学实验室的原理、技术和实现.  相似文献   

9.
图书馆虚拟参考咨询服务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虚拟参考咨询服务是指图书馆以馆藏数字化资源和网络虚拟资源为基础,面对虚拟用户提出各种咨询问题进行实时咨询服务的过程.其常见的类型和模式有电子邮件、网络表单、网络视频会议、网络呼叫中心等咨询方式.要开展虚拟参考咨询服务,适应用户要求,就要在参考馆员的配备、网络系统的建设、用户的教育培训以及信息资源的保障等方面做好工作.  相似文献   

10.
传统民法的物权和债权理论难以收纳网络虚拟财产成为权利保护的客体,但它可以被认定为一种无形财产而成为财产权的新类别.网络虚拟财产具有物质价值、精神价值和合法属性,因而具有继承性.我国目前尚缺乏对网络虚拟财产继承的明确法律依据,网络服务协议和隐私权保护又限制甚至排除了继承.解决网络虚拟财产继承障碍的可行性路径包括修法、司法解释、第三方监督和公证等法律手段,并可辅之以网络服务提供者的技术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