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和《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中,对中国小说从上古到近代作出了识见卓越、富有开创性的史的论述,从而奠定了中国小说史的格局。时至今日,这两部著作仍然为现代与当代写中国古代小说史的蓝本。然而,我们不能停留在前人所取得的成果上踟蹰不前,应该从今天可能把握到的新的视点上,多方位、多层次、多维地透视探索中国古代小说的渊源、特质与流变。  相似文献   

2.
20世纪的中国古代小说史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比如在小说史写作中因袭多而创新少 ,在作品研究中对几部小说名著研究多而对在小说史上具有重要价值的一些二三流作品研究不够。在这种研究状态下要写出一部系统完整能真实反映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原貌的小说史是很不容易的。要改变这种状况 ,一方面要在小说史观念与研究方法上有新的突破 ,另一方面对一些具有研究价值的小说作品还要做具体而细致的研究。李延年教授的新著《〈歧路灯〉研究》,对产生于 1 8世纪的长篇小说《歧路灯》进行了全面细致而深入的研究 ,在《歧路灯》…  相似文献   

3.
“文化视野中的中国古代小说”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1年10月在四川省内江师范学院召开了由内江师范学院、《明清小说研究》杂志社、中国古代小说网主办的"文化视野中的中国古代小说"国际学术研讨会。讨论议题包括古代小说文化研究,小说名著研究,小说史研究,小说创作观念、文献及作家生平研究,以及古代小说研究状况之研究等。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部小说史料专集,鲁迅校录《小说旧闻钞》常常被视为《中国小说史略》的副产品。然而两书之关联,不限于分别承担小说史料和小说史论之职能,一起构成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研究体系。在《小说旧闻钞》的校录和出版过程中,鲁迅对史料进行了大幅度的删减,将杂乱纷繁的史料整合为一部系统的史料专书,有意借助史料承载并呈现自家的小说史观,作为小说史料专书的《小说旧闻钞》由此获得了独立的学术价值与生命力。该书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小说史料读本,成为小说史的另一种书写方式,与《中国小说史略》《唐宋传奇集》一并构成史料、史论与文本相结合的完整的中国小说史研究体系。《小说旧闻钞》不仅是《中国小说史略》的史料准备,还成为后者学术思路的延展。以小说史观为引领,史料也成为一种方法。《小说旧闻钞》和《中国小说史略》在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研究体系中体现出互为因果的共生关系。  相似文献   

5.
明代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在中国古代小说史上均具有各自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推动了中国古代小说史的向前发展,同时,四大奇书相互间也存在影响、继承、变异、发展的关系。对这些问题进行专门而深入的探讨,有利于中国古代小说史的深层研究。  相似文献   

6.
《中国小说史略》作为中国小说史研究的"第一块基石",长期以来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在《中国小说史略》的题名中,"小说史"何以言"略",是个极易被忽视的问题。"小说史"之"略",既与作者撰写全书的体例、结构有关,也与作者的叙述策略及学术理念、立场有关。就《中国小说史略》而言,"略"至少包含三层信息:其一,"略"是作者教学的实际需要;其二,"略"是作者撰史的表述策略;其三,"略"是史家对史料和史实的精要提炼。在小说被纳入中国文学史的过程中,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体现了文学史家的高超眼光,为后代学者撰述中国古代小说史提供了范式。  相似文献   

7.
胡应麟对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有过深入剖析和独到见解,但并未引起学界注意。胡应麟从共时和历时两个角度把握中国小说的发展,对小说史的论述从整体和局部两个方面进行,勾画出了中国小说发展进程的清晰轨迹。胡氏小说史研究与其敏锐的史家意识密切相关。胡应麟小说史研究深刻影响了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在中国小说研究史上应该有其相应的位置。  相似文献   

8.
郑振铎在《新文学大系、文学论争集》的“序言”中指出:“……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是这时期最大的收获之一,奠定了中国小说研究的基础。”鲁迅是中国小说和中国小说史研究的拓荒者。把他的《中国小说史略》放在“五四”新文化革命的背景下重新认识,对我们深刻了解鲁迅就是这个文化新军的“旗手”和他对研究我国古代小说的历史功绩,都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自"小说界革命"以来,在现代学术立场下,学术界出现了众多的中国古代小说史著作。这些小说史著,因理念局限,几近千篇一律,实际上没有完整、准确地呈现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历史。熊明先生的《中国古代小说史论》,在生活史视阈下重写中国古代小说史,以重返中国古代小说产生、发展的历史现场为书写理念,以中国古代小说的特殊品格的发生与演变为重心,通过多角度、多线索的立体考察与研究,书写出一部全新的中国古代小说史。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小说流派演进的历史描述──王才路《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序谢冕中国现代小说史的研究,近年来有了长足的进步。这方面的著作也日见增多。但从流派归纳的角度进行文体史总结的尚不多见。王才路这本《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在这方面作出了贡献,因而值得祝贺!这本...  相似文献   

11.
在"犹他民族然"的先验认识及"现在一班研究文学史者"的普遍选择的双重作用下,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吸纳盐谷温《中国文学概论讲话》等观点,以神话与传说作为古代小说的源头。但盐谷温的观点并不能有效描述神话与传说向"小说"演进的过程,为此鲁迅将古代小说起源分为"小说"的起源与"小说书"的起源试图予以理清。而囿于中西小说观的不同及文献资料的匮乏,其讨论时往往将古代小说的起源置换成来源,有观念先行、论证不足之嫌。"小说"与"小说书"思想的杂糅,导致《史略》建构以"小说书"为主体的小说史时对古体小说与白话通俗小说各自演进及互相影响等情形的论述,缺乏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宋元"说话"与"话本"小说的讨论即其显例。还原神话与传说如何成为《史略》探究小说起源的认识过程,对客观理解《史略》乃至中国小说史的编纂,推动小说史研究的深入,均不无益处。  相似文献   

12.
明清时期科举制度在统治者的积极倡导下愈演愈烈,文人对科考做官趋之若鹜,在文学史上频繁出现专门的科举小说。其中,《醉醒石》颇具生活气息,旨在揭世道倡伦理,作者将科举制度和士人的真实状态及自身看法都反映在小说里,笔下的文人秀才也更加贴近生活。他们大多生活窘迫,却对科考和情义十分重视,展现着儒家士子科举制度下最真实的心态。  相似文献   

13.
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是中国小说史的奠基之作,也是中国学术向现代转型过程中的代表作。鲁迅运用了进化的理论,使得关于中国小说的研究具备了逻辑性与体系性,这是从传统小说评点到具有现代性的史略的关键步骤。同时,由于鲁迅对传统小说批评术语的继承及其丰富的艺术感受力,《中国小说史略》不可避免地带有相当程度的主体性色彩。总体上,《中国小说史略》体现出了中国学术研究从传统到现代转型过程中的内在紧张。  相似文献   

14.
《金瓶梅》的文本接受是"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分析《金瓶梅》问世后至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排印前,袁宏道、袁中道诸人对于《金瓶梅》的接受情况。这段时间,读者对《金瓶梅》的接受,主要体现在:对作者的各种推测,对小说文本的称赞或毁谤,对小说的批评与棒杀等。自《金瓶梅》出版后,对其文本一直存在着赞扬和贬斥两种倾向,褒之者认为该书是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世情小说,毁之者则以"淫书"目之。但《金瓶梅》却没有因被贬抑而堙没,而是一直流传不衰,自20世纪初开始形成一门显学。  相似文献   

15.
就《香港小说史》(第一卷)敬答范伯群先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就《香港小说史》(第一卷)敬答范伯群先生:1、《香港小说史》的著者在该书以及其他文章中,对金庸的评价具有一致性、连续性;2、"通俗文学"、"严肃文学"的划分并不科学,要逐步扬弃这两个概念;3、因论述范围所限,黄小配等人的章回小说未能涉及,拟在第二卷中加一个附录对其作专论,以资弥补;4、著作在资料工作方面主要有清理香港小说的资料状况和发展脉络、以及发掘被遗忘杂志的成绩,而遗憾也有不少。  相似文献   

16.
与半个世纪前鲁迅写作《中国小说史略》的情况相比,当下的研究环境无论是硬件上还是软件上都更为优越,但长期以来,众多的小说史著作一直都未能超越《中国小说史略》的学术水准和研究体系而在整体上获得突破性的进展,这无疑令研究者们感到苦恼和困惑,不少学人也为之不断努力。不过,越来越多的小说史研究者意识到,中国古代小说整体研究水平的提高与突破并不能一蹴而就,而是有赖于对中国古代小说各个发展阶段、流派及具体作品研究的突破和积累,在此基础上才能出现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中国小说史著作。近年来,对中国古代小说各个分支要素…  相似文献   

17.
发掘经典著作中所采用的科学研究方法,对于新时期古代小说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集中体现于《中国小说史略》中鲁迅的古代小说史研究方法,其将西方文学研究方法与中国传统治学之法融会贯通,将理论分析与文献考据相结合,以社会历史批评发掘小说的社会文化底蕴;以文化比较研究拓展小说审美维度;以古典目录学之法梳理小说观念的发展,从而为中国古代小说研究树立了学术典范。  相似文献   

18.
鲁迅的小说史研究与小说史研究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国小说研究史上,鲁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不仅打破了中国小说自来无史的局面,而且构建了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的新的理论体系,开创了小说史研究的新格局。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研究方面之所以超越同时代的学者,与其独到的研究方法是分不开的,即清儒家法与历史唯物史观的结合。  相似文献   

19.
作为晚清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改良主义者和中国新闻事业开创者的王韬,在晚清文言小说史上占据着相当的地位,是古代小说向近代小说过渡的一位承上启下者,对清末民初的一些小说作家和流派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通过王韬文言小说的研究,我们还可以从中看到晚清文言小说发展和流变的轨迹,对文言小说史的研究也不无稗益。  相似文献   

20.
研究中国的哲学思想,不能不谈《庄子》;研究中国的文学发展,也不能不谈《庄子》;而研究中国小说史的发展,尤不能不谈《庄子》。这不仅是因为“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也不仅是因为《庄子》一书中引用了大量的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而是因为用今天的小说观念反照《庄子》,可以清楚地发现:《庄子》对于“小说”的诠释,《庄子》“汪洋辟阖,仪态万方”的文章,不受任何拘系的艺术想象,已经具有了后世小说的基本因素,基本特征,对于中国小说史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