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社会政策要托底是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给社会政策发展提出的一个新命题.残疾人是社会弱势群体的主要构成单位,理应成为托底性社会政策的主要服务对象.但托底性的社会政策理念具有强调"保基本"忽视"促发展"的特点,从而降低残疾人社会政策的构建层次.新常态背景下,残疾人的社会政策需求层次由生存型社会政策需求、权利保障型社会政策需以及社会发展型社会政策需求三部分构成.所以在新常态背景下,首先要建立托底型残疾人社会政策,保障残疾人的基本生活需要;另外,建立权利保障型的残疾人社会政策,充分保障残疾人各项权利;最后,建立发展型的残疾人社会政策,使残疾人共享社会发展,并最终朝着托底发展型残疾人社会政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农村计生政策与惠民政策的根本原则相冲突与长期以来各决策部门政策不协调,使相关惠民政策的实施有弱化农村计划生育政策的利益导向和激励机制倾向,新时期农村的计划生育政策工作的实施面临挑战。  相似文献   

3.
计划生育政策作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引发中外社会各界的争议与关注。公共政策周期理论强调,公共政策经历问题认定、政策出台,再经过执行、评估、监控、调整等环节,最终归于终结。作为一项对人口、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公共政策,在生育政策实施过程中,进行政策监控及政策评估,对于探究政策效果及影响,正确决定政策去向及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图在公共政策周期理论视角下,采用政策评估的科学逻辑及系统方法对生育政策进行综合全面的分析评估,并从当今中国实际国情出发,探究政策的调整方向,提出政策调整及改进的建议。本文认为,现行计划生育政策的目标已实现,中国的客观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计划生育政策的最终目的是建立一个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人口环境,统筹考虑政策调整、有序完善现行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已正当适时。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惠民政策,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了实惠,但惠民政策没有充分考虑列计划生育家庭的特殊情况,因此对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形成了冲击,主要表现为民生普惠政策与计生利益导向政策不协调甚至相悖,导致计生优惠政策的激励作用明显减弱,计划生育家庭的积极性受到挫协。民生普惠政策与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之间面临的主要问题民生普惠性政策与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存在着不同向的问题。国家普惠性政策的出台,为全体劳动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提供了政策保障,但是这些政策的出台和实施,强调入均享有,没有考虑到计划生育因素,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生育水平长期提振乏力,借鉴世界低生育率国家总和生育率反弹经验并构建中国特色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势在必行。以27个低生育率典型国家为例,在构建追踪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不同生育支持政策组合对总和生育率反弹的影响以及性别平等发展水平对政策效果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相较于支持“男性单职工模式”的政策组合,支持“双职工模式”的政策组合更有利于总和生育率的提升;经济支持政策与总和生育率之间有稳定的正向关系,服务支持政策和时间支持政策对总和生育率的提升效果受到性别平等发展水平的调节;在性别平等发展水平更高的国家,服务支持政策和时间支持政策的效果更明显。生育支持政策的制定应考虑不同类型政策之间的相互协调与组合,并深度思考政策背后的价值导向和政策实施的社会情景,营造性别友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6.
青年就业的政策体系属于国家积极就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疫情当下,研究青年就业的政策工具及其组合应用对于提升政策效能,避免政策盲目性和片面性,完善国家积极就业政策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研究各省在疫情期间青年就业政策工具及其组合应用,探析其政策工具的特点和不足,为提高各省青年就业的政策效能,进一步促进青年就业提供策略参考和政策建议。构建政策目标—工具整合性分析框架,运用NVivo11 Plus质性分析软件,对疫情前后22个省级层面青年就业政策文本进行量化统计分析。总结归纳得到引领动员型、能力提升型、保障支持型、监督评价型4类政策工具类目,并进一步细化得到14个政策工具条目,在此基础上,探究不同阶段、不同施策对象政策工具的结构特点及其组合应用。研究发现,各省相关职能部门在政策制定和落实过程中的枢纽协调作用较为明显,在保障青年就业的过程中积极发挥作用,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疏解了疫情期间青年对就业产生的恐慌感,提升了青年就业者的专业技能,保障了青年就业环境稳定。未来,各省应进一步挖掘需求,使政策更加精准地服务青年就业;加强各类政策工具的统筹组合,整合各类政府、社会资源,多功能向度、多...  相似文献   

7.
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政策协调问题——以计划生育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授利、造福、方便于民的普惠性惠民政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手段。但惠民政策的政策过程不尽完善,以致若干惠民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不利于基本国策执行的导向。这其中尤以计划生育政策受到的影响最突出。文章列举若干惠民政策,总结其对计划生育政策带来的不利影响,并根据和谐社会"公平正义"的目标从政策过程理论角度分析了这种现象的制度成因:未建立有效的政策协调机制,以致"国家义务部门化",基本国策的主要执行部门在这些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中参与力度不够。在借鉴国内外惠民政策协调经验的基础上,建议建立以"国策上位、区别优惠"为特征的基本国策协调机制,从惠民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各个方面强化基本国策主要执行部门的参与。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2011年在湖北省团风县和宜都市进行调研的605份有效问卷数据,从农户视角对当地新农保试点的政策效果进行分析.主要分析新农保政策对农户家庭、老年居民生活的客观影响以及农户对新农保政策的主观感受,并得出每个农户的政策效果综合得分.结果发现:对大部分农户而言,新农保政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仍然存在待遇水平不高从而影响新农保政策效果的问题.分析新农保政策效果的影响因素,发现被访对象的年龄、文化程度及对政策的了解程度会影响政策的效果.建议提高新农保的待遇水平,增强农户的缴费能力,加强政策的宣传力度,以此提高新农保的政策效果.  相似文献   

9.
<正> 目前,计划生育工作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是什么呢?简言之,就是:结婚高峰、人口自然增长率回升、人口数量回升和限制人口数量有矛盾;群众盼政策变,干部怕政策变。出现上述新情况和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实际问题,有认识问题,有政策问题。这些都和政策有关。所以,我想对人口政策和经济、社会政策谈几点认识。全面评价人口政策和经济、社会政策的矛盾目前,在人口政策和经济、社会政策之间还存在着矛盾,这是大家都公认的。但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社会,人口政策已成为国家管理、调节人口过程的重要手段,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人口政策问题也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人口政策既是一个实践问题,也是一个理论问题。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上研究人口政策问题,探讨人口政策过程的规律和特点,既是人口政策实践的需要,也是人口政策学科发展的,需要。现由王俊祥同志撰写的《人口政策学》一书,在人口政策研究领域做了有益的探索。这是国内第一本比较系统、全面论述人口政策的理论著作,填补了学科空白,具有较高的学术理论价  相似文献   

11.
本文按照政策科学的分析框架,基于湖北农村的调查,对普惠型公共政策与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在农村的实施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探索了两项政策在农村实施的差别与影响。研究发现:普惠型公共政策在实践中使得农村计划生育政策的利益导向功能趋于弱化,导向作用逐渐减少;并提出应从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确立计划生育国策为上位政策的原则,建立健全政策制定与实施的决策协调机制等方面来加强两项政策的协调与衔接。  相似文献   

12.
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有利少导”现象例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比而言,利益导向政策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政策杠杆导向作用显弱。奖励扶助政策含金量不够、惩罚机制成效不大、普惠政策比较效应明显、政策实施部门缺少良好协作、非受益群众不关心等是主要原因。建议:协调政策,在普惠政策制定和执行中应考虑对计生家庭的优惠优先,计生优惠政策需相关政策协调支撑;部门配合,需要和强化机制定时进行协调并督促各部门履行职责,设立专门的奖励扶助办公室全面负责各级的计生利益导向政策;营造舆论,开展对领导干部、计生宣传干部和群众多层次的宣传;科学决策,在制定优惠政策时,充分注意群众需求的丰富性、多层次性和可持续性,适地适时加大政策的奖励力度。  相似文献   

13.
人口政策的理论基础是人口社会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人口的变动由盲目发展逐渐走向静止,是人口发展规律的表现。在人口走向静止的进程中,人口政策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人口政策反映了客观人口规律的要求,是以客观人口规律为理论基础的。因此,我们研究人口政策就必须搞清楚人口政策的理论基础,才能更深刻、更全面地认识人口政策,提高贯彻人口政策的自觉性。人口政策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呢?多数人认为,两种生产的理论是人口政策的理论基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梳理2002~2014年长三角地区流动人口医疗保险政策,将区域政策演化脉络分为政策暗流期、政策开源期和政策汇流期,并从公共政策视角出发,着重运用多源流模型和政策绩效评价方法对该地区政策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城镇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流动人口的医疗保险政策应以之为框架进行改革和设计。长期以来长三角地区围绕"稳定"解决"流动"的政策思路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均有较大的局限性,对流动人口而言"稳定"这一参保门槛较高。政府可尝试为流动人口建立"基本水平、广泛覆盖、多方负担、统账结合、可转可续、过渡衔接"的医疗保险制度,将其作为未来流动人口融入城市医疗保险体系的过渡性医疗政策。  相似文献   

15.
从行为经济学的角度考虑,城镇职工提前退休的决定依赖于养老保险待遇问题的"描述形式"。本文以职工个体的损失厌恶心理为逻辑起点,在有限理性与偏好理论分析范畴下做出养老保险政策框定的解释。提前退休职工对养老保险待遇的损失政策框定和收益政策框定有不同的偏好,鼓励提前退休则需要在政策设计上给予更多收益政策框定描述;若要使弹性退休得以实施,则政策描述应该更多倾向于损失类政策框定。  相似文献   

16.
人口是同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紧密相联而又影响全局的一个战略问题。因此,任何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人口政策。人口政策所包含的内容很多。在目前的中国,人口问题主要是计划生育问题人口。政策的基本精神就体现在计划生育政策中。(一)人口政策与计划生育政策人口政策与计划生育政策是相互关联而又不尽相同的两个概念。人口政策指国家在调节和干预人口发展过程所采取的态度、手段、措施。它属于上层建筑,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任何一种社会、任何一个国家都有的。其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人口项目实施的效果与宏观政策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希哲  李静 《人口研究》2002,26(5):6-13
中国生育率变动的曲折有政策的原因 ,但更与政策实施的宏观环境有关 ,或者说我国人口政策对人口转变的作用随着外部政策实施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在此分析中国生育率变动的阶段性特征和我国计划生育在不同实施阶段的整体外部环境的变化 ,一种有效的社会政策除了其本身的公平性和合理性以外 ,对政策执行环境和政策实施手段的充分考虑是必不可少的。我国 2 0世纪 70年代末 80年代初“独生子女政策”的提出和实行正是在这些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  相似文献   

18.
对“单独二孩”政策新的认识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爽  王平 《人口研究》2015,(2):57-66
随着"单独二孩"政策落地,生育政策再次成为社会热点,各种说法频出,有必要更广泛、深入的讨论。文章在对"单独二孩"政策实施后一年来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的基础上,从妇女终身生育水平和生育地区差异的角度,对"单独二孩"政策进行了新的解读,并从多个侧面展开了政策思考。研究表明:妇女的终身生育水平没有从时期生育水平看到的那么低,中国尚谈不上已陷入"超低生育率陷阱",地区差异大仍然是中国人口生育的基本特征,政策调整需要统筹兼顾。在"单独二孩"政策刚落地一年就做出政策"遇冷"判断不够审慎,过渡性的"单独二孩"政策发挥着向"全面二孩"政策接续的重要"错峰"作用。政策变化带来的社会影响要远比生育本身更广泛、复杂。  相似文献   

19.
国外学者注意研究直接和间接人口再分布政策(explicit and implicit populationredistribution policies)的不同作用[1]。所谓直接人口再分布政策是那些为直接影响人口再分布而制定的政策,而间接人口再分布政策则是指一些经济和社会政策,制定这些政策的目的不是为了直接影响人口的再分布,但却对人口的再分布有影响甚致更大  相似文献   

20.
随着2022年中国出现生育主导型人口负增长,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和政策评估体系的任务更加紧迫。建立生育支持政策评估体系是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政策建立之初就做好政策评估的理论准备,有助于完善政策体系,保障政策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当前中国关于生育支持政策的相关研究刚刚起步,有关生育支持政策评估的专门研究尚付阙如。文章以生育支持政策的公共政策属性为切入点,讨论了生育支持政策的概念和政策评估的基本方法,指出生育支持政策是区别于欧洲家庭政策的中国本土化概念,生育支持政策的评估可参考公共政策评估方法。基于欧洲国家生育支持政策的评估实践,从设立评估机构、设计评估标准、反馈评估结果三个方面进行概括,提出在政策评估中要充分考虑政策影响的人群差异性、政策间的彼此关联性,以及政策产出的指标综合性。结合中国生育相关政策的评估现状,针对有无必要建立、如何建立、依何建立三个问题,对生育支持政策评估体系提出相应的思考。认为有必要建立国家和地方两个层级的生育支持政策评估体系,明确评估主体、评估对象、评估标准和评估流程。其中,评估指标体系是政策评估体系的核心内容。既要做生育支持政策的整体评估,更要对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