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不解轭的“老黄牛他叫彭仕和,是个“老先进”,退休后又年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今年虽然72岁了,但还在水电八局机关烧开水,人称是“一头不解轭的老黄牛”。有人问他:“你信大年纪,又不愁吃穿,天天劳作,岂不苦了自己?”他说:“我劳动惯了,闲着难受,能做还是...  相似文献   

2.
余玮 《老年世界》2014,(15):11-13
物理学家、哲学家、“两栖院士”、“反伪斗士”……不同的称呼,所言的对象是同一位老人。物理学家?有人说他是氢弹理论的开创者之一,曾在“最小”和“极大”间找寻联系和统一;也有人说他是个“伪院士”,是“不务正业、滥竽充数的物理学家”。哲学家?他的文章曾早于“真理标准”讨论18年,他的文章曾成为民政部通告取缔“法轮功”非法组织的先声;他曾向许多部门、许多领域“叫板”过,有人说他爱“惹是生非”、爱“多管闲事”。  相似文献   

3.
什么样的口才才算好?有人说“能言善辩”才是好口才,有人说:“口若悬河”才是好口才,还有人说:“沉默是金”才是好口才。不一而足。律师在法庭上“能言善辩”,把对方驳得哑口无言,从而打赢了官司,我们自然佩服他“好口才”。然而倘若是一位商务谈判  相似文献   

4.
徐助全  姚慧 《老年人》2008,(4):26-27
在湘西泸溪县,有一位名叫向荣的老人,一生痴迷“辰河高腔”。有人说他是湘西民间文化的一只喜鹊,衔着梦想从大山飞到了巴黎和巴塞罗那等国际大舞台的枝头。有人说他是“辰河高腔的活化石”、“中国民间艺术的精灵”。而他则笑称自己“唱戏染上了瘾”,一生钟情于“辰河高腔”这个戏曲。  相似文献   

5.
霍修勇 《老年人》2008,(6):40-41
夏曦是中共党史上颇有争议的人物,有人关注他的革命贡献,说功大于过;有人强调他肃反滥杀,说过大于功;有人则说功过相抵。对于他的一生,贺龙指出是“两头小,中间大”,萧克评价为“两头好,中间错”。  相似文献   

6.
耿扬 《华夏少年》2007,(7):63-64
报纸上有人评论,说今年的“春晚”缺少新意。主持人都已经老了,歌曲也不好听。于是我想当一回总编导,想出了三个搞笑版本的春晚。  相似文献   

7.
1997年,陈村的小说《鲜花和》出版,这是他迄今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同年,他拨号上网; 2001年,他声言网络文学最好的时期已经过去了,短短的帖子引起轩然大波;2004年,他担任99网上书城的艺术总监,此前还曾是“榕树下”网站的艺术总监……作为屈指可数的在网络上游走的传统作家,有人说他江郎才尽方自甘混迹网络江湖; 有人说他折射了传统作家在网络时代的“存在与虚无”。陈村,一个异数,一种潜行。网络文学的“赤子之心”流失了,网络和作家的较量或许才真正展开。一个鼠标将把传统引向何方? 2005年秋天的一个下午,陈村点燃一支烟,道:“将来所有作家都会是网络作家……”  相似文献   

8.
夫妻爱称情趣独具文/丽丽台湾一家杂志做了一次有趣的调查,询问夫妻之间最喜欢用什么样的称呼。有人说:我永远叫我的妻子“小姐”,因为她怕老。有人说:虽然我太大已经五十八岁了,可在我眼里永远十八,所以我叫她“丫头”。有人说:我和丈夫是在相亲对认识的.因此我...  相似文献   

9.
有人说:关雨斌是武汉市江夏区的一张名片。因为在江夏城区黄金地段,有他出资3000多万元兴建的豪华气派的江夏装饰建材大市场。今年,他又将注入6000万元兴建江夏最大的购物中心。当我见到他本人时,他却幽默地说:“应该叫我一亿个篾片。”原来他是篾匠出身。  相似文献   

10.
彭燕郊淘书     
彭国梁 《老年人》2006,(1):24-25
彭燕郊先生,今年应该是八十有六了。在中国的诗坛,说到他恐怕没有谁不知道的。如果说有谁不知道,那我就想说,此人和诗还有着相当的距离,或者风马牛不相及。人过八十还能写诗,而且还能写得那么好那么“年轻”,我估计当今诗坛再也找不出第二个,用古话说就是“无出其右”了。我这里不想说彭老在诗坛上的影响和成就,而是想说说他的淘书。在说淘书之前,又想学学前人写文章,先来个“破题”。所称“彭老”,不是说他的年纪老,而是对他的一种由衷的尊敬。虽然86岁算不得年轻了,但与彭老接触,怎么看他都显得年轻。初次跟他通电话,我就以为他是一个年轻…  相似文献   

11.
1.长效药方一位退休老海员在几家报纸上刊登广告,宣传他有一种永远有效防治晕船的药,谁给他寄上三克郎,便可以得到这种药方。数以千计的人给他寄来了三克郎,但收到的却是一个极简单的药方:“请留在陆地上!”医术高超三个医生向人们争夸自己的医术高超。第一个说:“我给一个男人接上了胳膊,他现在是全国闻名的棒球手。”第二个说:“我给一个人接好了腿,他现在是世界著名的长跑运动员。”第三个说:“你们的都不算奇迹。我为一个白痴接上了笑容,他现在已经是国会议员了。”3.新病源“我发现了一个新的疾病传染源。”“是什么?”…  相似文献   

12.
在湖南省临湘市忠防镇 ,有一位73岁的老农民 ,他叫袁延长 ,能讲400多个故事。中国民间故事研究专家王作栋实地考察后 ,认为他达到并超过了国际公认的民间故事“百则级”传承人标准 ,是一位地道的农民故事家。袁延长只读过3年书 ,但他聪明过人 ,记忆力特强。只要是他听过的故事 ,就能记在脑子里 ;只要是他看过的书 ,就能过目不忘 ;只要是他听过的山歌调子 ,就能原汁原味地唱出来。有人说 ,袁延长的脑子是只故事篓子 ,里面装的尽是故事 ,他背得的民间故事、山歌歌词、皮影戏唱词、丧鼓唱词约2000多个(段)。袁延长的故事篓子一打开…  相似文献   

13.
套牢     
一女人有过短暂的婚姻史,在这次短暂的婚姻失败后,女人并没有心灰意懒。女人只有30岁,还算年轻,而且女人很漂亮。女人觉得自己还是一只绩优股,一切都可以从头开始。不久,有人跟女人介绍了一个男人。这男人有50多岁,是个副厅级的领导。女人和男人见面后,很矛盾。男人的级别让女人动心,但女人又嫌男人太老了。沉吟半晌,女人还是扔给介绍人一句话说:"这男人太老了。"不久,又有人给女人介绍了第二个男人。也是个当官的,县处级。男人不是太老,但难看,女人根本看不上他。但女人只说:"我连副厅都没看上,怎么会看上他这个县处呢。"  相似文献   

14.
翟宇越来越不像话,他通常是“早晨从中午开始”,吃完午饭后,不是到河边花园里打麻将,就是去找他那几个同样也是靠“傍老”而生活的无聊朋友玩,晚上照例要通宵达旦地上网玩游戏。吕婷婷说:“有几次,我站在阳台上看到他混在一群老人中打麻将,我真想跳楼。”  相似文献   

15.
殷殷敬老无闲时──记湖南商检局老干科科长邹炳仪曾萍认识邹炳仪纯属偶然。他1991年元月起做老干部工作。问及4年来的感受,他豪爽地笑着说:“干了这工作,我心情愉快,连病都很少生。”有人曾劝他,你在车队当队长多好,为何要干这苦差事?他说,好好照顾老同志,...  相似文献   

16.
生命之吻     
某大学的一个女生宿室,几个“死党”正在说悄悄话。说着说着,有人提议比比谁的初吻最美丽。首先开口的是园园:“前年情人节,我知道他会送我玫瑰的,但我真的没想到他会送我99朵……他并不富裕,为了送花给我,至少吃了半个月的方便面。我埋怨他不该这样苦自己,他没有回答,而是一下子吻住了我。他说,再好的佳肴也比不过我的红唇……”  相似文献   

17.
我们常常会听到有人说:我“爱”他(她),却很少听到说“爱惜”他(她)。爱,是一种本能,一种眷恋,一种深刻的体验;而爱惜,则是珍爱,是不舍,是保护,是爱的丰富和深化。我们能够做到“爱”,可又有几人能同时做到“惜”呢?  相似文献   

18.
浅谈师爱     
王素芳 《职业时空》2008,4(7):82-82
有人说:“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我们要像做母亲一样做老师,一桩桩小事都会让孩子体会到老师对他的爱,一个个抚摸,一个个眼神,都会让孩子感到老师是爱他的。  相似文献   

19.
1.天气预报一个电影报制组在某山区拍摄外景,对天气晴雨要求判断准确。有人推荐了当地一位老人,说他对天气的预报每言必中。可是,当导演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找到他时,他却说;“真不巧,今天不能预报了。”“为什么?”老人从衣袋里掏出一只袖珍收音机,说:“这东西坏了呀!”2.风雪之夜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面包店的老板正准备关门。这时来了一个男人,他要买两个甜卷。老板感到十分惊异;这种天气居然还有人为了两个甜卷出来跑一趟。“您结婚了吗?”他问。“当然结婚了.您想,我妈妈能在这种鬼天气把我赶出来吗?”那个答道。3.冷…  相似文献   

20.
为画 《老年世界》2013,(20):35-35
丁聪是国内外知名的漫画家,为有别于他的父亲“老丁”,他一直称自己为“小丁”。他说:“还有一层意思,‘丁’在中文里有人物之意,小丁即小人物。我学历不高,仅中学毕业,从没当过领导,所以总认为自己是个普通百姓,不值一提。‘小丁’这个名字很符合我,提醒我要永远做一个普通小老百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