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玉军 《云梦学刊》2004,25(2):46-47
金融体制改革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了巨大压力,传统的银行存贷款业务已不能适应竞争的需要,因此适时地开展中间业务已成为国有商业银行长远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加入WTO后,外资银行正逐步进入我国金融市场,凭借其在技术和管理上的优势与我国商业银行争夺高利润的业务,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了巨大的竞争压力,进而有压缩我国商业银行利润空间的风险。同时,由于金融环境的变化,也给商业银行带来了新的挑战。由此,我国商业银行为拓宽发展空间,必须具有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同时商业银行自身也应发挥能动性,高扬银行业“专业理念”,树立客户导向观念,进行“银行再造”,全面提升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经常项目变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基于可变参数模型可以对我国主要宏观经济变量对经常项目的动态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经常项目差额规模与财政政策、经济开放度和经济增长之间能够长期保持比较稳定的均衡关系,并且这种均衡性对经常项目差额的短期变化具有显著的影响;经济开放度对经常项目差额的规模具有正向影响,财政政策和经济增长的影响则发生了方向转变;财政政策和经济增长对经常项目差额的短期变动分别具有正向和负向影响,经济开放度的影响则发生了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4.
"高盛事件"的爆发,不仅在全球金融界掀起巨澜,也为中国内地资本市场敲响了警钟."高盛事件"透射出一些金融高管为了短期利益,铤而走险:华尔街的金融精英们出于贪婪的本性和道德的缺陷,借创新之名设计出各种金融衍生品,表面上是转移和分散风险,实际上是以更高的成本为代价提前透支未来无风险收益."高盛事件"背后折射出的是金融监管的适度问题,这为中国金融监管带来了三方面的启示:一是把握好金融创新和风险控制的平衡点;二是加强金融监管体系建设;三是重视金融从业人员道德标准和职业操守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根据《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和新的金融服务协议(FSA)的规定,我国金融市场将全面开放,其中包括开放银行业、允许外资银行在我国各地设立分支机构、外资银行与国内银行享有同等待遇等。同时,根据对等原则,我国在引进外国金融机构的同时也可以走出去,向海外发展。因此,“入世”给我国银行业带来了冲击和竞争的压力,同时,也给我国银行业提供了加快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良好机遇。一、入世后我国银行业面临的态势及影响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深化金融改革、扩大金融对外开放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  相似文献   

6.
中美经济冲突升级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带来的冲击,使我国面临的经济形势更加复杂严峻.新形势要求我国尽快提升国家竞争力,而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全面提高科技创新质量、实现自主可控的创新是提升我国国家竞争力的重要路径."十四五"时期,我国科技领域需要进一步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分工、创新动力与创新压力、创新政策与创新环境建设等多种创新关系,大力推进创新环境建设.按照创新有支撑、能协同、有动力、有压力的建设思路,可以从创新支撑系统、创新协同系统、创新压力系统和创新动力系统这四个子系统出发,进一步完善我国创新环境,激发市场主体创新热情,提高我国整体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   

7.
加入WTO给中国金融业带来了深刻变化,并削弱了现有金融法律制度的有效性。在金融开放的条件下,外资金融机构的不断进入,不仅会改变中国现有金融机构的结构,而且会促使现有的金融运行规则发生变化。因此,在规范我国金融机构市场退出行为的法律建设中,必须在借鉴国外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金融现实,加快制定和完善规范金融机构市场退出行为的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8.
张前程  范从来 《江海学刊》2022,(1):105-115+255
由于共生利益分配的不对称,金融与实体经济在共生发展中存在非对称性,这是导致金融和实体经济失衡的深层原因。基于面板联立方程模型的实证研究发现,总体而言,我国的金融与实体经济实现了共生发展,但在共生利益分配中偏向金融部门,呈现金融对实体经济的促进效应明显弱于实体经济对金融的贡献的“失衡”状态;金融与实体经济共生发展的非对称性及其所引发的失衡程度在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和不同行业有所区别。为此,应着力矫正金融与实体经济的非对称共生发展关系,推动二者向对称互惠共生模式演化,促使金融和实体经济从“失衡”走向“均衡”。  相似文献   

9.
为获取金融创新带来的社会福利,减少金融创新带来的社会风险和负面影响,对金融衍生品在什么环节课征什么税,采用什么课征方式,我国的财税学者已经进行了探讨和研究.本文在对各种观点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提出建设我国金融衍生市场税制结构的构想.本文认为,根据我国的实际状况,在金融交易环节,应设置适当的税种课税,可将现有的证券印花税改造为规范的金融商品交易税;对于金融衍生品收益环节的课税,应实施不区别课税法.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多次出现银行挤兑或金融机构破产案例,证实了金融脆弱性是我国不可避免的难题,因此,有必要在我国确立符合国情的存款保险制度以规避这种脆弱性带来的巨大风险。而我国现有存款保险模式属于隐性存款保险制度,存在过于依赖国家,导致国家提供清偿资金的压力过大;容易引发道德风险,容易造成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和地方性金融机构之间的不公平竞争;不利于金融机构建立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等缺陷。因此,未来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改革途径应是建立显性存款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1.
通过构建我国的金融压力指数,并采用GMM方法对加入金融压力指数的货币政策规则进行估计,结果表明:利率的估计值能够很好地拟合名义利率的波动路径。进一步通过计算各变量对名义利率变动影响的方向及大小,发现虽然利率对金融压力指数单位变化比较敏感,反应系数最大,但是金融压力指数对利率调整的总贡献值却是所有变量中最小的。我国的金融体系有着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从投资者到金融消费者的概念变迁体现的是双峰模式的监管路径及其对金融消费者保护理念的贯彻。作为金融生态圈最为脆弱的主体,金融消费者在日常活动中的资信状况和交易记录等金融隐私极易被窃取、传播和不当使用,其合法权益能否得到保护事关金融生态环境重塑和金融生态国家建设。因而,从分析金融隐私权的内涵、外延和保护现状入手,通过对保障金融隐私权的必要性揭示和比较法考察,提出在我国建立金融隐私权保护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面对我国即将加入WTO妁形势,我们既要看到加入WTO后给我国金融业带来的正效应,如有利于吸引和利用外资,有利于拓展海外业务等;也要充分重视其带来的负效应,如增大金融业风险,国内银行市场份额减少,金融人才流失等。为此,应尽快完善我们的应对措施:要认清形势、增强信心,围绕金融开放继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积极推进中资金融机构集团化,推行混业经营强化国内金融机构的综合经营能力等。  相似文献   

14.
"入世"使我国商业银行面临严峻的挑战与压力,分析世界银行业的发展趋势,可看到我国商业银行改革的方向是国有银行业实现全能化;加快金融产品的创新;加快电子网络化进程,实施科技兴业战略;强化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大力培养金融人才.  相似文献   

15.
国家银行,是办理信用业务的经济组织,又是国家金融行政的管理机关,全国现金、信贷和结算的中心;是货币发行的出发点,又是货币回笼的复归点。就全国范围来说,信贷收支活动与货币收付活动是一致的。银行信贷收支差额通过贷币收付差额来表现:银行信贷支大于收时,货币投放;银行信贷收大于支时,货币回笼。紧缩信用就是回笼货币,信用膨胀就会导致通货膨胀。因此,银行信贷平衡,实质上就是货币发行(投放)与货币回笼平衡。  相似文献   

16.
在虚拟经济的发展过程中,金融安全的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比较分析了我国的金融市场现状、发展趋势及其对金融安全问题带来的影响,根据我国金融市场的现实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若干建议,以求减少金融的安全问题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货币理论基于静态和动态影响的角度实证研究了我国高国际收支顺差问题。实证结果表明:货币理论能在很大程度上解释我国的国际收支顺差。经济增长增加了国际收支差额,信贷扩张减少了国际收支差额;短期内经济增长和信贷扩张对国际收支的影响较小,中期影响较明显,长期有永久性的影响;经济增长、信贷扩张和人民币汇率都动态影响我国贸易收支顺差。因此,随着我国经济逐渐步入"中速增长"阶段,未来我国国际收支顺差增速会下降;可以通过适当提高我国信贷增长率和人民币汇率适度升值以降低我国国际收支顺差。  相似文献   

18.
"提前还贷"的日益频繁使银行忍不住要说"不",它给银行的业务经营和技术创新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而消费者面对"提前还贷"时,则更应根据自己的年龄、个人财富、收入分配等状况来进行抉择,从而使个体的金融行为更趋理性.  相似文献   

19.
随着金融业在国际间、机构间、行业间的交叉融合及互动性增强,房地产、汇率、地方政府债务等问题逐步显现,系统性金融风险因素增多,维护金融稳定的压力显著增加。从宏观审慎视角考察系统性金融风险,探索构建金融风险压力指数作为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测度指标,并以金融风险压力指数的滞后项和具有先导性的经济、金融指标为解释变量,建立我国金融风险压力指数预警模型,可以预见2014年上半年,我国金融风险压力指数将延续2013年下半年以来的下降趋势,并在6月末降为负值,2014年第三季度开始我国金融风险压力指数有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金融全球化应运而生。金融全球化加速发展,构成了金融危机接连不断的基本背景。金融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和金融危机的频繁发生,给我国金融安全的维护带来了严峻挑战。为引,我们要增强金融安全意识,提升金融安全在国家安全战略中的地位;有计划,有步骤地开放国内金融市场;加快国内金融体制改革的步伐,加强金融产业基本建设的力度;此外,要在建立国际金融新秩序上“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