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北新知识群体不仅包括具有东北籍的新知识群体,也包罗了一批移民新知识群体,后者或是由关内移入东北,或是由东北移入关内从事学习、服务等活动.“九一八”事变对于东北乃至全国具有深远影响.日俄战争后,日本势力渗透“南满”,俄国势力则收缩占领“北满”地区.日本势力逐步渗入东北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如开办南满铁路株式会社、攫取路权,开办学校进行殖民教育等.当东北新知识群体面对“九一八”事变,他们做出了不同的历史选择.  相似文献   

2.
试论日本对中国东北的移民侵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东北的移民,是日本侵略中国的基本国策。为此,日本公布了对东北移民的“新体制”和“最高宪典”,提出了“二十年百万户移出计划”的行动纲领。这是日本大陆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侵略过程可分为三个时期,即“移民试点”时期、“武装移民”时期和“国策移民”时期。日本对东北移民侵略的险恶目的,是为了将东北从中国分裂出去,改变东北的人口构成,实现永远霸占的野心;镇压东北人民的反抗,使之充作对苏战争的后备力量,起到巩固国防的作用;促进满洲国的产业开放和“文化向上”,确保大和民族向东亚发展的基础;解决日本国内的人口过剩问题,缓和国内的阶级矛盾和社会危机。日本帝国主义策划的侵略政策,随着侵略者的灭亡已经彻底破产,日本人把这一结局称作“满蒙开拓团的悲剧”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了清末东北“新政”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客观作用。作者认为:在当时屡遭帝国主义蹂躏的东北,进行涉及政治、军事、经济、司法、外交和教育等方面的“新政”,其影响之大、范围之广在东北历史上是空前的,具有一定积极意义。东北“新政”是自上而下实行的部分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它一方面表明,清政府在内外交困之时,幻想以此来使清王朝得以苟延残喘,另一方面也在客观上不同程度地顺应了东北人民抵御日俄侵略者和发展社会经济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正> 1937年的“七·七”卢沟桥事变,是日本继“九·一八”事变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的继续和发展,是中华民族奋起全面抗击日本侵略战争的起点。八年艰苦抗战,中国人民终于战胜侵略者,取得了近百年中国历史上反抗外来侵略战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的这次疯狂的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前所未有的巨大灾难。日本人民在这次战争中也深受其害。  相似文献   

5.
胡庆祝 《学术交流》2012,(2):185-188
东北沦陷时期,日本侵略者灌输"中日亲善"、"共存共荣"、"东亚新秩序"等奴化思想,企图彻底泯灭东北人民的民族意识与国家观念,变成任其宰割的奴才。奴化教育是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东北的重要殖民政策之一,它形成了一套严密的教育体系,并采取了强制性的措施,试图摧跨民族反抗精神,使东北人民陷入没有追求、没有知识、没有爱国热情的愚昧境地,使中国永远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相似文献   

6.
东北亚反日本法西斯力量的聚结及其历史意义──兼论东北抗联与苏联远东军的关系赵俊清本世纪20年代后期,日本法西斯势力崛起于亚洲东方。1931年它发动“九一八”事变,拉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与此同时,东北亚地区——主要是中国东北、朝鲜、日本、蒙古、苏...  相似文献   

7.
一九三三年一月二十六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中共中央名义向中共满洲省委发出了一封题为《论满洲状况和我们党的任务》的给满洲各级党部和全体党员的信(简称“一·二六”指示信,见《六大以来》)。如何评价这一文件,是东北抗联史和东北地方党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一·二六”指示信产生的历史背景、它的基本内容、它在东北抗日斗争中的影响的分析,谈谈对这一文件的认识,以期对东北地方党史和东北抗联史的研究有所裨益。一九三一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罪恶的“九一八”事变,在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内即侵占我东北全境。翌年三月,日本侵略者挟持清朝废帝溥仪,炮制了满洲伪国,把东北变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我东北广大人民面临亡国灭种的严重威胁,民族矛盾空前尖锐。在这  相似文献   

8.
伪满的劳动统制政策在不同时期有所差别。"七·七"事变前,日本侵略者对进入中国东北做工的华北劳工采取限制的政策,并颁布了《外国劳动者取缔规则》。"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开始积极招募华北劳工来东北做工,并加强了对劳动的统制,颁布了《劳动统制法》。德苏战争爆发后,日本侵略者决定实行"全民皆劳"的劳动政策,为此颁布了《劳务新体制确立要纲》,修改了《劳动统制法》。伪满的劳动统制政策为日本侵略者肆意掠夺劳动力资源、奴役中国人民提供了政策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9.
<正> 一、历史真相是不能涂改的“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这场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极其深重的灾难,同时也使日本人民深受其害。这是公认的历史事实。然而,当时的军国主义者,为欺骗日本人民和世界舆论,曾编造了种种“理由”,为其侵略的罪行辩护。本来,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结束,这些所谓的“理由”早被历史所揭穿。令人遗憾的是,在战后的数十年间,一些当时的军国主3C分子和站在军国主义侵略者立场上的所谓学者,又是写文章,又是著书,继续重复乃至编造为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罪行  相似文献   

10.
清末民初,东北进步人士纷纷创办报刊,启迪民智,宣传民主革命思想。沙俄、日本殖民势力和东北当局为防止进步思想的传播,联合扼杀进步报刊,东北报业处于白色恐怖笼罩之中。在这段历史时期,东北报业所发挥的积极历史进步作用,及其自身所具有的局限性,值得我们认真总结。  相似文献   

11.
日伪统治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对东北土地的大肆劫掠,使东北农村土地占有状况发生很大变化,无地农户比例上升,佃农和雇农数量剧增。封建地主在新的形势下,与日本帝国主义势力相结合,其势力得到扩充和发展,部分地主日益汉奸化。日本移民作为特权阶层,逐渐演变为中国领土上的新兴异族地主。失去土地的农民,为了生存只有给地主做雇工,过着殖民地统治下的亡国奴生活。日伪统治时期东北农村社会结构是殖民地统治下的畸形社会结构,是被抛出正常历史轨道的畸变与蜕化,极大地加速了东北农民的破产进程。  相似文献   

12.
金颖 《日本研究》2009,(4):81-84
近代东北水田农业开发时期正是日本吞并朝鲜,不断加深对东北的侵略势力与实行殖民统治的时期。日本依仗其国家强势,在农业领域中重点投资经营水田农业,构筑在东北日本人粮食的生产与供应基地,并欲利用散居在东北各地主要从事水田农业生产的朝鲜移民扩大其侵略权益,以致水田农业部门成为侵略与反侵略斗争最为激烈的领域之一。我国史学界尚未有从东北水田农业这一微观角度深入细致地论述日本侵略势力的渗透及东北地方政府的抵制对策之研究成果,与近代东北地区有很深关连的韩国、日本史学界则普遍存在贬低东北地方政府在促进东北社会进步中的作用倾向。本论文通过对该问题的研究,具体而深刻地揭示近代东北全体官民全面一致抗日的真实画卷,揭穿日本推行其“满蒙政策”的险恶用心和侵略本性。  相似文献   

13.
战前日本对上海的鸦片输出复旦大学历史系王明星本世纪初至1945年,日本侵略者“曾不择手段地推行其侵华政策,使用毒品以残害中国人民是其既定政策之一……中国人民受烟毒痛苦和损失或许不亚于战争直接给予的灾难和损害”。①上海作为日本在华鸦片毒品走私贸易的主要...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20年代后期,中国内乱加重之际,日本田中内阁上台,推行强硬的干涉中国内政和独霸中国东北的政策."东方会议"在此背景下召开,并通过<对华政策纲领>,会后加快了侵略东北的步伐.但是在解决与张作霖的关系上,日本统治集团之间意见并不统一,田中内阁寄希望于外交和经济手段迫使张作霖屈服,军方却急于武力干预除掉张作霖.皇姑屯事件既是"东方会议"的一个隐形"图谋",又是日本不同侵略势力矛盾的反映,同时成为导致田中内阁垮台的直接因素.历史证明:中华民族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日本逆历史规律而行,分裂中国的企图最终未能得逞,反而在客观上加速了中国南北统一局面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九一·八”的一声炮响,国土日蹙,民族危难,惨痛宣告了中日关系史上烽烟弥漫的“15年战争”时代之发端。之后,东北相继沦为日本殖民地。在侵略者的策划下,一个被冠以“五族协和”美名的,傀儡国“伪满洲国”,苦经乔装打扮,妖然粉墨登场。此间,耻辱漫漫的东北大地,确是侵略者肆虐跋扈的“王道乐士”。随着军事、政治、经济日甚一日的恶性膨胀,文学自然也不甘于寂寞,很多作家在“国策文学”思想的煽惑下,随之也先后出没在东北土地上。他们或者歌颂军国主义铁蹄在白山黑水间踏出的“壮举”,或者秉持起码的良知,较为客观地记录了当时的景状。显然,岛木健作(1903—  相似文献   

16.
第二次国共合作是抗日战争期间和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次伟大事件。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重温这段历史,深入探讨其经验与教训,对于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振兴中华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要善于以民族利益为重,作为两党合作 的共同基础 第一次国共合作被蒋介石为首的右派势力破坏后,国共两党由合变分,在长达10年的时间里处于对立和内战状态。日本帝国主义继1931年挑起“九·一八”事变之后,又于1937年7月发动了侵华的“卢沟桥事变”,民族矛盾即中日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华民族的利益成为压倒一切的利益,停止内战,抗日救国,把分裂的中国变成统一的中国,成为中华民族压倒一切的头等任务。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为着消灭日本侵略者,为着防止内战,为着建设新中国,必须将分裂的中国变为统一的中国,这是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1071页)为此,中国共产党先后发表了《八一宣言》、《抗日救国宣言》等,提出中华民族已处于千钧一发的生死关头,抗日救国已成为每个同胞的神圣天职,中国人民的头等任务是“为祖国生命而  相似文献   

17.
“满铁”线上的破路斗争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庞慧茹“满铁”是日本军国主义占领东北期间,实施军事侵略、经济掠夺、血腥镇压的主要交通工具。东北人民为反抗日本侵略,自然也就把破路斗争视为极其重要的任务。一、关东军和“满铁”实施铁路交通网的活动“九·一八”事变后,...  相似文献   

18.
当今日本右翼势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右翼势力的发展,与欧洲右翼势力的发展相比,既有共同之处,亦有其独特轨迹。而当今日本右翼势力的发展,则与当代日本政治、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冷战结束后,日本右翼势力的组织构成、理论走向也发生了变化,近十几年来日本经济低迷也是日本右翼势力滋生的一个背景。此外,日本右翼势力试图以所谓的“中国威胁论”、“不信中国”,来为日本宪改和加强日本重新军事化提供理论依据。当今日本右翼势力的另一个变化就是,由“街头右翼”开始走向“理论右翼”。这些变化,是我们今后应当长期关注的。  相似文献   

19.
日本军国主义阴魂缘何久驻不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军国主义阴魂缘何久驻不散马昌海50年前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亚洲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其滔天罪恶罄竹难书。然而战后50年来,日本朝野一些势力,对这段历史从不进行认真反省和道歉。七、八十年代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强国以后,日本右翼势力更是处心积虑...  相似文献   

20.
<正> 掠夺华北资源,实现日本、满洲、华北经济一体化,是日本侵略者的基本国策。1937年12月24日经日本内阁会议决定的“事变处理大纲”里面关于“华北处理方针”中,明确提出“经济上以建立日满华不可分离的关系为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日本侵略者依靠它的军事力量的进攻和对占领区的军事控制,在经济上或者进行野蛮的直接劫夺,或者进行掠夺性的强制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