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基于超效率DEA模型的中国省际生态效率时空差异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王恩旭  武春友 《管理学报》2011,8(3):443-450
建立了基于DEA模型的生态效率投入产出指标体系,运用超效率DEA模型对中国30个地区1995~2007年的生态效率进行了测度,将测度结果按照东、中、西、东北4个区域进行了时空差异分析,并对生态效率变化趋势进行了收敛检验。结果显示:1995~2007年中国的生态效率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效率均值的高低排序依次为东部、中部、东北、西部,其中东部、西部、东北呈生态效率下降趋势,中部呈上升趋势,只有东部地区生态效率均值高于全国均值,其余地区生态效率均值都低于全国均值;通过收敛检验可以看出1995~2007年间,中国生态效率呈发散趋势,即差距在逐渐增大,其主要受东部地区生态效率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前,全球制造业竞争格局正面临重构,为了提升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需要进一步提高制造业能源生态效率。本文考虑生产过程中的非期望产出,将制造业废气、废水、固体废物排放量纳入产出变量,首先构建SBM模型对我国2000-2016年30个省市的制造业能源生态效率进行测算,接着对制造业能源生态效率地区差异进行深入分析,最后采用Tobit模型对全国及东中西地区制造业能源生态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全国历年制造业能源生态效率均值为0.44,总体处于中低等发展水平,省际差异显著。制造业能源生态效率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纯技术效率较低是制约制造业能源生态效率上升的主要原因。统计期内东部地区综合效率值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但规模效率显著低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全国及东中西部制造业能源生态效率的影响最为显著,其影响效应分别为0.079、0.123、0.172和0.104。除经济发展水平外,研发投入、能源消费结构等因素对全国及东中西部制造业能源生态效率影响程度均不相同。为了提高我国制造业整体能源生态效率,缩小空间差异,总体上应采取优化制造业产业结构、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升清洁能源消费比重、改善国企公司治理等,而各地区应依据综合效率分解结果及各因素影响效应采用相适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实证结果表明,在考察期2006-2011年,我国银行业的效率,即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表现出几乎一致的明显的波动增长趋势: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  相似文献   

4.
基于可持续发展视角,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测算2011—2020年我国西部12个省份的工业生态效率的基础上,借助Dagum基尼系数和Kernel密度探究工业生态效率的区域差异、动态演进趋势,并运用Tobit模型甄别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考察期内,西部地区工业生态效率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2)西部整体的区域失衡问题有所缓解,西南—西北地区区域间差异有所下降,但西南地区内部差异远大于西北地区,且新型工业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区域部分交叉重叠问题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3)西南地区内部差异总体表现为缩小态势,西北地区差异呈扩大趋势,并且两地区均存在极化现象和梯度效应;(4)经济发展水平、工业聚集度、对外开放程度对西部地区工业生态效率的促进作用明显,而环境规制、城镇化水平对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全面客观真实地反应了我国西部地区工业生态效率,为进一步提高西部地区工业生态效率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
基于三阶段DEA和Malmquist模型静动态测算新时代长三角城市群生态效率,采用Tobit模型分析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12年以来长三角城市群整体生态效率尚未达到技术效率前沿;上海达到有效且在全国排名第一,江苏处于边缘非效率状态,浙江和安徽效率值相对较低;技术进步是影响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主要原因,且需着力提高技术效率;第三产业占比、R&D经费占比和环境规制强度与长三角城市群生态效率提升呈正相关关系,产业单位产值能耗与水资源消耗量则呈负相关关系。在此研究基础上,本文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文章测算了中国高技术产业13个行业的创新效率动态趋势及其贡献源泉。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呈波动增长趋势,增长主要来源是技术进步;内资企业的创新效率在增长幅度、行业范围明显高于外资企业;现阶段外资企业不是驱动中国高技术产业整体创新效率提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从单一的经济增长视角拓展到多维的生态效率视角来考察资源诅咒是否成立,对于区域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新的数据包络模型测算2001年-2011年中国省域生态效率,比较了资源开发型和资源利用型区域的生态效率差异,测度了规模效应的贡献,提出并利用结构控制法构造对照样本,考察了资源开发型区域中两类部门的效率差异及其贡献。研究发现:基于经济增长维度的比较表明资源诅咒现象不明显;资源利用型区域的生态效率平均为资源开发型区域的1.6倍以上,表明基于经济、资源和环境等多维视角时资源诅咒现象显著存在。对资源开发型区域的进一步研究显示,其生态效率有60%以上来源于规模效应,且其资源利用部门的效率严重低于资源开发部门的水平,对总体生态效率的贡献不到40%。资源诅咒现象和生态效率偏低的主要原因不是资源开发,而是资源丰裕环境下的资源浪费行为。解决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改变资源开发策略,而在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8.
《领导决策信息》2010,(19):13-13
江苏省既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的省份之一,也是我国经济、环境、社会系统协调发展,逐步提高生态效率,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的示范性地区。目前,江苏已明确提出建设“低碳省”的目标,《江苏省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研究》预计下半年正式出炉,打造“低碳省”的战略框架日渐明晰。  相似文献   

9.
本文收集了2004~ 2011年31家商业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通过构建随机前沿生产模型,对中国境内内、外资银行的技术效率进行测算,并利用Kumbhakar等人提出的TFP分解技术对不同类型商业银行的TFP增长及其分解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发现:四种类型商业银行的技术效率均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外资银行的平均技术效率仅略高于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TFP增长速度普遍较快,大型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TFP增长速度相对较慢;技术效率增长最快的是外资银行,其次是大型商业银行.  相似文献   

10.
康梅 《中国管理科学》2007,15(6):118-124
目前国内外企业层次上综合投资效率评价的研究还是一个未探索的领域,现有企业业绩评价方法没有将投资效率列为评价的内容,对企业发展能力的评价呈现出明显的不合理。本文在相关领域投资效率评价方法以及对投资效率内涵界定的基础上,总结投资效率评价基本出发点,利用技术效率评价在(k,y)空间的投影来建立企业层次上综合投资效率的评价方法。在(k,y)空间内,可以识别并分解企业资产技术和运营效率,能够有效跟踪企业资产及相应运营效率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建立的投资效率评价指标融合了目前宏观经济和微观具体项目投资效率评价方法,反映的是企业投资活动对其经营效率的带动作用,能够准确评价企业投资效率的真实业绩。  相似文献   

11.
原博 《经营与管理》2012,(9):124-126
本文运用数据包络模型(DEA),分别选取贷款余额和银行业从业人数作为投入指标,国内生产总值作为产出指标,对浙江省11地市2004~2009年间信贷资金区域配置相对效率进行测算。研究发现,浙江信贷资金区域配置效率呈现出较为明显的"马太效应",且相对于整体较高的纯技术效率,较低的规模效率是限制11市综合效率提升的主因。  相似文献   

12.
于海清 《决策与信息》2011,(11):262-263
运用DEA方法测度了我国13家商业银行从1999—2008年的经营效率,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商业银行效率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规模效益递减趋势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3.
笔者以2007~2012年上市的100家中小企业为样本,利用DEA模型分析中小企业融资效率,发现中小企业的融资效率呈现U型结构,金融危机后融资效率呈上升趋势,但效果并不明显,并运用TOBIT模型分析了银行市场结构对中小企业融资效率的影响,增加了CPI、FINSIZE、EMPQUAND等控制变量,保证了结果的稳健。通过对东、中、西部的比较分析,发现了我国的地区差异性。研究表明,银行市场集中度与中小企业融资效率呈正相关关系,银行市场份额与中小企业融资效率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资源效率的提升不仅是增加竞争优势、抢占未来可持续发展制高点的关键环节,更是保证区域资源与生态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采用多元、分时、动态的第二代信息可视化软件,从管理情境出发,对国际资源效率提升的相关研究进行信息挖掘、可视化处理和深度解析,理清资源效率领域的发展脉络、热点分布、演化路径和未来趋势,明确我国相关研究的缺陷与不足,为我国资源效率管理体系的构建和效率提升能力建设的发展方向提供理论支撑和情报支持.  相似文献   

15.
企业研发效率及其提升是增强北京创新能力的关键,也是实现创新型城市的重要基础。北京当前企业研发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论文在总结当前研发效率不高的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效率提升的四个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微观个体的再分配偏好是再分配政策制定以及实施的核心环节。本文利用实验方法,参照我国社会居民收入分配的情况,设计了一个包含不同收入阶层的实验室社会,要求被试在未知和已知自身收入这两种情况下就社会税率水平进行表决。实验设定了不同的政府效率水平,引入了多数原则、随机选择社会决策者以及有中国背景的"民主集中制"这3种社会决策机制,检验其对再分配偏好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随着政府效率的提高,税收带来社会净福利的增加,个体的再分配偏好随之提高;与多数原则相比,随机选择社会决策者和民主集中制这两种机制能诱发个体更高的再分配偏好。实验结果还表明,在个体收入揭示之后,个体的再分配偏好强烈依赖于其所处的收入等级,呈现明显的自利动机;政府效率和社会决策机制对再分配偏好的影响在高收入群体和低收入群体中也存在显著的差异。实验发现,除了自利动机之外,高收入的被试体现出不平等厌恶,低收入被试则体现出对初始收入不平等的容忍。本文结论为了解中国个体的再分配偏好特征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选用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2011—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熵权法测算长江经济带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应用Super-SBM模型计算生态效率,在对二者进行时间、空间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回归模型就数字经济对生态效率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数字经济能够显著提升长江经济带生态效率。文章就实证结果提出提升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注重资源的配置利用、打破区域壁垒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以2000-2006年中国29个省际截面数据为样本,采用因子分析赋权的研究方法,评价中国区域生态效率的差异性。进一步以区域生态效率评价值为因变量,利用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环保资金投入,环境政策及产业结构对生态效率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1)中国区域生态效率差异较为明显,总体呈东高西低的格局;(2)环保资金投入与产业结构调整均对生态效率改善有积极影响;(3)以排污费为代表的环境经济政策对生态效率改善影响并不显著。并依据以上研究发现,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郑诗玄 《决策与信息》2013,(10):188-189
效率和公平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所不懈追求的两大目标。二者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但在如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仍然有着对立的一面。自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至十六大期间,一直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但在十六大以后,我国更加注重公平问题:十七大更是提出了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效率与公平的平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0.
郭军华  倪明 《管理学报》2011,8(1):137-142
利用1998~2007年间省际面板数据,基于非参数HMB指数法对科技创新效率进行了测算和分解,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了收敛分析。测算结果表明,1998~2007年间我国科技创新效率呈现出增长的态势,其动力来源于技术进步和规模效率;收敛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科技创新效率同时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