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大慧宗杲(1089—1163),俗姓奚,宣州宁国人.(今安徽宁国)十七岁(一说十二岁)出家,受具足戒于本州景德寺.最初喜欢“阅古云门录”,其后,依天衣怀让,“趋宝峰湛堂准禅师”,“从曹洞诸老宿”,但后来他极力反对云门宗和曹洞宗的学说,认为它们都是什“邪说”.后参谒圆悟克勤,并于言下豁然顿悟.一个月后,克勤著《临济正宗记》以付之,俾掌记室,分坐训徒.宗杲所处时代的禅宗,公案样盛行,文字禅成为公案运用的基本手段,使唐未五代禅宗所具的独特个性丧失,大慧宗果针对当时禅宗弊端,独树一帜,提倡“看话禅”,成为有宋一代著名禅师,临济宗的中兴功臣.  相似文献   

2.
宏智正觉关于“游”的美学思想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禅宗美学,自六祖慧能奠定根基,洪州宗石头宗大力弘扬与发展,而导致五家七宗的各具形态的美学思想,丰富和发展了禅宗美学。随着禅宗思想开始走向衰微的漫长历程,禅宗美学思想亦陷于停顿状态,大多重复前人而少创新。两宋之际,沩仰、法眼、云门三宗,已相继衰微甚至销声匿迹,而临济、曹洞二宗却各自出现了一位中兴人物,这就是临济宗大慧宗杲禅师与曹洞宗宏智正觉禅师。他们不仅在禅宗思想上有所创新,在禅  相似文献   

3.
唐五代是禅宗发展的兴盛时期,禅僧秉承了佛教僧侣行脚游方的优良传统,不同禅系的僧人外出游方,相互参学问法,勘验禅机,佛家禅法由此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交流.这对于提高僧人的禅学修养,推动禅宗的兴盛发展,也有着不可低估的意义.禅僧的行脚游方,促进了我国不同地区之间甚至国内外的文化交流.而对修禅者来说,行脚游方究竟只是形式,悟道的根本终在自心.禅门内部后来还出现了盲目游方参禅的积弊,由此也导致禅宗走向了堕落和衰弱.临济义玄、云门文偃等禅师对此都提出了批评.  相似文献   

4.
至元二十五年正月,奉忽必烈之旨,杨琏真伽召集江南禅、教代表在燕京(今北京)辩论。本文对此次廷诤进行了疏理,认为参加辩论的禅宗方面主要是临济宗僧人,而教派方面是天台宗、慈恩宗僧人。廷诤的导火索是禅教两派对寺院所有权的争夺。忽必烈利用了此次廷诤,打压禅宗,达到各派平衡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正>"禅"是梵语的发音,"禅那"是汉字,唐玄奘译为"静虑"。禅宗美学崇尚幽寂之美,追求简洁而朴素的意蕴内涵。日本禅宗源自扶桑僧人在浙江天台山修行临济宗,回国后创建并发展为日本禅宗主流。因此中国禅学思想对日本有着深厚影响,使日本形成了独特的"清寂拙涩"的禅宗美学观。原研哉(1958—),日本中生代国际级平面设计巨匠,也是日本设计领域代表性人物,在武藏野  相似文献   

6.
禅宗公案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本文通过分析举话活动的源流、公案集的出现以及拈颂对公案形成所起的作用,来讨论禅宗公案的形成过程。实际上,公案是在宋代禅师阐释唐代禅师言行的过程中形成的。公案的形成为公案禅的产生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7.
大慧宗杲门 (1089—1163),俗姓奚,宣州宁国(今安徽宣城)人.少时出家,后参谒昭觉克勤禅师而得法,是杨歧派第五世著名禅师,法号大慧、妙喜,溢号普觉,创立“看话禅”,他的禅学思想在当时和后世都产生过很大影响.他的禅宗美学思想也为中国禅宗美学做出了新的贡献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宏智正觉(1091—1157)俗姓李,隰州人(今山西省隰县)。在家庭的陶染下,十一岁出家,十四岁受具足戒,十八岁开始游方参学。宣和六年(1124年)起继承曹洞宗僧人丹霞子淳的法席。正觉所处的时代,正是两宋之际,中国禅宗经历着巨大的变化,禅宗的鼎盛时代开始过去,文字禅盛行一时,曹洞宗也十分衰微。宏智正觉与当时临济宗的中兴大师大慧宗杲,都在  相似文献   

9.
唐末五代时期禅宗僧人行脚现象大兴.在禅宗僧人游历、参学的行脚过程中,产生了禅师与学僧,禅师与禅师,学僧与学僧三种关系,并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行脚推动了参禅者的悟道进程,繁荣了禅林,促进了各种教化手段的产生,融合了各派宗风,彰显出了唐末五代时期的禅宗特色.  相似文献   

10.
俗谚是禅宗最重要的修辞手段之一,从纯形式上看,可分为谚语和歇后语两种。一方面,禅籍中的俗谚来自民间日常生活,而赋予其独特的宗教意义。另一方面,禅师临时方便随口创造的宗门语,也反馈于民间,变为一般非宗教性的俗谚。禅籍中俗谚的使用,与禅宗基本的宗教观念和农禅的生存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11.
马海燕 《东南学术》2011,(2):154-161
鼓山涌泉寺号称"东南第一丛林",明末清初时期,著名的永觉元贤禅师在此创立了中国佛教史上赫赫有名的"鼓山禅"。"鼓山禅"与曹洞另一法脉(博山无异等)共同开创了当时江西、福建和广东三省曹洞禅的兴盛局面,使曹洞禅与江浙密云圆悟一系的临济禅形成了对峙的形势。本文就"鼓山禅"的法脉传承、禅学主张、政治倾向、社会关怀等方面展开讨论,从而指出"鼓山禅"在中国佛教史特别是禅宗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鼓山禅"的历史地位以及佛学价值值得我们继续深入地探讨。  相似文献   

12.
周群 《文史哲》2002,(1):103-106
袁宏道虽然前期习禅宗,后期入净土宗,且其禅宗思想不如净土宗思想具体赅备,但就二者对宏道文学思想的影响而言,却以禅宗为主。宏道无论前期还是后期,都一直推崇禅宗居士庞蕴;后期虽然贬斥“默照禅”,但仍推崇“看话禅”。宏道文学思想受禅宗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他反对拟古的文学思想受到“禅无定法”的影响。二是他崇尚“趣”、“理”的文学思想充满了佛理禅意。三是他后期主张学习古人“真法”的文学思想受到“看话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贾题韬、冯学成、龙显昭等时贤研究的基础上,祁和晖先生新撰《巴蜀禅系论略》一文,就四川禅宗史的重大问题提出创见,历史上存在巴蜀禅系,并初步梳理历史脉络与特点。本文从禅宗在全国衍化发展过程、四川僧人外出求学禅南宗经历、四川本土禅宗演进史、四川佛教传统势力与特征、禅宗传法独有的三要素展开实证分析,可证实巴蜀禅系子虚乌有。这一结论正好与祁先生等学者意见相左。  相似文献   

14.
二论禅     
禅只讲主体,不讲客体。历代禅师,诸如慧能所说“自心是佛”,马祖道一所说”自家宝藏”,临济的“且要自信”,赵州的“真佛内里坐”,紫柏真可的“不能置于吾心之外”,都反复强调最高的本体不在外而在内,不在彼岸的天国,而在自我的心中。实际上,禅师们是把”一念之心’提高到了本体的层次。在如何实现禅境的问题上,弘忍提出了“守本真心’,慧能提出了“无住”,临济提出了“立处见真”,其目的都是为了保持最高本体不被外物异化,即为了使“一念之心”一尘不染。从本体论来看,“一念之心”的绝对主观是禅的基础。从修养论来看,一尘不染绝对排他是实现禅的过程。从思维方式看,绝对片面的一元模式是禅的保证。这三个环节,都离不开绝对,没有绝对,就没有禅。  相似文献   

15.
赤松和尚是清初贵州佛教思想史上一位著名禅师 ,他一生寻师访道 ,参禅见性 ,是临济禅宗佛教正宗第三十三代传人。他作为贵阳黔灵山弘福寺的第一代开山 ,创办禅宗道场 ,培养佛门弟子 ,法流蕃衍 ,遍于黔中 ,饮誉西南。其禅学特征是 ,在宇宙观上 ,以“真如缘起”的佛性论为基础 ;在认识方法论上 ,既以棒喝齐施为宗风 ,又假借语言文字以方便说法 ;在佛教内部倡导禅净合一 ,在佛教外部主张佛、儒、道三教融合 ,在禅学思想上反映出鲜明的调合色彩。  相似文献   

16.
赵娜 《北方论丛》2016,(6):105-108
北宋时期,河南地区的流传禅宗宗派主要是临济宗、云门宗和曹洞宗,形成了开封、洛阳、汝州等多个传法中心。借助政权力量,云门宗中的高僧大德被邀请到北方传播南方禅理,形成了独属的宗派禅院;生活在河南地区的临济宗和曹洞宗禅师经过两三代努力,推动宗门兴盛。三个宗派共同扩大了禅宗在北方区域的传播,充实河洛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17.
维特根斯坦一生对哲学的批判、瓦解和创新,成绩斐然,他那种特立独行的个性,以及那富有神秘性的、不可言说的思维方式和“语录体”式的叙述风格与中国禅宗思想有着天然的契合性。维特根斯坦是通过“看”和“显示”来呈现“不可说”;禅宗则是通过“默照禅”和“以势示禅”来显示“不可说”,二者“殊途同归”。维特根斯坦的思、言和行都与禅修者有着惊人的相似性,从某种意义上看,维特根斯坦可以说是西方世界里的东方禅师。  相似文献   

18.
临济义玄把禅推向光辉的高峰。高峰的无限风光持续了将近一个世纪,到了黄龙慧南(1002—1069)杨歧方会(992—1049)使秋风四起一派萧瑟了。黄龙慧南是临济的第八代传人。因此,黄龙派的禅学在本质层次是继承临济的。“道不用修,但莫污染。掸不假学,贵在息。C。。c息,故心心无虑。不修·故步步道场。无虑,则三界可出,不修,则无菩提可求。”——《黄龙慧南禅师语录》这基本上是马祖禅和临济禅的一种重复。所不同的是马祖禅的核心是“平常心”,临济禅的精髓是“自信心”,黄龙慧南既不提“平常心”,也不提“自信心”,而提“息心”…  相似文献   

19.
郜林涛 《晋阳学刊》2005,(3):101-106
诗禅相通是一个广为人知的话题,长久以来,学者关注的焦点是以禅喻诗,而对与之相反的以诗证禅则研究甚少。事实上诗对禅也有明显的反作用,禅师常引文人诗句示法、开悟、颂古,很好地体现了禅宗独特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20.
骆礼刚 《学术研究》2003,(12):144-147
南宋严羽的《沧浪诗话》,以禅喻诗,其中把汉魏迄于盛唐之诗喻为临济宗,是最上乘的诗,而把盛唐以后之诗喻为曹洞宗,是次一等的诗。这个比喻在后世不断遭到攻讦,认为严羽根本不懂禅学而胡乱设喻。因为临济宗和曹洞宗均出自南宗禅,后世认为两者之间并无高下优劣之分。但通过考察南禅各宗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出,自从南宋以来临济宗确乎是禅家各宗中最为兴盛的一宗,甚至处于一枝独秀的局面,这是连禅门弟子也公认的不争的事实。严羽的临济、曹洞之喻,是援自他当时所看到的禅门实际状况,而后世对他的攻讦,反倒是不明禅宗发展历史情况的错误批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