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近年,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进程中,各级地方政府频现创新举动,在现有政治体制与运行机制下大胆进行改革探索,并引发各方关注。但许多创新活动常常难以持久,创新成果往往难以延续。有研究者对"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设立以来的84个入围候选项目进行研究后发现,基层政府的许多制度创新几乎都面临着严重的制度困境,甚至那些曾经获得了"中国地方政府创新  相似文献   

2.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转变政府职能并调节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突破口。从1997年首家市级行政审批中心成立至今的10多年间,全国已有260多座城市陆续建立了行政审批中心。如此大规模的地方政府组织再造运动和扩散过程到底是如何发生的?有哪些因素决定着城市行政审批中心的建立?本文以地方政府创新与扩散为视角,揭示了新型行政审批制度在中国城市的全面兴起过程。作者建立了全国281个地级和副省级城市在1997~2012年间的城市经济社会状况、行政审批中心和地方官员职业生涯数据库。基于离散时间和时间序列两种事件史分析(EHA)模型,本文提出并验证了本地经济条件与行政因素、纵向横向扩散机制和地方领导的政治流动对地方行政审批中心建设的影响。本研究有助于揭示学界长期以来推崇的以鼓励地方创新为特点的"中国经验"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3.
地方政府创新制度扩散是某项创新制度在大范围内进行传播与推广的过程,其有助于国家整体创新能力与治理能力提升。但地方政府创新制度扩散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观望"行为,即地方政府官员主观性地延迟制度扩展,当创新制度的社会效益高于经济效益,且中央重视度不足时,地方政府的"理性经济人"属性就会侵蚀创新制度的社会属性,这是"观望"行为产生的一般逻辑。地方政府创新制度扩散中的"观望"行为有违人民利益与社会福祉,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治理。一把手要实现政绩观纠偏与主动学习,同时还要完善创新制度扩散的激励机制、增强创新制度扩散的竞争效应、强化创新制度扩散的监督与巡视,使创新制度能够得到有效扩散,推动国家治理目标实现。  相似文献   

4.
利用2014-2020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微观数据及地级市层面地方政府债务、数字金融发展水平数据,采用面板回归模型研究了地方政府债务与企业整体创新及异质性创新活动的关系,并考察了数字金融在其中发挥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表明:(1)整体上看,地方政府债务对企业创新产生了挤出效应。(2)相对于开发式创新,地方政府债务对企业探索式创新的挤出效应更强。(3)数字金融能缓解地方政府债务对企业整体创新、探索式创新的挤出效应,而对于地方政府债务与开发式创新的关系不产生影响。本文的研究成果为深入认识地方政府债务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以及如何科学制定债务管理措施、提高企业创新水平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5.
优化地方政府行为 推进民营经济创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行为是政府职能实现的具体形式与过程,依据"服务型政府"的职能定位,地方政府要注重规范行为、纠正偏差,促进民营经济的创新发展。地方政府行为对民营经济创新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可从提高政策支持的针对性、制度保障的协调性和公共服务的实效性三方面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6.
经济转轨尤其是分权化改革以来,地方政府间竞争已经成为了一种客观存在。随着竞争的不断推进,地方政府逐渐将更多的注意力从对资源的争夺投向制度的创新。本文试图通过对地方政府的核心竞争力进行分析和总结,说明各个竞争力对制度创新的依赖,既而对资源竞争模式和制度竞争模式进行了比较,得出制度竞争优于资源竞争的结论。论据表明制度竞争作为一种难以模仿的竞争,已经成为了地方政府取得持久优势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创新目标是提升政府的绩效水平,完善评估体系和优化评估程序,建立一套总体的评估制度体系。政府评估除了受绩效属性、评估标准、评估系统、评估机制等政府绩效评估内部管理因素的影响,还受到评估环境、评估结构、评估制度等政府绩效评估外部治理因素的影响。推进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创新,需要创新政府绩效的外部治理结构,创新政府绩效评估的内部管理制度,创新政府绩效评估系统和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8.
付倩倩 《决策》2014,(1):47-49
“基础制度的创新是最有必要的。如果基础的制度缺失。越往后发展付出的代价就会越大,再改起来就会很困难。”地方创新动力不是很足《决策》:2013年的地方政府创新呈现一种什么样的特征?哪些领域的创新活动显得比较活跃?  相似文献   

9.
与传统舆情相比,网络舆情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地方政府在应对网络舆情的实践中也存在着不尽人意的地方。因此,应该从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完善网络舆情工作制度,建全网络舆情处置机制,创新网络舆论引导机制,构建网络法律体系等方面着手,提高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地方政府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由于种种原因,地方政府在区域公共政策选择和制度创新过程中往往出现偏差,使地方性公共政策出现短期化倾向,因此如何规避地方性公共政策的短期化倾向,调适中央与地方性公共政策便成了一个重要的议题和焦点。  相似文献   

11.
陈干全 《决策》2015,(1):24
在逐步法治化的社会中,地方政府创新空间越来越大,中观层面的治理创新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将发挥极其重大的作用。中国改革发展的巨大成就表明,顶层设计之外,地方政府大胆创新是其中重要力量。如果没有地方中间层面的各种创新试验,很多宏观政策难以做出。在逐步法治化的社会中,地方政府空间越来越大,中观层面的治理创新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将发挥极其重大的  相似文献   

12.
近年,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进程中,各级地方政府频现创新举动,在现有政治体制与运行机制下大胆进行改革探索,并引发各方关注。但许多创新活动常常难以持久,创新成果往往难以延续。有研究者对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设立以来的现84,个基入层围政候府选的项许目多进制行度研创究新后几发乎都面临着严重的制度困境,甚至那些曾经获得了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的项目,也有差不多三分之一名存实亡了,而其中相当一部分试点往往是重蹈了人走政息的覆辙。  相似文献   

13.
《领导决策信息》2008,(44):23-23
近年来,各地涌现出许多由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主导的教育制度创新与实践,对改善教育民生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为表彰地方教育创新成果,首届由"民间表彰政府"的地方教育制  相似文献   

14.
宋妍  陈赛  张明 《中国管理科学》2020,28(1):201-211
传统经济学隐含的同质性假设无法解释中国不同地方政府在区域环境合作治理过程中表现出的矛盾行为,区域环境合作治理研究陷入困境。通过剖析中国式分权制度背景下地方政府异质性的传导机制,从收入和偏好两个异质性维度出发,建立地方政府有限理性的演化博弈模型,探讨地方政府关于环境合作策略选择的行为演化过程及其收敛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区域环境合作治理取决于地方政府的收入和偏好差异,以及对合作方的损失补偿或对不合作方施加监管与惩罚的力度。增加地方政府收入、加大对不合作者的监管有利于提高地方政府参与环境合作的概率;适度的偏好异质性有利于促进区域环境合作;而地区间收入异质性不利于促进区域环境合作;在两地方政府收入相当时,一方可以迅速模仿复制另一方的环境策略,表现为相邻地方政府的策略趋同。基于此,提出加强环境监督约束机制,合理设计现行政府激励机制,完善区域之间、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环境转移支付制度等对策建议,以期推动中国区域环境合作治理高效执行,促进经济绩效向环境绩效良性转换。  相似文献   

15.
问题     
《领导文萃》2011,(21):135-137
保障房建设考验地方政府 保障房建设正在考验地方政府。一方面,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7月底,全国城镇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开工率已达7成,速度惊人;另一方面,一些地方政府用机关福利分房、企事业单位自建房来冲抵保障房压力。在中国分税制度框架下,面对保障房,一些地方政府各出其策,应对、化解、甚至扭曲这一惠民计划。当然,也有一些地方政府,希图通过创新,探索保障房建设的新模式。(《中国新闻周刊》)  相似文献   

16.
李妮 《领导科学》2015,(2):30-34
创新研究素来集中在私人领域,而且往往关注的是创新的结果而非过程。在中国地方政府行为研究的框架下,聚焦政府创新,从创新扩散过程中的重要决策行为——创新采纳出发,阐释组织在不同情境所表现出的不同的采纳行为,解析不同采纳行为背后的组织机制,并将采纳行为分为:竞争型采纳、学习型采纳、合法型采纳与压力型采纳。这一分析呈现了创新采纳的多样性,并认为学习型的创新采纳更有可能对组织绩效、制度变革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7.
资讯     
<正>经济房地产业绑架中国经济中国房价为何屡抑不下?关键在于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土地出让金成为很多地方政府的重要收入来源,房地产业与地方政府结成了"利益共同体",民间因而出现房地产业已经绑架地方政府、绑架中国经济、绑架社会的议论。另一方面,尽管中央政府以及各部委几次表态要遏制房价涨势,一些民众仍是半信半疑。中国的房地产泡沫很坚硬,但是坚硬不表示没有破裂的危险。当房地产行业催生一系列超出中央控制的  相似文献   

18.
中央环保督察体现了中国纵向环境治理的制度优化与工具创新。通过构建“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污染企业”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影响各主体策略选择的关键因素,并借助系统仿真模拟,刻画主要参数对系统稳定性和收敛趋势的影响,对中央环保督察影响大气污染治理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当前中央环保督察能够有效激励污染企业进行整改,但对地方政府监管策略的激励作用有待进一步提高;地方政府会将自身责任向污染企业转移,趋向于选择不监管策略。(2)环保督察成本会对督察制度效果产生影响,督察成本过高,地方政府和污染企业容易选择大气污染治理不监管和不整改策略。(3)相比于大气环境质量考核指标和环境税费,提高不监管策略的处罚可以更有效地实现地方政府监管和污染企业整改的策略组合。进一步,从推动督察体系实现常态化建设、探索客观有效的环境政策工具、构建协同参与的环境监管体系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智能化时代,政府数字治理是推动制度创新的基础性要素和关键资源。从政府数字治理赋能制度创新的一般机理来看,政府数字治理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直接或间接赋能制度创新,为制度创新提供新动力,同时,政府数字治理赋能倒逼制度创新转型,体现更多的人文关怀。政府数字治理赋能制度创新的独特机理主要体现在:在技术上具备可能性的,不一定就是可行的、社会公众可以接受的,对制度创新可能会产生溢出效应。因此,应着力构建政府数字治理赋能制度创新的整合共享机制,提升制度创新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强化制度创新的制度数据安全,构建制度创新的应用情景。  相似文献   

20.
地方政府公俩是政府公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与中央政府俩务即国俩相对应的概念,在分税制较为完善的国家经过长期的实践检验,其已发展成为一种规范的融资方式,主要用于地方基础设施建设的地方政府公债拥有筹资灵活、期限较长、信用良好和筹资成本较低等优点,成为各国地方政府普遍使用的重要融资工具,建立地方债制度是我国进一步深化财政体制和政府融资体系改革亟待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本文在对地方政府公债的基本理论、客观依据、国际经验与启示及我国地方公债的风险及控制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