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学问里讲究"体用",中国古典美学本身便是"即体即用"、"道器不二"的自洽系统。元代士人及画家便是从哲学本体论的层面展开对画学的思考,"体用一元,显微无间"的思想使得绘画逐渐被确立为"发明本心、陶淑心性"之工具,成为直指人心的学问。  相似文献   

2.
黑格尔美学中的合理内核一直在支撑着西方近、现代绘画的发展,尽管现代艺术家们一再声称早已把它摈弃。现代绘画在精神范畴内是对古典绘画的反叛,但其表现特征却是和传统绘画一脉相承的。结构主义美学揭示了绘画的结构意义,证实了绘画所存在的内在秩序。自我标榜不能成为绘画表现的理论依据,作为视觉艺术,绘画如果不把其建构原则还原到视觉这一基础要素上来,其审美意义是值得怀疑的。  相似文献   

3.
清代中期广州成为西方国家与中国进行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广州十三行在引进西方绘画艺术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中西绘画艺术的融合与交流,推动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并对岭南绘画艺术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典绘画体现了崇和尚美、重视心性修养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是爱国主义精神的源起之一,并推动了健康、有活力的民族精神品格的塑追.中国历代艺术家在这三种层面上提炼了中华民族的这一精神特点.  相似文献   

5.
康永义 《阴山学刊》2004,17(5):33-36
用中西方绘画的美学思想和心理基础来分析中西方绘画的特征,由此可知,中、西方画家对待客观对象及视觉形象的整体特点表现有着本质的不同。  相似文献   

6.
自南朝谢赫"六法"确立了古典绘画以形象为中心、笔墨服务于形象的规范后,古典绘画在唐宋时期取得了辉煌的成绩。时至元代,书法介入绘画,古典绘画出现了异常现象。从赵孟頫到董其昌的系列绘画作品告诉我们:自元代至晚明,以形象为中心的古典绘画规范正逐渐发生量变,进而质变成以笔墨为中心的文人画规范。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中国绘画史,绘画理论;西方绘画史,绘画作品等各个方面为例阐述了绘画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体系,他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受到宗教的重要影响。论证了中西方绘画与宗教之间是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8.
士人是两千多年封建社会中的一个特殊阶层。士人阶层对于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传统的教育制度和阶级结构特点孕育出了独特的士人文化。自魏晋以来 ,士人与中国绘画艺术相结合 ,形成了中国绘画独特的审美倾向 ,并逐渐成为中国绘画的主流。本文试图分析形成士人阶层和士人文化的中国教育制度和阶级、阶层结构 ,并进一步阐明中国绘画独特审美风格后面所存在的社会结构因素。  相似文献   

9.
王文娟 《人文杂志》2006,(6):108-114
中西方绘画是两种色彩观:西方绘画中除基督教神学的色彩象征外,主要是科学色彩观,根源于西方哲学主客二分即亚里士多德以来的形式逻辑和科学文化;中国画则是哲学色彩观,根源于阴阳五行以及儒道玄禅之哲学思想。中国画里基本没有西洋画的固有色和条件色风貌,在概括色和抽象色风貌上中西方绘画却有着同为色彩的可比性。对中西绘画的色彩走向和抽象性意义作一参照性对比是饶有兴致的话题;中国水墨山水画给世界贡献了极富家园意识的美学生态活力;文人画的消极性,使我们在西方绘画的色彩观里看到了一些合理的因子。在文明的冲突中,我们应坚持东西方的良性互动性。  相似文献   

10.
西方传统绘画以模仿写实为主流,而西方现代派绘画花样翻新,光怪陆离,总的趋势是突破了客观模写自然的传统的艺术观,走向主观精神的表现,形成一个开放的、多元化的艺术局面  相似文献   

11.
朱光潜很早就注意到西方现代绘画的美学原则和中国传统画论有相通之处,并从审美的“距离”阐述了这种形式化特征.对于中国传统的“诗画融合”观点,朱光潜改造西方移情说,提出具有中国特色“情趣与意象”契合的审美定义.对于元明清中国绘画偏向山水一途,朱光潜则认为从美学观看,艺术美在价值上高于自然美,因此没有理由只注重自然画而不注重人物画.对中国传统“意在笔先”的绘画原则,朱光潜在改造克罗齐的意言一致观基础上提出“意到笔随”的创作理论.凡此种种,朱光潜通过“批判的综合”中西方艺术理论,以中国文化熏陶下的“心灵”“化”西方理论,所以说朱光潜的艺术观本位是中国的立场.  相似文献   

12.
对于电影这门被称为"第七艺术"的最年轻的现代艺术而言,代表中华文化精髓的诗骚传统同样浸润其中,并引导着中国电影艺术的诗意化走向。中国古典诗词所包含的优美和丰厚的意蕴,不但使电影作品具有气质独特的古典美学风韵,而且潜移默化地提高了欣赏者的文化品位,同时,电影作品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延续,也有助于保持民族艺术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13.
我国古典绘画以悠久的发展历史、完美的艺术形式、鲜明的民族特点著称于世,被誉为东方艺术之代表。随着我国古代绘画发展,我国古典绘画美学相应地也得到了高度发展。它富于哲理的艺术认识和精辟的审美见解,成为中华民族文明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从现存可查的历史文献资料看,先秦诸子的论著中就有很多关于绘画美学认识的论述。孔丘、墨翟、孟轲、老聃等人都从不同角度论述到绘画审美的认识,并对后代绘画美学理论的发展长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两千多年的封建文化发展过程中,各个历史时期都曾出现过伟大的艺术大师和理论家,无数杰出的艺坛巨匠,在探究绘画美学方面都曾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卢文超 《学术研究》2022,(5):152-162+178
文艺复兴以来,西方绘画确立了师法雕塑的原则,是否具有雕塑性成为绘画成败的关键因素。随着浪漫主义思潮的兴起,西方绘画不再师法雕塑,转而师法音乐。这在不少画家的作品中都有所体现。绘画不再追求对外在自然的如实复制,而是追求对内在情感的真切表达,音乐成为新的师法对象。西方绘画发生了从雕塑性到音乐性的精神变迁。中国绘画自古以来具有音乐精神,近代在西学东渐背景下转而师法雕塑。中西绘画精神发生了互转,此种现象值得回顾与反思。从跨媒介视角审视该问题,不仅对我们建构艺术史有所帮助,而且对改进艺术教育也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典诗学的现代转换”工作在 2 0世纪初与世纪末得到了一种奇妙的响应 ,这一方面说明五四诗学革命中的东西方诗学互动式创造具有合理性 ,另一方面也说明现代诗学发展必须重新找回被丢失了的诗学传统。古典诗学现代转换的根本意义在于 :发掘民族诗学的文化生命价值使之成为现代人的真正价值依托。  相似文献   

16.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灿烂悠远,博大精深。但当今大体上还是西方文化为主导的世界,中国文化正面临着"被忽视、被冷漠"的危机,这使我国文化产业的进出口呈现了严重的贸易逆差。中国的电影人正在探索一条中国电影文化,特别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电影产业输出思路。在这条路上,许多中国电影中所表现的中国文化为了迎合西方观众的口味已经发生了较大的融合与变化。本文将对近些年中国一些电影中的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之融合变化现象进行分析,探讨变化的发生原因、利弊存在等问题,并提出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7.
“空间转向”对现代学术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国和西方都有其理论话语.西方的认识论哲学和现代性进程很大程度上遮蔽了空间本体的话语言说;而中国古典美学是空间性美学,在传统文论、文学、哲学中对“空间”的体察和钟情俯拾皆是.整个古典美学从文艺活动到艺术思维,从诗性话语到思想传统,都体现出浓厚的空间特质,主要表现为“散点流观的审美表征”、“境由心生的主体空间”和“诗性同情的空间思维”.古典空间美学的精神实质和方法论价值在现代美学建构中继续发挥作用,经由“体验”为核心的美学方法论到“同情”的普遍性原则,再以“反思”的形式进行检验,形成了“体验——同情——反思”的方法论模式.而这一方法论有效弥补了现代美学哲学方法论与科学方法论的弊端与悖论,最终通达美学本体特质的审美至境与古典梦回.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研究中西视域下中国绘画批评的现代探寻之路。以中西比较的视角,结合个案考察,在对"中西融合""传统演进"两条路径展开详细探究的基础上对中西绘画美学思想的差异性进行论证。在"中西融合"这条路径的论述中主要以融西方写实表现手法入中国传统绘画的徐悲鸿、将西方现代表现手法与中国民间美术形式相结合的林风眠等为例;在"传统演进"的论述中则主要考察了提高传统画地位的陈师曾、黄宾虹、潘天寿、齐白石等画家的实践及其绘画批评理论。  相似文献   

19.
施晔 《社会科学》2022,(5):65-74
中国艺术对西方的影响发端于器物层面的技艺,并于18世纪在欧洲形成了实用装饰艺术领域的“中国风”。20世纪以降,以气韵生动、超以象外、迁想妙得、诗书画共通为核心的中国道艺被吸收化用至西方现代主义绘画艺术中,不仅助力艺术家在创作实践中反叛古典和现实主义传统,而且辅佐西方学界建构与现代主义相匹配的全新艺术批评理论。中国影响已经深入到欧美艺术家的创作理念和审美方式中去,成为西方理性之外的一种别样存在,中国智慧在文化穿越中融入西方艺术家的深层思维,从而获得了创造性转换。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典美学深受老庄道家哲学的影响,从而形成了中国古典美学推崇形而上的思想传统。形而上的思想在中国古典美学中有着极其显著的地位,它的影响突出表现在审美创作、审美观照、意象说、意境论等领域。从某种程度上说,把握住形而上的美学旨趣,也就读懂了中国古典美学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