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语保工程的牵引下,近年有高校提出和实施建设语言博物馆,这是文化繁荣和语言学科发展的现实诉求。语言博物馆作为公益机构,要面向语言社群、语文工作者和社会公众,实现资源采集和保护、语言学习和知识传播等基本功能。语言资源和语言服务的功能属性决定了语言博物馆更适合数字博物馆而非实体博物馆。现时语言博物馆的实施主体是高校语言系所,资源采集和保存主要服从于某些领域的语言学研究,在法律保障、服务能力、专业人员、社会服务网络方面存在先天不足,难以有效保护语言资源并开展切实的服务。语言博物馆建设必须将社会传播和可持续作为首要考量。  相似文献   

2.
三晋文化厚重而博大,传统博物馆的展示手段已远不能满足三晋文化的普及要求。通过对数字博物馆概念的界定、国内外数字博物馆建设情况的分析,可以为三晋文化数字博物馆的构建提供借鉴。数字信息的采集与整合是构建三晋文化数字博物馆的关键环节,进而通过数字信息的展示,更好地普及三晋文化。  相似文献   

3.
高校博物馆是建设和谐文化校园的重要文化载体,数字博物馆是对实体博物馆职能的虚拟体现,是对实体博物馆职能的拓展和延伸,它将现实存在的实体博物馆的职能以数字化方式完整地呈现于网络,并通过网络实现文物信息的资源共享、有效利用和科学管理.数字博物馆建设包括博物馆网站、馆藏品管理系统、文物资源数据库的建设及基于触摸屏的藏品展示系统和多媒体展示影像资料的制作等多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开发博物馆资源着眼 ,主要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与交流的角度 ,阐述了数字博物馆的含义、建立数字博物馆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在数字博物馆的建设方面也提出了作者的一些构想  相似文献   

5.
博物馆的对外传播是服务“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力量,数字博物馆因其独有的便捷度成为传统博物馆的有益补充。“张大千”是当代中国书画界颇具代表性的文化名片,其展品英译现状能客观地反映出我国地方博物馆相关内容整体情况。以数字博物馆张大千展品译介文本为研究对象,从传播学角度讨论展品译介应遵循的原则,指出了其目前存在译介内容不当、媒介优势发挥不足两大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以期促进数字博物馆对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文章意欲从跨文化传播的角度,以文化的辐舍会聚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实证研究、对比分析和归纳总结的研究方法,以河南博物院为例,对博物馆文本英译进行系统的研究,分析博物馆文本英译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文化传播模式和文化的辐合会聚模式为原型,探索构建博物馆文本的翻译模式。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数字博物馆及元数据的相关知识和 Dublin core Metadata 等相关国际、国内元数据标准,分析了地学类数字博物馆藏品的内容、分类及其特征,给出了地学类数字博物馆藏品元数据描述的详细设计。  相似文献   

8.
博物馆是宁谧而神圣的殿堂,是人类历史文化的宝库,承担着传承历史文化的重任.中国的博物馆更因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而尤为重要.为了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博物馆文本英译在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在跨文化传播的视野下,以文化辐合会聚理论为基础,以南通博物苑新馆为例,系统地研究博物馆文本英译,尝试构建一个普遍适用于博物馆文本英译的翻译模式和衡量标准.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数字技术以它不同的方式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同时也走进了博物馆。无论是实体展览还是网上展览,无处不展示数字技术的神奇魅力。通过利用数字技术打造博物馆网上展览,这样既能打破实体博物馆的局限性,又能大大扩展博物馆的服务空间,最大限度地拓展博物馆功能,满足社会大众多层次、多方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科技类博物馆的科技传播:理念更新与能力提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科技类博物馆的科技传播拥有许多鲜明的特点,具有非常突出的传播优势,在社会的科技传播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认为,当代科技类博物馆需要从以博物馆为中心、以展品为中心、以学科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的传播理念和传播模式,转向强调服务公众、科学素质、互动体验、综合效果的传播理念和传播模式,发挥科技类博物馆的传播优势,采取“整合传播”方案,强化传播策略的应用,增强科技类博物馆的公众吸引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数字技术当前深度参与文化产业的内容生产,对创作群体、生产活动、传播形式和消费语境等多方面皆产生重大影响,形成了全新的数字文化产业生态。然而,有些数字文化产品过于强调技术而忽视文化的特殊性,导致出现内容生产粗糙随意、价值判断标准矮化、意识形态风险增加等问题,不能稳定地输出品位高、社会效益佳的文化产品,未来发展面临挑战。对此,数字文化产业的内容生产需要打破“注意力经济”的单一模式、改良人工智能算法的激励与推荐机制、探索文化生产评价标准的自我更新,从而推动新时代数字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博物馆文化的网络传播——荷兰博物馆考察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博物馆最主要的观念转变之一是以观众为中心,未来的博物馆更多的是一种体验,为其服务的公众提供一个交流的空间。通过实地考察和案例研究,分析荷兰的博物馆的网络化传播,博物馆不仅被作为城市精品来推介,而且是历史文化传承的见证。以观众为出发点,荷兰博物馆的数字化侧重藏品的导览,采用合适的和成熟的多媒体互动技术,为观众提供良好的博物馆体验。  相似文献   

13.
数字媒体艺术教学模式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数字与交互媒体蓬勃兴起,以苹果平板电脑和iPhone 4手机为代表的新一代触控式移动媒体迅速发展,并已经开始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交流方式。数字与交互媒体不仅改变了出版业、娱乐业和社会信息服务业的基本面貌,而且给传统的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模式带来了极大的冲击。本文结合近年来我国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发展的数据统计分析,并借鉴北京服装学院在数字与交互媒体艺术教育中的"跨界融合"与"观念创新"的教学实践,提出了未来在数字媒体艺术教育课程体系改革中的新思路,认为兼容并蓄、综合素质、求同存异和注重实践将成为今后数字媒体艺术教学的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校史馆是充分展示高校办学成就、发展历程和扩大高校社会声望的重要窗口,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论述高校校史馆在高校档案管理、高校教学科研、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博物馆文化资源丰富,博物馆文化资源的产业开发虽然与境外国家博物馆文化资源的产业开发有较大差距,但已呈现蒸蒸日上的发展态势.馆藏文化资源的“活化”利用在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博物馆文化资源开发的实质,在于产权交易,通过藏品的产权确认、物权处置、版权授权等交易流程呈现出来.博物馆藏品原件的物权归属和藏品版权的确认,使博物馆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可通过版权授权制度,为博物馆藏品的“保护与利用”寻找新的发展路径,推动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6.
信息时代的数字图像带来了社会文化新的发展空间,数字图像以其逼真、形象、快速、虚拟的特点成为我们这个读图时代的宠儿。数字图像是视觉文化的一个构成元素,当然,视觉文化不只是艺术,凡是人们可以通过视知觉感受而直接获取信息与解读意义的文化样式都可以纳入视觉文化的范畴。这种新的文化形式,促进了人们思维能力的提高并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7.
唐代是我国历史上极富文化吸引力的时代。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搭建唐代风格宅院,创设充满唐代生活气息的情境,在其中安排多种文物展品和文化展示,完成一个集漫游、观赏、教育于一体的虚拟博物馆,意图达到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增强受众民族自豪感的目的。运用的技术包括三维建模、虚拟现实、交互动画等。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与普及,电影工业产生了一次全新的变革。聚焦近20年来中国武侠电影的发展,数字技术的介入不仅改变了武侠电影原有的生产工艺、运作机制,影响了受众的观影习惯,还对传统武侠电影的创作理念、审美取向和本质属性提出了重新思考的要求。通过对两部不同时期的经典武侠片《少林寺》(1982)和《卧虎藏龙》(2000)的分析、比较,探讨了在数字技术语境下中国武侠电影所发生的变化、存在的困惑和面对的未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