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文章首先运用Beveridge-Nelson分解方法将我国城镇失业率分解为自然失业率成分与短期波动成分,发现我国城镇失业率与自然失业率存在大致相同的走势;1985年前处于下降的趋势,1985年后处于上升的趋势;2001年前后两者的大小存在明显的差异,并且在一些重要的时间点上具有一些特殊的特征。然后对城镇失业率与自然失业率的因果关系研究发现自然失业率对城镇失业率具有单边影响,这一结论说明我国失业问题主要是由于结构性矛盾造成的。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应对失业问题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目前学术界有关失业率的统计口径基本上有三种观点 ,即高失业率估计法、中等失业率估计法、低失业率估计法。而低失业率估计法一直是我国政府采用并以此为依据来制定政策的方法。实证分析表明 ,这种失业率估计方法适应不了下岗向失业保险并轨的客观形势。因此 ,必须在并轨过程中对其进行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3.
劳动力失业率的变动除了受经济因素影响外 ,还与劳动力的结构变动有关。因此 ,当失业率作为经济评价指标时 ,应对失业率进行调整计算  相似文献   

4.
文章在对中美失业统计方法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对两国失业率的总体趋势、长期趋势和周期性趋势进行了实证分析和国际比较.结果表明:我国调查失业率随时间呈递增趋势,而美国失业率随时间逐渐递减;经济周期因素对美国失业率的影响要强于对我国调查失业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用失业率反映一个社会经济文明程度,已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部门的关注.根据统计资料显示:2003年底,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而在1999年到2000年,我国的失业率一直保持在3.1%左右,2001年升至3.6%,2002年的失业率达到4%,今年宏观控制目标定在4.7%.几年来,失业率呈上升趋势,失业率绝对数也从1999年至2000年间增加了195万人.失业问题不容乐观.尤其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与世界经济融入一体.原先承诺的农业、汽车工业、金融服务、医药制造等一些行业势必会受到冲击,无疑对我们国家的就业状况将不可避免地造成进一步影响.合理有效地控制失业率,有利于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有利于保持经济社会的稳定,如何控制失业率,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以为,发展第三产业是控制失业率的重要途经之一.  相似文献   

6.
失业问题日益成为宏观经济管理中的重大问题,高估或低估失业率都可能导致政策失当,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中国现行失业统计指标存在诸多问题如失业人员界定狭隘、统计口径仅限于非农业人员、官方公布的数据仅为城镇登记失业率、统计外延过窄、数据时效性差。应本着实事求是、循序渐进、分项统计、时效性的原则完善中国失业统计指标体系,即失业统计指标体系应由单一的城镇登记失业率改为城镇登记失业率和调查失业率共同组成。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失业率同世界大多数国家相比是很低的。但是通过深入比较研究,我们可以发现我国的失业率指标与国际通行的失业率指标在统计概念,指标定义,计算口径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多差异。①我们现在所说的失业率是登记失业率,与美国、日本等西方国家通过有关调查获取的失业率不同。国家把到当地劳动保障部门登记的符合失业条件的人员统计为失业人员,没有登记的不统计为失业人员。②许多人把下岗职工等同于失业人员,应该说两者有相同之处,都实质性的失去了职业,但下岗职工只是离开本企业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人口普查中失业调查的城镇失业率对历年的城镇登记失业率进行调整计算,得出作者认为的我国城镇真实失业率,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计算城镇真实失业率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协调度,对我国城镇失业水平的适度性进行分析,认为我国的失业—经济协调度周期性特征明显,且与GDP增长率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公布的失业率一直在3%左右,按目前市场经济国家通用的失业率等级标准属于充分就业的国家。然而我们在极低的失业率下感受到的却是失业的沉重和就业的压力。导致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我  相似文献   

10.
控制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是政府宏观调控经济、社会运行的重要目标之一,但是通货膨胀率(包括通货紧缩率)和失业率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如何在二者之间保持平衡是政府的难题。文章通过定量分析,考察了我国所应该保持的最优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  相似文献   

11.
失业统计方法的缺失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一直使用"待业"这一概念,直到1994年,才将"城镇待业"改为"城镇失业",正式启用了"失业"和"失业率"的概念,并公开发布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和城镇登记失业率.自1996年起,国家统计局开始建立城镇劳动力情况抽样调查制度,按季向政府和社会提供城镇劳动力就业和失业数据.目前我国的失业率统计主要采用两种方法,即城镇登记失业事和调查失业率,城镇登记失业率由劳动保障部提供,调查失业率的数据来源于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  相似文献   

12.
浙江省城镇失业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失业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从全国来看,在改革开放初期,失业率呈下降趋势,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虽然经济保持快速增长,但是城镇登记失业率自1985年以来持续上升,2004年第一季度曾经达到4.5%。2004年以后城镇登记失业率上升趋势有所放缓,但仍居于较高水平,2005年年末城镇登  相似文献   

13.
中国失业问题的简便测量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熊祖辕  喻东 《统计研究》2004,21(7):56-3
我国的失业状况究竟怎么样,目前到达了何等程度,失业率到底是多少,失业人数到底有多少,许多专家和学者提出了多种测算方法,其实,应用一些简便的测算方法反而更符合实际状况。  一、城镇失业率的一种参考测算方法在我国目前的现实经济生活中,关于失业率的数据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低的只有3%左右,高的近30 % ,给我们认识和控制失业问题带来了很大困难。鉴于这种情况,本文拟结合已有的失业率统计资料,采取适当的方法对我国的失业率和失业人数进行推算。(一)现行失业统计存在的问题在我国城镇失业统计的实践中,存在三种不同的方法。一是劳动部…  相似文献   

14.
失业率统计数据的准确程度,关系到国际社会对一个国家综合经济水平的评价,关系到国家社会保障部门有关政策的制定,关系到劳动力市场的价格变化。失业率统计结果的敏感性提示我们,提高它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是至关重要的。笔者有机会了参与了这项统计工作,在实际工作中,感到现行的失业率统计方法上还有待改进和完善的方面,下面就失业率统计中的若干问题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5.
隐性失业:中国失业统计不可缺少的部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问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中国统计年鉴》所公布的中国失业率一直维持在2%~3%的低水平上,按照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经济理论所规定的5.5%~6%的自然失业率的标准衡量,中国应一直处于“超”充分就业的状态。事实上,官方公布的数字严重低估了中国的真实失业率,无法准确反映我国的失业状况。这不仅是因为我国在科学界定失业统计基础指标(名义或公开失业率)方面存在问题,更重要的是忽略了隐性失业率的存在。据专家  相似文献   

16.
一、问题的提出随着国家对国有经济和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下岗失业问题已引起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失业率指标一直在3%左右,同世界大多数国家相比(西方失业率在2—4%的国家被判定失业率正常或充分就业),我国应属于“低失业率...  相似文献   

17.
怎样降低失业率水平于长弘近几年我国失业人数和失业率一直呈上升趋势。1991年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352.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3%;1996年登记失业人数上升为552.8万人,登记失业率达到3%,另据统计,1996年共有城镇下岗职工891.6万人...  相似文献   

18.
隗斌贤 《浙江统计》2000,(11):14-17
按国际惯例,官方公布的“失业率”即显性(或公开)失业率,是指没有职业尚在寻找工作的有劳动能力的人占劳动力总数的比率。但在我国不仅存在着显性失业,而且还存在着大量的隐性失业,包括城镇国有企事业单位2000多万冗员,1000多万下岗职工和农村15亿左右的剩余劳动力。如果这些隐性失业公开化,那么我国的失业率就不是官方公布的30%左右。根据国际劳工组织和中国劳动部1995年的联合调查,中国城镇隐性失业率为188%,农村则高达31%,综合水平约为27%。这个数字远远高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各国3%~18%的失业水平,比失业率最高的西班牙的22…  相似文献   

19.
龚攀峰 《统计教育》2009,(10):12-18
本文基于HP滤波,由失业率和经济增长率得到潜在失业率和经济增长率,进而计算出失业率缺口和经济增长率缺口;通过对失业率缺口和经济增长率缺口进行计量方法来验证奥肯定律,发现本文与奥肯定律提出的理论一致,然而数量关系有很大的偏差,说明奥肯定律对于中国的国情下已经失灵,不过对于研究中国的经济还是有意义的;本文还针对失业率失衡和经济增长失衡进行了协整检验和建立了误差修正模型.发现两者之间不仅有长期均衡关系,而且有短期动态关系,根据它们的经济学意义提供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对失业率的计算,一般采用的公式是:失业率=失业人口数失业人口数+就业人口数×100%同样,就业率的计算公式,也与失业率的计算公式相似,只不过是将分子中的失业人口指标换成了就业人口的度量指标。具体的表达式为:就业率=就业人口数失业人口数+就业人口数×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