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汉文写的朝鲜小说《王庆龙传》就是唐代传奇《李娃传》的翻版小说。《王庆龙传》的故事情节虽然和唐代传奇《李娃传》相似,但是女主人公妓女玉丹形象上发生了差异。朝鲜汉文小说《王庆龙传》翻版的过程中受到了明代冯梦龙《玉堂春落难逢夫》的影响。但是,与《李娃传》和《玉堂春落难逢夫》相比,更加注重了《王庆龙传》中女主人公固守贞节的烈女形象。其原因是贯通朝鲜社会的儒教意识形态,因为朝鲜社会中最理想的女性形象就是为一个男人坚守贞节的女性。除了《王庆龙传》以外,朝鲜后期的韩文小说《月下仙传》也是《李娃传》的翻版作品。这部作品中,女主人公也坚守贞节,被封为了贞烈夫人,也表现了朝鲜翻版小说的转用现象。  相似文献   

2.
《老人与海》这部小说通过描写老渔民捕鱼的冒险经历反映了人与自然的斗争,把作者一生所赞美和推荐的硬汉形象及人文精神提到了哲理的高度,文章分析了这部小说中人物形象的现实及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3.
《老人与海》这部小说通过描写老渔民捕鱼的冒险经历反映了人与自然的斗争,把作者一生所赞美和推荐的硬汉形象及人文精神提到了哲理的高度,文章分析了这部小说中人物形象的现实及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4.
唐传奇《霍小玉传》所引诗句“开簾风动竹,疑是故人来”与原诗文字有出入,是作者蒋防有意为之。引诗改字为与小说实景及情节相照应,造成诗谶线索,暗示主人公命运,由此可深入认识《霍小玉传》命运悲剧思想。由引诗可进而思考《霍小玉传》所受《莺莺传》之影响,《霍小玉传》反思当时中唐士人婚宦问题,对人性与社会之矛盾有更深刻表现,小说将主人公遭遇归委宿命,悲剧精神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虬髯客传》之故事及版本衍变新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史志目录将《虬髯客传》归入"传记"看,据唐人苏鹗《苏氏演义》记载,结合其产生的时代背景,通过比对《太平广记》《唐语林》《顾氏文房小说》及《神仙感遇传》引《虬鬚客》诸本,知《虬髯客传》最初以带有传奇色彩之传记类型流传,经历了由权力上层流传至民间广传等过程,并分化成两种流传版本:一是,以《广记》本始流为小说类成一系,衍变为《唐语林》《顾氏文房小说》等,并随诸多小说类书的刊刻而为社会通行本。一是,约略于苏鹗所见"近世本"向《广记》本过渡时或更早,以杜光庭据流传初本编改成道教传扬本《虬鬚客》为一系,此系未曾广为流传。  相似文献   

6.
《高僧传》对当时及其后的文学创作有一定的影响,但历来的文学研究,都没有将其直接纳入研究的视野《高僧传》不仅好多真实的情节富于文学色彩,而且颇多真实的虚构,尽管“非有意为小说”却颇有小说丰神。后人研究魏晋南北朝小说,往往分为志人和志怪两大类别。一般而言,两者之间界限还是比较清楚的,也是符合当时小说实际的,但一篇之中,将两者和谐地融为一体的,是比较少的。《高僧传》融两者于一体,在志人的过程中将志怪不自觉地融合其中,在小说史上,具有从实录走向虚构的过渡阶段的特殊意义。因此,《高僧传》不仅是后世高僧传记的楷模,而且也为唐传奇的创作开了先河。  相似文献   

7.
从宗教史的角度看,道家学说中对"至人"等的描述已具有后来得到长足发展的神仙的特征,乃是源远流长的神仙观念和神仙信仰的源头之一。在神仙传说基础上,形成今传两部重要仙传著作———署名刘向的《列仙传》和署名葛洪的《神仙传》。《列仙传》特别强调仙人长生的特性,特别突出服饵的作用,特别突出仙人治病的特异能力。比起《列仙传》里的粗略描写来,《神仙传》则极力夸张仙人的神秘能力和神通变化,描写了许多学仙成功的人物。从小说史发展角度讲,《列仙传》和《神仙传》的编撰正值古代小说体裁形成的时期。乃是后来源远流长的这一类作品的滥觞,正是在这一方面凸显出其在小说史上的特殊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格萨尔王传》是东方的《伊里亚特》和《奥德赛》”这个课题还值得继续花大力气去做。试可分别从史诗的三个要素---情节、人物、艺术切入展开对比研究,确证《格萨尔王传》的艺术成就整体上达到与《伊里亚特》和《奥德赛》同等的高度。仅就情节而言,《格萨尔王传》与《伊里亚特》和《奥德赛》均主要描写部落或部落联盟之间撄夺财富的战争,同时交织着部落内部多妻制所暴露的男权统治社会矛盾、部落首领争权夺利的矛盾冲突和人神两界互动所蕴含的人与自然的矛盾斗争;相对而言,荷马史诗更瞩目人类在战争中的力量,《格萨尔王传》更在乎战争的正义性。中西两大史诗情节同中见异、异中见同源于共同植根于英雄时代,而中国的《格萨尔王传》产生、形成、发展的时间跨度更大。从历史类型学窥探其荧荧大端,《格萨尔王传》和《伊里亚特》与《奥德赛》的情节均具有实在历史性、神话传奇性和社会全景性,具有永恒魅力和认识价值,占据古典史诗情节概括提炼和组织安排艺术的最高峰线。  相似文献   

9.
元代文学以戏曲成就为最高,因而诗、词、散文及文言短篇小说向来不甚为人所重视;特别是文言短篇小说,很少有人提及。事实上,唐代文言短篇小说至宋而衰,元代的文言短篇小说数量也不多,虽然如此,元代文言短篇小说中不乏优秀之作。《娇红传》和《绿衣人传》就是例子。本文即仅就这两篇小说的反封建倾向,向读者作一介绍。 《娇红传》为元代中期文人宋梅洞所作(见明人丘汝乘《娇红记序》)。曾被人假托为虞集的作品。小说描写北宋宣和年间发生在成都地区的一个故事。成都书生申纯,乡试不中,去到担任眉州通判的舅父王仲贤家作客。王仲贤有个女儿名唤娇娘,颇具姿  相似文献   

10.
《佛所行赞》是印度古代诗人马鸣创作的一部长篇叙事诗,主要描写佛陀释迦牟尼的一生。作为佛传文学的代表,其佛陀形象的塑造既有现实性,又有理想化及诗人自我人格的渗透,在佛传文学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作为一部大诗,作品在选材剪裁和艺术表现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在印度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1.
朝鲜古代汉文小说雏形《新罗殊异传》中的女性形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朝鲜古代小说的滥觞,是9至10世纪的《新罗殊异传》中的志怪、传奇一类的作品,如《竹筒美女》《首插石楠》《虎愿》《仙女红袋》(又名《崔致远》或《双女坟)》等。在这些作品中,《仙女红袋》和《金现感虎》(又名《虎愿)》中的女性形象在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体现了善良、宽容的品质和忍辱负重、坚韧持守的精神。  相似文献   

12.
比较中韩女将小说,主要人物经历中均设有"谪降"母题,成为一种惯用叙述模式,而中韩两国均存在极大的相似性,甚至复制的痕迹。中国"谪降"母题历时悠久,来源于传统道教文化,而韩国"谪降"母题鲜有自身文化因子的影响因素,可以考虑其是受到中国传统道教文化和中国通俗小说的深刻影响。挖掘中国因素对韩国"谪降"母题的具体影响,有利于促进中韩文学间相互影响关系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福克纳的家族小说在书写美国南方家族神话、男权思想、种族问题、妇道观念、血缘伦理等主题的过程中,形成了清晰可辨的母题类型和母题谱系."家族神话与失乐园母题"、"父权至上与审父母题"、"血缘秩序与乱伦母题"和"女性崇拜与厌女母题"是贯穿福克纳"约克纳帕塔法"家族世系小说的四对矛盾母题形态,彰显了福克纳历史观念的内在矛盾性及其对美国现代化进程的深刻反思.这种母题谱系学研究是考察福克纳家族小说思想艺术特征和美国南方家族文化精神内涵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玫瑰门》、《大浴女》、《笨花》为铁凝创作成熟期的作品,铁凝将三部小说的女主人公置于不断变幻着的历史场景之中,展示女性与他人、女性与社会以及女性个体与历史、文化、民族间的内在联系与纠葛,使这三部小说具有女性成长史的意味。三部小说如同女性成长三部曲,展示了女性从深陷生存和精神双重困境无法自拔到最终走出自身窘境、获得女性身份和社会身份双重认同的艰辛历程。  相似文献   

15.
金东里是韩国近、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纯文学作家,他的小说神秘而哀伤,唯美而蕴含哲理。金东里不仅在他的散文当中多次提到了生与死,人与神、人与自然的问题,而且在他的写神小说中也暗含了对这些问题的探讨。韩国很多学者撰文就金东里的这些思想发表评论。本文以金东里的散文和一些韩国学者的文章为例证,通过分析金东里的写神小说,在这些小说中寻求金东里向读者传递的哲学思想,最后得出结论,在金东里的写神小说中蕴含了生死合一,人神合一,以及人与自然相统一的思想。  相似文献   

16.
二十世纪中叶后的美国黑人女作家沃克·爱丽斯《紫颜色》与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灶神之妻》进述了在美国白人主流社会的大背影下,作为少数民族女性的黑人女性与华裔女性分别走向自由历程的故事。这两部作品在在表现其主题上有着诸多的相似性,如相似的受压迫背景,相似的麻木状态,相似的反抗精神源泉及最后走上相似的自由之路等等。但是,这两部作品在存在诸多相似之处的同时,仍不可避免地打上只属于本民族的鲜明烙印。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女性成长的视角对《棘心》、《女兵自传》、《悲剧生涯》、《结婚十年》和《退职夫人自传》等自叙传小说进行细读,探讨这些小说在叙事上的策略,以此完整地把握现代女性艰难的成长历程,发掘女性自叙传小说的性别意义,以一种客观的眼光重审现代女性的解放之途。  相似文献   

18.
挑战王室、贵族、民众英雄,让下层人物作为主人公登场是最近韩国历史剧的一种倾向。从谈论民族或阶级为轴的大历史到追求课本以外的小历史,这种感觉在韩国和朝鲜的小说里都有所表现。韩国年轻作家金英夏的《黑色的花》和朝鲜中坚作家洪锡重的《黄真伊》所描写的下层造反者的形象,揭示了朝鲜半岛大众文化的新倾向,反映了民族文化建设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19.
家族文化与文学叙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代“家族”小说致力于由父权神话的谱系中去追究文化共时态下人的存在景况 ,从宗法文明的最深层的基因———血缘化情感和家族至上主义中探求现代人焦虑的根源 ,在对“乱伦禁忌”的叙事关注中揭示家族文化沦变、历史衰变的趋势 ,并以鲜明的女性主义创作倾向反映了“女性意识”在“男权化”文明历史中的叛逆性崛起  相似文献   

20.
从魏晋至明清,笔记丛书、传奇、小说中就存在大量以人鬼恋情为原型的故事。以弗洛伊德对于鬼的认识和荣格的原型理论为视角,得出人鬼恋情是人的欲望的投射,主要表达了四类感情: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对好色男人的惩戒;女性意识的觉醒;男人对女性的审美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