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元曲选》中的宾白反映的是元明之际的口语。其中方位词及方位短语的运用十分活跃。由六十多个方位词参与构成了方位短语。方位短语的构成有两大类,一类是在名词性词语、动词性词语或数量词语、少数形容性词语之后加上方位词构成,另一类是由某些方位词互相结合构成。方位短语除主要表示方位处所意义外,还可表范围、时间、数量等。方位短语入句后可充当的句子(或句法)成分有主语、定语、动词宾语、介词宾语、状语、补语。方位短语的运用广泛,接触的词语,出现的句型也多种多样,对它的功能研究也涉及到多种语法现象。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史记》、《世说新语》中的普通名词状语进行了比较 ,认为名词作状语由《史记》到《世说新语》有明显变化 ,复音成分作状语的总数增加了 ,名词作状语的总数也增加了。同样是表比喻 ,《史记》中名词作状语表比喻的句子比例大于“如”、“若”比喻句 ,《世说新语》情形相反。《史记》中 ,方位名词可以直接作状语 ;《世说新语》中 ,不仅方位名词可以直接作状语 ,而且方位词短语作状语大量出现 ,体现出近代汉语口语化的特色  相似文献   

3.
英汉介词短语的基本句法功能是在各自语言中充当定语、状语及补语。运用语义指向的分析方法,对比研究英汉介词短语在各自语言中充当定语、状语及补语时的异同。  相似文献   

4.
《元曲选》中方位短语作动词宾语、介词宾语是其常见的功能。方短作动词宾语时 ,就与不同类别的动词发生了不同的联系 ,据此将方短所表示的处所大致分为表存在、判断、前往到达、前来所达、返回、由外至内、由内达外等类。方短作介词宾语构成的介方短语入句后主要作状语、补语。当其作状语时可表处所、时间、处置对象等 ;当其作补语时主要表处所。方短作介词宾语就与不同介词、动词有着较复杂的、直接的联系 ,尤其是方短表示的空间位置的意义与介词、动词的不同有着直接而重要的关系 ,由此可分出所在、所到、所从等类。与方短发生联系的介词不多 ,但不少介词具有多种作用 ,有的介词仍具有明显的动词意味。这也反映出元明之际部分介词的实际状况  相似文献   

5.
元明汉语介词短语在句中主要作谓语动词的状语或补语,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作定语、主语和宾语。元明介词短语与《红楼梦》和现代汉语相比较,其状语和定语功能呈现增长趋势,补语表现出下降的态势。影响介词短语句法功能变化的因素,主要有介词短语的句法位置、介词成员的兴替和语言接触等主要因素,其中介词短语句法位置的变化是其最主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新邵湘语的极性程度助词"不过"可用在程度词及其短语后表示程度深,也可用在一些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的非程度词及其短语后强调高程度,形成的"VP不过"主要有意愿类和单纯强调类。近代汉语中也有"不过"作程度补语的现象。新邵话助词"不过"说明湘语中存在形容词、动词及其短语直接后附程度标记的现象,且是唯后置型程度标记。  相似文献   

7.
介词短语语法功能重新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词短语的语法功能特征从组合能力来看,介词短语主要与谓词或以谓词为中心的短语组合,其中以动词为中心的短语最为常见,有时也与助词"的"组合,偶尔可以用连词"而"来连接,组合时一般出现在前边,很少位于后面;从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来看,介词短语主要充当状语,其次是句首修饰语,只在特定情况下充当主语(表示处所,且为判断对象)、宾语(表示目的,位于判断动词"是"之后)或补语(书面语色彩较浓).  相似文献   

8.
汉语文言中定中短语作谓语是比较普遍的语法现象 ,其意义为“表示同那个定中偏正短语所表达的事物及与其相关的动作”。这一语法现象在现代汉语白话中也仍然存在。文言中定中短语作状语也是较常见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Tough结构是现代汉语中很有特色的一种句子表现形式,它是以Tough形容词为谓语的受事主语句。从句法序列看,汉语Tough结构有主语、谓语、补语三种基本句法成分。它的主语NP一般由名词、名词性短语或者代词充当,谓语则由形容词充当,动词则是作为补语出现。另外,Tough结构中也有不能否定其存在的隐性施事。  相似文献   

10.
“把”在近代汉语里应用得相当普遍。一般都认为“把”的一般用法是将及物动词的宾语提前,与“把”字构成介词结构做状语,修饰谓语。其次是将部分兼语式中的兼语或双宾语中的直接宾语提前,修饰谓语,剩下的部分继续当全句谓语的补语或宾语。随着语言的发展,我们认为“把”字还有另一种用法,这就是将做补语的主谓结构(或曰主谓词组)的主语提到全句谓语之前和“把”字组成介词结构,充当状语,以修饰全  相似文献   

11.
汉语中动词+补语的形式,以及动作行为通过动词显性化表现出来的情况特别常见。这两种情况在翻译成日语时却往往采用名词或包含动词成分在内的复合名词短语形式。通过具体的翻译实例对上述两种表现形式进行分析,认为有时候汉语中的动词和动词短语并不直接翻译成相对应的动词形式反而更为自然地道。这是因为在汉语中,某个动作行为的行为阶段和结果阶段通常典型地采用结果补语和方向补语的语法形式使动作具体形式化,而日语倾向于不把动作直接表现出来。该现象的分析对具体的翻译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量词短语的语法功能为:1.名量词所参与构成的量词短语(A类),大多位于名词之类的词语之前,一般充当定语;2.由动量词参与构成的量词短语(B类),大多位于动词之类的词语之后,充当补语,在其前,多充当状语;3.复合量词参与构成的量词短语(C类),只出现在动词之类的词语之后.  相似文献   

13.
笔者主要对《老乞大》四种版本中方位短语作状语的语义指向进行共时和历时层面的描写与比较分析。以此来看元明清三代方位短语作状语时语义指向的发展面貌。《老乞大》中方位短语作状语的语义指向主要有前指、后指和隐指三种情形,其中状语在语义上大多数指向谓语中心语。状语指向宾语时发展相对稳定,但在元明清各时期的共时层面上后指宾语较前指宾语呈稳步上升趋势。状语指向主语总体趋势下降,但在元明清各时期语义指向主语经历了不平衡的发展过程。各时期的语义指向都有少量的隐指、双指,这符合语言发展的实际。  相似文献   

14.
汉语文言中定中短语作谓语是比较普遍的语法现象,其意义为“表示同那个定中偏正短语所表达的事物及与相关的动作”, 这一语法现象在现代语白话中也仍然存在,文言中定中短语作状语也是较常见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从语义功能和语言类型学的角度探讨汉语动词后数量短语的句法地位,认为它们是表示汉语谓词性成分数量特征的一种手段,所以本质上是陈述的,而不是指称的,因此既可以充当补语也可以充当谓语,同时从类型学的角度看,看做补语具有更重要的类型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古今汉语程度副词“极”的句法功能有较大差异,在古代汉语中“极”主要作状语,但在现代汉语中主要作补语。副词“极”的发展演变过程:它由形容词虚化而来,最初在句中作状语,近代时期开始可以作补语,在近代汉语末期,由于“最”等极性程度副词的冲击,“极”的状语用法逐渐衰落,而补语用法迅速发展,这种趋势一直延续到现代汉语中。  相似文献   

17.
“述语+宾语+补语”是述语动词后同时出现宾语和补语,宾语的位置在补语之前的结构。这种结构在现代汉语里有如下几种情况:一是数量词组作补语,如“康大叔瞥了小栓一眼”;二是趋向动词作补语,如“拿一本书出来”(也可以说“拿出一本书来”);三是介词词组作补语,如“放它在地上”。现代汉语的这种结构是从近代汉语继承下来的,上述几种情况在近代汉语里都是较常见的,例: ①要妆了相来会你一次。(《李笠翁小说十五种》,248页。以下简称《李》) ②李典飞马直入贼陈,生擒黄劭过来。(《三国志通俗演义。》,118页。以下简称《三》。)  相似文献   

18.
近代汉语动词重叠有很多具体形式,对此,前贤时哲有过较深入研究,李思明对《水浒全传》、《金瓶梅》、《红楼梦》,唐韵对《元曲选》,许仰明对《金瓶梅词话》的语法形式作了较全面的考察。我们意在此基础上对近代汉语动词重叠的语法形式作一综合的、更深入的探究,以便对该问题有一个系统的了解。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系统功能语言学框架中讨论小句结构成分与参与者角色之间的关系和确定问题,并以被动结构作为例子,所探讨的问题是:语法结构层面的介词短语是否可以是语义层面的参与者的体现。本文的讨论表明,在确定语义层面的参与者时,首先要考虑的是表达参与者角色意义的充当介词的补足成分,而不是整个介词短语;因此,介词短语是不适合充当参与者角色的。本文的讨论还涉及到被动结构中的“by-短语”是状语还是补语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型世言》、《儿女英雄传》中"上"类双音节方位词的计量对比研究发现,从数量分布上看,《儿女英雄传》占据了绝对的优势,非常接近其在现代汉语中的分布。从功用的角度来看,尽管从明代末期到清代中叶仅仅只有200多年的时差,但双音节方位词在两书中却有着不小的差别:在《型世言》中,"上"类双音节方位词的用例分布不广,且基本上只能单用,作主语、宾语、状语,极少数用作补语,且用例较少;而在《儿女英雄传》中,"上"除了单用,还可以与其他词联合成短语,作主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及兼语,甚至独立成句。另外,"上"类双音节方位词在《儿女英雄传》中的用例较多,用法与现代汉语基本相仿,由此我们看到词汇从明到清,向现代汉语方向发展、演化的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