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两阶段供应链中三种定价方式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考虑渠道一体化对品牌建设的作用,在一个制造商和两个零售商的两阶段供应链系统中,其中确定性的市场需求与产品的市场零售价格有关,通过分析以下三种定价方式下的最优定价和库存策略下供应链成员和系统的收益,1)商品市场零售价格由零售商各自决定,两零售商和制造商之间存在着竞争活动;2)商品市场零售价格由制造商统一制定;3)市场零售价格、转让价格和系统库存水平按渠道协调的最优原则确定,确定了同一产品品牌内部的市场竞争、定价控制权及转让价格对渠道性能及品牌自身造成的影响,并由此提出了分散决策系统中的一种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2.
两期不确定性需求下的供应链供需博弈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由一个供应商和一个零售商组成的系统,系统成员进行两期博彝,每期初,零售商订购,每期末,销售剩余产品剩余价值为零;零售商所面临的两期不确定性需求相关或不相关,当两期需求相关时,系统成员可以通过第一期销售情况更新第二期不确定性需求的分布.基于此模型,首先,探讨了供应商提供的回购合同的条件以及最优的回购合同参数.其次,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得出零售商和供应链系统偏好于采用更新信息,增加收益,而供应商获取更多的更新信息使得自身收益减少.最后,若在不确定性需求相关下,供应商愿意提供回购合同,那么在不确定性需求不相关下,供应商也愿意提供回购合同,还指出,学习不确定性需求分布最佳的方式是通过回购合同,而不是批发价格合同.  相似文献   

3.
针对由多个供应商和多个零售商组成的结构可变的供应链网络,分别在零售商之间基于订货量以及价格两种竞争方式下,分析了供应商均不采用返回策略、部分采用返回策略以及均采用返回策略六种情景下供应链网络的竞争绩效。研究发现当零售商基于订货量竞争时,供应商采用协调策略对于其零售商客户及供应链均为占优策略,零售商更换供应商的成本将会影响供应商的收益以及采用协调策略的积极性;当零售商之间基于价格竞争时,返回策略在一定程度上仍能够激励零售商增加订货量,且对供应链渠道的利润绩效及其稳定性均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4.
考虑一个由单个供应商和多个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系统,零售商面临无促销活动和有促销活动两种动态需求环境,采用周期性检查库存策略,基于当前市场需求信息向供应商订货.同时,市场中的零售商由于订货决策行为的相互影响而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本文探讨零售商之间具有不同相关性订货决策时,运用资产组合管理方法调整零售商之间的供应量,减少订货的总方差,实现减少订货所产生牛鞭效应.随后,通过对比分析零售商订货量调整前后库存水平、库存成本、缺货损失和利润,验证了零售商调整订货量的动机和积极性.数值算例的结果表明,运用资产组合管理方法能够减少供应商的总方差,同时能够激励具有不同相关系数的零售商调整订货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零售商之间的相关系数越大,供应链中牛鞭效应减少的效果就越显著;且在同一相关系数下,零售商对市场需求预测的方差越大,运用资产组合管理方法所达到的牛鞭效应减少的效果就越大.  相似文献   

5.
本文考虑零售商主导的分别由一个供应商和一个零售商组成的两条竞争型供应链中,当两个供应商都未投资RFID技术、只有一个供应商投资RFID技术以及两个供应商同时投资RFID技术时,考虑供应商成本结构的差异,对比分析供应链的投资决策。由于模型解析解过于复杂,本文通过算例分析,着重考虑产品的替代率、RFID标签价格以及库存可获得率三个因素对供应链成员利润的影响。结果表明两条供应链对RFID技术的投资决策会因成本结构和产品替代率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其中在两个供应商生产成本差异较大且产品竞争强度较低时,生产成本较高的供应商更愿意投资RFID技术,而生产成本较低的供应商不愿意投资RFID技术,两个零售商则希望使用RFID技术,所以此时仅会有一条供应链上的成员达成一致,决定投资使用RFID技术。  相似文献   

6.
考虑市场上存在两个竞争性制造商和两个竞争性零售商,且每个制造商都由两个共同的零售商来分销产品,进而形成交叉销售的竞争供应链模型.研究该模型下制造商契约选择的动态演化过程.分析收益分享契约同时实现制造商与零售商利润改进的条件.结果显示:制造商的契约选择严重依赖于产品间的竞争强度,零售商间竞争强度只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当产品间的竞争较弱,收益分享比例设置在合适范围内时,制造商由最初的批发价契约转化为收益分享契约,且此时收益分享契约为占优策略.否则,两者将因为收益分享比例无法达成一致,被迫以批发价契约进行交易.  相似文献   

7.
本文考虑一个基于短周期产品供应商和零售商组成的两级供应链系统,在两个销售周期内,市场容量根据产品所处的生命周期变化而变化。文章研究了在承诺定价合同和动态定价合同下,零售商使用战略库存策略和战略缺货策略的条件,以及产品在不同生命周期下供应商和零售商的最优决策和利润。研究发现,战略库存策略和战略缺货策略在两种定价合同下都可能存在,产品所处生命周期和持有(缺货)成本的大小对供应链成员的决策和利润起着决定性作用。战略库存策略在产品处于发展期时可以有效降低产品第二期批发价格,但战略缺货策略却不具备议价效果。同时,当第二周期产品市场容量变化不剧烈,且持有成本较小时,零售商在动态定价合同下使用战略库存策略可以同时提高供应商和零售商利润,进而提高整体供应链效率;零售商在动态定价合同下使用战略缺货策略同样可以提高整体供应链效率,但当供应商决定供应链成员间的定价方式时,战略缺货策略始终不会存在。  相似文献   

8.
针对由供应商、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和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考虑供需双方将物流服务联合外包给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共同承担运费的情形,探究供应商管理库存和寄售库存两类库存管理模式的引入对供应链运作及合同设计的影响。分别在传统的零售商管理库存、仅引入寄售库存的零售商管理寄售库存以及同时引入供应商管理库存和寄售库存的供应商管理寄售库存三种模式下,构建了第三方物流服务商主导、供应商和零售商跟随的序贯非合作博弈模型,证明了所有模式下均衡的订购量/寄售量均存在且唯一,并探讨了均衡结果随零售商运费分摊比例、转移支付价格两个关键参数的变化。横向对比三种模式下的均衡结果和集中决策下的最优结果,发现:零售商管理库存模式下的均衡订购量总是低于零售商管理寄售库存模式以及集中决策下的结果,而其他库存管理模式下的订购量并非一定低于集中决策下的结果;不同库存管理模式下,均衡状态下的订购量/寄售量及供应链总的期望收益大小关系取决于供应商和零售商的类边际(毛利)贡献率,从而表明,供应链环境下,上下游成员企业的收益结构、盈利水平等对于库存决策及库存模式的选取有重要影响。此外,在绝大多数情形下,不同库存管理模式下的均衡订购量与集中决...  相似文献   

9.
李荣  刘露  郑晓娜 《管理科学》2017,30(6):92-103
当企业面临资金约束、资源短缺和消费者需求不确定等不利因素时,库存共享和转运策略的有效实施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研究大多关注零售商协商库存转运机制实施策略,忽略了高效实施传统机制的困难性,即零售商相隔甚远,缺乏信任,协商困难;零售商间私下窜货对供应商和供应链整体造成不利。 提出一类新颖的库存转运机制,即供应商协助转运机制,以突破现存转运方法的不足,从而为实施高效率库存转运提供新的依据。建立由单供应商和多零售商组成的多周期区域分销网络,并考虑零售商在周期初采取前瞻性库存转运;采用动态规划方法刻画对应的优化博弈模型,并通过均衡分析得出供应链成员间均衡博弈策略;通过与集中式供应链运作模式和最优决策相对比,以发掘库存转运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总结并提出供应商协助下的新型库存转运机制。从设计过程、实施流程、价格配置等方面对机制的规范实施过程进行详细分析和阐释,并辅以数值分析加以补充论证。 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的零售商协商库存转运机制相比,供应商主导下的协助转运机制优势明显。供应商通过为零售商设置购买和卖出双向交易环节,使零售商在执行补货和清货策略时,同时实现供应链系统内部的库存共享;通过合理的批发价与购买价格和卖出价格配置,如采取随着市场库存整体剩余量增加而降低的转运价格形态,可以迫使零售商在制定最优库存决策以实现其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有效提升供应链整体运作效率,消除供应链系统内部双重边际效应,最终实现供应链整体收益达到集中式水平以及供应链成员间的完美协调。 提出一类更加易于实施和控制的新型库存转运机制,该机制的运用有助于实现各区域零售商间主动、高效且前瞻性库存转运,同时实现供应链整体收益最大化。建议供应商主动承担协助库存转运职责,同时摒弃传统常数定价机制,转而采取与零售商库存状态相关的批发和转运定价形态。 研究结果对于企业管理者更加合理、规范且高效的开展库存管理,以及实施库存转运和优化资源配置提供了科学的运营理论指导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
针对由单个供应商和同一连锁企业的两个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系统中无缺陷退货问题。在随机需求下,假设零售商努力水平与无缺陷退货率成反比,以及两个零售商之间可以相互进行库存转运,建立了期望收益决策模型。通过比较集中决策和分散决策下零售商订货量及各方期望利润,确定了零售商最优订货量和最优努力水平,并提出了改进的差异化回购契约,算例分析表明,改进的差异化回购契约能够达到供应链协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