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3 毫秒
1.
为了编写《汉语》课本中的语法部分,从1954年到1956年经过语法学界和语文教师的共同努力,形成了一个全国普通学校汉语教学中一致采用的《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以下简称《暂拟系统》)。《暂拟系统》的功绩是不应小视的。它是我国汉语教学语法研究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汇集了各家语法研究成果,统一了各级各类普通学校的语法教学,被语文教师拥为语法教学的“共同纲领”,对普及语法知识,促进汉语规范化,提高语文教学水平,都起了很大作用。随着语法研究的深入,经过长时间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2.
吕叔湘、王力、高名凯三位先生以普通语言学为理论指导进行研究工作 ,共同开创了语法时期 ,吕氏《中国文法要略》(《要略》) ,王氏《中国语法纲要》(《纲要》、《中国现代语法》(《语法》)、《中国语法理论》(《理论》) ,高氏《汉语语法论》(《语法论》)便是其间的代表作。朱德熙先生在《汉语语法丛书序》一文指出 :“吕、王二氏的书反映了前半个世纪汉语语法研究所达到的水平。这两部著作 (笔者按 :是指吕氏《要略》和王氏《语法》)几乎是同时出版的 ,同工异曲 ,各有千秋。”而高氏的语法体系同样在我国汉语语法研究和教学中一直产生着深远…  相似文献   

3.
汉语教学语法研究的丰硕成果—评《汉语教学语法研究》华宏仪高更生、王红旗等的《汉语教学语法研究》,语文出版社1996年8月出版。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题写书名。46.7万字。在我国,本书是第一部系统而全面地研究汉语教学语法的学术专著,同时也是一部集汉语...  相似文献   

4.
对《语法提要》的一些改进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以下简称《提要》)是在1984年的《中学语文教学》(北京)和《语文学习》(上海)等刊物上发表的,到现在已经整整十年了.《提要》吸收了语法学者和广大语文工作者的科研成果和教学经验,可说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它在普及汉语语法知识、改进汉语语法教学上起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为了让它更加完善,现将我个人在学习和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来,并谈些改进意见,”以就教于方家,并供《提要》整理者参考.  相似文献   

5.
全国修辞学会顾问、高等师范院校现代汉语教学研究会顾问、中国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会顾问、江苏省语言学会副会长、南京市语言学会会长、南京师范大学张拱贵教授应我院中文系邀请,到我院讲学。 十月十四日张拱贵教授在我院作了题为:《现代汉语语法新体系的句子分析方法》和《语素及语素教学》的学术报告。在报告中,他概括地介绍了修订后的《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与《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析句方法的不同之处,阐述了汉语五级语法单位中的语素及语素教学的意义。张教授的学术报告受到我院师生和来自黄石市各单位的几百名听众的热烈欢迎。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七五”规划重点科研项目之一、高更生教授40余万字的新著《汉语语法专题研究》(以下简称《专题研究》)最近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这部专著对汉语语法,无论是教学语法方面还是理论语法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相当的成就,是近几年来汉语语法研究领域里的力作.  相似文献   

7.
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分析句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语法体系的面貌。正因为如此,在修订《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以下简称《暂拟》)的讨论中,人们的注意力很自然地集中在句子的分析方法上。对《暂拟》所采用的句子成分分析法,全盘肯定者有之,全盘否定者有之,肯定否定兼者有之。经过语法研究和语法教学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修订说明和修订要点》(以下简称《说明和要点》终于诞生了。它是未来的《教学语法试行方案(普通教育阶段适用)》(以下简称《试行方案》)的基本依据。《说明和要点》吸取了前一阶段讨论中的一些好意见,吸取了近年来比较成熟的新的研究成果,在《暂  相似文献   

8.
关于拟声词的问题,从马建忠的《马氏文通》到黎锦熙的《新著国语文法》、王力的《中国现代语法》和高明凯的《汉语语法论》,都没有阐述过这个问题,就是在1956年制订的《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中,也仍然没有提及拟声词的问题,也就是说,他们都没有给拟声词以应有的语法地位。但在吕叔湘,朱德熙先生的《语法修辞讲话》和丁声树等先生的《现代汉语语法讲话》中,却重视了拟声词(他们叫“象声词”)的研究,在张静先生的《新编现代汉语》和黄伯荣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中,也承认了拟声词的语法地位,并把它列入形容词的范围。胡裕树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则认为拟声词有同叹词相近的一面,也有同叹词不同的一面,并把它归  相似文献   

9.
《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以下简称暂拟系统),原是初中《汉语》教学语法系统,随后,小学语文课本采用它,多数高等学校的《现代汉语》也采用它。在一个时期内,它事实上成了大中小学教学语法系统。暂拟系统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是“几十年来我国语法学者的成就融汇起来”的,其中也包含着作者的见解。暂拟系统是有功绩的。这集中表现在提高人们对语法的作用的认识,普及语法知识,提高语文教学水平,乃至整个社会的语文水平,发展语法科学等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良好的作用。作为教学语法系统,同它以前的学校语法相比,它是具有优越性的。比如,它  相似文献   

10.
济大新秀     
<正>鹿荣女,1976年出生,山东平阴人,济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博士后,山东省语言学会会员,主要从事现代汉语语法、词汇及对外汉语教学研究。鹿荣老师主要讲授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汉语国际教学专题研究等中国语言文学专业及对外汉语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9篇刊于《世界汉语教学》《编辑之友》《汉语学习》《语文建设》等CSSCI来源期刊;合著著作1部,参编教材1部。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基于认知的可逆句式句法语义研究",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项目  相似文献   

11.
建国以后,关于现代汉语句子的分析,一般语法著作和教师课堂讲授大都采用句子成分分析法。一九五六年制订的《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基本上保持了“六大成分”、“找中心词”的体系,有助于巩固这一倾向。 但是,与此同时,由于结构主义语法的影响,一些语法学者也在尝试着新的分析法,即层次分析法,或称二分法。一九五二年,《中国语文》月刊上发表的《语法讲话》(后经修订,改名《现代汉  相似文献   

12.
《新著国语文法》的语法体系不仅在汉语语法教学和研究领域影响深远,而且在中文信息处理中得到有效的应用。其普遍语法观念、“句本位”语法体系、句成分语法观念、对字与词的明确区分、对动词的分类等均有助于汉语形式语法的构建。  相似文献   

13.
从语法比较走向比较语法学──张静语法学思想述评孙汝建,陈从耘一将比较法用于语法研究,算不上张静为最早,但他写出《语法比较》和《汉语语法问题》两部著作,奠定了汉语比较语法学的基础。翻开汉语语法学史,最早将比较法用于汉语语法研究的第一人当推黎锦熙先生。1...  相似文献   

14.
提倡一些文体分类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国文体分类学的特殊性在《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复刊的第一期上,我写了一篇《汉语词组对汉语语法研究的重要性》。我认为不从汉语特别丰富的四言词组看问题,也就不会注意到汉语词组一级是沟通构词法与造句法的主要关键。西语的造句法是没法与构词法取得一致形式的,而汉语的语法则是词、词组、句三级的构造形式,都取同一形式。由于汉语语法有此特殊的简易性,所以中小学的语文教学应当利用这一有利条件,使与一般的语法知识沟通起来,那  相似文献   

15.
关于偏正词组能否作句中的主语和宾语的问题,语法学界是有分歧的。一九五六年制定的《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规定,偏正词组不能充当主语和宾语。主语和宾语前面的修饰或限制成分只能划成定语,与主语和宾语处于同级的位置。长期以来中小学教学语法及部分大学现代汉语教材都是按照《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来处理这个问题的;有些现代汉语教材和语法著作根本就不提这个问题。但在实际的语言现象中这个问题经常出现,特别是在教学中回避不了。有  相似文献   

16.
<正>自《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的产生到《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的制订,其间,已经有二十五年.时间是漫长的.这主要是由于十年动乱使我国的语言研究工作陷入混乱和停滞状态所造成的.二十多年来,我国教学语法研究取得哪些成绩?我认为,这主要体现在《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这项集体性成果上.  相似文献   

17.
《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简称《暂拟》)和《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简称《提要》),都是为了适应中学语法教学,加强语言教育的需要拟订发表的。《暂拟》形成于1956年,《提要》发表于1984年。对《暂拟》进行修订、改正,建立《提要》,是为了“解决二十多年来在使用过程中逐渐发现的主要缺点和问题,吸取近年来语法学界新的主要研究成果,形成一个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改善、有所前进的新的系统,作为学校,主要是中学语法教学的依据。”这是为了  相似文献   

18.
自 195 8年《汉语教科书》出版以来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基本上维持原貌。面对这种现状 ,对外汉语教学界一直在尝试较好地把汉语语言研究、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成果系统引入教学语法体系。关注语言共性与个性的研究 ,汲取其立论精神 ,从意义的表达入手在整体上把握汉语语言系统的结构规律 ,以弥补立足于形式的汉语语言描写的不足 ,不但有助于改进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 ,而且对汉语语言理论研究的发展也具有重大价值  相似文献   

19.
俞敏先生对汉语语法研究的贡献主要在于 :(1)从实用性角度研究语法 ,提出作文的三原则即用基本词、造短句子、写得具体 ,把语法教学与作文教学结合起来 ;(2 )对创立全新汉语语法体系的尝试 ;(3)通过与方言和印欧语法比较的研究方法 ,纠正了清代重要虚词专著《经传释词》的种种失误。  相似文献   

20.
“前置宾语”之说,由来已久。早在一九二四年,我国第一部现代汉语语法著作《新著国语文法》出版,著者黎锦熙先生首先提出了这一说法,此后许多著名语法学家都表示赞同。一九五六年,《暂拟汉语语法教学系统》,也采用了这种主张,不过,缩小了所指的范围。为阐述“暂拟系统”而编写的《语法和语法教学》一书中有一篇《宾语的位置》,专就“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