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3我无法排解我那寂寞无奈的情绪。晚上打电话给阿东,只想他陪我喝喝茶,聊聊天。阿东善解人意地应允:“半个小时后我到你住地接你。”我似乎找到了寄托,心情也平静了些。阿东是我刚结识的一位陌生的异性朋友。那时我刚从深圳派往D市工作,大多数的晚上都是在一家西餐厅打发的,阿东就是这家西餐厅的经理。也许我经常光顾引起了阿东的注意,也许我太不注意掩饰忧伤的表情一览无余。阿东走向我,将他那高大的身躯很职业地弯下来,没有像其他服务员那样问我,想吃点什么?或是想喝点什么?而是问了一句似乎让我一辈子都忘不了的话。阿东说…  相似文献   

2.
得知我要来老人院上班,朋友的反应基本上是两种。一种充满羡慕:“老人院的工作一定很轻松吧,整天没活干的。”在他们眼中,老人院住的都是行动不便、自理能力差的老人,因此老人院的节奏是缓慢的,照顾好老人的吃、喝、住就没有什么事了。尤其是社工,陪老人们聊聊天就行了。  相似文献   

3.
每天上午9点刚过,家住无锡市崇安区上马墩三村24号的朱全妹、沈鸿祖、高桂娣等几位老人就陆续来到张有兴老人家的“老伙伴客厅”,喝喝茶、聊聊天,跟着“厅长’老张练练书法。如今,像这样的居家养老互助小组,在小小的简新社区已组建了3个,正在筹建的还有12个,有近百位老人成为“客厅”的常客。  相似文献   

4.
吕麦 《老年人》2006,(12):35-35
老公的母亲是继母,小时候,虽然从不打骂虐待他,但也从不管他。在继母眼里,我老公就像邻居家的孩子,在她的心里根本不存在。那年的中秋节,老公领我去见他的父母,想取得老人的首肯,把婚事定下来。吃饭时,老公在他父亲的示意下,对继母说“:妈,我和小吕准备元旦结婚……”岂料,老公  相似文献   

5.
“八一”建军节前夕,四川省纳溪区老龄办杨祚芳主任陪同纳溪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执法大队负责人王显惠及执法大队全体职工,带着他们对老革命的敬意和祝福,带着他们为老人准备几十斤鲜肉、鸡、鸭,百余斤西瓜和王大队长为老人们购买的20多斤白糖来到纳溪区光荣院开展了“将爱心传递下去,关爱孤老复员军人”的“八一”慰问活动。陪老人唱革命老歌,聊聊天,说说话,是此次活动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牛润科 《老年世界》2013,(15):24-24
我们厂里有个绰号叫“600工分”的女工。之所以叫她“600工分”,是因为一部朝鲜电影《鲜花盛开的村庄》。剧中的老人介绍一位“一年能挣600工分”的粗壮姑娘给儿子,可儿子不喜欢,老人很生气说:“漂亮的脸蛋能长大米吗?”我们厂里的年轻人在劳模宣传栏里,看到一位“在不漂亮的脸上能长大米”的姑娘,与电影里那位“一年能挣600工分”的粗壮姑娘长得真是像极了,于是大家私下里都叫她“600工分”。  相似文献   

7.
李艳鸣 《老年世界》2014,(17):36-36
俗话说“久病成医”。生活中,如果有个头疼脑热或是身体不舒服的状况出现,很多人就会凭着多年看病吃药积攒的“经验”给自己和家人“开处方”。医学专家提醒:“久病成医”的做法不可取,这样做隐患多,弊大于利。症状相似。病情、治疗各不同刚入冬,陈女士脸上又起了很多疹子。因为每年脸上都会出几次,所以这次颇有些经验的陈女士还是像往常一样买了些皮炎软膏涂抹。谁知过了一段时间,疹子没有消下去,脸还肿起来了。  相似文献   

8.
春节将至,整个城市沉浸在喜庆喧闹的气氛里。这天上午,南京市建邺区滨湖街道北圩路社区,独居老人们围坐在一起看退休校长老潘写春联,社工王哗一边发瓜子花生,一边跟每位老人韶(注:南京话,“韶”意为“聊天”)上几句,逗得老人家们个个笑呵呵。“我的工作就是陪老人韶唉。”讲起来很轻松,其实,王哗“陪聊”这份工作并不好做。  相似文献   

9.
刘亚华 《老年世界》2014,(24):26-26
这阵子金价跌得厉害,老公为弥补结婚时未给我置办“三金”,让我自个儿去挑选几样。回家后,婆婆见了连忙直夸:“真漂亮,结婚时没给你买,真委屈你了,我和你爸也没钱给你买,你们现在自己能挣钱,想买什么就买什么吧。”听其他同样做家庭主妇的姐妹说,她们的婆婆见她们花老公辛苦挣的钱,一百个不乐意,而我婆婆如此开明通情达理,我很感动。  相似文献   

10.
我今年34岁,老公比我大24岁。我顶着巨大的压力嫁给他,当时觉得自己真的很爱他。可随着孩子的长大,尤其每当他跟孩子在一起,别人都很自然的认为他是孩子爷爷时,我心里就很别扭。现在不但孩子不愿爸爸去接她,我内心也越来越不能接受他。我不敢想象,再过5年、10年、20年,我们会怎样。这些想法我不敢对别人说,藏在心里很痛苦,我该怎么办?“水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是我真的选错了吗?九江:段红  相似文献   

11.
木文 《女性天地》2006,(9):39-39
半个月前,老公从单位回来说:“明天我要到外地出差三个月。”我听了,心里竟有些雀跃,这段时间,我和老公几乎天天吵架,吵得心都冷了。常听人说婚姻有“七年之痒”,但我们结婚都十几年了,孩子上小学了,房子也买下了,按理说没什么可吵的了。可不知为什么,却仍有磕磕碰碰的事情发生  相似文献   

12.
《老年世界》2013,(5):12-13
张志有现任包头市离职休养干部管理所党总支书记。1986年参加工作至今,他从事老干部工作整整26年了。老干部的好儿子张志有在工作中,经常陪老干部们聊天、下棋,帮助老人们干些家务活,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张玉清、苑守正、马国肃、郜明显、祁成山等老干部都得到过他的具体帮助,他们都觉得张志有就像自己的孩子,能经常出现在自己身边,嘘寒问暖,让老干部们倍感亲切。已故副省级离休干部张定安同志很喜欢养花,张志有经常去家里,帮助浇水、剪枝、倒花盆。一老一少养花、赏花很是默契。张志有为了更好地和老人沟通,还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养花知识,他与老人交流养花心得使张老特别开心、感动。  相似文献   

13.
邹小玲 《女性天地》2008,(12):44-45
阿芬和村里许多留守妇女一样,老公外出打工,自己在家里守着田地、孩子和家畜。阿芬和公婆住在一起,有两个孩子,一个10岁,一个7岁,都在上小学。老公在大儿子出生肘就去厂东打工了,每月往家里寄些钱,春节就背着大包小包回来,带好吃的好玩的给她和孩子。村里的妇女都说她有福,老公那么惦记家里。她虽然晒得皮肤黧黑,蓬头垢面,但心里却甜滋滋的。  相似文献   

14.
米佳 《当代老年》2009,(10):48-49
有不少人平时就受到便秘的困扰。最近,“我好像有点便秘”这句话,是极为普遍的话题。此外一般人在肚子咕噜咕噜叫时,顶多只是说,“午餐的火锅太油腻了”而不以为然。大多数的人都认为,“吃些止泻药就好了”;就像便秘时,大部分人都说,“吃些泻药不就行了嘛”一样。便秘或腹泻时,服用药物后,经过很短暂的时间确实可以痊愈。  相似文献   

15.
我老公是那种即使心里已排山倒海,可脸上却还能风平浪静的男人。我截然相反,凡事都挂在脸上,心里藏不住事。谈恋爱时,他处处让着我,可走进婚姻,已经被他宠坏的我凡事都要争个高低,有时甚至尖酸刻薄,语出伤人。因此,他也不再冷静,与我针锋相对起来。  相似文献   

16.
提到孝敬父母,很多人都会在给老人买礼物上动脑筋。其实,如今大多数老人已经不会为了吃穿而发愁。与其挖空心思为父母拉一份孝心礼单,还不如给爸妈送一份好心情,而经常夸奖一下老人,就是一个既贴心又有效的好方法。秦阿姨的女儿最近出嫁了,本来是件喜事,可因为一些琐事,母女俩在婚礼当天闹得很不愉快,秦阿姨甚至伤心地觉得这个女儿是白养了。女儿度完蜜月回娘家那天,秦阿姨的心情也没有好转,可听了女婿进门后说的几句话,她的脸上没过多久就“多云转晴”了。  相似文献   

17.
当前,空巢家庭的养老问题一直是社会的热点。近日阅读一本老年刊物,发现德国的“新型同居”很有意思,对于我们填补“空巢”窘境有借鉴作用。报载:德国的出租屋很稀缺,房租也贵得吓人,青年人普遍遭遇到“找房难”。于是,“一些老人甘愿把自己的房子低价或免费提供给年轻人住,但前提是青年人必须承担部分照顾老人的义务,比如,陪老人聊一会天、打扫花园、外出采购等等。”  相似文献   

18.
不要相敬如宾文/罗西一个朋友给我谈起一个有趣的问题:她曾经很向往西洋人夫妻间那种“可爱”的礼貌语,比如“谢谢”、“打扰你了”等,具体表现就是老公为她盛一碗饭,她也不忘说声“谢谢”;老公夜里返归,吵醒了妻子,第一句话是“对不起”。新婚的日子里,这位朋友...  相似文献   

19.
“自从社区有了‘托老所’,咱吃饭有人管了,平时还能和一些老兄弟、老姐妹聊聊天,生活再也不郁闷了。”7月24日,沈阳市沈河区正义社区日间照料站里,年逾7旬的刘大爷兴奋地说。中午时分,一顿精心为老人们准备的午餐送了上来,一时间饭菜飘香、其乐融融。饭后,这群花甲老人悠然地下起象棋、打起扑克……  相似文献   

20.
非物质的爱     
冬雨 《当代老年》2007,(11):12-12
有一天,一位母亲向我抱怨她的女儿,说女儿不够体贴她,对她很冷漠,她伤心透了。我安慰她说:我觉得她很记挂你呢,每次出差,好像她都给您买这买那,我对自己母亲就没有做到这样呢。想不到阿姨竟然说:她那是内疚,就用东西来打发我,就像有些所谓成功的父母,不花时间和心思好好陪伴孩子,把孩子送到昂贵的寄宿学校,给孩子买各种奢侈品,孩子其实需要真正的爱。老人也一样,我有钱,我什么都不缺,就缺女儿心里对我的爱,非物质的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