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边缘法学研究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边缘法学是一门综合性的新兴交叉学科,由法学与相关学科相结合而产生。它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提高法学研究、法律活动、司法实践的良好社会效果。边缘法学与法学、法律横向联系,是法学、法律相关的知识扩展。  相似文献   

2.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提升国家整体创新水平的关键要素,而交叉学科建设则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基本路径。以交叉学科的视角分析,发现当前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仍存在一些问题,包括组织之困、师资之困、课程之困、文化之困。为充分发挥交叉学科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催化剂”作用,高校需要在强化培养组织之间协调合作、改革拔尖学生培养导师聘任制度、优化交叉学科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营造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文化氛围等方面持续发力,以赋能拔尖创新人培养,助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相似文献   

3.
中西方传统科学技术观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等方面来看,既有密切联系又各具特色,本文主要从科技是干扰"天人合一"的观念与科技是"认识和征服自然"观念的对立;"非理性知识"与"理性知识"的对立;非系统化、理论化的独立学科体系与系统化和理论化的独立学科体系的区别等三个方面对中西传统科技观的差异作了一些探究。  相似文献   

4.
基于价值理性认识基础上剖析可持续发展实践观的本质特征及其经济学属性 ,揭示其实践价值的客观统一性 ,包括经济增长中的数量与质量以及经济与社会、人口、科技、资源和环境发展相协调的统一原则。并结合我国实际就可持续发展实践的价值目标及其实现途径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旅游学是一门具有独立研究对象的新兴学科,属于交叉学科中的综合性学科。交叉学科属性表明研究范式转变的必然性,探讨旅游学元学科的概念体系和从各分支学科向旅游学研究范式转变是旅游学形成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6.
历史社会学和社会历史学是社会学和历史学的交叉学科 ,两者分属于不同的学科属性 ,前者属于社会学的范畴 ,后者属于历史学的范畴 ;学科属性的不同 ,决定了两者之间在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的差别 ;但同时两者之间又有着相通之处。本文的目的就是初步探讨两者之间的这种异同关系 ,对历史社会学和社会历史学做一个综合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论文献信息工作在社会科学创新中的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蔡瑛  凌琪  陈永胜 《东岳论丛》2001,22(3):135-139
社会科学文献信息工作在社会科学创新中的作用 ,主要体现在文献保障、技术支持、查新服务和某些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综合性学科的研究方面。其中 ,文献保障、技术支持和学科研究的作用基本上得到社会认可 ,但在保障力度、支持力度、研究力度上明显偏弱 ,亟需强化 ;而“以评价为导向的中介型”查新服务则大体处于空白状态 ,是我国社会科学文献信息机构亟待开拓的工作领域  相似文献   

8.
随着知识社会的到来,作为知识创新高地和人才培养基地的大学面临诸多挑战:学科发展从“高度分化”走向“交叉融合”;知识生产从“学科中心”走向“问题导向”;人才培养从“专业教育”走向“跨学科教育”.在这一背景下,学科交叉是推动大学知识创新的内在驱动力,是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大学顺应国家战略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基于学科交叉的教育转型,已成为高等教育应对现代社会变革、适应人才培养需求的时代命题.  相似文献   

9.
文章认为具有短视文化传统是中国文化先盛后衰的根本原因,并使科学体系的创立功亏一篑。表现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在认识论方面,强调实践,忽视认识;在价值观方面,重视行动,轻视知识;在知识观方面,看重知识的有用性,不顾知识的客观性;在科技政策方面,缺乏计划性;在收入分配方面,强化权力,弱化知识。在具有短视文化传统的国家和地区引入具有短视性的市场机制后,容易使短期行为泛滥成灾,导致社会生活无序化。深化改革必须依赖哲学社会科学基础理论的全面创新,从而遏制短视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科技观的形塑,可从三重维度来考量。从理论之维来说,基于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科技观的科学认知与能动把握,形成了关于科技与自然、科技与社会、科技与人等诸要素之间辩证统一的系统理论。从历史之维来说,得益于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指导,中国共产党人的科技观历经从“自力更生型”,到“自主创新型”再到“自立自强型”的演进。从现实之维来说,在吸纳以往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集中体现为党对科技工作的领导、秉持科技为民的价值取向、实现科技需求与科技创新的良性互动、致力于科技体制的改革与创新等一系列现实进路。  相似文献   

11.
本世纪的高校学科设置是工业革命的产物,其建设推动了工业社会的发展和完善;后工业社会又推动着学科建设由细分走向综合,适应着知识经济的生长;知识经济初露端倪便打破了工业社会的部门与行业划分,预示着劳动和价值创造形式的历史变革,对学科建设提出了跨世纪变革的历史使命."泡沫知识"的学科知识结构和"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适应不了新科技革命下的科技进步和市场对全面发展的创造性人才的需求;"知识创新"的学科知识结构和"智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是跨世纪全面变革的基本取向.  相似文献   

12.
社会建构论这一学术思潮的兴盛,既反映了西方社会理论发展的新趋势,同时也反映出当前整个社会科学研究正发生重要转向。社会建构论的观点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们对社会实在的认识,重塑了我们的知识观。此外,社会建构论及相关研究实践表明,一个学科或知识的创新发展是多元的,反思性研究和理论重建将有助于提出新的理论解释,开拓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论创新知识的生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创新知识生产的有关问题,提出了创新知识应具有创造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创新知识生产的动力是生产与社会实践的需要,创新知识生产是围绕需要解决问题的过程,并且是主动创造、不断更新的过程;创新知识生产根据知识的属性与种类,有不同的生产规律。  相似文献   

14.
交叉学科的整体性高质量发展需要培养相应的复合型教师作为人力资源保障。鉴于交叉学科知识整合逻辑和教师角色定位观,可将交叉学科的师资类型大致分为跨科际师资、多科际师资和独立型师资三类。在复合型教师的培养境遇上存在跨学科教学整合力培养显弱、多科际教研创新力培养疲软、跨科际协作教学共情力培育缺乏等问题。在培养路径上,应恪守交叉学科建设高质量发展愿景、强调一专多能或一主多辅技能培养、凸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师德师风教育情操,从聚合科际间的交融能动力、善用多学科资源共享法则、培育多科际协同共振情怀等方面,提升复合型教师跨学科教学的创新能力、整合能力和共情能力。  相似文献   

15.
杨文 《天府新论》2004,(Z1):200-201
母语学科的本位目标是人文精神、民族情感和母语语言运用能力的培植、培养;知识可分为自然知识、社会知识、人文知识;知识的性质观经历了由以客观性、普遍性和中立性为基本特征的现代知识性质观到以文化性、境遇性、价值性为基本特征的后现代知识性质观的转变.此三者共同构成了思考母语学科本位知识的框架.  相似文献   

16.
浅谈医学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学哲学是现代学科大融合的代表之一。医学、哲学同本同源,共同产生和来源于生命,其研究的共同主体———人具有其生物属性,又有其社会属性。因此,未来医学的发展模式理应是全方位和综合性的,既要有有形的生理、病理治疗手段,又要有无形的心理、精神治疗方法,同时还具有“中性”的医学研究功能。对人类医学的研究,必须要以哲学的整体观、系统观、辩证观和方法论为指导,把医学置于社会的、文化的、生理的、病理的、心理的、疾病的全方位中来考虑。  相似文献   

17.
行动者网络理论与超学科知识生产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社会学、知识社会学和科学知识社会学等学科通过考察科学活动和知识的社会本性,彻底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客观主义和理性主义科学观和知识观.实验室研究、行动者网络理论与超学科研究都证明了,我们时代的科学研究和知识生产必须通过各类异质的成分之间对话,通过科学家与社会利益相关者的对话和交流才能实现.实验室研究、行动者网络理论和超学科研究不仅表征了信息化、网络化和全球化的"大科学时代"的知识生产模式,而且也体现了存在论意义上的一种态度或世界观.  相似文献   

18.
富有创新精神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和自主创新型国家的基本要求。胡锦涛同志提出的推动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战略思想,以知识创新为核心理念,从经济发展方式角度立论,与创新概念演化轨迹相契合,是对十六大以来创立的创新型国家建设论实现路径的新探索。它体现了创新国际化的本质要求和趋向,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创新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并赋予其国际意义和新的时代内涵。创新不仅是一种思维方式,而且是一种国家体系。创新驱动的创新要素主要表现为学习是创新驱动的基础,能力是创新驱动的核心,人才是创新驱动的关键,科学发展是创新驱动的目的等。它不仅蕴涵了创新要素密切相关、联动创新的深刻内容,而且从创新型国家体系的高端诠释了创新驱动的战略机理,集中体现了学习型政党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本质特征。创新驱动作为现代意义上的创新观有着极为丰富深刻的动态内容,表现为理论创新观、发展方式转变创新观、科技金融创新观、文化教育创新观、党建创新观等,并催生一系列创新理论形态和创新实践形态。积极建构创新驱动的动力结构系统包括目标布局创新、问题域定位创新、价值驱动创新、国家创新体系的制度管理保障创新以及改革、开放、发展的整合创新等,这是知识经...  相似文献   

19.
一、人口素质的内涵什么是人口素质?这是一个内容极为复杂的问题,到今尚无统一定论。由于人口素质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至关重大,所以许多不同学科领域的学者对此问题均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得出不同的结论,使人口素质有了多义性。从哲学的角度看,人口素质就是人的本质,构成这一本质的是自然属性(即生物学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互相影响、互相作用,构成一个动态的有机整体。所谓自然属性系指人的健康、体质和寿命的长短状况。这是人的社会素质得以产生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社会属性主要包括文化、科技、人文、心理和道德等方…  相似文献   

20.
科技创新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需要先进的科技创新模式支撑.由于目前我国科技创新市场发育还不完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率、原创性以及经济增长效应均较低,尤其是现有科技创新模式忽视创新成果的原创性及转化率,且与国家发展战略的契合度不高,有效科技创新不足成为制约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的主要因素之一.从科技市场培育角度来看,应基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理念,构建以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政府为主体的科技协同创新模式,转变创新主体观念和行为,完善创新成果交易市场,强化创新人才培养和管理,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提供充分有力的科技创新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