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方涛  易润 《南方人口》2015,(2):43-56
健康是影响老年人继续从事劳动的重要因素,并且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发展而日渐凸显。分析了从2001年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的城市退休低龄老人的情况,根据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问卷的数据,从健康的角度考察了女性55岁到65岁,男性60岁到65岁这部分的城市退休低龄老年人,按照总体以及分性别、女性的分年龄段三个角度探究所选取的社会健康状况、一般健康状况和疾病史、生活方式和健康行为、身体功能障碍以及精神和心理等五大类健康指标对样本老年人的劳动参与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人口学刊》2019,(6):44-55
本研究在积极老龄化的框架下,使用2016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在微观个体层面分析使用互联网这一行为对老年人的健康、社会参与和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本研究通过主观自评健康、抑郁倾向和社会适应三个指标来测量健康水平;主要使用老年人的社会活动参与项目数量来衡量社会参与水平。另外,本文还分析了使用互联网与老年人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研究使用描述统计、一般线性回归和倾向值匹配方法得到以下结论:互联网使用对老年人实现积极老龄化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使用互联网不仅能提高老年人的自评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水平,也能促进老年人的社会参与,还能够提高老年人整体的生活满意度。老年人使用互联网的功能越多,各方面指标的正向提升越大。在使用互联网的老年人中,不同的互联网功能(聊天、看影视剧、玩游戏、看新闻、购物、炒股等)会对老年人的各项指标产生不同的影响。本研究结果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意义:在国家大力推行"互联网+"养老和智慧养老的背景下,应鼓励老年人接触和学习使用互联网,提高老年人互联网使用率;为老年人提供接触和使用智能手机的途径;为老年人提供上网培训,使老年人学会使用网络的多种功能。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我国健康老龄化现状与卫生服务利用的关系,提供有效卫生服务、制定合理卫生策略,采用人口学理论与流行病学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调查分析黑龙江省大庆市部分60岁及以上老年人的健康情况及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现状。调查显示,除躯体健康较差外,部分老年人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损伤和社会功能缺失。加大社区医疗机构投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倡导老年人积极锻炼身体、与子女建立和谐的关系以及有效改善睡眠,对促进老年人健康,推进我国健康老龄化的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的人口老龄化过程、前景和对策   总被引:47,自引:2,他引:47  
基于基本国情 ,中国老龄化具有老年人数多、老龄化速度快、未富先老和老龄化地区差别大的特点。老年人健康长寿水平与发达地区有很大差距 ,中国老龄政策要把老年人健康作为优先考虑的内容。老龄化速度快是低生育的结果 ,应充分利用“人口红利”为老龄化做好物质准备。老龄政策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在未富先老的条件下 ,老年人提高生活质量必须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群众支持  相似文献   

5.
基于2011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全国基线调查数据,研究城市老年人社会活动参与对其健康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社会活动参与对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抑郁情绪均有显著影响。社会活动参与越多的老年人,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表现得越好;抑郁情绪也越少。可见,社会活动参与能有效改善老年人的健康水平。本文的研究结论支持了活动理论的观点,即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可以增进他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水平。此外,本文还发现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医疗保险、吸烟、喝酒等变量均对老年人健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长春、四平两地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采用现场体检及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长春和四平地区1 946位老年人健康现状进行调查。发现两地老年人健康状况存在明显差异,四平市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较高,患病率位于前三位的分别为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老年健康影响因素包括吸烟、饮酒、饮食、睡眠、锻炼身体等。根据两地老年人的特点,提出实现健康老龄化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7.
老年人口的心理调适与健康老龄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在一些人口高度老龄化的国家,十分重视对健康老龄化问题的研究。在我国,健康老龄化还是一个新命题,对它的认识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化。本文试图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老年人口的心理变化与健康老龄化的关系,并从中寻找实现健康老龄化的途径。一、老年人口的心理健康是健康老龄化的区要方面一般认为,健康老龄化是指在老龄化社会,绝大多数老年人健康长寿,社会发展不因人口老化而受影响。健康老龄化要求提高老年人口的健康水平,使老年人平均寿命延长,余寿中的带病期大大缩短,继续工作的年限延长,由衰老而造成的老年人社会功能衰…  相似文献   

8.
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2011年数据,采用工具变量法分析了社交活动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因果影响及影响渠道。研究结果表明,参与社交活动能够有效提升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从影响渠道看,社交活动能够降低老年人的抑郁症倾向,能够提高老年人看病的及时性,从而有效提升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本文的研究发现了“广场舞”等文化活动生命力旺盛的实践依据。据此,政府应当大力开展社区文化建设,科学规划社区活动场所,为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创造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9.
中国正迈入老龄化社会,社会人口老龄化不仅是老年人自身的问题,它牵涉到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诸多方面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因此要积极关注社会人口老龄化。倡导"健康老龄化",延缓老年人精神衰老期。发展以人为本,人以健康为本。健康老龄化是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并在全世界积极推行的老年人健康生活目标。它是指老年人在晚年能够保持躯体、心理和社会生活的完好状态,将疾病或生活不能自理推迟到生命的最后阶段。联合国提出,将健康老龄化作为全球解决老龄问题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0.
利用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2005年、2008年、2011年、2014年和2018年的追踪调查数据,基于多维指标构建了健康老龄化指数(HAI1和HAI2),从生命历程和健康公平的视角出发,分析中国老年人健康老龄化城乡差异及其变迁趋势。研究发现,城镇老年人的健康老龄化水平明显优于农村老年人,这主要是由于城镇老年人在童年期家庭背景、成年期社会经济地位以及制度保障等方面具有优势;健康老龄化的城乡差异随着年龄增长而弱化,呈现“收敛效应”,并且这一模式在连续出生世代中的效应也变得更弱,这主要是由于与早期世代相比,新世代城镇老年人的健康老龄化水平大幅度下降。应完善健康老龄化指标体系,加强动态监测,并注重老年群体在生命历程中的劣势累积效应,确保健康老龄化水平提升策略的有效性和超前性。  相似文献   

11.
杨雪  王瑜龙 《人口学刊》2020,42(3):66-77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中国社会的常态,老年人口健康及其相关问题研究日益成为政府、社会和学者共同关注的焦点。本文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2015年数据,针对老年人口社交活动难以量化的问题,构建"社交活跃度"指标,利用OLS回归和IV-regress二阶段回归模型分析社交活动对中国老年人口健康状况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第一,我国老年人社交活动水平整体呈现低活跃型特征,社交形式比较单一。第二,社交活动确实会对中国老年人口的健康状况产生影响,老年人健康状况在各影响因素不同水平下表现出显著差异,尤其受教育程度较高、经济状况较好以及较高的社交活跃度会对老年人健康产生积极正向影响。第三,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交活动能够显著改善其健康状况,参与多项社交活动且参与活动频率高对老年人口健康状况的优化作用尤其明显。因此,我们应提升中国老年人口的社交活跃度。老年人应积极主动参与丰富多彩的社交活动,社区、基层政府及社会企业应构建并完善与老年人社交活动及健康保障相配套的产品和服务体系,国家层面则应更加积极地完善相关的老龄化政策、制度。  相似文献   

12.
老年人是改善自身生活质量的主体力量。已有的研究多从老年人被照顾角度着手,鲜有对老年人自身从事公益活动对自身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本文利用2010年开展的“北京市朝阳区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所获得的数据和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来研究老年人以参与志愿者活动的形式为他人提供支持与其自身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结果证明。参与志愿者活动的城市老年人与不参与志愿者活动的城市老年人相比,前者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比后者高。因此,本研究认为应该重视老年人在提高自身生活质量方面的能动性,为老人创造更多发挥潜能的机会。  相似文献   

13.
我国将步入中度人口老龄化社会,推进老年健康是实现积极老龄化的基础,跨越老年数字鸿沟是实现积极老龄化重要途径。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应用程序深刻影响老年生活质量,在老龄化和数字化交叠的背景下,研究互联网应用程序使用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2020年微观数据,利用OLS模型、倾向值匹配(PSM)、Sobel’s z-test中介效应检验和似不相关回归模型分析使用不同互联网应用程序对上网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作用机制及异质性。研究发现使用微信、短视频、影音和游戏类应用程序的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更好,倾向值匹配结果稳健。进一步分析发现随着互联网使用频次的升高,老年人使用微信、短视频、影音和游戏类应用程序对其心理健康的边际效应递减;老年人四类应用程序使用数量会显著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扩展老年人互联网应用程序的使用面可以显著改善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中介效应模型分析发现互联网应用程序使用会通过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和社会适应水平改善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互联网应用程序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因受教育水平不同而存在差异。建议树立老年人互联网应用程序使用新观念,助力老年人跨越网络使用鸿沟,扩展老年人互联网应用程序使用面,提高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和社会适应能力,从而改善老年人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4.
老年健康产业发展现状、规划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高龄老人的比重不断增加,老年人口的健康问题呈日益严重的趋势,已成为影响中国当前及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健康是享受生活的前提,是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最大因素之一,健康老龄化是老龄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而老年健康产业的发展则是实现健康老龄化的前提。因此,弄清老年健康产业的内涵,大力发展老年健康产业,并积极构建政府、社会、社区和家庭有机结合的老年健康产业体系,对未来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文章基于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2014、2016和2018年数据,探讨中国老年人志愿服务参与的特征及其动态变化,并采用工具变量法和多种稳健性检验方法,实证分析了老年人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对自身福祉水平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老年人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能够显著提升自身健康状况、降低抑郁风险、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生活幸福感,从而有效改善自身福祉水平。机制分析表明,老年人在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中获得了更多的角色认同、技能提升和社会互动,从而提升了福祉水平。异质性分析表明,居住在农村、受教育程度较低和不与子女同住的老年群体从志愿服务参与中受益更大,性别和年龄差异则不显著。文章结论表明,广泛推动志愿服务参与能充分挖掘老年“银发资源”,推动实现积极老龄化。  相似文献   

16.
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剧、人口流动的日益频繁以及城镇青年注重隐私、倾向于独立居住,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发生了变动,城镇老年人独自居住将成为未来城镇居住模式的主流。基于2011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数据,本文选取"老人有心事时是否与家人倾诉"与"住房来源"变量作为有效工具变量解决内生性问题,通过有限信息极大似然法估计空巢对老年人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并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回归作为对比。结果显示,空巢对于城镇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认知能力以及心理健康均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空巢老人缺少家庭的支持与帮助,在生活自理能力、认知能力以及心理健康方面明显欠缺;同时由于自身健康、生活等条件处于劣势,空巢对于弱势城镇老年人(女性、高龄以及无配偶的老人)的健康水平影响更为显著。研究进一步发现缺乏物质生活保障、难以获得及时的医疗救助机会使得城镇空巢老人的自理能力和认知能力产生变化;参与社会活动的减少对空巢城镇老人的身心健康也存在显著的损害作用。基于以上结论,研究通过重点关注空巢对于城镇老年人健康的影响,从居住模式角度研究中国老年人健康问题,为探究居住模式和老年人健康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17.
社会支持与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相关关系研究对提高老年人口生活质量、积极应对老龄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3年上海市老年人口状况与意愿调查"数据,通过多元线性回归验证三种类型的社会支持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积极作用。本研究引入躯体健康、心理健康两个重要的中介变量,形成多元多重中介模型,通过对该模型的检验阐述社会支持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机制。社会支持的三个维度中,陪伴关爱支持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积极作用最大。而相比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在社会支持对生活满意度影响过程中的中介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18.
“健康老龄化”社会评价指标的探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作者基于对“健康老龄化”科学涵义的理解,尝试性地建立了一套由老年人自身健康指标,老年人家庭和物质生活指标、老年人所有社区指标和“老龄化”社会指标四个层次构成的“健康老龄化”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并对中国城市和广州市的情况进行了初步测算。  相似文献   

19.
杨春 《人口学刊》2011,(3):80-86
江苏为全国较早进入老龄化的省份之一,2009年末全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已达17%。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人口老龄化的重心将由农村转入城市。2009年江苏的调查数据表明,城市老年人心理状况及精神生活现状总体上较好,但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老年人的要求、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健康老龄化的推进还不相适应。要强化对老年人精神赡养和亲情关爱重要性的认识,采取多种措施,进一步提升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和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0.
我国老年人健康自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谷琳  乔晓春 《人口学刊》2006,9(6):25-29
健康自评是研究对象对自身健康的主观感受,是调查中经常运用的变量。健康自评能够反映健康状态的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因此健康自评可以作为评价老年人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采用2002年全国老年调查数据,做不同老年人群体的健康自评的差异性分析并进一步探究影响因素。旨在回答我国老年人健康自评的影响因素,对老年人自身和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依据。健康的生活方式对健康自评有积极的影响,身体的健康和健康自评有很强的相关性,老年人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对健康自评影响十分有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