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的30余年,中国经济在早期增长中获得了非同一般的能量和动力,在所有新兴经济体和转轨经济体中独树一帜.但是,这种粗放要素驱动的经济增长,其增长动力不可能无限持续下去.要素价格的扭曲,难以提高的使用效率,政府力量的无所不在,一定会破坏市场机制的正常运作,并使经济结构扭曲,阻碍经济转型.未来政府转型的关键,在于分清市场和政府的界限,明确政府职能.  相似文献   

2.
数智化转型是驱动新时代经济持续增长的核心动力。已有文献讨论了数据要素或智能技术影响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但忽略了数据要素利用推动智能技术进步的关键作用。基于此,本文将数据要素利用与智能技术进步同时纳入内生增长模型框架,以探究其对经济增长的联合影响。研究发现,数据要素利用通过促进智能技术进步能够推动经济持续增长。进一步分析发现,模型存在两种“制约效应”和一个“增长陷阱”。数据要素利用对长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受到消费者隐私侵犯厌恶的制约;智能技术进步对长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受到人口增长的制约。数智化转型时期先后的差异可能导致长期经济增长率的差异,后转型经济体陷入增长率持续低于先转型经济体的增长陷阱。本研究不仅为理解数字经济时代的宏观增长机制提供了理论参考,也为当前全球主要经济体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与产业领域的激烈竞争提供了理论阐释。  相似文献   

3.
以中国为代表的转型经济体对经济增长目标的"干预"会显著影响地方政府经济行为。本文通过理论模型分析了地方经济增长目标约束对经济效率影响的作用机制,并在此基础上,以2002~2014年中国230个地级市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经济增长目标数据为样本,检验了地方经济增长目标的制定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当经济增长目标制定采用"留有余地"的设定方式时,地级市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相对较高,而在采用"之上"、"确保"、"力争"等硬约束表述时,地级市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相对较低。经济目标硬约束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抑制作用更多地体现在技术效率(TE)上。(2)经济增长目标"层层加码"明显抑制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这种抑制作用在2006年以后更加严重并表现在全要素生产率的各个组成部分。(3)如果一个城市经济增长目标采用"留有余地"设定方式,经济增长目标实际完成情况则会更好,全要素生产率也会得到一定地提升。(4)中间机制检验表明,经济增长目标"层层加码"通过竞相投资的潮涌效应,扭曲投资结构,抑制产业结构升级,技术创新挤占以及导致企业间资源要素错配等机制降低了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以上实证结论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后仍较为稳健。本文可以为理解中国经济运行的一系列独特现象,如GDP水分、重复建设等问题提供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4.
中国旅游经济历经以资源、资本为主要增长动力的30多年高速增长,正处于由要素投入驱动向技术进步驱动的转型发展时期,已经显露出以创意为核心的技术进步驱动旅游经济增长转型的发展趋势。创意是促进旅游经济增长的核心技术,能够为旅游经济增长提供持续性的动力,因此,在"要素驱动"模式式微之前,通过旅游创意实现向"技术驱动"发展转型是中国旅游经济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阶段,创新驱动已逐步取代要素驱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动力。从现阶段来看,传统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没有改变,但与高新技术产业相比,传统产业企业技术创新严重不足,依靠土地、资本、劳动力等要素价值扭曲所带来的低成本优势逐渐丧失,生产的是大众化或相对落后的产品,其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较低,产业集中度不高。该文借鉴台湾地区观光毛巾厂的成功经验,探讨福建省传统纺织业的工艺创新、产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以便更好地推动两岸传统纺织产业转型。  相似文献   

6.
合理降低高储蓄率 促进发展方式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过去的一年里,西方发达经济体大多仍沉溺于金融海啸形成的泥潭中难以自拔,若干新兴经济体则承担起了引领世界经济复苏的重任,其中尤以中国的身影最为突出。中国经济得以率先复苏的动力主要来自政府宏观调控政策的激励,以及由此引致的投资增长。  相似文献   

7.
杨矗 《决策探索》2014,(24):22-24
一、要素市场改革的内容及趋势 30多年来,产品市场改革为中国经济增长释放了巨大的“改革红利”,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储备了规模基础。与此同时,生产要素的市场化改革明显滞后,要素市场发育程度较低。受多重因素影响,尤其是地方政府意志及短期行为的干扰,价格发现机制而难以正常发挥作用。我国要素市场扭曲主要表现为价格负向扭曲,即生产要素的真实价值被低估了。要素市场扭曲尤其是政策引致型的要素市场扭曲,会造成国民财富的非正常分配、转移甚至消散,阻碍经济系统的整体效率和发展质量提升。因此,我国必须深化要素市场改革,扭转“非对称改革”的困境。  相似文献   

8.
金融危机的后危机时代已经到来,全球实体经济逐渐复苏,但是,受累于政府赤字和人口老龄化等问题,欧美成熟经济体依然复苏有限。而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引领了全球经济的增长,成为目前全球经济反弹最强劲的动力。随着国际金融和国际贸易新秩序的建立,新的汇率机制也正在形成,我国的汇率政策也面对着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领导决策信息》2012,(12):4-17
政府工作报告要点摘录 国际国内六大困难挑战 ·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复苏进程艰难曲折,国际金融危机还在发展,一些国家主权债务危机短期内难以缓解。 ·主要发达经济体失业率居高难下,增长动力不足,新兴经济体面临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速回落的双重压力。 ·主要货币汇率剧烈波动,大宗商品价格大幅震荡。  相似文献   

10.
余鹏程 《经理人》2014,(6):20-20
正一方面,新兴经济体由于通胀、本币升值等原因不断失去廉价劳动力优势,主要依靠自身的增长动力;另一方面,新兴经济体传统粗放式的资源、能源高度消耗型的增长模式也亟待转变。新兴经济体需要深化改革,以调整经济关系、完善经济结构、改变增长模式。  相似文献   

11.
传统文献通常假定所有经济体具有相同的生产函数,抑或是将地理位置和人均收入作为分样本的先验划分依据。然而,这一假定是否恰当并未引起足够关注。在有限混合模型的基础上,本文利用1993~2015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依据地区真实GDP条件分布的相似性将不同地区的增长路径内生聚类为多种模式,并探究了背后的决定因素及增长源泉差异。实证结果显示,中国省级经济体的增长路径存在异质性,可以利用3组别有限混合模型进行刻画。同时,人力资本和政府支出有助于理解不同省级经济体的异质性增长模式,而地理位置和人均收入亦具有一定的解释力。更为重要的是,约1/3省份的增长路径存在模式转换,且表现为各项宏观经济指标综合作用的结果。进一步,地区经济增长的分解结果发现,尽管资本积累在不同增长模式中依旧占据着主导地位,但全要素生产率是导致不同模式存在差异化增长率的根本原因。特别地,忽略增长路径异质性将高估物质资本的贡献率约8.2%,并低估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率约7.7%。  相似文献   

12.
智库     
《决策》2014,(2):14-14
从现实来看,发展方式转变的核心是政府转型。我国经济转型面临某些突出矛盾,比如说土地财政、债务风险、产能过剩、环境污染等问题,大都与竞争性地方政府的增长模式直接相关联。——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认为,不改变竞争性地方政府的增长模式,经济转型难有重要突破。  相似文献   

13.
发展战略、休克疗法与经济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构筑了一个两部门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对前苏联和东欧国家实施"休克疗法"转型后产量大幅下降以及产业结构深度重组的现象给出了一个全新的理论解释。在转型前,政府采用扭曲性政策扶持重工业部门,新上台的政府试图采用"休克疗法"尽快取消这些扭曲性政策。结果是,失去政策扶持的重工业部门回报率下降,可流动的生产要素从该部门流出,导致其他非流动性的生产要素出现闲置和废弃,最终可能导致总产出下降。我们给出了"休克疗法"以后经济转型的数值模拟例子,结果表明,一个国家在转型之前的经济扭曲程度越高,其产出下降的幅度就越大;而且,在相同的扭曲程度下,相对落后的国家在转型后的经济恢复速度会更快;另外,我们的模型也能预测转型后产业结构的大幅度调整。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一个"资源重新配置型"分析框架下研究了过去30多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和机制,我们的分析框架可以较好地描述中国诸多经济增长的典型化事实,解构中国经济新常态出现的经济学逻辑,帮助我们理解制度质量在一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中的重要作用。本文强调了增长背后的两种主要推动力,一是短期经济增长动力,它是基于要素重新配置的增长动力,影响这种动力的主要因素是金融约束。一个国家可以在没有制度质量显著提升的情况下完成要素重新配置型的经济增长。二是长期经济增长动力,它是基于国家基础能力发展的增长动力,任何国家长期的经济增长都离不开国家基础能力的提升,制度质量是国家基础能力构建的核心。  相似文献   

15.
<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通过研究商品二因素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间的关系,能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经济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供给侧结构改革中,要充分兼顾“无形的市场之手”和“有形的政府之手”的有机结合。在供给端的供给要素改革方面,要进一步深化劳动力红利的改革,以释放更多的创新活力;提升资本投入效率对于增强经济内生动力至关重要;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是推动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技术和制度创新是引领经济转型、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核心动力。  相似文献   

16.
现有经济增长文献强调要素市场扭曲的消极作用,且在研究中忽视产业的特殊性和禀赋特征。本文基于Hsieh和Klenow模型引入资本偏袒,讨论要素市场扭曲对能源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影响,结果表明,资本市场扭曲“良性”影响能源企业TFP,资本扭曲程度提高1%,能源企业TFP将上升1.43%;而劳动力扭曲则制约能源企业TFP,劳动力扭曲程度下降1%,能源企业TFP将提升4.33%;要素市场扭曲对TFP的影响效应呈现异质性特征,这种特征根源于企业性质、行业特征与区位因素等。“反事实”框架指出,纠正资本和劳动力要素市场扭曲后,能源企业TFP提升分别约51.8259%和9.8093%。  相似文献   

17.
宗禾 《经营管理者》2010,(2):22-22,24
据联合国2009年12月2同公布的预测,美国经济将在2009年负增长2.5%以后,2010年恢复增长2.1%;欧盟和日本的经济分别增长0.60石和0.9%。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将成为2010年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18.
正当前我国经济转型与结构性改革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经济转型蕴藏着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增长潜力,但经济转型的内外环境、约束条件、动力机制等发生明显变化,同时经济转型也面临着突出的结构性矛盾与问题。这就需要用新的眼光、新的分析框架和方法来分析预测未来的经济增长前景,需要以结构性改革破解经济转型的结构性矛盾。  相似文献   

19.
本文是3545位企业家参与的"2013年中国企业经营者问卷跟踪调查报告"的主要内容。调查显示,企业经营者认为,2013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温和回暖,企业景气整体呈回升态势,预期未来企业经营可望延续回暖趋势;与此同时,制约经济增长的矛盾和问题也十分明显,尤其是产能过剩的问题日益突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不足,因此目前经济回升的基础尚不稳固。面对当前企业发展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多数企业经营者表达出积极应对挑战的意愿,一方面通过提升管理水平应对日益上升的成本压力,另一方面加快企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增强创新动力,主动转型积极应对挑战;同时,企业经营者期待政府进一步推进与市场化、改善民生和防范金融风险相关的各项改革,为企业转型升级创造更加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2003~2007年)的面板数据,将从资源获取和信号传递的角度来剖析不同所有制企业如何利用政府补贴进行创新,以及要素市场扭曲对政府补贴有效性的调节效应,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要素市场扭曲与所有制的联合调节效应。结果发现:相比国有企业,政府补贴对民营企业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更大;要素市场扭曲程度低的地区,政府补贴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更大;所有制对政府补贴和企业创新绩效的调节作用还依赖于要素市场的扭曲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