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1 毫秒
1.
著作权默示许可是知识产权默示许可的一个下位概念,对著作权默示许可是权利限制的一种方式还是属于著作权许可使用合同关系存有争论。对著作权默示许可行为进行定性应当追本溯源,进而将之与合理使用、法定许可使用等权利限制制度进行比较,最后以意思表示为支撑展示著作权默示许可与许可合同的契合性,可以确定著作权默示许可是基于当事人的自由意志而选择的法律行为,是著作权人对其权利的一种自我限制。  相似文献   

2.
国内学界探讨著作权强制许可制度多从其设立的必要性和建构的可行性入手,脱离了著作权强制许可制度的历史背景,其立论亦难免有所牵强.从《伯尔尼公约》斯德哥尔摩文本、巴黎文本以及随后的《世界版权公约》和《录音制品公约》对著作权强制许可具体实施规则和程序的修订可以看出,著作权强制许可适用越来越严格已成为主要趋势,其背后反映了国际著作权法日益加强著作权人利益保护的现实.同时,从著作权私法属性出发,不宜盲目设立著作权强制许可制度,而应先有效挖掘我国现有著作权的限制与例外制度.  相似文献   

3.
中美著作权法定许可制度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著作权客体属于准公共产品,法定许可是为了促进"物尽其用"而将部分作者权利交由适格者行使.美国法定许可制度以反垄断、市场定价和保护公众知情权为原则.在作者权利保护上,主要有表明其身份、保护作品完整、广告插播和收取许可费的权利.被许可人的权利则主要为实施权和因实施而产生的相关著作权.双方都有在实体和程序上配合对方实现权利并进行取证的义务,对违反义务的行为原则上承担过错责任.在许可费及其相关条款的确定上,采取协议优先原则;难以达成时,由行政裁决和司法诉讼依照市场价格作出决定.中国在系统性的法定许可制度方面可以吸收美国经验,但其"默示许可"方式有一定长处,可以有条件地予以保留.  相似文献   

4.
我国网络环境下著作权许可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著作权的许可使用是著作权行使的主要方式之一.在网络环境下,著作权的许可面临着重重障碍.著作权是一种私权.著作权的保护和限制,体现了著作权法的利益平衡精神.作品的使用一般应当获得著作权人的许可.国外网络环境下存在着著作权集体管理、补偿金制度、知识共享等著作权许可途径,这些途径对我国有一定借鉴意义.鉴于我国现有的著作权许可途径存在着一些问题,从著作权法的基本精神出发,我国应当建立如下适应网络环境的著作权许可模式:以著作权集体管理为著作权许可的基本途径,同时也鼓励多样化的著作权许可途径,包括知识共享、补偿金、授权要约、超星模式等等.这些许可途径应当充分利用现有的数字、网络技术,尽量降低交易成本.  相似文献   

5.
数字权利管理系统(DRM)的运用,为作品的商业利用和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契机。权利人和数字媒体在进行著作权许可时,可以采取数字权利管理系统,以减轻权利人对作品许可利用后轻易扩散的担忧,这也保证了消费者更为便捷地获得文化产品。不过,在采用DRM著作权许可的场合,由于授权许可合同具有特殊性,必然会对消费者利益产生影响。这就需要结合当前的实践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推动DRM著作权许可在不损害消费者利益的前提下得以合法展开。  相似文献   

6.
数字时代著作权人权利扩张不可避免,著作权限制制度应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限制金字塔"和"里基森光谱"学说虽然从不同角度指明了行为人在处理著作权相关事宜时的行为界限,但未免太过笼统,忽略了法定许可在著作权限制制度体系中的地位和功能。从完善著作权限制制度相关理论的立场出发,应认真思考著作权法定许可在合理使用、授权许可和侵权行为之间的关系,同时得出法定许可是著作权限制制度中的一种特殊安排,是著作权人与作品使用者达成的一种理性妥协。  相似文献   

7.
构建我国著作权强制许可使用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没有建立著作权强制许可使用制度,有关的知识产权教科书对此也只是一带而过,但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建立了符合其国情的著作权强制许可使用制度,国际公约对此也有明确的规定。为更好地与国际知识产权制度接轨,完善著作权限制体系,维护我国公民的合法权利,设置著作权强制许可使用制度是十分必要的。应结合我国国情,在立法模式的选择、方式的使用、内容的完善上下工夫,以构建我国著作权强制许可使用制度。  相似文献   

8.
为网络著作权侵权行为提供一个抗辩机制,是著作权限制的一种形式,目的在于协调作者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冲突。在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侵权行为抗辩机制的主要内容有合理使用、法定许可、著作权的失效和诉讼时效过期等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9.
数字网络环境下著作权默示许可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发展对现行著作权制度带来了冲击,数字网络环境下现行著作权制度面临着阻碍文化产业发展的问题,而著作权默示许可制度正是解决数字网络环境下著作权许可难题的最佳方式之一。利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修改之机,引入默示许可制度,特别是在信息网络传播领域全方位引入该制度,对于推动作品的有效传播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论著作权人与作品使用者的合同关系周安平著作权许可使用合同,是著作权人与作品使用者行使其权利的主要方式。为了保障著作权人的权利,调整著作权人与作品使用者的关系,《著作权法》第三章专章规定了著作权许可使用合同的适用情形、主要条款和签订时注意的问题等,它是...  相似文献   

11.
电影作品传播方式的多样化使得权利人难以有效地许可和转让权利,从而限制了电影作品的广泛传播和使用。而设立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可以为使用者发放"一揽子"许可,从而有效地实现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电影作品的广泛传播和使用。  相似文献   

12.
著作权法定许可使用费制度是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中国法律法规对著作权法定许可使用费制度规定的不明确状态,从实际运用的角度对整个法定许可使用费制度进行了剖析,分别在使用费的收转机构、收取标准、支付期限、法律责任四个方面上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3.
相对于较为成熟的开放源代码软件运动,开放源代码硬件仍然处于起步阶段。造成这种困境的原因主要是经济成本的阻碍和许可协议的缺失。3D打印技术的发展,为开源硬件运动的发展克服了技术和经济门槛,同时为依据知识产权法律制定许可协议提供了工艺基础。在3D打印环境下,根据专利权或者合同约束制定开源硬件许可协议存在缺陷,而以著作权为基础构建许可协议是可行的。许可协议应当包括授权性条款、义务性条款和免责性条款。著作权制度有必要以此为契机,在应对反向工程、拓展产品设计图复制权保护范围,以及构建新型邻接权等方面做出完善。通过许可协议的合理制定,可以推动3D打印开放源代码硬件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论学报编辑部与作者之间的著作权合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报编辑部与作者之间的著作权合同依法可以用书面形式和非书面形式,采用非书面形式合同,学报编辑部只能取得非专有使用权。如果学报编辑部欲取得作者作品的专有使用权,或者取得著作权的转让,必须与作者签订书面合同。签订书面合同时,应注意避开法定使用许可,让整本期刊及刊登作品的著作权完整地归属于学报编辑部。  相似文献   

15.
网络教育因其虚拟性、开放性、时空分隔性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许多情形难以适用现行著作权法合理使用规则和法定许可制度。网络教育素材适用权利限制的基础在于制衡权利扩张、促进文化传播、矫正市场失灵。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放宽网络教育素材使用中著作权权利限制的要求,主要是对“少量”的认定、“学校课堂”的认定、教学使用方式、网络教育素材的受众对象、“营利性”的判定,修订《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中关于网络教育素材使用的法定许可规则的规定,同时辅之以健全的统一化数字化著作权交易平台,完善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制度。  相似文献   

16.
数字网络环境下,混编创作的日渐繁盛与著作权制度的疲于应付形成了鲜明反差,更产生了混编创作是否颠覆著作权制度的正当性等诸多争议。实际上,混编创作有别于改编、汇编等传统的创作方式,涉及在先作品综合理念和表达方式的双重改变及新构成元素的有机组合。它既未改变著作权的正当性,也不能简单归为合法或侵权行为。我们可以按照分步、分类的处理思路对混编创作进行规制。首先,应修正合理使用制度,引入美国“四要素判断法”,规制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混编创作行为;其次,应扩展法定许可情形,允许不经著作权人许可混编使用已经发表的作品,但应当支付相应的使用费;最后,通过自愿许可模式规制不适用合理使用和法定许可使用制度的混编创作行为。  相似文献   

17.
论著作权侵权损害法定赔偿额的确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如何确定著作权的法定赔偿额,一直是困扰法学界和司法实务界的难题。依据民法的侵权行为本质以及著作权的价值,著作权法定赔偿额的确定应采取基准式,应以作品的稿费、版税或许可使用费作为确定法定赔偿额的基准来确定法定赔偿额。同时,调查取证费和律师费等必要合理开支不应计入法定赔偿额,并要区别对待著作人身权、著作财产权侵权损害产生的精神损害赔偿。  相似文献   

18.
论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保护的特征:著作权保护范围扩大化;著作权保护标准国际化;著作权保护水平高程化。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保护的新发展:发表权的发展———网上传播权的确定;技术性保护措施的应用与发展。完善我国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保护措施的对策:尽快完善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建立网上作品法定许可制度;建立健全技术性保护措施制度。  相似文献   

19.
在介绍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中有关知识产权问题的各种法律法规后,着重分析了合理使用和法定许可原则,指出必须加强立法,尽快制定图书馆法,以及强制许可制度及版权补偿金制度,同时要完善和加强著作权集体管理机制,为中医院校图书馆的发展和数字化中医药文献的版权保护提供一些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20.
伴随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于关键数据的快速挖掘与使用正逐渐成为新的财富增长点。数据使用关涉他人权利,于是由此产生著作权许可问题。当下,在互联网信息的使用过程中,若要找到海量信息的著作权人并获得授权,无疑会增加权利人与使用人之间的交易成本,减少财富总值,不合乎社会共赢理念。著作权默示许可制度作为提高交易效率并解决此问题的一种手段被引入知识产权领域,但该制度在我国立法上却罕见其踪。对著作权默示许可制度进行详尽梳理,并藉此完善现存我国立法,以充分发挥默示许可的正面作用,能更好地应对未来网络时代中出现的更多新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