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卢嘉 《城市》2002,(3):58-59
目前世界上公认的“花园城市” 当首推新加坡。其320万的人口规模相当于我国的中等城市,其气候条件和我国南方的部分热带城市相似。从人口构成情况来看,华人占总人口的78%。(其余多为马来人。占14%左右),多信奉佛教和道教。它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瞩目的田园城市,与人们对自然的关爱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追求天人合一的观念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2.
马毓鸿 《现代妇女》2014,(8):282-282
提到佛教,我们会马上想到释迦牟尼,想到印度,想到般若、波罗蜜、度等梵语翻译过来的词汇。提到佛教在中国,就不能不提为把佛教传入中国呕心沥血的僧人们。介绍佛教的书中都对一个问题有所提及,那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高僧”与“名僧”之辩。与其纯粹讨论这一似乎没有答案的辩题,倒不如看看这些僧人到底给后世后人留下了什么,也就是“用事实说话”。这样说来,道安绝对是用事实说话的人,且掷地有声、使人信服。  相似文献   

3.
周颖 《现代交际》2011,(11):215-216
“转识成智”本是佛教中的一个重要命题,是一种唯心主义学说,我国当代哲学家冯契对其进行了唯物主义改造,强调“转识成智”的过程便是人获得身心、德性和人格等全面的自由发展。本文通过阐述“转识成智”的内涵,通过冰山水面上下的不同,生动地分析人的智慧形成过程,强调“转识成智”在当代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佛教于东汉时期由印度传入中国,经三国、两晋到南北朝500年间,佛经翻译研究逐渐发达,到隋唐时便产生了天台、华严、维识、禅宗、净土、密宗等具有中国特色的宗派。据说,佛教的文殊、普贤、观音、地藏四佛与中国人香火缘深,为中国佛教的四在菩萨,他们”说法”的道场,则是中国佛教的四大名山,它们是:五台山、峨眉山、普陀山和九华山。  相似文献   

5.
“支那”原本是一个普通的佛教音译词,但是随着日本的崛起,“支那”作为日本对中国的称谓,并逐步贬义化,成为近代史上令中华民族感到痛苦和耻辱的代名词。究其原因主要是日本人对东、西方文化认知的改变,并且这种改变导致了日本人对中国心态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6.
公益事业,上善若水;公益论坛,水绕灵山。 宗教与公益有不解之缘。比如,佛教呼唤“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道教主张“齐同慈爱、济世利人”,伊斯兰教断定“只爱自己的人没有信仰”,基督教强调“施比受更有福”。比如,“千手观音”的启迪:别人有难,你要不惜一千次伸手助人;你遇灾难,就会有一千只手来帮你。  相似文献   

7.
一个人,在他或她的一生中,面临或面对的选择太多太多!因此,学会智慧地选择,于人生,不啻是一件很有意义和价值的大事。 选择,两利相权取其大 选择是一种烦恼、一种痛苦,又是你对自己的一种挑战——当你缺乏足够的知识与经验时。这里有佛教经典中的一个故事: 从前,有两个人,他们俩量说:“咱们是好朋友,为什么不一块儿到外面去,采集点野货,求得一点钱财。” 于是,俩人一同出外,来到一座荒凉的村落,只看见地上有许多黄麻,一个人说:“我们要点黄麻回去吧!”俩人便各挑一担走了。 来到一个村落,看到地上有许多做好了  相似文献   

8.
佟朝颖 《老年世界》2007,(22):40-40
“立冬”以后,日照减少,阴天增多,故民间有“冬阳贵如金”之说。冬天的阳光,不仅和煦暖人,使人感到周身舒适、心旷神怡,而且常在冬阳下行“日光浴”(每天晒太阳半小时左右)还是一种很好的保健良方。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贝叶文化?
  “贝叶文化”(Palm-leaf culture)是亚洲一项重要的人类文化遗产。广义上理解,它是对以“贝叶经”为主要载体的佛教文化的一种象征性称谓,其范围当覆盖从佛教缘起地印度,北及阿富汗、中国、日本列岛、朝鲜半岛、蒙古,南到斯里兰卡、尼泊尔、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等亚洲国家和地区。但由于佛教北传方向的国家和地区没有或已佚失刻写贝叶经的习俗,故“贝叶文化”在狭义上常被认为是印度、斯里兰卡、孟加拉、尼泊尔、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和越南南部,以及中国云南等流传巴利语系佛教的南亚、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佛教文化形态。这些国家和地区至今仍或多或少地保留着刻写、制作、使用贝叶经的传统和习俗,因此被视为亚洲的“贝叶文化圈”。  相似文献   

10.
米酒——在有稻米种植的地方就有各种各样的米酒——在日本被称为“ζ汁”(清酒的意思),它是“泶之”(繁荣)这个词的缩写,在人们的头脑中,它与由这种清酒引起的“快乐情感”有关联。清酒是一个需要慎重对待的东西,人们对待它的态度,正如大多数文化对待酒精饮料一样。在日本每一座禅宗佛教寺院的门口,石头柱子上的题字告诫人们,吃了蒜与喝了酒的人,永远不允许跨过这道门槛。  相似文献   

11.
托举信任     
士兵训练中有一项内容叫“信任背摔”,目的在于增进战友之间的信任。一人登上两米左右的高台,脚后跟与台沿平齐,背对台下站立。班内其余人在其正后方两两相对结成臂网。台上问:“准备好了吗?”台下战友齐声回道:“准备好了!”此时,台上的人笔直地向后倒去,台下战友用臂网将其接住。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一个大陆国家,古代的中国人认为国土就是他们的“世界”.然而,人们今天所使用的世界一词,最早源于佛经,出自佛教,所以世界是一个外来词汇.“世”为时间之意,“界”为空间之意,它有时间空间不可分隔的道理.在古汉语中最贴近“世界”意思的大致只有两个词:一个是“天下”,一个是“四海之内”.中国的伟大思想家们,从孔子一直到清代中期的几千年里,没有一个有过出海冒险的经历,这到底是为何呢?  相似文献   

13.
世俗化是一种解放过程。佛教造像世俗化主要表现为三方面:造像姿态造型的世俗化、造像题材的生活化、观音像的女性化。佛教在中国的本土化、世俗化的进程当中,不断发掘其自身的人文价值,一改佛教在唐代以前"高高在上"的姿态,而逐渐成为平民化的、亲民的宗教。唐代是文化艺术发展的一座高峰,佛教造像世俗化在唐代兴盛并逐步定型。佛教造像的世俗化与佛家的人文关怀宗旨并行不悖,实践并且发扬了佛教的人文关怀精神。  相似文献   

14.
佛教是缅甸的国教,缅甸有将近89.3%的人信仰佛教,大约5.06%的人信仰基督教,3.8%的人信仰伊斯兰教,约0.5%的人信仰印度教,另有0.2%的人信仰泛灵论。尽管基督教徒在缅甸总人口中占的比重不大,而且集中在克伦、克耶、克钦等几个山地民族之中,但他们的文化程度相对较高,具有较强的参政意识,加上基督教徒在缅甸的活动和基督教在缅甸克伦、克钦等少数民族中的传播,是这一时期缅甸宗教文化发展中一个值得重视的方面,它对于缅甸的民族关系也有着长远的影响,基督教组织与境外的宗教、人权组织联系密切,所以基督教势力对缅甸的政治和民族关系的影响不可小视。  相似文献   

15.
人生于天地之间,为宇宙万物的一个种类.任何个人相对整个宇宙及其流变来说,都是极为渺小的存在,只是宇宙存在和发展过程中一点微小的火花,刹那间闪现,刹那问熄灭.在佛教看来,人的生命和宇宙万物一样,无常无我,都有着其自身的生死存亡过程.现实的人都有生有死,如果执着于生死,就会陷入无穷的烦恼,永堕轮回.只有真正了悟生死,方能解脱自在,故而达到“生死皆自在,轻安见如来”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6.
中国佛教传自印度,就一般情形说,应该是属于印度形态的,但在实际上,中国佛教与印度佛教有着巨大的差异。这些差异表现在诸多方面,但就最为直观的差异来说,佛教建筑和佛教造像方面最为显著。本文就以西安香积寺为例来做一个简单比较。  相似文献   

17.
养生     
《中国社会导刊》2011,(23):62-62
中医认为“人到四十,阳气不足”,因此有“四十不补,五十受苦”的说法。北京中医药大学养生室教授张湖德指出,《黄帝内经》中提到女性在“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男性在“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说的就是女性到了35岁左右、男性在40岁左右会分别出现衰老的迹象。  相似文献   

18.
中国佛教是世界佛教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乘教(北传佛教)的主体,而五台山的佛教发展又是中国佛教发展的缩影,其兴起之早,历时之久,规模之大,声誉之盛,影响之广,宗派之多,禅学之精是得天独厚的。五台山旅游应发挥自身优势,抓住机遇,与时俱进,紧紧围绕“佛教文化”这一核心主题,大力发展旅游业,带动区域社会、经济、文化、交往的迅速、持续、健康发展。一、五台山佛教文化旅游开发需解决的四大问题1.合理的规划是五台山佛教文化旅游开发的基础科学合理的规划,是旅游区健康发展的长远构想和全面计划,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然而,到目前五台…  相似文献   

19.
黄英  李艳红 《国学学刊》2021,(1):111-120,F0003
唐代是宗教信仰开放的时代,诗人信奉佛教还是道教,抑或儒释道并信,都是自由的。白居易虽崇尚道教,但他更虔诚地信奉佛教,这体现在他诗歌创作中使用了大量的佛教词语。据统计,《白居易诗集》中出现了86个偏正式佛教词语,涉及佛教文化的方方面面,包括佛教基本概念方面的词语;佛法、佛事、戒律方面的词语;以具体表佛教抽象含义的词语;佛教、道教通用的词语。这充分证明白居易的诗歌创作与佛教关系甚为密切。  相似文献   

20.
日本的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说:“公司即是道场。”他在32岁那年,认识了一个叫加藤大观的和尚,这个和尚后来成了松下的军师。“和尚能对企业的经营给出些什么样的劝告呢?”我曾经对这一点感到好奇。97年1月,我到四川号称“中川第一禅林”的圣水寺,开始明白佛教、特别是禅宗能够给企业经营者多大的启迪。圣水寺和尚们吃斋饭的大殿,有一尊金身佛像,两边的对子说:试问世间人有几个知道饭是米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