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关于亚洲传统造纸的发源地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在对云南6个少数民族手工造纸的调研基础上,对亚洲传统造纸的起源进行了研究.认为亚洲传统造纸有不同的发源地,抄纸法源于中国内地,浇纸法可能源于印巴次大陆,由于中国传统抄纸法造纸曾产生世界性的影响,故中国是造纸技术的发明国度.  相似文献   

2.
纳西族的手工造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通过对云南丽江的大具乡、大研镇和香格里拉县三坝乡的纳西族手工造纸工艺进行的实地调查,认为纳西族的手工造纸既受到西藏固定式纸帘造纸方法的影响,也受到中国内地常见的活动式纸帘造纸方法的影响,这种造纸方法除与西藏接近的云南迪庆以外,在中国大陆其他地区未见。因此,纳西族手工造纸在中国造纸史上具有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江西社会科学》2016,(7):102-106
黄庭坚晚年的诗风由早年的奇崛生硬变为平淡而山高水深。他是如何实现这种风格转变的,其创作思想的变革又是什么?至今未有合理的解读。事实上,北宋绍圣后,黄庭坚援书入诗,采用书法中"为画满纸"的方法创作。"为画满纸"意含"不齐之齐"、"意脉贯注"、"纵横有象"三法,此三法可纠正其绍圣前诗歌雕琢生硬、笔意断裂、迟钝腐陋等弊病。黄庭坚晚年诗歌的"为画满纸",矫正了白居易、李白、苏轼、张耒等诗歌章法结构率意单一的弊病。南宋后,杨万里、刘克庄、方回、元好问、赵孟瞓等晚年的诗歌创作,都延用了黄庭坚的"为画满纸"法,来纠正自身早年集古诗所致生硬雕琢之弊。  相似文献   

4.
吐鲁番古墓纸明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吐鲁番阿斯塔那发现的十六国到唐代的墓葬内,发现很多纸明器,包括纸鞋、纸帽与纸棺等,这是现见考古发掘中最早的纸明器。阿斯塔那的纸明器与中原直接相关,显示出一致性。同时表现出地域特点,它绝大部分是一种实物的替代性用品,是环境恶劣、物质匮乏的无奈之举。  相似文献   

5.
作者从技术与民俗两个方面对广西大化县贡川乡壮族手工造纸进行调查,认为广西大 化县贡川壮族造纸为一种传统的抄纸法造纸,生产的手工纸——“纱皮纸”具有较多的特点 ,在当地壮族的日常生活和人生礼仪习俗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新近刊布的《前凉咸安五年(375)隗田英随葬衣物疏》是吐鲁番地区出土最早的衣物疏,从中新发现了“大女+夫姓名+妻姓名”的身份描述方式。“大女”一词沿用了汉晋以来对成年女子的称呼,与唐代的“大女”含义不同。纸质的《隗田英衣物疏》正处于木牍向纸张过渡的时代,既保留了木牍衣物疏的书式特点,又体现了纸质衣物疏的变化趋势,是中国“简纸过渡”的时代标本。本文以长时段的视角,考察不同时代、地域及书写载体的衣物疏书式,尝试刻画中国“简纸过渡”时代的一个具体侧面。  相似文献   

7.
农业在新疆区域经济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就新疆工业而言 ,除了石油、煤炭、化工、建材和交通运输外 ,主要是以农业为依托的农副产品加工 (如纺织、食品、畜产品加工等 )。因此 ,认真研究新疆农业经济发展特征 ,探寻在西部大开发背景下新疆农业的发展取向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准确地探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新疆农业的发展取向 ,并使该研究的逻辑进程与历史进程相吻合 ,本文依照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 ,研究改革开放2 0多年来 ,农业各投入要素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 ,并试图从其分析中揭示出新疆农业发展的新取向。请见下表。农村改革以来新疆农业…  相似文献   

8.
利用照相机镜头清洁纸来清洁荧光屏的表面尘埃,是一种效果极好的方法。镜头纸是一种类似于无纺布结构的柔软性光学镜专用清洁纸张,制作时采用人工的方法,细致地将杂于纸巾可能损伤镜头的沙粒、纸筋等硬性杂物完全剔除,所以用它来清洁荧光屏表面时,不仅不会将其划伤,而且除尘效  相似文献   

9.
赣南造纸厂生产的峰山牌拷贝纸,几年来,曾多次获得省优质产品证书,并在全省质量评比中,获优质产品奖。最近我们走访了上海市第一百货商店钟文电讯场经理杨巽康和上海汇丰纸张商店经理王有祥等经销单位负责人,他们一致反映,峰山牌拷贝纸,在上海纸张市场上以质量优异,价格合理取胜,普遍受顾客好评,很受欢迎,经常供不应求。其市场声誉,与安徽淮南纸厂拷贝纸同处于国内同类产品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10.
考试是教学的关键环节,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指挥棒".如何抓好考试,发挥考试这个"指挥棒,,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作用,本文就深化教学改革,改革考试形式,实行"一纸开卷"考试,进行了四年的实验与研究.对考试流程做了较清晰介绍,对考试"效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论证,阐明了改革考试形式,实行"一纸开卷"考试的可行性,对今后教学改革实践,改革考试形式实践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魏长洪  艾玲 《西域研究》2005,1(4):79-88
本文主要论述了解放前新疆报纸的发展历史,着重介绍了《伊犁白话报》、《新报》、《天山日报》和《新疆日报》等报纸的创办和发展,各报的形式、报导内容、性质以及在当时产生的影响;阐述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各报纸及报人的命运。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新疆呼图壁县石门子墓地出土的27件铜器进行了材质和制作工艺分析,初步探索了这一墓地所出铜器的技术特征。该墓地出土铜器材质以锡青铜为主,但制作马具时明显使用了更高质量的原材料;铜镞的材质却参差不齐,并出现含砷不高的铜器,表现出多样化的来源;器物制作采用了铸造和热锻两种工艺。本研究为深入揭示新疆公元前第一千纪青铜技术发展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集中探讨了有印度教内容的人物栽绒毯的历史渊源、年代以及在新疆出现的原因。根据毯子中于阗文字采用的形式、画面的内容及艺术表现形式,作者把五张毯子制作时间的上限定于公元4世纪中叶。由于载有印度教内容的文物在新疆是第一次发现,这给我们提出一个新课题:和田地区或新疆是否有过印度教的传播甚至存在过印度教社区。通过对和田出土的从战国到唐代末期文物及历史文献的研究,作者认为在汉初至唐初这段时间,或者更早,和田以及楼兰地区不仅有印度教传播的土壤和条件,而且存在过印度教社区。印度教传入的时间应该以贵霜和笈多时期的可能性为最大,路线以克什米尔为主要通道。和田官方文字在4~5世纪时由佉卢文转为笈多体婆罗迷文字,而地毯上同时现有印度教故事和笈多体文字,说明地毯更可能是受笈多影响的产品。传入印度教的信徒有可能是来自印度北部或西北部以及克什米尔地区已经皈依印度教的塞人,他们的到来给早已生活在和田的塞人注入新的宗教热情和自我管理的社会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14.
梁俊艳 《西域研究》2012,(1):55-61,143
荣赫鹏置身英国和俄国在中亚进行的大角逐中,先后深入我国新疆和西藏腹心地区考察,乃至带兵武装入侵西藏,他的行动加重了我国近代的边疆危机。本文利用大量中英文档案等资料,对荣赫鹏在英国对我国新疆和西藏扩张中起到的作用加以分析,期有助于相关问题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15.
周轩 《西域研究》2004,(3):45-52
本文就涉及清代新疆流放人物的洋教案、回教案及民间宗教活动中的典型案例进行论述 ,认为这些教案反映了当时的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和文化冲突 ,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王力 《西域研究》2012,(1):37-43,142,143
乌什事变是清朝统一新疆初年发生的最具影响力的重大事件,暴露了清朝回疆治理政策的弊端与漏洞。文章综合国内外各种史料,分析叙述了乌什事变的缘由及其经过;并对事变平息后,清政府为巩固统治所采取的一系列补救措施和对回疆治理政策的调整等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7.
新疆跨越式发展中几个重要指标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根据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与长治久安三大目标任务,就新疆与全国经济发展水平及西北地区的平均发展水平作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并根据这一目标对新疆今后10年的发展作了预测。  相似文献   

18.
基督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亦是新疆多宗教格局的现实构成部分。目前新疆的基督教传播活动呈现出无序蔓延和快速发展之势。文章通过对新疆基督教传播的现状、特点和存在问题的调查分析,提出了有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多活佛之死     
多活佛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新疆有重要影响的蒙古族历史人物,1932年5月21日,新疆省主席兼督办金树仁将其处死。对于这一事件,至今仍有不同说法,本文利用新疆档案馆所存相关档案对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新疆经验":建设"和谐社会"的初步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一位西方人士的论述引出"新疆经验"这个概念.其要点在于,"新疆经验"有助于中亚地区的稳定.最近20多年新疆经历了"三股势力"的严重挑战,在此期间,新疆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关于维护新疆稳定的一系列战略部署,在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中为建设"和谐社会"不断探索,突出的有三件标志性工作一是三个"离不开"活动;二是"五观"教育;三是"高度认同"思想工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是新疆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实践的总结,已写入中宣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中,成为我国各族人民和睦相处的宝贵精神财富."五观"教育、"高度认同"思想工程,既是实现新疆长治久安的初步探索,也可能为祖国统一大业和建设"和谐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