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公元九世纪末至十一世纪初,当值唐末、五代、宋初之时,占据着河西重镇凉州的吐蕃各部落,由族帐林立、部落分散,“大者数干家,小者百十家”的互不统属的局面,逐步走向联合。在中原地区,特别是五代政权相继更替,无暇顾及位于西北的边陲诸族,“不能抚有其众”,凉州地区出现了“自置牧守,或请命于中朝”的半独立性质的政权。 在后汉时期,“凉州留后折逋嘉施米请命,汉即以为节度使。嘉施,土豪也”,“凉州郭外数十里,尚有汉民陷没者耕  相似文献   

2.
敦煌汉文与于阗文书中之龙家及其相关问题黄盛璋一、作为归义军张氏辖下五大部族之一的龙家龙家之名,两《唐书》、《通典》、《唐会要》及其他有关唐代史书全无记载.不仅唐以前史籍中没有出现,即唐中叶亦不见其名。直到本世纪初敦煌文书发现后,人们才获知关于它的一些...  相似文献   

3.
自唐未、五代以来,曾一度建立过强大政权的吐蕃日渐衰落了。居于西藏本土的吐蕃各部分崩离析,居于河陇地区的吐蕃部落更是“族种分散,大者数千家,小者百十家,无复统一”①,散处在黄河、泾、渭二水上游及湟、洮、岷江等流域。诚如邵伯温所言:“吐蕃在唐最盛,至本朝始衰。今河、秦、邈川、青唐、洮岷以至阶、利、文、政、绵、茂、黎、移州夷人,皆其遗种”②,自“仪、威、泾、原、环.庆及镇戎、秦州暨于灵、夏皆有之”③。因此吐蕃部族散居的地域辽阔,人数众多,仅“居秦、  相似文献   

4.
刀郎维吾尔人的先民出自乌古斯部族之克尼柯 (Q n q)部落以及样磨 (Ja ma)、谋落 (Bulaq)、恰鲁克 ( aruq)、克普恰克 (Q p aq)等部落。克尼柯部落为崇德可汗时期 ( 9世纪 2 0年代前期 )派驻当地的 ,其余诸部则是 9世纪初保义可汗在驱逐吐蕃、征服葛逻禄后 ,为防备葛逻禄与吐蕃相勾结 ,保证西域地区的稳定 ,而由七河流域及其附近地区征发至当地的  相似文献   

5.
元代西藏地方驿站考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公元八四二年,与唐王朝鼎立称雄的吐蕃王朝解体了。尔后,历五代、宋,四百数十年间,西藏地方一直是数个地方政权割据,无复统一。到公元一二四四年,西藏萨迦地方首领萨班应驻守凉州(今甘肃武威)的蒙古皇子阔端之邀,携同侄子八思巴和恰那多吉前往凉州。一二四七年,萨班在凉州会见了阔端。萨班代表西藏地方各派僧俗首领归顺蒙古王室。至此时,西藏地方才逐渐结束了分散割据的局面,一统于元朝版图之下,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6.
王维《双黄鹄歌送别》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使凉州,犒劳对吐蕃作战有功的将卒。五月奉使,六月抵凉州,陈贻先生说“秋天”,恐不对。九、十月间入崔希逸幕府。而于二十六年六月在崔之后离开凉州,其间一年时间。《双黄鹄歌送别》正是写在此时凉州姑臧判官任上。王维以“双黄鹄”的象征手法写离人。而“双黄鹄”正是指崔和王本人。被送别的就是崔,而不是他的幕僚。  相似文献   

7.
唐懿宗咸通二年(861)沙州归义军节度使张议潮收复凉州后不久,河西地区又与中原隔绝,陷入各族混战之中,凉州自立政权就是其中之一.胡小鹏在《西北师大学报》一九八九年第一期发表如题文章,就凉州自立政权的几个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一、凉州地区唐戍兵与(?)末的关系.张议潮收复凉州后,唐王朝曾重筑州城,并由山东调郓城兵二千五百人西来,与沙州归义军派出的将士共同戊守凉州。此后不久,凉  相似文献   

8.
公元七世纪初,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建立起吐蕃王朝。从松赞干布到吐蕃最后一代赞普朗达玛之间的二百一十五年间,吐蕃称雄于中国的西南和西北的广大地区,其本身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军事都有长足的进步,在藏族历史上和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吐蕃王朝遗留了大量的文献、碑刻、简牍等,成为我们研究吐蕃历史的最直接的最可信的历史资料。后期的藏文史籍都把吐蕃时期的历史作为重点加以描述,汉文史籍中对吐蕃王朝的历史也有详细的记载。  相似文献   

9.
吐蕃王朝建立后,继续拓展管辖地区.对这些处于边境的后拓地区,吐蕃王朝是如何进行军政区划设置的?本文主要依据敦煌西域吐蕃藏文文献和同期汉文文献,对吐蕃后拓的管辖地区进行了简要梳理,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吐蕃王朝两大羁縻藩国以及东道、南道和北道节度使韵建置.  相似文献   

10.
汉简和传世文献证明,两汉时期,凉州地区的学者,在哲学、史学、文学、文字学、天文历法学等方面独占鳌头、成绩卓著.特别是东汉后期反党锢斗争,以皇甫规为代表的凉州士人前仆后继,以死抗争,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相似文献   

11.
吐蕃自松赞干布统一以后,就频繁和唐朝交往。这期间有和平的交往,也有战争的交往,但对于总体实力弱于唐朝的吐蕃来说,战争交往理应对吐蕃不利,但事实是吐蕃采取了各种针对唐朝的措施对唐进行进扰,包括在作战的季节选择上都针对唐军的弱点进行了长久的战争,并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季节对唐蕃之间的战争是有很大影响的。  相似文献   

12.
吐蕃时期的禅宗传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按藏史载,吐蕃汉印“法诤”后,汉地禅宗败北并被逐出吐蕃,但敦煌藏文禅宗文献表明,至少吐蕃后期,禅宗不仅在活动,还发展出一条藏人的禅宗传承———善知识传承。如何解释史料与史实间的矛盾?吐蕃时期禅宗传承是怎样一种发展样态?禅宗传承的活动区域在哪里?这些问题将是本文讨论的重点。本文认为吐蕃禅宗传承活动的中心区域在藏语称作″玛域″(青海东部之黄河流域),即吐蕃时期称作″宗哥″(讼割)的地方,10世纪以后,该地遂成为后弘期下路弘法传承的策源地。吐蕃禅宗的传播与摩诃衍相关,其弟子虚空藏及再传弟子益西央是吐蕃禅宗系统建设中的重要人物。  相似文献   

13.
明代的治藏政策对纳西族和藏族上层之间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的纳西族木氏土司曾用军事力量占领了滇、川、藏的一些藏区。明王朝的治藏政治制度和方法,是影响明代纳西族木氏土司对所占领的藏区治理方略的重要因素,纳西族与藏族上层之间的关系与明王朝对藏族上层和藏传佛教不同教派的政治态度有密切的关系。木氏土司根据藏区的政治特点,不断加强同藏区政教上层人士的交往。建立与藏传佛教上层的密切关系,借助藏族佛教上层人物的力量治理所占领的藏区。而纳藏两族上层和民众在长期的交往中,极大地促进了相互间的文化和经济交流。  相似文献   

14.
学界一般认为,所谓“藏彝走廊”为氐羌系统民族由西北向西南迁徙,并在迁徙途中同源异流分化出众多民族之通道。而在唐代藏彝走廊西部边缘特殊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则是由洱海东部、北部诸部族向北、向南和向西迁徙,并呈现出乌蛮“正种”与乌蛮“别种”之间的文化普同性与差异性并存、“汉裳蛮”的“夷化”以及乌蛮与白蛮的“汉化”并存等动态性的文化变迁特点。  相似文献   

15.
清朝崛起,入主中原,日趋牢固,边防愈加巩固,清王朝中央对西藏地方的治理不断加强,尤其是在涉及国家主权的地区建置.西藏地方行政体制在几经更迭后形成以达赖喇嘛为中心的政教合一的政治体制.但这种制度无法回避新立达赖喇嘛由转世到其亲政之前事实上的权力真空的问题.进入18世纪后半期,摄政制度应运而生.直至20世纪前半期,历任摄政共15人.摄政掌政远远超过达赖世系实际掌政时间.摄政作为当时代掌西藏地方最高权威一职,在西藏地方史以及与中央政府关系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和作用.本文根据各类相关文献,对清代西藏地方摄政一职的产生、称谓以及特点等方面进行了挖掘、梳理、探究.  相似文献   

16.
沙陀是曾活动于新疆后在中原建立政权的部族;沙陀政权后唐,国祚虽短,但从一开始就被汉族士人认同并接受;对后唐兴起的探讨,对于深刻理解中华民族融合的规律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张荫棠治藏的思想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清时张荫棠在西藏被中央政府委以重任,这一任期虽然短暂,但他对治理西藏提出了一整套方案和设想。张荫棠治藏的思想资源来自四个方面: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中国近代变法维新思想、西方现代思想、西藏地方宗教思想。如何协调和平衡这些思想资源,是张荫棠治藏面临的深层次问题。在晚清边疆危机中,张荫棠主要想运用中国近代变法维新思想和西方现代思想,来改变落后的西藏使之富强,以最终维护国家在西藏地方主权。张荫棠治藏策略中潜藏着内在的思想冲突。  相似文献   

18.
据《晋书》记载,在西域焉耆、龟兹一带,公元3~4世纪存在着一个叫“狯胡”的部族。关于其族属,有学者认为“狯胡即是羯胡”;亦有学者以为“狯胡”可能是北匈奴余部。笔者通过对“狯胡”人口规模、武器装备、生存策略和族名等方面的分析,认为他们可能与后世的哒存在族属同源关系,并因之对哒早期历史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潘玲 《西域研究》2006,(4):100-104
剺面习俗在东汉至隋唐时期流行于以突厥为主体的西域诸民族中,并于唐代前期随着突厥与中原政权的频繁交往和大量降唐的突厥人内迁而被汉族等更多的民族所了解。剺面习俗在匈奴人中并未流行,突厥中的剺面习俗是由迁入西域的民族传入的。春秋战国时期,一些分布在阿尔泰山及附近地区的鹿石面部有斜线纹,它们很可能表示的是剺面的创伤。  相似文献   

20.
张虎 《阴山学刊》2011,(3):83-86
为了应对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唐朝在河套地区先后修建了西受降城和天德军等两座军事城镇。两城设立之初,在唐朝的北疆防御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西受降城建成后不久即因水患而遭废弃并在旧址以东另筑新城,天德军也因在安史之乱中遭到破坏而一度被废弃并移至西受降城。后来设立天德镇专门负责河套西部地区的防务,其辖区几经变化,最后领有天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