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淮论坛》2012,(5):65-69
知识经济下,企业核心员工是组织的战略性资源,现阶段愈来愈多的企业在管理核心员工方面面临着严重的挑战。由于核心员工是组织的特殊群体,对其不仅要重视传统劳动契约的管理,更应加强心理契约的管理。本文主要分析了核心员工心理契约违背及破裂的成因,研究如何对核心员工进行科学的管理,并提出了维护核心员工心理契约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组织支持、心理契约与企业员工激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斯年 《理论界》2006,(10):204-205
本文通过对组织支持理论和心理契约理论的综述,发现组织支持与心理契约有一定的相关关系,组织对于员工的关心和重视才是导致员工愿意留在组织内部、并为组织做出贡献的重要原因。企业可以通过加强组织支持来强化组织成员的组织支持感知,从而强化员工对组织的心理契约,并且心理契约是企业进行员工激励的切入点,可以通过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理念和权变的管理来实现基于心理契约的员工激励。  相似文献   

3.
知识型员工心理契约违背机理与规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知识型员工的心理契约违背的产生根源于其特有的心理契约期望源,违背过程主要包括形成心理预期、内部比较、外部比较、违背感知和违背反应五个阶段,并受到企业内外部多种干扰因素的影响。企业只有不断强化目标管理,构建组织与员工的共同愿景;制订组织沟通计划,避免心理契约理解歧义;建立知识型员工心理契约监控机制;实施职业生涯管理,形成良性协调心理契约;规范组织管理制度,培育良性心理契约形成环境,才能够有效管理知识型员工的心理契约,避免心理契约违背现象负面效应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目前,企业核心竞争力已从有形的物质形态转向无形的知识形态,知识型员工在企业中的智力力量,体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心理契约在管理实践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对推进企业雇佣关系修复和推动社会进步都有着重要意义。知识型员工心理契约违背的产生,源于对组织承诺所产生的心理预期。企业只有不断强化目标管理,构建组织与员工的共同愿景;制订组织沟通计划,避免心理契约理解歧义;实施职业生涯管理,形成良性协调心理契约,进而才能够有效管理知识型员工的心理契约。  相似文献   

5.
基于心理契约的知识型员工激励对策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知识经济时代,作为知识载体的知识型员工,他们所拥有的知识对企业的价值和他们对企业的奉献态度将决定一个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命运。对于知识型员工来说,他们能否有效地工作,是否会对企业及其经营目标萌生出责任感、忠诚心和热情,以及他们能否从自己工作中得到满足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织与员工之间心理契约的实现程度。本文在分析我国知识型员工激励现状及传统激励理论局限的基础上,借助心理契约理论,提出了知识型员工激励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6.
在企业和员工之间,除了正式的、显性的聘任契约外,还存在着隐含的、非正式的、未公开说明的心理契约。面对许多行业引入市场机制后所带来的改制、竞争等严峻形势,存在于组织和组织成员之间的这种心理契约关系对激发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增强组织凝聚力,实现组织成员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的有机统一,保证企业快速、健康和高效的发展,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无论什么样的企业要发展都离不开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如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其在工作中发挥他们的潜能,为企业作出更大的贡献,是一个常思常新的课题。企业调动员工积极性应以人为本,通过运用激励、公平竞争、人本管理、管理者自身的表率行为等方式来进行。企业进行员工激励的目的,是要激发员工的内在潜力。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心理契约和离职倾向是近几年来西方组织行为学与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中研究的热点.文章通过对国内外关于心理契约和离职倾向的相关理论文献分析,以调查问卷设计取得的数据,并以员工心理契约为自变量,以离职倾向作为因变量,研究了心理契约对员工离职意向的研究.研究结果发现,心理契约对离职意向存在负向影响、心理契约对离职意向有显著的预测能力、员工个人属性在心理契约和离职意向上有显著差异.基于此,企业应从心理契约的维度出发,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心理契约履行程度,以期能够帮助企业降低员工离职倾向,保留人才.  相似文献   

9.
心理契约是和谐劳动关系治理的有效工具。灵活就业员工的心理契约内容以交易维度为主,具有较高的不稳定性,更易产生契约破裂和违背且职业忠诚和组织忠诚分离。构筑灵活就业员工的心理契约平衡应着力于构筑就业能力、建立尊重和关爱、实施支持性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江西社会科学》2015,(8):198-202
在就业信息畅通发达的新时代,员工离职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虽然合理的人才流动是社会竞争的产物,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但过高的员工离职率对社会和企业会产生显性和隐性两方面的损失,特别是80后和90后一批新生代员工的频繁流动和高离职率,已经成为许多企业面临的挑战。实证研究发现:心理契约与离职倾向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心理契约中的三个维度——物质激励、发展机会、环境支持,均与离职倾向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企业要赢得员工的忠诚,建立与员工之间长期的相互信任关系从而降低员工离职率,必须重视心理契约在员工管理中的作用,建立合理的薪酬体制,创造和谐的人际环境,注重员工个人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