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90后"大学生群体具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强烈的爱国热情、明确的价值取向;生活态度总体上积极健康,人生目标明确。但是由于各方面原因,这一群体对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感,紧张、压抑、焦虑的情绪比较严重,如果不能妥善引导和疏通,情况堪忧。高校思政理论课在解决这些问题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思政课应从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和创新教学方法等方面,提高其教学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90后"大学生群体具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强烈的爱国热情、明确的价值取向;生活态度总体上积极健康,人生目标明确。但是由于各方面原因,这一群体对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感,紧张、压抑、焦虑的情绪比较严重,如果不能妥善引导和疏通,情况堪忧。高校思政理论课在解决这些问题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思政课应从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和创新教学方法等方面,提高其教学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种新的办学模式,独立学院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在此阐述了独立学院在"两课"教师完善、辅导员队伍建设和思政教育活动开展几方面加强管理,提出了独立学院思政教育规范化管理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还有待改进,这与大学生对思政课教学内容的心理需要程度不很高有重要关系。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大学生对思政课教学内容的心理需要程度是影响其学习效果的重要制约因素,并据此认为,影响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的瓶颈是大学生的学习动机。为此,增强思政课教学效果,应注意提高大学生对思政课教学内容的心理需要程度,激发其学习动机,把思政课的"灌输"教学内容和学生心理"需要"内容结合起来,想方设法把"灌输内容"变为学生"需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人的主体性与“思政”课教学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较差,根本原因是由于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缺失。因此,建立主体际性教学模式,可以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该模式强调,在教学中教师作为主导,是第一主体,大学生也是教学过程顺利展开、并实现有效教学不可或缺的主体,要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知行统一观"要求认识和实践的辩证统一。高校思政课教学亦是如此,必须坚持理论和实践的统一。但目前许多高校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我们应以毛泽东"知行统一观"为指导,充分认识社会实践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在社会实践的形式上不拘一格,在内容上要体现鲜明的时代特色。同时,还要建立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的监督机制,使社会实践教学真正落入实处。  相似文献   

7.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渠道。从正义理论出发,通过公正公开的教育理念和内在德性的塑造,通过公民权利意识的提升与和谐有序正义的建构,可以为提高"思政"课教育的实效性和时效性提供一种参考性的认知方式。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针对目前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构建"学习—体验—实践"三维立体教学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实现将思政课建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优秀课程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9.
利用网络开展研究生思政教育是加强研究生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径和载体。分析当前研究生思政工作的复杂性和发展性,说明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的必要性,并结合我校当前的网络环境和研究生群体的特点,总结提炼出我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总体目标及其有效的方法途径,实践研究发现有效利用网络对提高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针对当前研究生思政教育的现状和目标,提出了完善网络思政教育的建议,以供各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者互相借鉴和交流,共同推进研究生思政教育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10.
网红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而不断蓬勃发展,其影响范围也日益增大。大学生群体作为"网红"的重要追随者与支持者,他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都向"网红"靠拢,同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众多方面也受到"网红"的影响。文章通过问卷调查得出"网红"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具有正反两面性,其积极影响表现在提升教育内容的丰富性、促进教育方式的灵活性、助力教育载体的现代性、增加教育环境的多维性;消极作用体现在消解思政课育人话语效力、浊化思政课教育环境、弱化思政课教育效果三方面。应采取措施消除其消极影响,同时,要加强对正能量"网红"的宣传力度,不断提升其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1.
微博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浅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时代与技术的不断发展,一种全新的网络社交服务方式——"微博"应运而生。大学生知识水平较高、思维活跃、接受力强,是微博群体的主力军。微博的快速发展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很大的启示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认识到运用"微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有利于拓展现有的思想教育工作领域,提升思想教育工作影响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是党中央的战略部署,课程设置与教材建设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与效果的基础工程。本文沿史学在近代中国高等教育中的应用与提升脉络,分析"05方案"思政理论《纲要》课设置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3.
"未就业大学生"是指刚完成高等教育阶段的学业任务但未能及时落实工作单位的大学生群体。未就业大学生问题既是一个经济问题,又是一个社会问题,更是一个重要的思想问题。在此通过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研究,以促使未就业大学生对当前的就业形势有正确的判断,转变传统就业思想观念,实现"思想上先就业"到"行动上就业"的飞跃。  相似文献   

14.
当前,手机直播成为风靡一时的全民时尚,对手机主要使用群体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和生活方式各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也给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现实挑战和发展机遇.通过对手机直播环境的分析,联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观照,着力阐明“手机直播+”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范式、新挑战和新选择,从而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效果.手机直播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全员语境,它打破了传统思政教育的时空限制、增强了思政教育的情景体验、扩大了思政教育的受众范围.因此,要着力探索“手机直播+”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主要包括打造优质的直播平台、选择恰当的直播内容、改革直播付费模式、完善直播评价反馈机制以及加强对直播市场的监管等.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高校思政课开展抵御境外宗教渗透教育得到了重视,同时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以本科阶段为例,明确各门思政课在抵御境外宗教渗透教育中的侧重点,有助于思政课教师有的放矢、精准施教,从知识体系、信仰体系上更好地对青年学生进行抵御境外宗教渗透教育。同时,还需要在此基础上充分考虑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整合、教师队伍建设等因素,协同推进,使抵御境外宗教渗透教育真正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6.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效果。医学院校的大学生群体有着特殊的学科背景与思维特征,提倡"一个把握"与"四个突破"相结合,可以提升医学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际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对微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主体、传播方式以及传播内容的解构,指出传统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传播主体话语权受到威胁、课堂思政教育内容未能与"微"信息结合,以及传播方式与接受偏好相脱节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需要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以及传播方式三个方面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微环境相结合,提高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包括搭建多元对话平台、借助微环境传播主体;提高思政教育素质、熟练掌握教育微技术;丰富思政教育内容、实现思政教育微结合;与微传播内容相结合、引导大学生价值追求;丰富思政教育方式、增加学生接受度;紧密与微传播结合、增加教育的互动性等.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环境下,大数据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教学模式的优化、教学内容的丰富以及教学评价指标的量化三个方面.但大数据自身所存在的问题也给高校思政课创新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一是技术成本问题,二是教育理念问题,三是潜在风险问题.如何解决运用大数据创新高校思政课过程中存在的挑战,是提高大数据应用实效性的根本.本文分别从攻克技术壁垒降低应用成本、遵循教学根本回归工具理性、健全风险防控机制应对潜在危机三个方面给出增强大数据同高校思政课结合实效性的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19.
关于新时期高校思政工作方向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宏伟 《学术探索》2012,(2):177-179
做好思政工作,是当前时代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为了真正发挥思政工作的优势与效用,提高思政工作效率,必须树立思政工作创新意识,注重贴近学生内心,贯彻"以人为本"精神,建立长效工作体系,既要服从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要以当前思政工作实际情况为出发点,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推动思政工作的全面发展。本文将对构建有效思政工作的具体办法进行分析与阐述。  相似文献   

20.
加强新时代高校归国留学教师思想政治素养培育是推进高校思政一体化、推动新时代人才工作、实施教育强国战略的必然要求。新时代高校归国留学教师群体呈现出新特征、新变化,通过分析该群体思想政治素养培育中面临的困境,有针对性地从组织建设和引导、政策支持和保障以及创新培训教育方式三个维度,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培育路径,努力提升高校归国留学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