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之一,就业问题始终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愿承认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失业现象,政府千方百计的采用“广就业、低工资”等办法消灭失业,但这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倒使我国劳动力市场长期供需失衡、隐性失业问题不断积累、城乡二元劳动力市场严重对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走向深入的历史条件下,失业作为长期积累的问题就日益凸现出来。本文主要探讨了统筹城乡就业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
“廉价劳动力”是个让人既爱又恨的字眼,一方面被工商人士奉为圭臬,赞美之情常常溢于言表;另一方面又不断遭受社会各界的诟病和指责,挞伐之声不绝于耳。回顾改革开放二十几年来我国经济取得的成就、前瞻中国GDP总量超过英法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之震撼,不能不说“廉价劳动力”作为我国重要经济优势之一,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拥有全球最多的“廉价劳动力”的市场,受到世界资本的追捧,各种“廉价资源”和“优惠政策”的推波助澜,成为世界经济的一片热土。然而,骄人的业绩掩饰不住繁荣背后的杂音, 当国企倒闭、失业增加、贫富差距拉大等种种危机日益逼近的时候,人们不禁发出这样的疑问:单纯依赖“廉价劳动力”所支撑的低技术、低附加值和粗放式低水平的经济增长,到底能走多远?  相似文献   

3.
一、“十五”期间我国就业面临的主要矛盾 从现有的发展趋势和政策导向来看,“十五”时期,一些困扰我国就业问题的因素将得到改善。如果政府预定的改革计划能够顺利实现,到“十五”之初,国有企业改制基本完成,“九五”时期大规模的集中下岗现象将基本消失,已有下岗职工将通过逐步纳入劳动力市场而予以消化吸收;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强并收到成效,非国有经济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在相关政策引导下,第三产业及中小企业会有较大的发展,从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城镇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不仅可以吸纳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而且可以为城镇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城乡一体化的开放、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的建立和完善,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社会保障制度会进一步完善,社会对失业的承受力会有所增强。  相似文献   

4.
《领导决策信息》2009,(3):28-29
目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影响正在加剧,沿海不少中小企业已经倒闭,大量的农民工返乡。同时.今年大学应届毕业生加上去年未就业的大学毕业生,总数将超过700万,失业的农民工和毕业的大学生将成为今后几年我国就业两大主要群体。另外,由于国有企破产导致的下岗或失业人员比往年增多不可避免。即使我国2009年经济增长能保持8%的增速,也只能提供约800万个就业岗位。一旦出现就业困难,社会矛盾就有可能尖锐化。因此,解决各个群体的失业问题,增加社会就业,已经成为各级政府当前的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5.
基于当前的劳动力人口状况和就业形势,国家应该高度重视当前城镇新增劳动力,特别是大学毕业生的的就业问题。当前的就业状况及城镇新增劳动力自身的性质都促使我们把目光投向他们,与国企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及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相比,促进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具有更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关于我国就业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过去20多年中国经济发展所创造的就业岗位占世界新培岗位的1/4,对世界发展特别是解决全球就业问题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但是,我国就业形势仍十分严峻。而且愈来愈严重,目前已进入高失业阶段。20世纪90年代,外出农民工已经成为转移农民的主要渠道,国有企业下岗职业就业问题愈来愈难,就其艰巨性、长期性和复杂性而言,期望用3-5年的时间解决这一问题是不太现实的目标。政府既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对所有国有企业下岗职工提供就业保障,劳动力市场总是存在着失业人员,特别是国有企业职工的劳动力市场。国家只能提供保障人人就业机会平等、不受任何歧视、帮助具有劳动能力者提高就业竞争力、对所有人实行“国民待遇”的政策环境。作者认为,今后创造就业的主要方向是非正规就业或灵活就业,并提出三个重要建议:第一,应召开全国就业工作会议,全面讨论中国创造就业的目标,包括城乡就业目标,正规与非正规、固定与灵活就业、暂时与临时就业;第二,应定期公布调查失业率和就业信息,及时发布全国与地方各类劳动力市场信息;第三,促进灵活性、统一性、公平性劳动力市场的建立,实行“平等国民待遇”的劳动力市场政策,建立有利于促进就业的失业保险政策。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高校毕业生的日益增多和下岗失业职工的不断增加,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在“十一五”期间,全国将有2700万普通高校毕业生需要就业,每年将净增70~100万人。有近30%的大学毕业生当年不能实现就业。大学生无法正常就业,不仅造成人才浪费。而且影响社会的稳定。解决大学生就业难,成了全社会关注的紧迫问题。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高等学校连续扩招,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就业形势严峻意味着失业存在的普遍性,大学毕业生最常遇到的就是结构性失业。为应对结构性失业,文章提出毕业生应尽快改变自我主观意识,调整就业心态,充实专业知识,收集就业信息,以及确定合适的就业期望值等等。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乡—城劳动力流动与城镇失业:一个经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运用1995年1%人口抽样调查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估算了较为准确的乡——城劳动力流动数量和城镇失业数据,并结合两种相互补充的方法——“地区分析法”和probit模型——对“进城农村劳动力增加显著提高了城镇失业”这一假说进行了检验。总的来看,这一假说并未得到经验证据的有力支持。尽管有证据表明城镇中等受教育程度的中年人的失业风险比其他群体更易受到进城农村劳动力的影响,但这种影响的幅度还不足以引起人们的当心。这意味着没有理由以限制农村劳动力向城镇流动和迁移的方法来取得城镇失业状况的改善。  相似文献   

10.
"知识失业"不仅造成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对教育发展产生深刻影响。教育扩张引起供给与需求的不平衡、劳动力市场被分割为正规部门和非正规部门等是导致"知识失业"的原因。国家应加速现行教育体制的改革,把"知识失业"负效应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目前大学毕业生普遍存在的"知识失业"现象,以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为例,提出"两阶段三步骤"人才培养模式以预防"知识失业".在这个模式中,将高职电子商务的人才培养分为"学校基础教育阶段"和"市场岗位培训教育阶段",并指出这种培养模式的关键在于师资力量的充实、学生学习规划的制订和培训的具体实施等3个方面,其最终目的是实现学生、企业和学校的"三赢".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高等教育、工作结构、大学毕业生劳动力市场、社会发展和经济状况都发生了巨变,大学毕业生面对的是一个难以预测、更快速变化和竞争更加激烈动荡的劳动力市场。本文阐述了国外权威机构和学者对可雇用性定义、可雇用技能内涵以及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或雇主视角的大学生应具备的可雇佣性、可雇佣技能和可转换技能。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探究国外企业/雇主培养和提升大学毕业生的可雇用性和可雇用技能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失业问题作为经济运行的产物,已经成为当今中国社会一个敏感而棘手的社会问题.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经济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全球化浪潮和经济体制改革提高了经济与生产效率,但同时也迫使部分劳动力失去原先的就业机会.虽然,目前中国的"二元"失业保障制度体系为下岗职工提供了基本的生活保障以及再就业机会,但随着劳动力市场机制的建立与推行,"下岗"与"失业"两种失业形式最终并轨已经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4.
周孟珂 《决策探索》2014,(16):35-36
在各地如火如荼地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之际,一股疑似“逆城市化”的暗潮悄然出现:随着大学毕业生近年来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越来越多的农村籍毕业生将户口迁回农村,即实现“非转农”。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特殊现象 对于中国人而言,户口、户籍或许是烙在每个人社会身份上的最深印痕。在城乡二元结构下,社会资源不是由市场来决定,而是由政府根据城乡分割管理的原则进行配置。由于城乡户籍制度的明确规定,城乡两部分居民客观上存在不同的社会身份。拥有城镇户籍的居民获得较好的资源,享有教育、补贴、劳保福利、社会保障,以及医疗、教育和失业保障等各方面的优厚权利和待遇,农村户籍的农民则较难均等化获得这些资源。半个多世纪以来,依附在户籍政策上的资源配置和利益分配的制度差别,可以说是引起社会不公平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5.
1900万人口失业 据多方面估计,1998年全国城镇实际失业人口(指登记失业人员、下岗人员、农民失业人员三部分之和)在1540-1600万之间,实际失业率在8%左右,比登记失业率3.1%高出1倍多。1998年乡镇企业就业人数比上年减少了1700万人。又一资料,近三年来,乡镇企业减少了300万家,从业人员减少了2000万人。1999年登记失业人数为650万人,还有900万劳动力无法安排,2000年就业压力:1999年下岗未安排的900万人;登记失业估计700万人;新下岗可能300万人;城镇新增劳动力350万人;控制下的农转非300万人。几项合计2250万人。2000年GDP增长…  相似文献   

16.
当今世界已经跨进了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日益成为经济增长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我们必须用战略的眼光审视“三农”问题,要适应知识经济发展态势的要求,用知识化带动城镇化,促进工业、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和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我国生产力与国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这是我国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重点。一、消除城乡人口素质上的“二元结构”是消除经济“二元结构”、解决“三农”问题的前提和基础长期以来,我国政策一直偏重于城市,使得原本脆弱的农…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借用了劳动力市场阶层化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利用专项调查获取的大量数据,实证分析了城市劳动力市场中的流动及其决定机制。本文的理论假说如下:第一,中国的城市劳动力市场包含了外劳和本地居民两大部分,但这两部分从业人员所属的市场阶层以及在市场阶层之间的流动状况是不相同的。第二,从非正规部门流向正规部门的上升移动会带来工资收入的增加,但本地居民和外劳,以及外劳中的民工与城镇居民实现流动的机会是不均等的。第三,在求职过程中选择什么性质的部门、以何种方式在不同部门之间流动,主要取决于以户籍为代表的制度因素,而不是个人的教育水平、工作经历等人力资本。本文的结论是:通过劳动力市场的竞争机制,人力资本的利用状况明显改善,但由于还存在制度歧视,劳动力市场依旧是二元性质的。消灭城市内部的新二元结构是下一步改革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8.
在高校中应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虽然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但是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劳动者技术技能水平偏低。我国的高校由于人才培育与就业市场脱节,学校教育重知识轻技能,重理论轻实践,所以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不尽如人意。因此,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和就业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  相似文献   

19.
造成我国失业率居高不下并持续攀升的主要原因,目前经济形势分析界较流行的看法是“三碰头”论,即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三碰头”,使劳动力供给的增加量远远高于其需求的增加量,从而尖锐和激化了既有的矛盾。  相似文献   

20.
在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的情况下,随着各大院校的扩招潮,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凸现.人力资源过剩对企业而言,非绝对利好,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当前的形势下,如何做好人力资源的建设、储备和再生是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