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霍夫曼在《一门美国社会科学:国际关系》里分析“国际关系”在美国学科中居于主导地位的三个因素:智力倾向、政治环境和制度机遇,认为是它们共同导致了一种国际关系研究的“社会科学”模式的霸权。美国超级大国的崛起同国际关系研究中心由英国转移到美国恰好吻合。其实在国际理论民族化的过程中,英国学派和中国特色国际关系理论也具有这个特点。  相似文献   

2.
二战结束之后,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研究中心,从其发源地——欧洲转到了美国,以此为契机,美国的国际关系理论(称英美学派)从此“主宰”了这一学科的发展,甚至有学者提出国际关系理论是一门“美国的社会科学”的观点。但近年来,尤  相似文献   

3.
一种学科的生命力和前景,取决于它是否具深厚的现实基础以及满足人们需要的程度。已经在实践中发生指导作用的“国际关系辩证法”,应当成为一门新的学科。(一)国际关系辩证法在整个辩证法体系中如何定位?国际关系辩证法同国际关系学、国际战略学是一种什么关系?这是界定国际关系辩证法所必须回答的问题。1.关于国际关系辩证法在整个唯物辩证法体系中的位置唯物辩证法体系遵循由抽象到具体的原则,包括适用于一切领域的与认识论、逻辑学相同一的一般辩证法和自然辩证法、历史辩证法等组成部分。从理论的抽象性与概括性来说,一般辩证法高于自然…  相似文献   

4.
无论从本源上还是从学科发展上,国际关系理论与国际法都联系紧密。在国际关系理论中,理想主义和新自由主义都崇尚国际法.肯定其在调节国际秩序中的作用。这大大拉近了国际法与国际关系理论的联系。提升了国际法的地位.促进了国际法的发展。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古典现实主义和新现实主义,他们都对国际法持怀疑的态度。然而,虽然现实主义者的有些观点过于消极.轻视了国际法的作用。但从另一方面说,也正因如此才使得国际法学在批判中变得更加的成熟与完善。  相似文献   

5.
20世纪,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长达四十年的冷战。残酷的现实引发了学者对国际政治的思考,催生了国际关系这门学科。自国际关系成为一门学科以来,学者们已经建立了或者正在建立各种各样的理论,来解释世界政治中纷繁复杂的变化。迄今为止,最有影响力的当属现实主义理论和自由主义理论。尤其是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的这两个学派之间的论战,更是主导了整个国际关系理论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国际关系     
危机管理是当今国际上处理国际关系的一个新趋向。同济大学亚太研究中心的邱美荣提出,在冷战结束和中国日益发展的当今时代,危机管理对中美关系的发展意义重大。首先,危机管理有助于解决中美之间的突出问题,消除中美关系的摩擦点,中美危机的产生往往是源于某些问题的突出,如“能源问题”、“贸易逆差”、“最惠国待遇”等,这些问题如解决不当,可能造成矛盾升级,有损两国关系的大局。其次,危机管理有助于中美在重大问题上推行谨慎的外交政策,避免挑战对方关键的国家利益。危机管理的过程可使双方逐步摸清彼此国家利益的“底牌”,避免“触线”,保证中美关系的平稳发展。  相似文献   

7.
全球化正在深入发展,对国际关系产生了实践和理论两方面的影响。实践上,一方面表现为对国际关系行为体的变革,另一方面表现为对国际关系旧有模式和国家交往方式的冲击。理论上,一则使部分国际关系理论被淘汰或被改造,二则又催生了新的国际关系理论,扩充了国际关系理论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各国之间的商贸关系也愈加紧密。从整体上来讲,国际关系是国际商贸的重要表现,也是国际行为的最真实反映。只有处理好各国之间的关系,将国际性规范作为贸易的根本出发点,构建和谐发展理念,才能够使国际关系与国际商贸战略的联系性增强,并形成巨大的经济带动效应。因此,本文从国际关系的基本理论出发,对其与国际商贸战略的联系性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徐婷 《现代交际》2011,(7):93-93
国际关系是指国家之间,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其中,最主要的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在国际关系中,以本国利益的最底线为出发点,无限性地谋求自我利益的最大化。以综合国力为后盾,谋求国际上的权威地位,实现本国控制和利益的本国化,维护本国在国际交往、国际合作、国际冲突等国际关系上的最底层利益不受侵犯。国家利益和国家综合实力是国际关系的两大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0.
伊斯兰朝觐不仅是全球最大的跨国宗教运动,也是在世界性宗教中唯一被最基本的宗教经典明确列为宗教功课的活动,在国际关系视野下研究信仰版图不断全球扩张的伊斯兰教的朝觐活动,对于进一步认识伊斯兰教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参与大有裨益.伊斯兰教朝觐基本制度与各国朝觐管理制度共同构成了伊斯兰教总的朝觐制度.朝觐活动对历史和现代的非伊斯兰国际体系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冲击,朝觐圣地成为沙特构建伊斯兰国际体系的基石.朝觐对国际关系的许多具体领域也产生了影响.从长远看,如何从朝觐与国际关系的互动视角中受益,对于中国国家安全而言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1.
文化是一个驳杂的概念。随着冷战的结束,世界格局的变化,理文化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有所提升。本文也将从国家、国际、全球化三个方面来阐述文化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董建华的国际关系网本刊特约撰稿人:邵干按:《董建华其人其事》刊后,许多读者朋友来电来信,想知道董建华的更多一些情况。为满足读者,笔者续写了此篇。在董建华的会客厅里,有两幅照片特别引人注意。一幅是董建华与英国女皇的合影,另一幅是董建华与美国前总统布什的...  相似文献   

13.
拿破仑战争后,反法联盟召开了维也纳会议,建立了维也纳体系,确立了一系列原则,欧洲由此重新建立了新的国际关系体系。维也纳体系是一个均势体系,该体系内权力结构的均衡、大国所确立的运行机制和国际规则,使之维持了欧洲几十年的和平,对国际关系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有关科学哲学的研究进行得如火如荼,而它兴起的原因大体是由于知识的高度浓缩性以及其所特有的反思与批判精神。同时,也因为科学哲学在方法论的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故而,科学哲学的发展对推动国际关系学科的进步有着很大的作用。本文从科学哲学的视角入手,着重探究它在国际关系学中的应用过程,对于国际关系学的发展来说,科学哲学对其起到了重要的促进和引领作用,科学哲学能够利用方法论的独特优势对国际关系学进行指导,从中窥测出新的知识点和创新性的理论建设,从而使关系学的建设趋于完善。同时,将科学哲学运用于国际关系学科当中,为国际关系学科发展的提高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故而,科学哲学的发展和进步,也更应该受到学界的探究与关注。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早期至今,中国崛起在全球引发了激烈的争论,正面者如“中国机遇论”、“中国贡献论”,负面者如“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中国经济水分论”等等,不一而足。一时间,中国的未来走向似乎变得扑朔迷离。在相当长的时段里,中国回应乏力,凸现了中国国际战略的缺憾。这种不足随着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9·11”事件之后中国国际战略的调整而大有改观,中国在国际事务上负责任、积极进取的作为赢得了国际社会尤  相似文献   

16.
朱锋 《中外书摘》2007,(3):57-60
对中国崛起的最大争论是这一崛起过程是否会对地区和世界造成不可避免的威胁,从而打破现有的国际秩序,并引发难以控制的大国冲突、甚至战争。这个传统的国际关系理论和历史结论并不是由“中国经验”产生的,而是由西方经验发展而来的,也是国际关系理论分析和认识权力关系的基础内容。“中国崛起”如果能够真正走出一条和平的道路,显然,这代表了对传统国际关系理论和历史经验的颠覆。正因为如此,中国崛起才具有如此重大的震撼力,从而使得围绕着这个命题的争论可能还仅仅是刚开了一个头。  相似文献   

17.
新时代的新型国际关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思想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新发展,是对党中央历代领导集体的国际关系思想的批判继承和推陈出新。它既可以从普遍适用的共性维度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又可以从个性维度来有针对性地分类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均势理论是国际关系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其理念和实践的运用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国际政治学中,现实主义和新现实主义对均势理论都有详细的阐述。随着时代的发展,均势理论又有了新的发展。本文通过对均势理论的发展和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分析,评析均势理论的现实意义,阐述个人对均势理论未来理论发展和实践运用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西方国际关系史学界对于战争原因的研究由来已久,不同的范式对于战争原因的解释各不相同。还原到政治哲学的本体论研究上,现实主义从人性本恶的前提下认为战争的根本原因是国家对权力的追逐;自由主义从人性本善的前提下认为战争的原因是因为各方互相认识不够、合作无法顺利展开,因为各国不得不采取自卫性的措施,最终导致战争爆发;建构主义则认为人性本无善恶,国际社会的无政府现象也并不一定导致战争。主要是系统与环境的建构导致国际社会承认战争的有效性。但是在斯蒂芬·范·埃弗拉看来这些解释都不便于操作,所以他写下《战争的原因》一书,试图对这个问题进行解释。但是,他的理论也并不能从根本上遏制战争。  相似文献   

20.
不对称性是当今国际关系的重要特征与表现之一,特别是冷战结束后,世界上的不对称性冲突更是屡见不鲜。在此背景之下,如何才能更好的应对国际关系处理中的不对称性冲突,从而保持整个世界的和谐与稳定就成为摆在人们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鉴于此,本文拟从不对称性冲突思想和当代形态、国际关系处理中不对称性冲突的应对策略以及中欧关系不对称性的表现和应对等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与阐述,以期加深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与理解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