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甲骨文字的发现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甲骨文研究方面,在探索上古殷商时期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祭祀、征伐和周边方国的关系等方面,前人都取得了重大的突破。甲骨文的发掘和研究,成为我们认识上古殷商社会的重要依据,本文试就甲骨卜辞数次提到商王猎象和兕的记载,来探讨商代中原地区的地理气候状况。  相似文献   

2.
郭沫若在甲骨文字考释方面有辉煌成果,文章从“实践与成就”“思想与方法”“地位及影响”三方面论述郭氏甲骨文字考释研究。《甲骨文字研究》《殷契余论》《卜辞通纂》和《殷契粹编》等著作是郭氏甲骨文字考释的重要实践及成就。郭氏的甲骨文字考释思想及方法总结有六:古代社会研究与甲骨文字考释结合、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互证、跨学科综合考释甲骨文字、借助字形分析考释甲骨文字、结合辞例内容考释甲骨文字、利用汉字演变特征考释甲骨文字。他的许多观点及研究对甲骨文字考释影响深远,甲骨文研究的百年间取得的成就多与郭沫若的探索不可分割。  相似文献   

3.
商代甲骨刻辞所使用的文字,是今天所能见到的汉字的最早形体,它已经发展到了相当成熟的阶段。自从十九世纪末发现甲骨刻辞以来,前辈学者们作了许多艰苦、细致的工作;正确地辨认了相当一部分甲骨文字。对于利用甲骨刻辞中的资料,进行商代历史及其他各学科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但是,由于年代久远,汉字字形结构的发展变迁情况非常复杂,所以在甲骨刻辞中还有许多文字没有辨认出来,有些甚至是经常使用的常用字。这对于我们的研究工作来说,不能不是一个极大的障碍。因此,继续进行甲骨文字的考释工作,还是非常必要的。翻开著录甲骨刻辞的书籍,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个字。写法很多,现在选择其典型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甲骨文是我国商殷时代契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河南安阳市小屯村殷墟是甲骨文发现最早的地方,公元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首先由王懿荣发现,目前也是出土甲骨数量最多的地方。1984年秋季安阳市为了纪念甲骨文发现八十五周年,举办一次中外学者参加的“殷墟笔会”,推动甲骨文研究有着深远的意义。现在国内外收藏申骨达十五万多片,《甲骨文合集》)一书共收甲骨五万余片。卜辞中有许多数字记载,引起数学史家的重视,譬如下述史料: (1)卜辞中最大数字为三万((?))。(参考《甲骨文编》一书) (2)甲骨中出现一、十、百、千、万的数字,大于十的数字都是十进位值制记数法。  相似文献   

5.
从文学角度看《管子》张玉书一同中国真正有文字记录的历史开始于商朝一样,有文字记录的文学史也要从商代的甲骨卜辞开始。从已发现整理的甲骨卜辞看,那些为统治阶级服务的、作为巫术附庸的文辞中,有韵语,也有散文,它们应是中国的最早书面文学的材料,也即是后代韵文...  相似文献   

6.
据甲骨卜辞可知,商代后期,商民族已由游牧经济为主发展成为农业经济为主.与此相适应,商代后期的文明程度也有明显提高.商民族已由部落阶段发展到方国阶段,并成为周边各方国的联盟共主.商方国共主与周边诸联盟方国的关系以及商方国内部的职官结构,都出现了更加复杂化的趋势.当然,商代后期的商文明程度虽然提高了,但其整个管理模式仍然是以血缘管理为基础,因而仍然属于早期文明阶段.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现存的零星文献和甲骨文卜辞,通过对商代的主要法典─—汤刑及商代法律的特点、商代刑法中的主要罪名和刑名的分析研究,全面探讨了商代的立法、法律的内容及其对后世法律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合文是古汉字中较为常见的现象。文章以《甲骨文合集》第五册—第八册为例,在对其中的合文进行穷尽整理的基础上,统计了合文的数量及其所占比例,探究合文在甲骨文行文中的作用,以说明合文在甲骨卜辞中的广泛应用和合文现象在当时的文字现象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殷墟甲骨刻辞类纂》是一部以甲骨文字的形体为线索、将散见的有关辞条以类相从、一一系联归并的大型甲骨工具书,对于认识和掌握甲骨文的形体以及对有关卜辞内容的理解,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它也有不足,主要表现在字形的摹写和辞例释读方面,我们仅就字形部分加以校订。  相似文献   

10.
关于周原出土的H11:1、H11:82、H11:84、H11:112四片甲骨的族属,学界大致有三 种看法:一种认为是周卜辞,具体说就是文王卜辞;另一种意见认为是商卜辞,或认为是 帝辛卜辞,或认为是帝乙卜辞;第三种意见认为:这些卜辞具有商周两族的甲骨特点,是商 王帝辛为册封周方伯这一典礼所进行一系列占卜的卜辞,受封的周人把帝辛的占卜用周人的 语言记录下来,契刻在周人甲骨上。我们认为之所以造成分歧是缘于各家对甲骨文文辞的不 同理解。本文讨论了这三种意见,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四片卜甲具有两属性,从辞主方面 看,它是商卜辞,是确实的帝辛卜辞;从卜法传统看,它又是卜辞,周是确实的文王卜辞。  相似文献   

11.
在甲骨文研究的早期阶段,罗振玉当数第一位功臣:他帮助了《铁云藏龟》和《契文举例》的出版;亲自搜集和公布了大量的甲骨文资料;在考释文字时大胆纠正《说文》的违失;用"由许书以溯金文,由金文以窥书契"的方法考释出560多个甲骨文字;在已识文字的基础上,罗振玉进一步"考求典制、稽证旧闻",探索商代历史、礼制和文化,为甲骨学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相似文献   

12.
在古代汉字理论中,象意造字法就是通过联想、比拟、象征等间接手段来表现词义的一种造字方法.从写词的角度看,它与象物造字法、象事造字法一样,也是形象写词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构形角度看,象意造字法所创造出来的字形(即象意字)是颇具特点的.通过对殷、周时代的甲骨文、金文中一些象意字的分析和归纳,可以推论象意造字法在造字构形上有如下主要特点:一、依图形关系而引起联想的象意字;二、用象征性符号表示的象意字;三、依附一定条件的象意字;四、同体比附的象意字.  相似文献   

13.
张铮 《东方论坛》2007,(6):92-94
"殷商文化"是我们上古文明之一,它的国家性质是值得我们研究探讨的.关于"殷商"的正名和族属问题,许多学者都做过探讨.我们在对照甲骨文、商周金文以及先泰特别是西周时期的文献后,认为"殷商"的分称与合称是有着特定的历史含义的,"殷"、"商"所指代的含义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4.
借助于普通文字学和比较文字学理论的指导,可对所选取的商代甲骨文和古埃及圣书字中的象形字作比较研究。通过对所选取的104个圣书字象形字与290个甲骨文象形字的多方面比较,可发现:圣书字象形字根据用字需求呈现出一个由简到繁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出现了兼类用法,最终变成了意音文字。  相似文献   

15.
大麦地岩画反映了远古人类的社会生活,其中包括大量的象形符号和抽象符号,如果运用古文字知识尤其是甲骨文知识,解读这些岩画抽象符号的表意性质,寻找汉文字起源和发展的图画阶段,便可证实大麦地岩画的文字性质。  相似文献   

16.
大溪文化杨家湾遗址中发现了 170余种符号文字 ,这些符号文字上与半坡遗址发现的一些符号文字有相同和相异处 ,下与甲骨文时代的文字和其他符号也有相同与相异之处 ,将三者分别进行比较 ,可发现符号文字在新石器时代中演变发展的几个阶段 ,即符号文字的笔画走过了“直笔———方折笔画———圆弧曲笔”三个大的历程。  相似文献   

17.
商代金文是与甲骨文共时的语料,与甲骨文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在详细考查商代金文资料的基础上,对商代金文中的同义词和反义词做了较为具体的分析和描述。  相似文献   

18.
甲骨文虽然只是商代后期的占卜文字(后来又包括西周甲骨文),但它却如同一部不藏善不隐恶的信史,记载了华夏民族历史和文化的方方面面,诸如政治、哲学、经济、宗教等等。其中也比较全面地记载了中国古代女性的辉煌和喜悦、厄运与悲苦,使人能从中看到中国古代女性的音容笑貌,也能听到她们的低沉呻吟。  相似文献   

19.
否定副词在甲骨文中已初具规模,在东汉,它们在继承周秦已然的基本否定功能的同时,较为明显地表现出一种跨类兼用而又趋同于"不"的承上启下的过渡性特征,显示了否定副词由明确分工到分工不明再到明确分工的总体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商王武丁征伐荆楚之事,在甲骨文、古文献及考古材料中有迹可寻.武王南征的原因有二主要是到南方寻找铜矿、锡、铅等战略资源;扩展疆土,巩固其共主地位也是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